羌活

羌活朗讀

羌活中藥材詳解

《中國藥典》:羌活

拼音注音
Qiānɡ Huo
別名

蠶羌、竹節羌、大頭羌、狗引子花、曲藥

英文名
RHIZOMA ET RADIX NOTOPTERYGII
來源

本品為傘形科植物羌活(背翅芹)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 T. Chang 或寬葉羌活Notopterygium forbesii Boiss. 的乾燥根莖。春、秋二季採挖,除去鬚根及泥沙,曬乾。

性狀

羌活:為圓柱狀略彎曲的根莖,長4~13cm,直徑0.6~2.5cm。頂端具莖痕。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外皮脫落處呈黃色。節間縮短,呈緊密隆起的環狀,形似蠶習稱「蠶羌」;節間延長,形如竹節狀,習稱「竹節羌」。節上有多數點狀或瘤狀突起的根痕及棕色破碎鱗片。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不平整,有多數裂隙,皮部黃棕色至暗棕色,油潤,有棕色油點,木部黃白色,射線明顯,髓部黃色至黃棕色。氣香,味微苦而辛。

寬葉羌活:為根莖及根。根莖類圓柱形,頂端具莖及葉鞘殘基,根類圓錐形,有縱皺紋及皮孔;表面棕褐色,近根莖處有較密的環紋,長8~15cm,直徑1~3cm,習稱「條羌」。有的根莖粗大,不規則結節狀,頂部具數個莖基,根較細,習稱「大頭羌」。質鬆脆,易折斷。斷面略平坦,皮部淺棕色,木部黃白色。氣味較淡。

貯藏

置陰涼乾燥處,防蛀。

炮製

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曬乾。

含量測定

照揮發油測定法(附錄Ⅹ D)測定。本品含揮發油不得少於2.8%(ml/g)。

歸經

歸膀胱、腎經。

性味

辛、苦,溫。

功能主治

散寒,祛風,除濕,止痛。用於風寒感冒頭痛,風濕痺痛,肩背酸痛。

用法用量

3~9g。

備註

(1)西北地區尚有以同科牛尾獨活屬(Heraeleum)多種植物的根作羌活用。

(2)羌活功能發散風寒,祛風止痛,用於感冒風寒,兼有頭痛、身痛為主,常配防風、白芷等藥同用。羌活祛風濕的作用也甚為顯著,為祛風勝濕常用之品,但一般認為本品以風濕痺痛在身半以上者為宜,如週身痺痛,可配防風、獨活等同用。對於頭痛病症,多配合川芎、細辛等應用。

(3)作為發汗解表藥時,應將它的祛風止痛功效密切結合起來,即在臨床上用於風寒表症時,必須兼有頭痛或骨節疼痛等症,才考慮使用。至於用治風濕痺痛,不論有無表症,都可應用。根據近年來臨床實踐體會,本品退熱的功效很好,可配合清熱藥如蒲公英、板藍根等品治風熱表症,而且一般在熱退之後無再度發熱現象。但本品氣味濃烈,用量過多,易致嘔吐,故在使用時必須注意患者的胃那情況,掌握適當劑量。

摘錄
《中國藥典》

《中藥大辭典》:羌活

拼音注音
Qiānɡ Huo
別名

羌青、護羌使者(《本經》),胡王使者(《吳普本草》),羌滑(《本草蒙筌》),退風使者(《國藥的藥理學》),黑藥(《青海藥材》)。

出處

《本經》

來源

為傘形科植物羌活、寬葉羌活川羌活根莖。春、秋挖取根及根莖,去淨莖葉細根、泥土,曬乾或烘乾。

原形態

1羌活

多年生草本,高達1米以上。根莖塊狀或長圓柱狀。莖直立,表面淡紫色,有縱溝紋,中空,無毛。葉互生,莖下部的葉為2~3回單數羽狀復葉;葉柄長10~20厘米,基部抱莖,兩側成鞘狀;小葉3~4對,卵狀披針形,小葉片2回羽狀分裂,最後裂片具不等的鈍鋸齒,最下一對小葉具柄,最上一對個葉近無柄;莖上部葉近無柄。基部擴大呈長卵形的鞘而抱莖;葉片薄,上面深綠色,下面淡綠色,無毛。復傘形花序頂生或腋生,總傘梗10~15枚,長短不等,表面粗糙;無總苞。小傘形花序約有花20~30朵;萼片5枚,裂片三角形;花瓣白色,5枚,倒卵形,先端尖,向內折捲;雄蕊5個;花絲細,彎曲,花藥橢圓形,2室;花柱2枚,短而反折,花柱基扁壓狀圓錐形,子房卵圓形,下位,2室。雙懸果卵圓形,平滑無毛,背稜及中稜有翅,側稜無翅,稜槽間通常有油管3~4個,合生面有油管5~6個,果實成熟時裂開成2分果,懸掛在兩果柱的頂端。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於高山灌木林或草叢中。分佈青海、四川、雲南、甘肅。

2寬葉羌活,又名:鄂羌活。

多年生草本,高80~100厘米。有根莖。莖基部紫紅色,表面有縱溝紋,無毛。中空,莖下部葉大,2回或近於3回的羽狀復葉,葉柄長7~9厘米,基部成鞘狀,抱莖;小葉的最後裂片卵狀披針形,長2~4厘米,寬1~2厘米,先端漸尖,邊緣又作不規則的羽狀深裂;莖上部的葉片逐漸簡化而成廣闊膨大的紫色葉鞘;兩面無毛,僅下面葉脈上稍有毛。復傘形花序上密生多數花,小傘梗長1厘米,小總苞片多數,線形,與小傘梗等長或稍短;花萼5片,狹三角形;花瓣5片,黃色,卵狀披針形,長2毫米,寬0.6毫米,先喘漸尖,向內折捲;雄蕊5枚,與花瓣互生,花藥橢圓形,花絲柔軟向內彎曲;子房下位,2室,花柱2,甚短。雙懸果具6翅,其分生果的背枝和中校有翅,而側枝無翅。接合面向內凹。花果期7~8月。

野生在高山向陽山坡草叢及灌木叢中。分佈四川、青海、陝西、河南等地。

3川羌活

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根莖粗大,節間極短。莖基部常呈紫色,表面有縱溝紋。莖下部葉為3出2回羽狀復葉,長約30厘米,有時可達60厘米;葉柄約為全長之半,有細稜,基部鞘狀;小葉羽裂,下部第一對小葉有柄,其餘常無柄,裂片披針形或卵形,邊緣有尖或鈍的粗齒,兩面無毛。復傘形花序頂生或腋生,總傘梗15~20枚,有枝,平滑,無總苞;小總苞線形;萼齒5;花瓣5,黃綠色,倒卵形,先端狹尖而內卷;雄蕊5;花柱基凸出,柱頭2。雙懸果闊卵形,背稜和中稜均發達,有翅,側稜無翅,稜槽問有袖管3~4個。花期7~8月。

分佈四川、湖北、陝西、甘肅等地。

性狀

羌活藥材因藥用部分和形態不同而有蠶羌、竹節羌、大頭羌、條羌等數種。

1蠶羌:又名:螺絲羌。為乾燥的根莖部,形態似蠶。呈圓柱狀或略彎曲,長約4~10厘米,直徑約1~2厘米。頂端有莖葉殘基。表面棕褐色,有多數緊密而隆起的環節。節上密生疣狀突起的鬚根痕。質輕鬆易折斷,斷面不齊,有明顯的菊花紋和多數裂隙,皮部棕紅色;木質部淡黃色,中央有黃白色髓,均有硃砂點(油管)。具特殊香氣,味微苦而麻。

2竹節羌:根莖的環節較稀,如竹節狀,似蠶羌而略大。

3大頭羌:根莖的環節特別膨大,呈不規則團塊狀,大小不等,頂端具多數殘留莖基,余皆與蠶羌相同。

4條羌:為乾燥的根及支根。呈圓柱形或分枝,長3~17厘米,直徑約0.7~1.7厘米,頂端偶可見有根莖,表面棕褐色,有縱紋及疣狀突起的鬚根痕,上端較粗大,有稀疏隆起的環節,質疏鬆而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皮部淺棕色,木部黃白色,有菊花紋,硃砂點不明顯,中央無髓。氣味較淡薄。

以上均以條粗壯、有隆起曲折環紋、斷面質緊密、硃砂點多、香氣濃郁者為佳。一般認為蠶羌的品質最優,竹節羌次之,大頭羌最次。

主產於四川(稱川羌活)、甘肅、青海(稱西羌活)。此外,陝西、雲南、新疆、西藏等地亦產。

貯藏

置乾燥處。

化學成分

寬葉羌活含揮發油等。

炮製

揀去雜質,洗淨。潤透,切片,晾乾。

歸經

入膀胱、腎經。

1《珍珠囊》:"足太陽膀胱經。""手太陽小腸。"

2《湯液本草》:"足太陽、厥陰經。"

3《本草蒙筌》:"手、足太陽,足少陰、厥陰經。"

性味

辛苦,溫。

1《藥性論》:"味苦辛,無毒。"

2《醫學啟源》:"《主治秘要》云:性溫,味辛。"

3《湯液本草》:"氣微溫,味苦甘,平。"

注意

血虛痺痛忌服。

《本草經疏》:"血虛頭痛及遍身疼痛骨痛因而帶寒熱者,此屬內證,誤用反致作劇。"

功能主治

散表寒,祛風濕,利關節。治感冒風寒,頭痛無汗,風寒濕痺,項強筋急,骨節酸疼,風水浮腫,癰疽瘡毒。

用於陽痿遺精,遺尿尿頻,腰膝冷痛,腎虛作喘,五更洩瀉;外用治白癜風,斑禿。解表散寒,祛風勝濕,止痛。

1、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等證。本品有較強的發散風寒和止痛效果。常與防風、白芷、細辛等同用,如九味羌活湯。

2、用於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肢節疼痛、肩背酸痛,尤以上半身疼痛更為適用。本品能祛風勝溫,散寒止痛。常與防風、同用,如蠲痺湯。

1《藥性論》:"治賊風、失音不語,多癢血癩,手足不遂,口面歪邪,遍身頑痺。"

2《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並氣,筋骨拳攣,四肢羸劣,頭旋眼目赤疼及伏梁水氣,五勞七傷,虛損冷氣,骨節酸疼,通利五臟。"

3《珍珠囊》:"太陽經頭痛,去諸骨節疼痛,亦能溫膽。"

4《品彙精要》:"主遍身百節疼痛,肌表八風賊邪,除新舊風濕,排腐肉疽瘡."

5《本草備要》:"瀉肝氣,搜肝風,治風濕相搏,本經(太陽)頭痛,督脈為病,脊強而厥,剛痙柔痙,中風不語,頭旋目赤。"

6《會約醫鏡》:"治邪閉憎寒,壯熱無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5錢;或入丸、散。

復方

1治感冒發熱,扁桃體炎:羌活四至五錢,板藍根、蒲公英各一兩。水煎,每日一劑,分二次服。(上海中醫學院附屬龍華醫院)

2治太陽傷寒無汗:羌活、獨活、荊芥、防風、廣皮、甘草。煎服。(《醫級》羌活湯)

3解牙臨寒:羌活、防風、蒼朮、細辛、川芎、白芷、生地、黃芩、甘草。水煎服,若急汗熱服,以羹粥投之,若緩汗溫服,而不用湯投之。(張元素九味羌活湯)

4治太陽經頭痛:防風二分,羌活三分,紅豆二個。為末,鼻內搐之。(《玉機微義》)

5治客寒犯腦,腦痛連齒,手足厥冷,口鼻氣冷之證:羌活一錢,附子、乾薑各五分,炙甘草八分。水煎服。(《醫學心悟》羌活附子湯)

6治風濕相搏,身體疼煩,掣痛不可屈伸,或身微腫不仁:羌活(去蘆),附子(炮,去皮臍),白朮,甘草(炙)等分。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濟生方》羌附湯)

7治肩背痛不可回顧,脊痛項強,腰似折,項似拔者:羌活、獨活各一錢,稿本:防風、甘草(炙)、川芎各五分,蔓荊子三分。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渣,大溫服,空心食前。(《內外傷辨》羌活勝濕湯)

各家論述

1《唐本草》:"療風宜用獨活,兼水宜用羌活。"

2《醫學啟源》:"羌活,治肢節疼痛,手足太陽本經風藥也。加川芎治足太陽、少陰頭痛、透關利節,又治風濕。《主治秘訣》云:其用有五:手足太陽引經,一也;風濕相兼,二也;去肢節痛,三也;除癰疽敗血,四也;治風濕頭痛,五也。"

3《本草匯言》:"羌活功能條達肢體,通暢血脈,攻徹邪氣,發散風寒風濕。故瘍證以之能排膿托毒,發潰生肌;目證以之治羞明隱澀,腫痛難開;風證以主治痿、痙、癲癇,麻痺厥逆。蓋其體輕而不重,氣清而不濁,味辛而能散,性行而不止,故上行於頭,下行於足,遍達肢體,以清氣分之邪也。"

4《本經逢原》:"羌活乃卻亂反正之主帥,……風能勝濕,故羌活能治水濕,與芎藭同用,治太陽、厥陰頭痛,發汗散表,透關利節,非時感冒之仙藥也。昔人治勞力感寒,於補中益氣湯中用之,深得補中寓瀉之意。"

5《本草正義》:"羌、獨二活,古皆不分,《本經》且謂獨活一名羌活,所以《本經》、《別錄》,止有獨活而無羌活。李氏《綱目》尚沿其舊。然二者形色既異,氣味亦有濃淡之殊,雖皆以氣勝,以疏導血氣為用。通利機關,宣行脈絡,其功若一。而羌活之氣尤勝,則能直上頂巔,橫行支臂,以盡其搜風通痺之職,而獨活止能通行胸腹腰膝耳。頤之師門,恆以羌活專主上部之風寒濕邪,顯與獨活之專主身半以下者截然分用,其功尤捷,而外瘍之一切風濕寒邪,著於肌肉筋骨者亦分別身半以上,身半以下,而以羌、獨各為主治。若在腰脊背膂之部,或肢節牽攣,手足上下交痛,則竟合而用之,宣通絡脈,更能神應,固不僅內科著痺,應手輒效,而外科之風寒濕邪,亦莫不投劑立驗。又按羌活本含辛溫之質,其治療宜於風寒風濕,而獨不宜於濕熱,以濕邪化熱,即為溫病,似無再用辛溫之理,然此惟內科證治為然,若外瘍之屬於濕熱者,苟腫勢延蔓,引及骨節筋肉伸縮不利,非以羌、獨之善走宣通為治,則效力必緩,故雖熱病,亦不避用,但僅以為嚮導而任佐使之職,則份量甚輕,其主任之君藥,固猶是理濕清熱之正劑,此亦發表不遠熱之大旨,非抱薪救火者所得以為借口也。"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羌活

拼音注音
Qiānɡ Huo
別名

羌青、護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退風使者、黑藥

英文名
Incised Notopterygium ,Incised Notopterygium Rhizome Forbes Notopterygium Rizome, Rhizome or root of Incised Notopterygium, Rhizome or root of Forbes Notopterygium
出處

出自《神農本草經》。

來源

藥材基源:為傘形科植物羌活或寬葉羌活的根莖和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 T. Chang2.Notopterygium forbesii de Boiss.(N. fran- chetii de Boiss)

采收和儲藏:栽培3-4年秋季倒苗後至早春萌芽前割除地上部分,挖取根莖,抖淨泥沙,砍去蘆頭,除鬚根,切成10-13cm長的短節,曬乾或烘乾。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000-4200m的林緣、灌叢下、溝谷草叢中。生於海拔1700-4500m的林緣及灌叢內。

資源分佈:分佈於陝西、甘肅、青海、四川、西藏等地。分佈於內蒙古、山西、陝西、寧夏、甘肅、青海、湖北、四川等地。

原形態

1、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根莖粗壯,圓柱形或不規則塊狀,暗棕色至棕紅色,頂端有枯萎葉鞘,有特殊香氣。莖直立,圓柱形,中空,表面淡紫色,有縱直細條紋。基生葉及莖下部葉有長柄,葉柄由基部向兩側擴展成膜質葉鞘,抱莖;葉片為三出三回羽狀復葉,小葉3-4對,末回裂片卵狀披針形至長圓卵形,長2-5cm,寬0.5-2cm,邊緣缺刻狀淺裂至羽深裂;莖上部葉簡化成鞘狀,近無柄,先端有羽狀分裂的小葉片。復傘形花序頂生或腋生,直徑3-13cm,側生者常不育,總苞片3-6,線形,早落;傘輻7-18(-39),長2-10cm;小傘形花序直徑1-2cm,小總苞片6=10,線形,長3-5mm;花多數,萼齒卵狀三角形;花瓣5,白色,倒卵形,先端鈍而內凹;雄蕊的花絲內彎,黃色;花柱2,很短,花柱基平壓,稍隆起。分果長圓形,長4-6mm,寬約3mm,主稜均擴展為寬約1mm的翅,油管明顯,每稜槽內3-4,合生面5-6,胚乳腹面內凹成溝槽狀。花期7-9月,果期8-10月。

2、本種與羌活的區別點在於:植株高80-180cm。葉片大,三出二至三回羽狀復葉,末回裂片長圓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3-8cm,寬1-3cm,先端鈍或漸尖,基部略帶楔形,邊緣有粗鋸齒,脈上及葉緣有微毛;莖上部葉少數,葉片簡化,僅有3小葉。復傘形花序有傘輻10-17(-23),花瓣淡黃色。分生果近圓形,長約5mm,寬4mm,每稜槽內有油管3-4,合生面有油管4。花期7-8月,果期8-9月。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涼爽濕潤氣候,耐寒,稍耐蔭。適宜在土層深厚、疏鬆、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質的砂壤土栽培,不宜在低濕地區栽種。

栽培技術 用種子或根莖繁殖。種子繁殖:秋季采收成熟種子,曬乾,於春季角凍後進行直播,按行距33cm,穴距23-27cm開穴,深5-7cm,每穴播種子10多粒,蓋堆肥或腐殖質土約1-2cm,澆水。每1hm2用種子15kg左右。根莖繁殖:於秋季或春季收時進行,選具有芽的根莖,切成小段,繁段有1-2芽。條栽,按行距33cm開溝,溝深15-17cm,寬15cm,把根莖橫放溝內,每隔8-10cm放1段,蓋土雜肥或細土14-16cm,澆水。

田間管理 種子直播的苗高8-10cm時勻苗、補苗,每穴留苗2-3株。生長期中每年中耕除草3次,結合追肥。冬季培土越冬,施腐離廄肥、堆肥、土雜肥、過磷酸鈣等。用根莖繁殖的,除無勻苗工作外,其餘管理與直播相同。

病蟲害防治 蚜蟲,春、夏季發生,可用1:1:10煙草石灰水防治。

性狀

性狀鑒別 (1)羌活 為圓柱形略彎曲的根莖,長4-13cm,直徑0.6-2.5cm。頂端具莖痕。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外皮脫落處呈黃色。節間縮短,呈緊密隆起的環狀,形似蠶(習稱蠶羌);或節是延長,形如竹節狀(習稱竹節羌)。節上有多數點狀或瘤狀突起的根良及色破碎鱗片。體輕,質脆,易折斷。斷面不平整,有多數裂隙,皮部黃棕色至暗棕色,油潤,有棕色油點,木部黃白色,射線明顯,髓部黃色至黃棕色。氣香,味微苦而辛。

(2)寬葉羌活 根莖類圓柱形,頂端具莖及葉鞘殘基,根類圓錐形,有縱皺紋及皮孔;表面棕褐色,近根莖處有較密的環紋,長8-15cm,直徑1-3cm(習稱條羌)。有的根莖粗大,不規則結節狀,頂部具數個莖基,根較細(習稱大頭羌)。質鬆脆,易折斷。斷面較平坦,皮部淺棕色,木部黃白色。氣味較淡。

以根莖粗壯、有橫節如蠶形,表面棕色,斷面質緊密,硃砂點多,香氣濃郁者為佳。

顯微鑒別 根莖橫切面,(1)蠶羌木栓層為10餘列細胞。皮層菲胞。皮層菲薄、韌皮部多裂隙。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導管較多。韌皮部、髓和射線中均有多數分泌道,圓形或不規則長圓形,直徑至200μm,內含黃棕以油狀物。

(2)寬葉羌活 與羌活類同,但導管少,導管束中有成片的木纖維群。髓部寬大。分泌道直徑至180μm粉末特徵:棕黃色。1分泌道縱斷面分泌細胞多狹長,壁薄或稍厚,內有淡黃色分泌物及澱粉粒溶化後的痕跡;並有金黃色狀分泌物。2薄壁細胞縱長條形,常含淡黃色分泌物或油滴。3網紋、具緣紋也導管直徑13-15μm。4木栓細胞內充滿黃棕以或棕色物。

毒性

羌活揮發油灌胃對小鼠的LD50為2.83g/kg及6.64±0.8726ml/kg。小鼠以不同劑量的羌活揮發油灌胃,觀察7天,其LD50為6.64±0.8726ml/kg。羌活水溶部分以最大濃度和最大允許體積灌胃給予小鼠12g/kg,觀察72小時,小鼠活動正常,無死亡。羌活揮發油乳劑以0.75g/kg灌胃給予小鼠,觀察24小時,活動正常,無任何異常反應。小鼠灌胃給藥的LD50為2.83g/kg。

化學成分

1.羌活 根莖含香豆精類化合物:異歐前胡內酯(isoimperatorin0.38%),8-甲氧基異歐前胡內酯(cnidilin0.,5-羥基香柑素(notopterol1.2%),香柑內酯(bergapten0.009%),8-(3,3-二甲基烯丙基)-5去甲基香柑內酯(demethylfuroinnarin)即5-羥基-8-(3,3-二甲基烯基)-補骨脂內酯[5-hydroxy-8(3,3-dimethylally)-psoralen,0.012%],5-去甲基香柑醇(bergaptol0.088%),紫花前胡甙元(nodakenetin0.04%),紫花前胡甙(nodakenin痕量),香柑醇-O-β-D-吡喃葡萄糖(bergaptol-O-β-D-glucopyranoside0.075%),6-O-反-阿魏酰紫花前胡甙(6-O-trans-feruloylnodakenin0.022%)[1],二氫山芹醇(colrmbianetin)、二氫山芹醇甙(columbiananine)、歐前胡內酯(imperatorin)、印度榅桲素(marmesin)[2];酚性化合物:對-羥基苯乙基茴香酸酯(p-hydroxyphenethyl anisate0.005%)、阿魏酸(ferulic acid0.89%);甾醇類化合物:β-谷甾醇葡萄糖甙(β-sitosterol glucoside)[1],β-谷甾醇(β-sitosterol)[2];揮發油(約2.7%),其成分有α-側柏烯(α-thujene)、α及β-蒎烯(α、β-pinene)、β羅勒烯(β-ocimene),γ-松油烯(γ-terpinene),檸檬烯(limonene),4-松油烯醇(4-terpinenol),乙酸龍腦酯(bornylacetate),α-(王古)(王巴)烯(αcopaene),反式-β-金合歡烯(β-farnesene),歐芹腦(apiol),愈創奧醇(guaiol)及苯甲酸苄酯(benzylbenzoate)等[3];脂肪酸類:十四碳酸甲酯(methyltetradecanoate),12-甲基十四碳酸甲酯(12-methyltetradecanoic acid methyl ester),十六碳酸甲酯(methylhex-adecanoate),4,8,12-三甲基十三碳酸甲酯(4,8,12-trimethyl-tridecanoic acid methyl ester),14-甲基十六碳酸甲酯(14-methyl-hexadecanoic acid methyl ester),油酸甲酯(methyl-9-octadecenoate),硬脂酸甲酯(methyloctadecanoate),二十碳酸甲酯(methyleicosanoate),11-二十碳烯酸甲酯(methyl-11-eicosenoate)等14種;氨基酸類: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谷氨酸(glutamic acid),粗氨醇(arginine),亮氨酸(leucine),異亮氨酸(isoleucine),纈氨酸(valine),蘇氨酸(threon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及蛋氨酸(methyionine)等19種;糖類,鼠李糖(rhamnose),果糖(fructose),葡萄糖(glucose)及蔗糖(sucrose)[4]。羌活還含苯乙基阿魏酸酯(phenethylferulate)[5].2.寬葉羌活 地下部分含香豆精類化合物:香柑素(berg-amottin,bergaptin),異歐前胡內酯(0.62%,8-甲氧基異歐前胡內酯(0.024%),5-閎基香棋素(0.083%),香柑內酯(0.008%),8-(3,,3-二甲基烯丙基-5-去甲氧基香柑內酯(0.03%),香柑醇(0.026%),紫花前胡甙元(0.053)%,紫花前胡甙(1.2)%,6-O-反-阿魏酰紫花前胡甙(0.73)%[1],二氫山芹醇[5];酚性化合物;對-羥基苯甲基茴香酸(0.07%),阿魏酸(0.83%)。還含β-谷甾醇葡萄糖甙[1]及揮發油,揮發油主要成分為α-蒎烯(36。30%),β-蒎烯(21.04%),檸檬烯(14.42%),此外,還有已醛(hexanal),庚醛(heptanal),辛醛(octanal),香檜烯(sabinene),樟烯(camphene),月桂烯(myrcene),α-水芹烯(α-phellandrene),3-蒈烯(3-carene),2-蒈烯(2-carene),對-聚傘花素(p-cymene),α、γ-松油烯,4-松油烯醇,乙酸龍腦酯及β-芹子烯(β-selinene)等20種[6]。

藥理作用

1.解熱、抗炎作用:。

1.1.對酵母致熱性大鼠體溫的影響:大鼠皮下注射l5%酵母混懸液10ml/kg致熱後2.5h,然後分別以羌活揮發油1.328ml/kg灌胃和0.133ml/kg灌胃給藥,給藥後不同時間測大鼠體溫。結果與對照比較兩種不同途徑和不同劑量的揮發油均能使大鼠體溫明顯降低,具有顯著的解熱作用。

1.2.對小鼠二甲苯耳水腫的影響:小鼠分別灌胃羌活揮發油1.328、0.664、0.332、0.221ml/kg,給藥後右耳滴二甲苯0.03ml/只,計算左右耳片重量差(mg)。結果與對照組(12.5±6.01)比較,分別為:6.6±4.40、7.2±3.16、7.0±4.21、15.9±5.28。前3個劑量組與對照組比較P<0.05。表明能顯著抑制二甲苯耳水腫。

1.3.對角叉菜膠足腫脹的影響:大鼠口服1.328、0.664ml/kg或腹腔注射0.133、0.066ml/kg對大鼠角叉菜(1%0.1ml)足腫脹有抑製作用。與對照組比較口服1.328ml/kg組在注射角叉菜膠後3或4小時P<0.05,口服0.664ml/kg組24小時時P<0.001,腹腔注射0.133ml/kg組24小時,P<0.05。

1.4.對大鼠右旋糖酐足腫脹的影響:大鼠口服羌活揮發油1.328、0.664、0.332ml/kg,給藥後30分鐘於大鼠後足跖腱膜下注射1.2%右旋糖酐0.1ml/只。結果與對照組比較,僅1.328ml/kg組,在3、5、6小時時的抑製作用有顯著差異P<0.05。

2.鎮痛作用:小鼠口服l.328ml/kg或腹腔注射0.133mi/kg羌活揮發油連續3天,對腹腔注射0.5%醋酸溶液0.2ml/kgl0分鐘的扭體次數有明顯的減少。與對照組比較有極顯著作用,P值均為<0.001。對小鼠熱刺激痛閾值亦能明顯延長,表明有顯著的鎮痛作用。

3.對2,4硝基氯苯(DNCB)所致小鼠遲發超敏反應的影響:小鼠灌胃羌活揮發油1.328ml/kg或腹腔注射0.133ml/kg,連續10天,對DNCB所致遲髮型超敏反應有一定的抑製作用,與對照組比較腫脹度分別為:2.3±1.96、1.2±0.76、1.1±0.85。

4.抗心律失常作用:羌活水溶部分給予雄性小鼠分別以1.5、3、6、10、12g/kg,對尾靜脈注射烏頭鹼0.06mg/kg所致的心律失常有顯著的對抗作用,與對照組比較3和6g/kg組的P值為<0.01,10g/kg組P<0.001;劑量加至12g/kg時,其作用反而有所下降P<0.05。大鼠口服10g/kg羌活水溶部分,對靜脈注射0.04mg/kg的烏頭鹼誘發的心律失常出現時間的推遲有極顯著作用,與對照組比較P<0.001,心律失常持續時間也有極顯著的縮短,P<0.001。家兔口服羌活水溶部分5g/kg可顯著縮短氯仿-腎上腺素引起的家兔心律失常的持續時間。羌活於粉灰化後給予小鼠,對烏頭鹼誘發的心律失常的出現時間和持續時間均無明顯作用。寬葉羌活水提物給予小鼠口服l0g/kg,不能延長心律失常的潛伏期和縮短持續時間。口服20g/kg劑量時,只能縮短小鼠心律失常的持續時間P<0.01。羌活水提物20g/kg口服給予大鼠,可顯著延長由氯化鈣誘發的室顫發生時間,P<0.01。

5.對急性心肌缺血和心肌營養性血流量的影響:羌活揮發油口服給於大鼠,然後以尾靜脈注射給予腦垂體後葉素0.75u/kg引起急性心肌缺血。結果:6%羌活揮發油0.6g/kg組和3%羌活揮發油0.3g/kg組均有對抗心肌缺血作用,與對照組比較P值分別為<0.01和<0.05。用心肌對86Rb的攝取率,觀察羌活揮發油對心肌營養性血流量的影響。結果:2.5%羌活揮發油0.75g/kg劑量可顯著增加心肌對86Rb的攝取率,與對照組比較增加率為21.1%,P<0.01。

炮製

揀去雜質,洗淨,潤透,切片,晾乾。

鑒別

理化鑒別 (1)取粉末0.5g,加入乙醚適量,冷浸1h,濾過,濾液濃縮至1ml,加7%鹽酸羥胺甲醇液2-3滴、20%氫氧化鉀乙醇液3滴,在水浴上微熱,冷熱,冷卻後,加稀鹽酸調節pH至3-4,再加1%三氯化鐵乙醇溶液1-2滴,於醚層界面處顯紫紅色。(檢查香豆素和內酯類)

歸經

歸膀胱;腎經

性味

味辛;苦;性溫

注意

1.血虛痺痛忌服。

2.《本草經疏》:血虛頭痛及遍身疼痛骨痛因而帶寒熱者,此屬內證,誤用反致作劇。

功能主治

散表寒;祛風濕;利關節;止痛。主外感風寒;頭痛無汗;油印寒濕痺;風水浮腫;瘡瘍腫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

各家論述

1.《唐本草》:療風宜用獨活,兼水宜用羌活。

2.《醫學啟源》:羌活,治肢節疼痛,手足太陽本經風藥也。加川芎治足太陽、少陰頭痛、透關利節,又治風濕。《主治秘訣》云:其用有五:手足太陽引經,一也;風濕相兼,二也;去肢節痛,三也;除癰疽敗血,四也;治風濕頭痛,五也。

3.《本草綱目》:羌後、獨活,皆能逐風勝濕,透關利節,但氣有剛劣不同爾。

4.《雷公炮製藥性解》:羌活氣清屬陽,善行氣分,舒而不斂,升而能沉,雄而善散,可發表邪,故入手太陽小腸。足太陽膀胱以理游風,其功用與獨活雖若不同,實互相表裡。

5.《本草匯言》:羌活功能條達肢體,通暢血脈,攻徹邪氣,發散風寒風濕。故瘍證以之能排膿托毒,發潰生肌;目證以之治羞明隱澀,腫痛難開;風證以之治痿、痙。癲癇,麻痺厥逆。蓋其體輕而不重,氣清而不濁,味辛而能散,性行而不止,故上行於頭,下行於足,遍達肢體,以清氣分之邪也。

6.《本經逢原》:羌活乃卻亂反正之主帥,風能勝濕,故羌活能治水濕,與芎窮同用,治太陽、厥陰頭痛,發汗散表,透關利節,非時感冒之仙藥也。昔人治勞力感寒,於補中益氣湯中用之,深得補中寓瀉之意。

7.《本草正義》:羌、獨二活,古皆不分,《本經》且謂獨活一名羌活,所以《本經》、《別錄》,止有獨活而無羌活。李氏《綱目》尚沿其舊。然二者形色既異,氣味亦有濃淡之殊,雖皆以氣勝,以疏導血氣為用。通利機關,宣行脈絡,其功若一。而羌活上氣尤勝,則能直上頂巔,橫行支臂,以盡其搜風通痺之職,而獨活止能通行胸腹腰膝耳。頤之師門,恆以羌活專主上部之風寒濕邪,顯與獨活之專主身半以下者截然分用,其功尤捷,而外瘍之一切風濕寒邪,著於肌肉筋骨者亦分別身半以上,身半以下,而以羌、獨各為主治。若在腰脊背膂之部,或肢節牽攣,手足上下交痛,則竟合而用之,宣通絡脈,更能神應,固不僅內科著痺,應手輒效,而外科之風寒濕邪,亦莫不投劑立驗。又按羌活本含辛溫之質,其治療宜於風寒風濕,而獨不宜於濕熱,以濕邪化熱,即為溫病,似無再用辛溫之理,然此惟內科證治為然,若外瘍之屬於濕熱者,苟腫勢延蔓,引及骨節筋肉伸縮不利,非以羌、獨之善走宣通為治,則效力必緩,故雖熱病,亦不避用,但僅以為嚮導而任佐使之職,則份量甚輕,其主任之君藥,固猶是理濕清熱之正劑,此亦發表不遠熱之大旨,非抱薪救火者所得以為借口也。

8.《藥性論》:治賊風、失音不語,多癢血癩,手足不遂,口面歪邪,遍身頑痺。

9.《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並氣,筋骨拳攣,四肢贏劣,頭旋眼目赤疼及伏梁水氣,五勞七傷,虛損冷氣,骨節酸疼,通利五臟。

10.《珍珠囊》:太陽經頭痛,去諸骨節疼痛,亦能溫膽。

11.《品彙精要》:主遍身百節疼痛,肌表八風賊邪,除新舊風濕,排腐肉疽瘡。

12.《本草備要》:瀉肝氣,搜胖風,治風濕相搏,本經(太陽)頭痛,督脈為病,脊強而厥,剛痙柔痙,中風不語,頭旋目亦。

13.《會約醫鏡》:治邪閉憎寒,壯熱無汗。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