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竹根

扁竹根朗讀

扁竹根中藥材詳解

《全國中草藥彙編》:扁竹根

拼音注音
Biǎn Zhu Gēn
別名

蝴蝶花、鐵扁擔、豆豉葉根

來源

鳶尾科鳶尾屬植物蝴蝶花Iris japonica Thunb.,以全草根狀莖入藥。四季均可採挖,洗淨,曬乾。

性味

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全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肝炎,肝腫大,肝區痛,胃痛,食積脹滿,咽喉腫痛,跌打損傷。

根狀莖:瀉下通便。用於便秘。

用法用量

全草2~5錢;根狀莖1~2錢。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藥大辭典》:扁竹根

拼音注音
Biǎn Zhu Gēn
別名

土知母、鴨兒參(《貴州民間方藥集》),下搜山虎(《貴州草藥》),鐵扁擔(《上海常用中草藥》)。

出處

《分類草藥性》

來源

為鳶尾科植物蝴蝶花根莖。全年可采,洗淨,切片曬乾。

化學成分

含多量維生素C。

性味

苦,寒。

1《四川中藥志》:"性涼,味辛辣,有小毒。"

2《貴州草藥》:"性涼,味苦微澀。"

3《上海常用中草藥》:"苦,寒。"

功能主治

消食,殺蟲,清熱,通便。治食積腹脹,蛔蟲腹痛,牙痛,喉蛾,大便不通。

1《分類草藥性》:"治食積,消飽脹,噙蛾子,並治跌打損傷。"

2《貴州草藥》:"清熱解毒,固脫,殺蟲。"

3《上海常用中草藥》;"鮮根瀉下通便。"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或入散劑。外用:搗敷。

復方

1治小兒食積飽脹:扁竹根、魚鰍串根、五穀根、隔山撬、卷子根、石氣柑、雞屎籐、絳耳木根、車前草。煎服。(《四川中藥志》)

2治食積、氣積及血積:扁竹根、臭草根、打碗子根、絳耳木子、劉寄奴。研粉和酒服。(《四川中藥志》)

3治蛔蟲積痛:扁竹根、川谷根各五錢,水案板(全草)、苦楝皮各三錢。煨水服。

4治臌脹:扁竹根一兩,煨水服;或用鮮根一錢,切細,米湯吞服。

5治牙痛(火痛):扁竹根五錢。煮綠殼鴨蛋吃。(3方以下出《貴州草藥》)

6治便秘:鐵扁擔鮮根三至四錢。洗淨,打碎或切碎,吞服。一般約一小時左右即瀉,或略有腹痛。不可多服。(《上海常用中草藥》)

7治年久瘧疾:扁竹根三至五錢。煨水沖少量酒服。(《貴州草藥》)

8治子宮脫垂:扁竹根二兩。搗絨炒熱,包患處。(《貴州草藥》)

備註

同屬植物鳶尾的根莖,在四川亦稱扁竹根,與本品同等使用。參見"鳶尾"條。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扁竹根

拼音注音
Biǎn Zhu Gēn
英文名
Rhizome of Fringed Iris
出處

出自《分類草藥性》

來源

藥材基源:為鳶尾科植物蝴蝶花的根莖或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Iris japonica Thunb.

采收和儲藏:夏季採挖,除去葉及花莖,洗淨,鮮用或切片曬乾。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較蔭蔽而濕潤的草地、疏林下或林緣草地。雲貴高原一帶常生於海拔3000-3300m處。

資源分佈:分佈於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原形態

蝴蝶花,多年生草本,高40-60cm。根莖橫生,竹鞭狀。葉基生,套褶成2列;葉片劍形,長25-60cm,寬1.5-3.2cm,先端漸尖,全緣。花芭高出於葉,花多排成疏散的總狀聚傘花序,分枝5-12個;苞片2-3枚,內含2-4朵花;花淡紫色或藍紫色,直徑約5cm,外輪花被裂片3,倒卵形或橢圓形,長2.5-3cm,寬1.4-2cm,先端微凹,基部楔形,邊緣波狀,有細齒裂,中脈上有隆起的黃色雞冠狀附屬物,內輪花被裂片先端微凹,邊緣有細裂齒;雄蕊3,花絲淺藍色,花藥白色;子房紡錘形,花柱3,分枝扁平,先端2裂。蒴果橢圓形,長2.5-3cm,直徑1.2-1.5cm。種子黑褐色,為不規則的多面體。花期3-4月,果期5-6月。

化學成分

根莖含鳶尾醛類(iridals):右旋-(6R,10S,11S,14S,26R)-26-羥基-15-亞甲基螺鳶尾-16-烯醛[(+)-(6R,10S,11S,14S,26R)-26-hydroxy-15-methylidenespiroirid-16-enal],異-德國鳶尾醛(iso-iridogermanal),射干醛(belamcandal),28-去乙酰基射干醛(28-deacetylbelamcandal),16-O-乙酰基-異-德國鳶尾醛(16-O-acetyl-iso-iridogermanal)。並含有鳶尾醛的脂肪酸酯(fatty acid esters)等。

性味

苦;辛;寒;有小毒

注意

脾虛便溏及孕婦禁服。

功能主治

消食;殺蟲;通便;利水;活血;止痛;解毒。主食積腹脹;蟲積腹痛;熱結腹痛;熱結便秘;水腫;癓瘕;久虐;牙痛;咽喉腫痛;瘡腫;瘰疬;跌打損傷;子宮脫垂;蛇犬咬傷傷

用法用量

內服: 煎湯, 6-9g;或研末;或泡酒。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復方

1治小兒食積飽脹:扁竹根、魚鰍串根、五穀根、隔山撬、卷子根、石氣柑、雞屎籐、絳耳木根、車前草。煎服。(《四川中藥志》),2治食積、氣積及血積:扁竹根、臭草根、打碗子根、絳耳木子、劉寄奴。研粉和酒服。(《四川中藥志》)3治蛔蟲積痛:扁竹根、川谷根各五錢,水案板(全草)、苦楝皮各三錢。煨水服。4治膨脹:扁竹根一兩,煨水服;或用鮮根一錢,切細,米湯吞服。5治牙痛(火痛):扁竹根五錢。煮綠殼鴨蛋吃。(3--5方均出《貴州草藥》)6治便秘:鐵扁擔鮮根三至四錢。洗淨,打碎或切碎,吞服。一般約一小時左右即瀉,或略有腹痛。不可多服。(《上海常用中草藥》)7治年久瘧疾:扁竹根三至五錢。煨水沖少量酒服。(《貴州草藥》)8治子宮脫垂:扁竹根二兩。搗絨炒熱,包患處。(《貴州草藥》)

各家論述

1.《分類草藥性》:治食積,消飽脹,噙蛾子,並治跌打損傷。

2.《上海常用中草藥》:鮮根瀉下通便。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