藎草

藎草朗讀

藎草中藥材詳解

《全國中草藥彙編》:藎草

拼音注音
Jin Cǎo
別名

綠竹、馬耳草、馬耳朵草、中亞藎草

來源

禾本科藎草Arthraxon hispidus (Thunb.)Makino var. centrasiaticus Honda,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佈

全國各地。

化學成分

含馬耳草素arthraxin C21H16O9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清熱,降逆,止咳平喘,解毒,袪風濕。主治肝炎,久咳氣喘,咽喉炎,口腔炎,鼻炎,淋巴腺炎,乳腺炎。外用治疥癬,皮膚瘙癢,癰癤。

用法用量

0.5~1兩,水煎服。外用藎草2兩,水煎外洗。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藥大辭典》:藎草

拼音注音
Jin Cǎo
別名

菉竹(《詩經》),王芻(《毛詩傳》),黃草(《吳普本草》),蓐、鴟腳莎(《爾雅》郭璞注),菉蓐草(《唐本草》),細葉莠竹、毛竹(《廣州植物誌》),馬耳草(《吉林中草藥》)。

出處

《本經》

來源

為禾本科植物藎草全草。秋季采收。

生境分佈

生長山坡草地和陰濕處。全國各地都有分佈。

原形態

一年生草本。稈細弱,無毛,基部傾斜,高30~45厘米,多節,常分枝,基部的節著土後易生根。葉鞘短於節間,生短硬疣毛;葉舌膜質,邊緣具纖毛;葉片卵狀披針形,長2~4厘米,寬8~15毫米,基部星心形抱莖,除下部邊緣生纖毛外,余均無毛。總狀花序細弱,長1.5~3厘米,2~10枚,呈指狀排列或簇生於莖頂;有柄小穗退化,僅剩短柄;無柄小穗長4~4.5毫米,卵狀披針形,灰綠色或帶紫色;第1穎具7~9脈,先端鈍;第2穎與第1穎等長,舟形,具9脈,而兩側脈不明顯,先端尖;第1外稃長圓形,先端尖,長約為第1穎的2/3;第2外稃與第1外稃等長,近基部伸出1曲膝的芒;雄蕊2,花藥黃色或紫色,長0.7~1毫米。穎果長圓形,與稃體幾等長。花、果期8~10月。

化學成分

葉和莖含烏頭酸、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藎草素。

性味

1《本經》:"味苦,平。"

2《別錄》:"無毒。"

注意

《本草經集注》:"畏鼠婦。"

功能主治

止咳、定喘,殺蟲。

1《本經》:"主久咳上氣喘逆,久寒,驚悸,痂疥,白禿瘍氣,殺皮膚小蟲。"

2《藥性論》:"治一切惡瘡。"

3《吉林中草藥》:"驅寒定喘。"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4錢。外用:煎水洗或搗敷。

復方

1治氣喘上氣:馬耳草四錢。水煎,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藥》)

2治惡瘡疥癬:馬耳草搗爛敷患處。(《吉林中草藥》)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藎草

拼音注音
Jin Cǎo
別名

菉竹、王芻、戾草、黃草、蓐、鴟腳莎、盭草、晉灼、蓐草、細葉秀竹、馬耳草、馬耳朵草

英文名
Herb of Hispid Arthraxon
出處

出自《神農本草經》《唐本草》:藎草,葉似竹而細薄,莖亦圓小。生平澤溪澗之側,荊襄人煮以染黃,色極鮮好。

來源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藎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rthraxon hispidus (Thunb.) Makino

采收和儲藏:7-9月割取全草,曬乾。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長於山坡、草地和陰濕處。

資源分佈:全國均有分佈。

原形態

藎草,一年生草本。稈細弱無毛,基部傾斜,高30-45cm,分枝多節。葉鞘短於節間,有短硬疣毛;葉舌膜質,邊緣具纖毛;葉片卵狀披針形,長2-4cm,寬8-15mm,除下部邊緣生纖毛外,余均無毛。總狀花序細弱,長1.5-3cm,2-10個成指狀排列或簇生於稈頂,穗軸節間無毛,長為小穗的2/3-3/4,小穗孿生,有柄小穗退化成0.2-1mm的柄;無柄小穗長4-4.5mm,卵狀披針形,灰綠色或帶紫色;第1穎邊緣帶膜質,有7-9脈,脈上粗糙,先端鈍;第2穎近膜質,與第1穎等長,舟形,具3脈,側脈不明顯,先端尖;第1外稃,長圓形,先端尖,長約為第1穎的2/3,第2外稃與第1外稃等長,近基部伸出1膝曲的芒,芒長6-9mm,下部扭轉;雄蕊2;花黃色或紫色,長0.7-1mm。穎果長圓形,與稃體幾等長。花、果期8-11月。

化學成分

葉和莖含烏頭酸(aconiti cacid)、木犀草素(luteolin)、木犀草素-7-葡萄糖甙(luteolin-7-glucoside)、藎草素(anthraxin)。

性味

苦;平

注意

《本草經集注》:畏鼠婦。

功能主治

止咳定喘;殺蟲解毒。主久咳氣喘;肝炎;咽喉炎;口腔炎;鼻炎;淋巴結炎;乳腺炎;瘡瘍疥癬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復方

1治氣喘上氣:馬耳草四錢。水煎,日服二次。(《吉林中草藥》)2治惡瘡疥癬:馬耳草搗爛敷患處,(《吉林中草藥》)

各家論述

1.《本經》:主久咳上氣喘逆,久寒,驚悸,痂疥,白禿瘍氣,殺皮膚小蟲。

2.《藥性論》:治一切惡瘡。

3.《吉林中草藥》:驅寒定喘。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