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大辭典》:鱒魚 拼音注音 Zūn Yu 別名 鮅(《爾雅》),赤眼魚(《說文》),紅目鱒(《脊椎動物分類學》)。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鯉科動物赤眼鱒的肉。 生境分
()
拼音注音 Suān Mo Ye Tuo Wu 別名 獨葉草、大獨葉草、化血丹 來源 菊科酸模葉橐吾Ligularia lapathifolia (Franch.) Hand.-Mazz.,以根、葉入藥。 生境分
()
《中藥大辭典》:山羊肉 拼音注音 Shān Yanɡ Rou 出處 《日用本草》 來源 為牛科動物青羊的肉。 原形態 原動物詳"山羊血"條。 性味 甘,熱。 1《綱目
()
《中藥大辭典》:射罔 拼音注音 She Wǎnɡ 出處 《本經》 來源 為毛茛科植物草烏頭汁製成的膏劑。 性味 苦,熱,有毒。 1《藥對》:"溫。" 2《本草經集注》:"大
()
《中國藥典》:巴豆 拼音注音 Bā Dou 別名 雙眼龍、大葉雙眼龍、江子、猛子樹、八百力、芒子 英文名 FRUCTUS CROTONIS 來源 本品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 t
()
《中藥大辭典》:巴豆油 拼音注音 Bā Dou You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大戟科植物巴豆種仁中的脂肪油。植物形態詳"巴豆"條。 性狀 為黃色或黃褐色液體,有粘
()
拼音注音 Bā Dou Shuānɡ 英文名 SEMEN CROTONIS PULVERATUM 來源 本品為巴豆的炮製加工品。 性狀 本品為粒度均勻、疏鬆的淡黃色粉末,顯油性。 貯藏
()
《中國藥典》:斑蝥 拼音注音 Bān Mou 別名 花斑蝥、花殼蟲 來源 本品為芫菁科昆蟲南方大斑蝥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 或黃黑小斑蝥Mylabris cichorii Linna
()
《全國中草藥彙編》:白降丹 拼音注音 Bai Jianɡ Dān 來源 學名:Hydrangyrum Chloratum Compositum。由汞與其它藥物加工製成。 注意 有毒。不供內服。 功
()
《中國藥典》:蓽茇 拼音注音 Bi Ba 別名 蓽拔、鼠尾 英文名 FRUCTUS PIPERIS LONGI 來源 本品為胡椒科植物蓽茇Piper longum L.的乾燥近成熟或成熟果穗。
()
《中藥大辭典》:側子 拼音注音 Ce Zǐ 別名 即子(《本經》),萴子(《說文》),萴(《太平御覽》)。 出處 《雷公炮炙論》 來源 為毛莨科植物烏頭子根之小者。 性味
()
拼音注音 Chuān Wū 別名 烏頭、五毒根 英文名 RADIX ACONITI 來源 本品為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的乾燥母根。6月下旬至8月上旬採挖,
()
《中藥大辭典》:川烏頭 拼音注音 Chuān Wū Tou 別名 川烏(《金匱要略》) 出處 侯寧極《藥譜》 來源 為毛茛科植物烏頭(栽培品)的塊根。夏至至小暑間挖出全株,
()
拼音注音 Cǎo Wū 別名 烏頭、五毒根 英文名 RADIX ACONITI KUSNEZOFFII 來源 本品為毛茛科植物北烏頭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 的乾燥塊根。秋季莖
()
《中藥大辭典》:草烏頭 拼音注音 Cǎo Wū Tou 別名 堇(《莊子》),芨(《爾雅》),烏頭、烏喙、奚毒(《本經》),雞毒(《淮南子》),茛、千秋、毒公、果負、耿子、帝秋(《吳普本草》),
()
《中藥大辭典》:丁香根 拼音注音 Dīnɡ Xiānɡ Gēn 出處 《開寶本草》 來源 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根。 性味 《綱目》:"辛,熱,有毒。" 功能主治 《開寶本
()
《中藥大辭典》:黍根 拼音注音 Shǔ Gēn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禾本科植物黍的根。 原形態 植物形態詳"黍米"條。 性味 《綱目》:"辛,熱,有小毒。" 功
()
《中藥大辭典》:黍莖 拼音注音 Shǔ Jīnɡ 別名 黍穰(《補缺肘後方》)。 出處 《食療本草》 來源 為禾本科植物黍的莖。 原形態 植物形態詳"黍米"條。
()
英文名 RADIC ACONITI KUSNEZOFFII PREPARATA 來源 本品為草烏的炮製加工品。 性狀 本品為不規則圓形或近三角形的片。表面黑褐色,有灰白色多角形形成層環及點狀
()
英文名 RADIX ACONITI PREPARATA 來源 本品為川烏的炮製加工品。 性狀 本品為不規則或長三角的片。表面黑褐色或黃褐色,有灰棕色形成層環紋。體輕,質脆,斷面有光澤
()
《中藥大辭典》:礜石 拼音注音 Yu Shi 別名 礜(《山海經》),青分石、立制石、固羊石(《本經》),白礜石、鼠鄉、澤乳(《吳普本草》),太白石,石鹽(《別錄》)。 出處 《本經》
()
《中藥大辭典》:油胡桃 拼音注音 You Hu Tao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胡桃科植物胡桃的種仁返油而變成黑色者。 原形態 植物形態詳"胡桃仁"條。 性味
()
拼音注音 Yuan Ye Wū Tou 別名 草烏、準噶爾烏頭 英文名 Rotundleaf Monkshood 出處 始載於《中國植物誌》。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圓葉烏頭
()
別名 雪荷、塔格來依力斯[維語] 來源 菊科風毛菊屬植物新疆雪蓮Saussurea involucrata Kar. et Kir. ex Maxim.,以全草入藥。夏季開花時采收,陰乾。 性味 微苦,熱
()
《全國中草藥彙編》:小黑牛 來源 毛茛科小黑牛Aconitum bullatifolium Levl. var. dielsianum (Airy-Shaw) Fletcher et Lauener,以塊根入藥。 生境分佈 雲南。 性味
()
拼音注音 Xiǎo Jiē Gǔ Dān 別名 活血丹、葎葉白蘞、七角白蘞 出處 《陝西中草藥》 來源 為葡萄科植物葎草葉蛇葡萄的根皮。秋季挖根;剝取根皮,曬乾或鮮用
()
《全國中草藥彙編》:仙茅 拼音注音 Xiān Mao 別名 獨腳絲茅、山棕、地棕、千年棕、番龍草 英文名 RHIZOMA CURCULIGINIS 來源 本品為石蒜科植物仙茅Curcul
()
拼音注音 Wēn Quan 別名 溫湯、沸泉 出處 1.溫泉入藥始見於《本草拾遺》,謂之「溫湯」。 2.《綱目》云:「溫泉有處甚多。按《胡仔漁隱叢話》云:湯泉多作硫黃氣,浴之
()
《中藥大辭典》:吳茱萸根 拼音注音 Wu Zhū Yu Gēn 出處 《本經》 來源 為芸香科植物吳茱萸的根或根的韌皮部。9~10月采收。 原形態 植物形態詳"吳茱萸"條
()
《中國藥典》:吳茱萸 拼音注音 Wu Zhū Yu 別名 吳萸、茶辣、辣子、臭辣子、吳椒、臭泡子 英文名 FRUCTUS EVODIAE 來源 本品為芸香科植物吳茱萸Evodia r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