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茱萸根中藥材詳解

《中藥大辭典》:吳茱萸根

拼音注音
Wu Zhū Yu Gēn
出處

《本經》

來源

為芸香科植物吳茱萸根的韌皮部。9~10月采收。

原形態

植物形態詳"吳茱萸"條。

性味

《綱目》:"辛苦,熱,無毒。"

功能主治

行氣溫中,殺蟲。治脘腹冷痛,洩瀉,下痢,風寒頭痛,腰痛,疝氣,經閉腹痛,蟯蟲病。

1《本經》:"殺三蟲。"

2《別錄》:"根白皮:殺蟯蟲,治喉痺咳逆,止洩注,食不消,小女子經產余血,療白癬。"

3《藥性淪》:"皮:能療漆瘡,主中惡腹中刺痛,下痢不禁,治寸白蟲。"

4孟詵:"皮:止齒痛。"

5《重慶草藥》:"行氣,暖中,溫腎,燥濕。治心胃冷氣痛,寒濕腰腹脹痛,脾虛腹寒,洩瀉冷痢,經閉腹痛,疝氣。"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或入丸、散。

復方

1治頭風痛:吳茱萸根一至二兩。燉豬肉二兩服。(《重慶草藥》)

2治寒氣經停,經閉腹痛:吳萸根二兩,五穀根、柑子根各一兩,水案板五錢,橙子根一兩。燉殺口肉服。(《重慶草藥》)

3治寸白蟲:吳茱萸根(干,去土,切)一升。以酒一升浸一宿,平旦分二服。(《千金方》)

4治脾勞熱,有白蟲,令人好嘔:吳茱萸根大者一尺,大麻子八升,橘皮二兩(切)。上三味,銼茱萸根,搗麻子,並和以酒一鬥,漬一宿,微火上薄暖之,三上三下,絞去滓。平旦空腹為一服取盡,蟲便下出,或死或半爛,或下黃汁。(《刪繁方》茱萸根下蟲酒)

5治肝勞生長蟲,在肝為病,恐畏不安,眼中赤:雞子五枚(去黃),干漆四兩,蠟、吳茱萸根皮各二兩,粳米粉半斤。上五味,搗茱萸皮為末,和藥銅器中煎,可丸如小豆大。宿勿食,旦飲服一百丸,小兒五十丸,蟲當爛出。(《千金方》)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吳茱萸根

拼音注音
Wu Zhū Yu Gēn
英文名
Root of Medicinal Evodia
出處

出自《神農本草經》。

來源

藥材基源:為藥芸香科植物吳茱萸Evodia rutaecarpa (Juss.)Benth.的根或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Evodia rutaecarpa (Juss.)Benth.2.Evodia rutaecarpa (Juss.)Benth.var.officinalis (Dode)Huang3.Evodia rutaecarpa (Juss.)Benth.var.bodinieri (Dode)Huang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挖,洗淨,切片曬乾。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生長於低海拔向陽的疏林下或林緣曠地。

2.生於山坡草叢中。

3.生於村邊路旁、山坡草叢中。

資源分佈:1.分佈於陝西、甘肅、安徽、浙江、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

2.分佈於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

3.分佈於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及貴州。

原形態

1.樹皮青灰褐色,幼枝紫褐色,有細小圓形的皮孔;幼技、葉軸及花軸均被銹色絨毛。奇數羽狀復葉對生,連葉柄長20-40cm;葉柄長4-8cm,小葉柄長2-5mm;小葉5-9,橢圓形至卵形,長5.5-15cm,寬3-7cm,先端驟狹成短尖,基部楔形至廣楔形或圓形,全緣或有不明顯的鈍鋸齒,側脈不明顯,兩面均被淡黃褐色長柔毛,脈上尤多,有明顯的油點,厚紙質或紙質。雌雄異株,聚傘圓錐花序,頂生;花軸粗壯,密被黃褐色長柔毛,花軸基部有小葉片狀的狹小對生苞片2枚;萼片5,廣卵形,長約1-2mm,被短柔毛;花瓣5,白色,長圓形,長4-6mm;雄花具5雄蕊,插生在極小的花盤上,花藥基著,橢圓形,花絲粗短,被毛,退化子房先端4-5裂;雌花的花瓣較雄花瓣大,退化雄蕊鱗片狀,子房上位,長圓形,心皮5,花後增寬成扁圓形,有粗大的腺點,花柱粗短,柱頭先端4-5錢裂。果實扁球形,成熟時裂開成5個果瓣,呈蓇葖果狀,紫紅色,表面有粗大油腺點,每分果有種子1個,黑色,有光澤。花期6-8月,果期9-10月。

2.石虎 本變種與正種很相似。區別點為變種具有特殊的刺激性氣味。小葉3-11,葉片較狹,長圓形至狹披針形,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各小葉片相距較疏遠,側脈較明顯,全緣,兩面密被長柔毛,脈上最密,油腺粗大。花序軸常被淡黃色或無色的長柔毛。成熟果序不及正種密集。種子帶藍黑色。花期7-8月,果期9-10月。

3. 毛脈吳茱萸 與上種相似。小枝被黃銹色或絲光質的疏長毛。葉軸被長柔毛;小葉5-11,葉形變化較大,長圓形、披針形、卵狀披針形,上表面中脈略被疏短毛,下面脈上被短柔毛,側脈清晰,油腺點小。花期7-8月,果期9-10月。

歸經

脾;胃;腎經

性味

辛;苦;性熱

功能主治

溫中行氣;殺蟲。主脘腹冷痛;洩瀉;痢疾;風寒頭痛;經閉腹痛;寒濕腰痛;疝氣;蟯蟲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大量可用至30-60g;或浸酒;或入丸、散。

各家論述

1.《神農本草經》:殺三蟲。

2.《名醫別錄》:根白皮:殺蟯蟲,治喉痺咳逆,止洩注,食不消,女子經產余血,療白癬。

3.《藥性論》:皮:能療漆瘡,主中惡腹中刺痛,下痢不禁,治白蟲。

4.孟詵:皮:止齒痛。

5.《重慶草藥》:行氣,暖中,溫腎,燥濕。治心胃冷氣痛,寒濕腰腹脹痛,脾虛腹寒,洩瀉冷痢,經閉腹痛,疝氣。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