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大辭典》:馬鬐膏 拼音注音 Mǎ Qi Gāo 別名 馬膏(《靈樞》),馬鬐頭膏(《別錄》),馬脂(《丹房鑒源》)。 出處 《本草經集注》 來源 為馬科動物馬項上的皮下脂
()
拼音注音 ān Tāi Yao 別名 骨筋草、嚇唬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酢漿草科植物無柄感應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iophytum sessile(Buch.Ham.)K.Kunth 采收
()
《中藥大辭典》:山櫻桃 拼音注音 Shān Yīnɡ Tao 別名 朱桃、麥櫻(《吳昔本草》),牛桃、英桃(《博物誌》),嬰桃、英豆(《BU錄》),李桃、奈桃(孟珗),梅槐(《八閩通志》),山嬰桃(《
()
《中藥大辭典》:石南實 拼音注音 Shi Nan Shi 別名 鬼目(《本經》)。 出處 《本經》 來源 為薔薇科植物石楠的果實。 原形態 植物形態詳"石南葉"條。
()
《中藥大辭典》:烏藥葉 拼音注音 Wū Yao Ye 別名 蒡箕茶(《醫林纂要》)。 出處 《本草拾遺》 來源 樟科植物烏藥的葉。 原形態 植物形態詳"烏藥"條。
()
《中藥大辭典》:烏藥子 拼音注音 Wū Yao Zǐ 出處 《分類本草》 來源 為樟科植物烏藥的果實。 原形態 植物形態詳"烏藥"條。 功能主治 《斗門方》:"治
()
《全國中草藥彙編》:喜馬拉雅紫茉莉 拼音注音 Xǐ Mǎ Lā Yǎ Zǐ Mo Li 來源 紫茉莉科喜馬拉雅紫茉莉Mirabilis himalaica (Edgew.), Heim.,以根入藥。 生境分佈
()
《全國中草藥彙編》:小九節鈴 拼音注音 Xiǎo Jiǔ Jie Linɡ 來源 為葡萄科崖爬籐屬植物光葉崖爬籐Tetrastigma obtectum (Wall. ex Laws.)Planch. var. glabrum (Le
()
《中藥大辭典》:杏花 拼音注音 Xinɡ Huā 出處 《別錄》 來源 為薔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的花。 原形態 植物形態詳"杏仁"條。 性味 1《別錄》:"味苦,無毒。
()
《中藥大辭典》:熊肉 拼音注音 Xionɡ Rou 出處 《本草經集注》 來源 為熊科動物黑熊或棕熊的肉。 原形態 動物形態詳"熊膽"條。 化學成分 罐頭熊肉(品
()
《中藥大辭典》:象骨 拼音注音 Xianɡ Gǔ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象科動物亞洲象的骨骼。 原形態 動物形態詳"象皮"條。 化學成分 水分約占1/2,有機物約
()
拼音注音 Xuě Shēn 別名 紅毛陽參、刺參、條參、雞腳參、土高麗參。 來源 藥材基源:為罌粟科植物總狀綠絨蒿MeconopsishorridulaHook.f.etThoms.var.racemosa(Max
()
《中藥大辭典》:油魚 拼音注音 You Yu 別名 泉水魚(《中國經濟動物誌·淡水魚類》)。 出處 姚可成《食物本草》 來源 為鯉科動物擬圓唇魚的肉。 生境分佈
()
拼音注音 Zhǎn Huā Wū Tou 英文名 Patentflower Monkshood 出處 始載於《中國植物誌》。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莨科植物展花烏頭的塊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
()
拼音注音 Běi Yu Huanɡ Cǎo 別名 鑽之靈、小瓠花 英文名 seed of Siberian Merremia 出處 始載於《中國植物誌》。 來源 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
()
《全國中草藥彙編》:百蕊草 拼音注音 Bǎi Ruǐ Cǎo 別名 一棵松、鳳芽蒿、青龍草、珊瑚草、打食草、石菜子、松毛參、小草、白風草 來源 為檀香科百蕊草屬植物
()
《中藥大辭典》:馬骨 拼音注音 Mǎ Gǔ 出處 《食療本草》 來源 馬科動物馬的骨頭。 性味 甘,涼。 1《別錄》:"頭骨:微寒。" 2《綱目》:"頭骨:甘,微寒,有小毒。"
()
《中藥大辭典》:鹿肉 拼音注音 Lu Rou 出處 《別錄》 來源 為鹿科動物梅花鹿或馬鹿的肉。 化學成分 含水分75.76%,粗蛋白質19.77%,粗脂肪1.92%,灰分1.13%。 性
()
《中藥大辭典》:鯉魚皮 拼音注音 Lǐ Yu Pi 出處 《唐本草》 來源 為鯉科動物鯉魚的皮。 化學成分 主要為蛋白質、脂肪等。此外,尚含葉黃素及一種類似於蝲
()
《全國中草藥彙編》:老龍皮 拼音注音 Lǎo Lonɡ Pi 別名 石龍皮、石龍衣、癩肚皮、蛇皮苔、石花 來源 地衣類牛皮葉科肺衣屬植物網肺衣Lobaria retigera Trev
()
《中藥大辭典》:老槍谷根 拼音注音 Lǎo Qiānɡ Gǔ Gēn 出處 《湖南藥物誌》 來源 為莧種植物老槍谷的根。 生境分佈 我國各地均有栽培。 原形態 老
()
《中藥大辭典》:江珧柱 拼音注音 Jiānɡ Yao Zhu 別名 馬甲柱(《閩中海錯疏》),角帶子(《本草求原》)。 出處 《本草從新》 來源 為江珧科動物櫛江珧的後閉殼
()
《中藥大辭典》:三台紅花 拼音注音 Sān Tai Honɡ Huā 別名 大羅傘、大常山、山利桐(《廣西藥植名錄》),三百棒、山枇杷(《貴州草藥》),火山麻、三台花(《雲南中草藥》)
()
拼音注音 He Gǔ 英文名 Red-crested crane bone, Red-crowned crane bone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 藥材基源:為鶴科動物丹頂鶴的骨骼。 拉丁植物動物
()
《中藥大辭典》:衡州烏藥 拼音注音 Henɡ Zhōu Wū Yao 別名 矮腳樟(《中國藥植圖鑒》),木防己、十八症、九皮英、托食茶、消食樹(《廣西藥植名錄》)。 出處 《本
()
《全國中草藥彙編》:蒿雀 拼音注音 Hāo Que 別名 青頭鹀、青頭雀 來源 雀形目雀科青頭鹀Emberiza spodocephala personata Temm.[E. personata Temm.],以肉入藥
()
《中藥大辭典》:地瓜根 拼音注音 Di Guā Gēn 出處 《草木便方》 來源 為桑科植物地瓜的根。 性味 苦澀,涼。 1《滇南本草》:"性涼,味苦澀。" 2《草木便方
()
《中藥大辭典》:單條草 拼音注音 Dān Tiao Cǎo 別名 星宿菜(《救荒本草》),靈疾草(《陝西植藥調查》),小硼砂(《貴州植藥調查》)。 出處 《植物名實圖考》 來源
()
《全國中草藥彙編》:丟了棒 拼音注音 Diū Le Banɡ 別名 刁了棒、鹹魚頭、追風棍、大葉大青 來源 大戟科白桐樹屬植物白桐樹Claoxylon polot (Burm.) Merr.[C. i
()
《中藥大辭典》:獐骨 拼音注音 Zhānɡ Gǔ 出處 《別錄》 來源 為鹿科動物獐的骨骼。 原形態 動物形態詳"獐肉"條。 性味 甘,溫。 1《別錄》:"微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