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楞子

瓦楞子朗讀

瓦楞子中藥材詳解

瓦楞子
瓦楞子
瓦楞子
瓦楞子

《全國中草藥彙編》:瓦楞子

拼音注音
Wǎ Lenɡ Zǐ
別名

蚶子殼、毛蛤、瓦垅

英文名
CONCHA ARCAE
來源

本品為蚶科動物毛蚶Arca subcrenata Lischke 、泥蚶Arca granosa Linnaeus或魁蚶Arca inflata Reeve 的貝殼。秋、冬至次年春捕撈,洗淨,置沸水中略煮,去肉,乾燥。

性狀

毛蚶:略呈三角形或扇形,長4~5cm,高3~4cm。殼外面隆起,有棕褐色茸毛或已脫落;殼頂突出,向內捲曲;自殼頂至腹面有延伸的放射肋30~34條。殼內面平滑,白色,殼緣有與殼外面直楞相對應的凹陷,鉸合部具小齒1列。質堅。無臭,味淡。

泥蚶:長2.5~4cm,高2~3cm。殼外面無棕褐色茸毛,放射肋18~21條,肋上有顆粒狀突起。

魁蚶:長7~9cm,高6~8cm。殼外面放射肋42~48條。

貯藏

置乾燥處。

炮製

鍛瓦楞子:將洗淨的瓦楞子放鍋內,上蓋一口稍小的鍋,縫隙處用黃泥封嚴,不使漏氣,上面鍋底貼一白紙並壓以重物,鍛至所貼白紙變黃,取出晾涼,碾碎即可。亦可將瓦楞子放坩鍋內或其它器皿中,在無煙的爐火中鍛至紅透,取出晾涼,碾碎即可。

歸經

歸肺、胃、肝經。

性味

鹹,平。

功能主治

消痰化瘀,軟堅散結,制酸止痛。用於頑痰積結,黏稠難咯,癭瘤,瘰疬,症瘕痞塊,胃痛泛酸。

用法用量

9~15g,宜先煎。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藥大辭典》:瓦楞子

拼音注音
Wǎ Lenɡ Zǐ
別名

蚶殼(《本草拾遺》),瓦壟子(《丹溪心法》),蚶子殼(《本草蒙筌》),魁蛤殼(《品彙精要》),花蜆殼(《浙江中藥手冊》),瓦壟蛤皮(《中藥志》),血蛤皮(《山東中草藥手冊》)。

出處

《本草備要》

來源

為蚶科動物魁蚶、泥蚶毛蚶的貝殼。春、秋季在淺海泥沙中採集。採得後洗淨泥沙,以沸水略煮,去肉取殼,曬乾。

生境分佈

主產浙江、江蘇、山東、廣東、遼寧等地。

原形態

動物形態詳"蚶"條。

性狀

殼呈扇形或三角形,左右兩殼形狀相同,或左殼稍大於右殼。長2.5~8厘米,寬2~6厘米。背面隆起,有數十條直楞如瓦壟狀,由頂端向周圍放射,楞紋明顯,由灰褐色和白色相間而成。殼內面乳白色,光滑,上端邊緣有與肋紋相應的凹陷,而形成突出的鋸齒。質堅硬,能砸碎,斷面白色。氣無,味淡。以整齊,潔淨、無殘肉、無沙土者為佳。

炮製

瓦楞子:洗淨曬乾、碾碎。鍛瓦楞:取瓦楞子放坩堝內,置無煙的爐火中鍛至紅透,取出放涼,碾碎用。

《日華子本草》:"凡用瓦楞子,取陳久者,炭火鍛赤,米醋淬三度,出火毒,研粉。"

歸經

入肝、脾經。

1《本草求真》:"入肝。"

2《要藥分劑》:"入旰、肺、脾經。"

性味

甘鹹,平。

1《本草蒙筌》:"味鹹,氣溫,無毒。"

2《綱目》:"甘鹹,平,無毒。"

功能主治

化痰,軟堅,散瘀,消積。治痰積,胃痛,嘈雜,吐酸,症瘕,瘰疬,牙疳。

1《日華子本草》:"燒過醋淬,醋丸服,治一切血氣,冷氣,症癖。"

2《日用本草》:"消痰之功最大,凡痰隔病用之。"

3《丹溪心法》:"能消血塊,次消痰。"

4《綱目》:"連肉燒存性,研敷小兒走馬牙疳。"

5《醫林集要》:"去一切痰積,血積,氣塊,破症瘕,攻瘰疬。"

6《現代實用中藥》:"用於小兒佝僂病,肺結核,淋巴結核等症。"

7《山東中草藥手冊》:"制酸止痛,治潰瘍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宜久煎),3~5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

復方

1治胃痛吐酸水,噫氣,甚則吐血者:

瓦楞子(醋鍛七次)九兩,烏賊骨六兩,廣皮三兩(炒)。研極細末,每日三次,每次服二錢,食後開水送下。(《經驗方》)

2治一切氣血症瘕,次能消痰:瓦壟子燒,以醋淬三度,埋令壞,醋膏丸。(《萬氏家抄方》瓦壟子丸)

3治臨經陣痛血不行,按之硬滿,屬實痛者:瓦壟子(鍛紅色,醋淬七次)、香附、桃仁、丹皮、川芎、川大黃、當歸、紅花。酒糊丸。(《女科指掌》瓦楞子丸)

臨床應用

治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取瓦楞子5兩(鍛),甘草1兩,共研細末,每次10克,每日3次,飯前服。或每次20克,於節律性疼痛發作前20分鐘服藥。經治療124例,療程最短20天,最長56天,結果治癒59例,占47.58%。治癒標準是主要症狀消失,潛血陰性,病情經長期觀察穩定,X線檢查壁龕消失或球部變形在治療前後穩定不變者。好轉者48例,占38.79%。好轉是指症狀基本消失或減輕,潛血轉陰或弱陽性,X線檢查龕影縮小或不消失,球部變形不穩定者。無效17例,占13.71%。總有效率達89.19%。有些病例服後5分鐘即能緩解疼痛。一般無副作用,個別病例有顏面浮腫、尿血、尿混濁和泌尿系感染復發等現象。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瓦楞子

拼音注音
Wǎ Lenɡ Zǐ
別名

蚶殼、瓦屋子、瓦壟子、蚶子殼、花蜆殼、瓦壟蛤皮、血蛤皮、毛蚶皮

英文名
Ark Shell
出處

出自《本草備要》

來源

藥材基源:這蚶科動物魁蚶、泥蚶及毛蚶的貝殼。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Sapharca inflata(Reeve)[Arca inflata Reeve]2.Tegillarca granosa(Linnaeus)[Arca granosa Linnaeus]3.Scapharca subcrenata(Lischke)[Arca subcrenata Lischke]

采收和儲藏:瓦楞子全年采收,在淺海度沙中拾取或從網籠中取出,洗淨,入沸水煮熟去其肉,曬乾即可。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生活於潮下帶5m至10-30m深的軟泥或泥沙質海底。

2.生活於潮濕帶中、下區軟泥海灘,潛棲泥內深約70mm。

3.生活於潮間帶至水深4-20m的泥沙質海底,喜稍有淡水流入的河口附近。

資源分佈:1.我國沿海均有分佈,以遼寧、山東產量最多。

2.我國廣佈於沿海。

3.我國廣佈於沿海,尤以渤海灣產量最大。

原形態

1.魁蚶,貝殼斜卵圓形,堅厚,一般殼長80-104mm,高62-85mm,大者長可達122mm,高102mm。兩殼合抱,左殼比右殼稍大,極膨脹,殼頂突出,向內彎曲,稍超過韌帶面。韌帶梭形,具黑褐色角質厚皮。背部兩側略呈鈍角,殼前緣及膚緣均呈圓形;後緣延伸呈截形。放射肋寬,平滑整齊,無明顯結節,約42-48條,以43-44條較多見,生長輪脈明顯,殼面白色。殼內面白色,鉸合部直,鉸合齒60-70枚,中間者細小直立,兩端漸大而外斜。閉殼肌良明顯,前痕小,卵形;後痕大呈梨形,外套痕明顯,鰓黃赤色。殼邊緣厚,有與放射肋溝相應的齒狀突起。

2.泥蚶,貝殼卵圓形,極堅厚,殼長43mm左右,高36mm左右,兩殼相當膨脹,寬度略小於高度。兩殼頂間的距離較遠,殼表放射肋發達,共18-21條,肋上具有極顯著的斷續顆粒狀結節,此結節在殼邊緣部分不甚明顯,殼內面灰白色,邊緣具有與殼面放射肋相應的深溝。鉸合部直,鉸合齒約40個。前閉殼肌痕較小,呈三角形;後閉殼肌痕大,近方形。

3.毛蚶,貝殼長卵圓形,質堅厚,殼長54mm左右,高46mm左右,兩殼極膨脹,寬為高的3/4-4/5,右殼比左殼稍小,背側兩端略有稜角,殼頂稍偏前方,兩殼頂間的距離中等。殼表放射肋30-35條,肋凸較密,呈方形小結節,左殼上較明顯。殼表面被有棕褐色絨毛狀殼皮,外皮常易磨損脫落,使殼面常有白色。殼內面白色或灰黃色,邊緣具有與殼面放射肋相應的齒和溝。鉸合部直,鉸合齒約50個,中間小而密;兩側大而疏。前閉殼肌痕小略呈馬蹄形,後閉殼肌痕為卵圓形。

栽培

生活習性 三種軟體動物均為海邊常見種類,喜棲息於風浪較小的潮流暢通、有淡水注入的內灣及河上附近的軟泥灘涂上。以藻類為食,對自然海區的鹽度和溫度適應力較強。毛蚶雌雄異體,自然水溫在25℃左右開始產卵,27℃時為繁殖盛期。精卵在海水中受精。泥蚶屬多次性產卵類型。在自然海區每年排卵4-5次。受精卵經過擔輪幼蟲和面盤幼蟲期,約2-3星期變態成幼貝在海底附著。

性狀

性狀鑒定 (1)魁蚶 貝殼呈斜卵圓形,左右兩殼形狀相同,左殼稍大於右殼。長約8cm,寬約6cm。背面隆起,有42-48條直楞(放射肋)如瓦壟狀,由頂端向周圍放射楞紋明顯,由灰褐色和白色相間而成,無明顯結節,被棕色細毛。殼內面乳白色,光滑,上端邊緣有與肋紋相應的凹陷,而形成突出的鋸齒約70枚(鉸合齒)。質堅硬,能砸碎,斷面白色。氣無,味淡。

(2)泥蚶 貝殼較小,長2-4.5cm,寬1.5-4cm,放射肋18-20條,由斷續的粒狀突起構成。鉸合齒約40枚。

(3)毛蚶 貝殼較短而寬,長2-4.5cm,寬1.5-4cm,放射肋30-34條,肋上有小結節,表面被有帶毛的殼皮。鉸合齒約50枚。

顯微鑒別 磨片可見層紋寬5-10μm,兩紋相隔10-30μm,交錯紋粗5-50μm,分叉交互排列。

化學成分

1.魁蚶,貝殼含大量的碳酸鈣,少量磷酸鈣量在93%以上(按碳酸計算);尚含少量鎂、鐵、硅酸鹽、硫酸鹽和氯化物及有機質。

2.泥蚶 貝殼含碳酸鈣90%以上,另含少量磷酸鈣,總鈣量在93%以上(按碳酸鈣計算);有機質約1.69%;尚含少量鎂、鐵、硅酸鹽、硫酸鹽、磷酸鹽和氯化物。鍛燒後,碳酸鈣分解,產生氯化鈣等,有機質則被破壞。

3.毛蚶 貝殼含大量的碳酸鈣,少量磷酸鈣,總鈣最93%以上(按碳酸鈣計算);尚含硅酸鹽和無機元素鋁、氯、鉻、銅、鐵、鉀、錳、鈉、鎳、磷、硫、硅、鍶、鋅;並且毛蚶外殼對核素錳有特異的富集能力。

炮製

1.瓦楞子《聖惠方》:「細研。」《品彙精要》:「洗去土,研細如粉。」現行,取原藥材,用水洗淨,撈出,乾燥,碾碎。生品用於散瘀消痰。

2.鍛瓦楞子《串雅補》:「鍛。」《醫醇剩義》:「鍛研。」現行,取淨瓦楞子置適宜容器內,於無煙的爐火中,鍛至酥脆,取出放涼,碾碎。鍛瓦楞子用於制酸止痛。

3.醋瓦楞子《本草拾遺》:「殼燒,以米醋三度淬後,乾坤令壞。」《日華子》:「凡用,取陳久者炭火鍛赤,米醋淬三度,出火毒,研粉。」《丹溪心法》:「鍛,醋煮一晝夜。」現行,取淨瓦楞子置適宜容器內,於無煙的爐火中鍛至酥脆,取出倒入醋內,使醋淬均勻,晾乾,研成細粉。每瓦楞子100kg,用醋30kg。

4.鹽瓦楞子 取淨瓦楞子軒適宜容器內,於無煙的爐火中,鍛至酥脆,取出,倒入鹽水內淬均勻。瓦楞子每100kg,用食鹽1.2kg。

飲片性狀:瓦楞子呈粗粉或細粉狀,灰白色。較大碎塊顯有瓦楞線,無臭,味淡。鍛瓦楞子形如瓦楞子,青灰色或深灰色,無臭無味。醋瓦楞子形如鍛瓦楞子,略有醋氣。鹽瓦楞子形如鍛瓦楞子,略帶鹹味。

歸經

肝;脾;胃經

性味

味甘;鹹;性平

注意

《本草用法研究》:「無瘀血痰積者勿用。」

功能主治

消痰化瘀;軟堅散結;制酸止痛。主瘰疬;癭瘤;症瘕痞塊,頑痰久咳;胃痛吐酸;牙疳;外傷出血;凍瘡及燙火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宜打碎行煎;研末,每次1-3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鍛後研末調敷。

復方

1.瓦壟子丸(《萬氏家抄方》),用治一切氣血症瘕,次能消痰。2.瓦楞子丸(《女科指掌》),用治臨經陣痛血不行,按之硬滿,屬實痛者。3.治胃痛吐酸方(《經驗方》):瓦楞子(醋鍛7次)270克,烏賊骨180克,廣皮(炒)90克。研極細末。每日3次,每次服6克,食後開水送下,用治胃痛吐酸水,噫氣,甚則吐血者。

各家論述

1.《日華子本草》:燒過醋淬,醋丸服,治一切血氣,冷氣,症癖。

2.《日用本草》:消痰之功最大,凡痰隔病用之。

3.《丹溪心法》:能消血塊,次消痰。

4.《綱目》:連肉燒存性,研敷小兒走馬牙疳。

5.《醫林纂要》:去一切痰積,血積,氣塊,破症瘕,攻瘰疬。

6.《現代實用中藥》:用於小兒佝僂病,肺結核,淋巴結核等症。

7.《山東中草藥手冊》:制酸止痛,治潰瘍病。

8.《綱目》:鹹走血而軟堅,故瓦壟子能消血塊,散痰積。

9.《本經逢原》:(魁蛤殼)與鱉甲、虻蟲,同為消瘧母之味,獨用醋丸,則消胃脘痰積。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