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地錦

斑地錦朗讀

斑地錦中藥材詳解

拼音注音
Bān Di Jǐn
別名

血筋草(《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出處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來源

為大戟科植物斑地錦全草。6~9月采收,曬乾。

生境分佈

生於山野、路邊和園圃內。分佈浙江、江蘇等地。

原形態

一年生匍匐小草本,高15~25厘米,含白色乳汁。根纖細;分枝較密,枝柔細,帶淡紫色,表面有白色細柔毛。葉小,對生,成2列,長橢圓形,長5~8毫米,寬2~3毫米,先端具短尖頭,基部偏斜,邊緣中部以上疏生細齒,上面暗綠色,中央具暗紫色斑紋,下面被白色短柔毛;葉柄長僅1毫米或幾無柄;托葉線形,通常3深裂,杯狀聚傘花序,單生於枝腋和葉腋,呈暗紅色;總苞鍾狀,4裂;具腺體4枚,腺體橫橢圓形,並有花瓣狀附屬物;總苞中包含由1枚雄蕊所成的雄花數朵,中間有雌花1朵,具小苞片,花柱3,子房有柄,懸垂於總苞外。蒴果三稜狀卵球形,逕約2毫米,表面被白色短柔毛,頂端殘存花柱。種子卵形,具角稜,光滑。花期5~6月。果期8~9月。

性味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辛,平。"

功能主治

止血,清濕熱,通乳。治黃疸,洩瀉,疳積,血痢,尿血,血崩,外傷出血,乳汁不多,癰腫瘡毒。

1《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散血止血,利小便,通乳汁。治癰腫惡瘡,金刃撲損出血,血痢,崩中。"

2《上海常用中草藥》:"止血,利尿,健胃,活血,解毒。治黃疸,痢疾,腹瀉,尿路感染,便血,尿血,子宮出血,痔瘡出血,小兒疳積,跌打腫痛,女人乳汁不通,蛇咬傷,頭瘡,皮膚瘡毒,創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3~1兩(大劑量2兩);或和雞肝煮服。外用:搗敷。

復方

1治四肢瘡腫:干斑地錦二兩。紅牛膝(莧科)四至五錢,土茯苓一兩。水煎,沖黃酒、紅糖,早晚飯前各服一次。

2治小兒疳積:干斑地錦一兩,鯉魚獻子(馬鞭草科華紫珠)根、白馬骨(茜草科)、紫青籐(鼠李科牯嶺勾兒茶)、醉魚草(馬錢科)根各四至五錢,黑豆半生半熟十餘粒。水煎,沖糖服;或斑地錦和雞肝煮服。

3治痢疾:干斑地錦二至三兩。水煎,沖糖服。

4治乳汁不多:干斑地錦二兩左右,水煎沖黃酒服。

5治疣贅:鮮斑地錦,搗汁外敷。(選方出《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摘錄
《中藥大辭典》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