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青菜

石青菜朗讀

石青菜中藥材詳解

《全國中草藥彙編》:石青菜

拼音注音
Shi Qīnɡ Cai
別名

厚臉皮、石頭菜、華被萼苣苔

來源

苦苣苔科被萼苣苔屬植物寬萼苣苔Chlamydoboea sinensis (Oliv.)Stapf,以全草入藥。四季可采,洗淨,鮮用或曬乾。

性味

苦,涼。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止咳平喘。用於黃疸型肝炎,咳嗽,支氣管炎,哮喘,痢疾;外用治蕁麻疹。

用法用量

2~3錢。外用適量,煎水洗患處。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藥大辭典》:石青菜

拼音注音
Shi Qīnɡ Cai
別名

石頭菜(《雲南中草藥選》),門聽(壯名)。

出處

《雲南中草藥選》

來源

為苦苣苔科植物中華被萼苣苔全草。全年可采,洗淨,鮮用或曬乾備用。

生境分佈

生長於林下及山坡石縫中。分佈雲南、廣西等地。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約26厘米。根莖短粗,柱狀,黑褐色,有極密的環紋。葉對生,緊接;葉片堅紙質,卵圓形至長圓形,長3~7厘米,寬1.5~3.5厘米,先端銳尖,基部寬楔形至斜心形,上面深綠色,下面淺褐色,密被小茸毛,邊緣有淺齒;葉柄長2.5~5.5厘米。聚傘花序腋生;基部有遲脫落的大苞片;花葶長約11厘米;花淡紫色。鍾狀,5裂。蒴果狹圓柱形,長約2厘米。花期夏季。

性味

苦,涼。

功能主治

疏風清熱,涼血止痢。

復方

1治痢疾,哮喘:石青菜一至三錢,煎服。

2治蕁麻疹:鮮石青菜適量,煎水洗患處。(性味以下出《雲南中草藥選》)

3治外傷出血:石青菜乾粉適量包敷創面。(《文山中草藥》)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石青菜

拼音注音
Shi Qīnɡ Cai
別名

臉皮、石頭菜、華被萼苣苔

英文名
Herb of Chinese Chlamydoboea
出處

出自《雲南中草藥選》。

來源

藥材基源:為苦苣苔科植物地質學毛苣苔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hlamydoboea sinensis (Oliv.) Stapf [Parabosea sinensis (Oliv) Burth]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洗淨,鮮用或曬乾。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900-2200m的林下及坡石縫中或陡崖上。

資源分佈:分佈於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原形態

蛛毛苣苔 矯小半灌木,高約25cm。根狀莖粗短,圓柱形,黑褐色,有極密的環紋;莖常彎曲,幼嫩部分有褐色氈毛,節間短。葉對生;吉柄長2.5-6cm;葉片長圓形、長圓狀狀倒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4-16cm,寬1.5-5cm,先端急尖或鈍,基部寬楔形,略偏斜,邊緣近全緣或有不明晃淺齒,上面有蛛絲狀毛,很快變無毛,下面褐色氈毛。聚傘花序腋生,有長梗,花密集;苞片大,綠白色,狀匙形;花冠紫色,鍾狀,長約1.6cm,下部稍呈囊狀,5裂片近相等,圓形;雄蕊2,內藏,花藥先端粘合,退化雄蕊3;藥盤環狀;子房線形,花柱極短。蒴果長約3cm,狹圓柱形,螺旋狀扭曲。

性味

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止咳平喘;涼血止血。主痢疾;肝炎;咳嗽;哮喘;蕁麻疹;外傷出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0g。外用:適量,煎湯熏洗,或研末敷。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