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草

孔雀草朗讀

孔雀草中藥材詳解

《全國中草藥彙編》:孔雀草

拼音注音
Kǒnɡ Que Cǎo
別名

小萬壽菊、紅黃萬壽菊、紅黃草、小芙蓉花、籐菊

來源

菊科萬壽菊屬植物孔雀草Tagetes patula L.,以全草入藥。夏秋采收,洗淨曬乾。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止咳,止痛。用於上呼吸道感染,痢疾,咳嗽,百日咳,牙痛,風火眼痛;外用治腮腺炎,乳腺炎。

用法用量

3~5錢,水煎或研粉分數次開水送服;外用適量,加重樓、銀花共研末,陳醋調敷患處。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藥大辭典》:孔雀草

拼音注音
Kǒnɡ Que Cǎo
別名

黃菊花(《貴州草藥》)

出處

《貴州草藥》

來源

為菊科植物籐菊全草。夏、秋采收。

生境分佈

各地庭園中有栽培。

原形態

籐菊,又名:西番菊。

一年生草本。莖直立,高約30~60厘米,通常自基部分枝。葉互生或對生,羽狀全裂,裂片線狀披針形,長1~2.5厘米,邊緣有疏齒,齒端呈軟芒狀,齒的基部各具油腺1枚。頭狀花序單生,逕約3.5厘米,有長梗。總苞長橢圓形,上部邊緣具尖銳鋸齒,有腺點。舌狀花黃色,有紫紅斑;管狀花先端5裂;雄蕊5;子房下位,1室,柱頭2裂。瘦果線形,扁平,冠毛鱗片狀。

性味

《貴州草藥》:"苦,平。"

功能主治

《貴州草藥》:"清熱利濕,止咳。治咳嗽,痢疾。"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或研末。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孔雀草

拼音注音
Kǒnɡ Que Cǎo
別名

黃菊花、五瓣蓮、老來紅、臭菊花、孔雀菊、小萬壽菊、紅黃草、緞子花

英文名
Herb of French Marigold
出處

出自《貴州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孔雀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agetes patula L.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乾。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750-1600m的山坡草地、林中,或在庭園栽培。

資源分佈:分佈於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原形態

也雀草 一年生草本,高30-100cm。莖直立,通常近基部分枝,分枝斜開燕尾服。葉羽狀分裂,長2-9cm,寬1.5-3cm,裂片線狀披針形,邊緣有鋸齒,齒端常有簪細芒,齒的基部通常有一腺體。頭狀花序單生,逕3.5-4cm;花序梗長5-13(-15)cm,先端稍增粗;總苞片約1.5cm,寬約0.7cm,長橢圓形,上端具銳齒,有腺點;舌狀花金黃色或橙色,帶有紅色斑;舌片近圓形,長8-10mm,寬6-7mm,先端微凹;管狀花花冠黃色,長10-14mm,與冠毛等長,具5齒裂。瘦果線形,基部縮小,長8-12mm,黑色,被短柔毛;冠毛鱗片狀,其中1-2個長芒狀,2-3個短而鈍。花期5-10月。

化學成分

本品含萬壽菊素(patuletin),槲皮萬壽菊素(quercetagetin),萬壽菊甙(patulitrin),槲皮萬壽菊甙(querc-etagitrin),α-三聯塞吩(α-terhienyl),Z-羅勒烯酮(Z-oci-menone),E-羅勒烯酮(E-ocimenone),棕檬烯(limonene),β-丁香烯(β-caryophyllene),萬壽菊酮(tagetone),辣薄荷酮(piperitone)和辣薄荷烯酮(piperitenone)。

花中含萬壽菊素及其甙和槲皮萬壽菊素[5-7],土木香腦(helenine),堆心菊素(heleninen),玉紅色素(rubichrome),堇黃質(violaxanthin)等色素及中輥萬壽菊素(allopatuletin)。

根中含α-三聯塞吩。鬚根含-5(4-乙酰氧基-1-丁炔基)-2,2-聯塞吩[5-(4-acetoxy-1-butynyl)-2,2-bithiophene],5-(1-丁烯基)-2,2-聯塞吩[5[(1-nuten-1-yl)-2,2-bithiophene],異彩蘭草素(isoeuparin)。

性味

味苦;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止咳。主風熱感冒;咳嗽;百日咳;痢疾;肋腺炎;乳癰;癤腫;牙痛;口腔炎;目赤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研末。外用:適量,研末醋調敷;或鮮品搗敷。

各家論述

《貴州草藥》:清熱利濕,止咳。治咳嗽,痢疾。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