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黃

薑黃朗讀

薑黃中藥材詳解

《中國藥典》:薑黃

拼音注音
Jiānɡ Huanɡ
別名

黃姜、毛薑黃、寶鼎香、黃絲郁金

英文名
RHIZOMA CURCUMAE LONGAE
來源

本品為姜科植物薑黃Curcuma longa L.的乾燥根莖。冬季莖葉枯萎時採挖,洗淨,煮或蒸至透心,曬乾,除去鬚根。

性狀

本品呈不規則卵圓形、圓柱形或紡錘形,常彎曲,有的具短叉狀分枝,長2~5cm,直徑1~3cm。表面深黃色,粗糙,有皺縮紋理和明顯環節,並有圓形分枝痕及鬚根痕。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棕黃色至金黃色,角質樣,有蠟樣光澤,內皮層環紋明顯,維管束呈點狀散在。氣香特異,味苦、辛。

貯藏

置陰涼乾燥處。

炮製

除去雜質,略泡,洗淨,潤透,切厚片,曬乾。

鑒別

(1)本品橫切面:表皮細胞為1 列,細胞扁平,壁薄。皮層寬廣,有葉跡維管束;外側近表皮處有6~8列木栓細胞,扁平,壁薄,排列較整齊;內皮層細胞凱氏點明顯。中柱鞘為1~2列薄壁細胞;維管束有限外韌型,散列,近中柱鞘處較多,向內漸減少。薄壁細胞含油滴、澱粉粒及紅棕色色素。

(2)取本品粉末少量,置濾紙上,滴加乙醇與乙醚各1 滴,待干,除去粉末,濾紙染成黃色,加熱硼酸飽和溶液1 滴,則漸變為橙紅色,再加氨試液1 滴,則變成藍黑色,後漸變為褐色,久置,則又變為橙紅色。

歸經

歸脾、肝經。

性味

辛、苦,溫。

功能主治

破血行氣,通經止痛。用於胸脅剌痛,閉經,癓瘕,風濕肩臂疼痛,跌扑腫痛。

用法用量

3~9g;外用適量。

摘錄
《中國藥典》

《中藥大辭典》:薑黃

拼音注音
Jiānɡ Huanɡ
別名

寶鼎香(《綱目》),黃姜(《生草藥性備要》)。

出處

《唐本草》

來源

為姜科植物薑黃郁金根莖。秋,冬採挖,洗淨,煮熟至透心為度,曬乾,撞去外皮,再曬乾。浙江地區將郁金根莖在鮮時切片曬乾,名"片薑黃"。

原形態

1薑黃

多年生宿根草本。根粗壯,末端膨大成長卵形或紡錘狀塊根,灰褐色。根莖卵形,內面黃色,側根莖圓柱狀,紅黃色。葉根生;葉片橢圓形或較狹,長20~45厘米,寬6~1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葉柄長約為葉片之半,有時幾與葉片等長;葉鞘寬,約與葉柄等長。穗狀花序稠密,長13~19厘米;總花梗長20~30厘米;苞片闊卵圓形,每苞片內含小花數朵,頂端苞片卵形或狹卵形,腋內無花;萼3鈍齒;花冠管上部漏斗狀,3裂;雄蕊藥隔矩形,花絲扁闊,側生退化雄蕊長卵圓形;雌蕊1,子房下位,花柱絲狀,基部具2棒狀體,柱頭2唇狀。蒴果膜質,球形,3瓣裂。種子卵狀長圓形,具假種皮。花期8~11月。

栽培或野生於平原、山間草地或灌木叢中。分佈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四川、湖北、陝西、江西、台灣等地。

本植物的塊根(郁金)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2郁金,參見"郁金"條。

性狀

1薑黃

為植物薑黃的乾燥根莖,呈圓柱形、卵圓形或紡錘形,形似姜而分叉少,長2.5~5.5厘米,直徑10~20毫米。表面深黃棕色,常帶黃色粉末,多皺縮,並具有明顯的環狀節及鬚根殘痕。質堅實而重,難折斷,斷面棕黃色或黃色,角質狀或蠟樣光澤,近外圍有一黃色的環紋,中部常有黃色的筋脈小點。微有香氣,味苦辛。咀嚼時唾液染黃色。以圓柱形、外皮有皺紋、斷面棕黃色、質堅實者為佳。

主產四川、福建等地。此外,江西、台灣、湖南、陝西、雲南等地亦產。

2片薑黃(《臨症指南》)

又名:片子薑黃(《綱目》)。為植物郁金根莖的乾燥切片,呈長圓形或不規則的片狀,大小不一,長3~6厘米,寬1.5~3厘米,厚3毫米左右。外皮灰黃色,粗糙皺縮,有時可見環節及鬚根痕,切面黃白色或灰黃色,有1圈環紋及多數筋脈小點散在。質堅實,粉質,有筋脈。有姜香氣,味苦而辛涼。以片大、色黃白、質堅實、起粉者為佳。

主產浙江。

化學成分

薑黃含揮發油4.5%、6%。揮發油中含薑黃酮58%、薑油烯25%、水芹烯1%、1,8-桉葉素1%、香檜烯0.5%、龍腦0.5%、去氫薑黃酮等。還含薑黃素0.3%、1.1%、4.8%及阿拉伯糖1.1%,果糖12%、葡萄糖28%,脂肪油、澱粉、草酸鹽等。

藥理作用

1利膽作用

薑黃煎劑及浸劑能增加犬的膽汁分泌,使膽汁成分恢復正常,並增加膽囊收縮,其作用弱而持久,可持續1~2小時。薑黃素或其鈉鹽有利膽作用,靜脈注射於狗,可減少固體成分的含量而增加膽汁分泌量,但從總的絕對值來看,膽鹽、膽紅素、膽甾醇分泌量均增加,脂肪酸成分保持恆定。另一種同屬植物中提出的揮發油增加膽汁分泌,色素則引起膽囊收縮。Curcumen為膽甾醇溶劑,可用以治療膽道結石。50%薑黃煎劑可促進食慾。

2對子宮的作用

片薑黃及色薑黃煎劑及浸劑(2%鹽酸作溶劑)對小白鼠、豚鼠離體子宮呈興奮作用,對家兔子宮瘺管引起週期性收縮,1次給藥可持續5~7小時。

3降壓作用

薑黃醇提取液,對麻醉犬表現降壓作用,此作用不因注射阿托品及切除迷走神經而受影響。如預先注射麥角流浸膏,可使降壓作用翻轉為升壓作用(與黃連鹼的翻轉作用有相似之處),醚提取成分降壓作用極弱。

4抗菌作用

薑黃素及揮發油部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較好的抗菌作用。薑黃水浸劑在試管內對多種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煎劑對接種病毒的小鼠,能延長其生存時間,但對在病毒性肝炎墓礎上加上化學性(四氯化碳)的肝傷害則無效。此外薑黃制劑可殺蠅。

5其他作用

薑黃煎劑有鎮痛作用,對離體蛙心引起顯著的抑制。

炮製

薑黃:揀去雜質,用水浸泡,撈起,潤透後切片,晾乾。片薑黃:揀去雜質及殘留鬚根,刷洗泥屑,晾乾。

歸經

入脾、肝經。

1《綱目》:"入心、脾。"

2《雷公炮製藥性解》:"入心、肺二經。"

3《本草經疏》:"入足太陰、厥陰。"

性味

辛苦,溫。

1《唐本草》:"味辛苦,大寒,無毒。"

2《本草拾遺》:"味辛,溫,無毒。"

3李杲:"味苦甘辛,大寒,無毒。"

4《東醫寶鑒》:"性熱,味辛苦,無毒。"

注意

血虛而無氣滯血瘀者忌服。

《本草經疏):"凡病因血虛臂痛,血虛腹痛,而非瘀血凝滯、氣塑上逆作脹者,切勿誤用。誤則愈傷血分,令病轉劇。"

功能主治

破血,行氣,通經,止痛。治心腹痞滿脹痛,臂痛,症瘕,婦女血瘀經閉,產後瘀停腹痛,跌扑損傷,癰腫。

用於氣滯血瘀的胸腹痛、痛經及肢體疼痛,常配元胡、香附。

1《唐本草》:"主心腹結積,疰忤,下氣,破血,除風熱,消癰腫。功力烈於郁金。"

2《日華子本草》:"治症瘕血塊,癰腫,通月經,治跌扑瘀血,消腫毒;止暴風痛冷氣,下食。"

3《本草圖經》:"治氣脹及產後敗血攻心。"

4《綱目》:"治風痺臂痛。"

5《本草正》:"除心腹氣結氣脹,冷氣食積疼痛。"

6《本草述》:"治氣證痞證,脹滿喘噎,胃脘痛,腹脅肩背及臂痛,痺,疝。"

7《醫林纂要》:"治四肢之風寒濕痺。"

8《現代實用中藥》:"為芳香健胃藥,有利膽道及肝臟之消毒作用。用於黃疸,胸滿痞悶疼痛。又為止血劑,治吐血、衄血、尿血,並治痔疾。外用於膿腫創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

復方

1治心痛不可忍:薑黃(微炒)、當歸(切,焙)各一兩,木香、烏藥(微炒)各半兩。上四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煎茱萸醋湯調下。(《聖濟總錄》薑黃散)

2治九種心痛,發作無時,及蟲痛不可忍者:薑黃三分,檳榔半兩,干漆(搗碎,炒令煙出)半兩,石灰(炒令黃色)一兩。上藥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不拘時候。(《楊氏家藏方》薑黃散)

3治胃炎,膽道炎,腹脹悶,疼痛,嘔吐,黃疸:薑黃一錢五分,黃連六分,肉桂三分,延胡索一錢二分,廣郁金一錢五分,綿茵陳一錢五分。水煎服。(《現代實用中藥》)

4治臂背痛,非風非痰:薑黃、甘草、羌活各一兩,白朮二兩。每服一兩,水煎。腰以下痛,加海桐皮、當歸、芍葯。(《赤水玄珠》薑黃散)

5治室女月水滯澀,調順營氣:薑黃、丁香、當歸(切,焙)、芍葯各半兩。上四味,搗細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溫酒調下。經脈欲來,先服此藥,不拘時候。(《聖濟總錄》薑黃散)

6治經水先期而至,血澀少,其色赤者:當歸、熟地、赤芍、川芎、薑黃、黃芩、丹皮、延胡索、香附(制)各等分。水煎服。(《醫宗金鑒》姜芩四物湯)

7治妊娠胎漏,下血不止,腹痛:薑黃一兩,當歸一兩(銼,微炒),熟干地黃一兩,艾葉一兩(微妙),鹿角膠一兩(搗碎,炒令黃燥)。上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每於食前溫服。(《聖惠方》薑黃散)

8治產後腹痛:薑黃二分,沒藥一分。上為末,以水及童子小便各一盞,入藥煎至一盞半,分作三服,通口服,約人行五、七里,再進一服。(《普濟方》薑黃散)

9治一切跌打:桃仁、蘭葉、丹皮、薑黃、蘇木、當歸、陳皮、牛膝、川芎、生地、肉桂、乳香、沒藥。水、酒、童便煎服。(《傷科方書》薑黃湯)

十治牙痛不可忍:薑黃、細辛、白芷等分。上為細末,並擦二、三次,鹽湯漱。(《百一選方》薑黃散)

⑾治諸瘡癬初生時痛癢:薑黃敷之。(《千金方》)

⑿心痛難忍。用薑黃一兩、桂三兩,共研為末,每服一錢,醋湯送下。

⒀胎寒腹痛(嬰兒啼哭吐乳,大便色青,狀如驚風,出冷汗)。用薑黃一錢,沒藥、沒香、乳香各二錢,共研為末,加蜜調成丸了,如芡子大。每服一丸,鉤籐煎湯化下。

⒁產後血痛(腹內有血塊)。用薑黃、桂心,等分為末,酒沖服一匙,血下盡後即愈。

⒂瘡癬初發。用薑黃研末擦上,甚效。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薑黃,性熱不冷,《本經》雲寒,誤也。"

2《綱目》:"薑黃、郁金、蒁藥三物,形狀功用皆相近,但郁金入心治血,而薑黃兼入脾,兼治氣,蒁藥則入肝,兼治氣中之血,為不同爾。古方五痺湯,用片子薑黃治風寒濕氣手臂痛。戴原禮《要訣》雲,片子薑黃能入手臂治痛,其兼理血中之氣可知。"

3《本草經疏》:"薑黃,其味苦勝辛劣,辛香燥烈,性不應寒。…苦能洩熱,辛能散結,故主心腹結積之屬血分者。兼能治氣,故又雲下氣。總其辛苦之力,破血除風熱,消癰腫,其能事也。《日華子》謂其能治癥瘕血塊,又通月經及撲損瘀血,蘇頌謂其祛邪辟惡,治氣脹及產後敗血攻心,…何莫非下氣破血辛走苦洩之功歟。察其氣味治療,乃介乎京三稜、郁金之藥也。"

4《本草述》:"薑黃,試閱方書諸證之主治,如氣證、痞證、脹滿、喘、噎、胃皖痛、腹脅肩背及臂痛、痺,疝,雖所投有多寡,然何莫非以氣為其所治之的,…未有專為治血而用茲味,如《本草》所說也。且此味亦不等於破決諸劑,…此味能致血化者,較與他血藥有原委,不察於是,而漫謂其破血,詎知薑黃不任受』破』之一字也。"

5《本草求真》:"薑黃,功用頗類郁金、三稜、蓬術、延胡索,但郁金入心,專瀉心胞之血;莪術入肝,治氣中之血;三稜入肝,治血中之氣;延胡索則於心肝血分行氣,氣分行血;此則入脾,既治氣中之血,復兼血中之氣耳。陳藏器曰:此藥辛少苦多,性氣過於郁金,破血立通,下氣最速,凡一切結氣積氣,癥瘕瘀血,血閉癰疽,並皆有效,以其氣血兼理耳,"

6《本草求原》:"薑黃,益火生氣,辛溫達火化氣,氣生化則津液行於三陰三陽,清者注於肺,濁者注於經、溜於海,而血自行,是理氣散結而兼洩血也。"

7《本草正義》:"薑黃始見《唐本草》,稱其辛苦大寒,藏器已辨其非,謂辛少苦多,性熱不冷,則《唐本》寒字,蓋亦傳寫之誤。石頑謂有二種。按:今市肆薑黃,確有二種,名片薑黃者,是本已切為厚片,而後曬乾,形似乾薑,色不黃,質亦不堅,治風寒濕者即此。又一種則堅實光亮,其色深黃,乃如郁金,是為染色之用,不入藥劑者。《唐本》謂治心腹結積,疰忤,下氣破血,蓋辛能散,溫能通,故可破結辟惡,消瘀下氣,是物功用,即在此數者之中。然又謂除風熱,消癰腫,功力烈於郁金,則正以入血洩散,故癰瘍之堅腫可消;瘍科普通敷藥之如意金黃散用之,即是此意。固非疏風清熱之作用,而乃竟以為除風熱,宜乎有辛苦大寒之誤矣。"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薑黃

拼音注音
Jiānɡ Huanɡ
別名

寶鼎香、黃姜

英文名
Turmeric
出處

出自《唐本草》:薑黃,葉、根都似郁金,花春生於根,與苗並出,入夏花爛無子。根有黃、青、白三色,其作之方法與郁金同爾。西戎人謂之蒁藥。其味辛少苦多,與郁金同,惟花生異耳。

1.《本草綱目拾遺》:薑黃真者是經種三年以上老薑。能生花,花在根際,一如蘘荷。根節堅硬,氣味辛辣,種姜處有之,終是難得。西番亦有來者,與郁金、蒁藥相似,如蘇敬所附,即是蒁藥而非薑黃,蘇不能分別二物也。又蒁味苦溫,主惡氣疰忤心

來源

藥材基源:為姜科植物薑黃的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urcuma longa L.

采收和儲藏:12月下旬挖出地下部分,去掉泥圭和莖稈,先出種根;摘下塊根作黃絲郁金。將根莖水洗,放入開水中焯熟,烘乾,撞去粗皮,即得乾薑黃;也可將根莖切成0.7cm厚的薄片,曬乾。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多為栽培。植於向陽、土壤肥厚質松的田園中偶有野生的。

資源分佈:分佈於江西、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四川、雲南等地。

原形態

薑黃,多年生草本,高1-1.5m。根莖發達,成叢,分枝呈橢圓形或圓柱狀,橙黃色,極香;根粗壯,末端膨大成塊根。葉基生,5-7片,2列;葉柄長20-45cm;葉片長圓形或窄橢圓形,長20-50cm,寬5-1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下延至葉柄,上面黃綠色,下面淺綠色,無毛。花葶由葉鞘中抽出,總花梗長12-20cm,穗狀花序圓柱狀,長12-18cm;上部無花的苞片粉紅色或淡紅紫色,長橢圓形,長4-6cm,寬1-1.5cm,中下部有花的苞片嫩綠色或綠白色,卵形至近圓形,長3-4cm;花萼簡綠白色,具3齒;花冠管漏斗形,長約1.5cm,淡黃色,喉部密生柔毛,裂片3;能育雄蕊1,花絲短而扁平,花藥長圓形,基部有距;子房下位,外被柔毛,花柱細長,基部有2個棒狀腺體,柱頭稍膨大,略呈唇形。花期8月。

栽培

1.氣候土壤:宜溫暖濕潤的氣候。以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砂質壤土為佳。

2.整地:一般不須深耕,在種前將土地翻耙2-3次,整平作畦。施足基肥。

3.種植:用根莖繁殖。栽種期在四川、陝西等地,多於夏至前後,浙江地區在清明前後。按行距33-40cm,株距25-33cm開穴,每穴放入姜種3-5個,覆蓋細土2-3cm。栽後約20天左右即可出苗。

4.苗高10-13cm時用稀人糞追肥一次;第2次追肥在處暑前後;第三次在白露前3-4天,宜用餅肥及草木灰;每次追肥前,必先鋤草、松土。當乾旱少雨時,須於早上或夜晚澆水,使苗葉生長正常。

5.病蟲害防治:蟲害主要為土蠶和蠐螬,可用6%六六六粉在整地時撒入防治,或用人工捕捉或堆草法誘殺。

性狀

性狀鑒別,薑黃根莖呈不規則卵圓形、圓柱形或紡錘形,常彎曲,表面深黃色,粗糙,有皺縮紋理和明顯環節,並有圓形分枝痕及鬚根痕。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棕黃色至金黃色,角質樣,有蠟樣光澤。內皮層環紋明顯,維管束呈點狀散在。氣香特異味苦、辛。

以質堅實、斷面金黃、香氣濃厚者為佳。

顯微鑒別,根莖橫切面:外方4-10餘列木栓化細胞,常發生在皮層部會,其外有時可見表皮及皮層細胞。皮層寬廣,有葉跡維管束;內皮層明顯。中柱鞘為1-2列細胞;維管束有限外韌形,近中柱鞘處較多,向內漸少。本品薄壁細胞含澱粉粒及棕色色素;薄壁組織中散有油細胞。

毒性

小鼠可只灌胃薑黃醇浸液40-100g(中藥),觀察3天,未發生死亡。以薑黃浸膏5、2和0.5g/kg(相當於臨床用量的50、20和5倍)拌入飼料中喂大鼠,共30天,體重、食量和活動未見異常。取心、肝、腎、主動脈、腎上腺作病理組織學檢查,均未見明顯病理改變,薑黃素小鼠灌胃的半數致死量大於2g/kg。

化學成分

根莖含薑黃素類化合物:薑黃素(curcumin),對,對-二羥基二桂皮酰甲烷(p,p-dihydroxydicinnamoyl methane),即雙去甲氧基薑黃素(bisdemethoxycurcumin),對-羥基桂皮酰阿魏酰基甲烷(p-hydroxycinnamoylferuloylmethane),即去甲氧基薑黃素(demethoxycurcumin),二氫薑黃素(dihydrocurcumin);倍半萜類化合物:薑黃新酮(curlone),薑黃酮醇(turmeronol)A、B,大牻牛兒酮-13醛(germacrone-13-al),4-羥基甜沒藥-2,10-二烯-9-酮(4-hydroxybisabola-2,10-diene-9-one),4-甲氧基-5-羥基甜沒藥-2,10-二烯-9-酮(4-methoxy-5-hydroxybisabola-2,10-diene-9-one),2,5-二羥基-甜沒藥-3,10-二烯(2,5-dihydroxybisabola-3,10-diene),原莪術二醇(procurcumadiol),莪述雙環烯酮(curcumenone),去氫莪述二酮(drhydrocurdione),(4S,5S)-大牻牛兒酮-4,5-環氧化物[(4S,5S)-germacron-4,5-epoxide],α-薑黃酮(α-turmerone),甜沒藥薑黃醇(bisacurone),莪述烯醇(curcumenol),異原莪述烯醇(isoprocurcumenol),莪述奧酮二醇(zedoaronediol),原莪述烯醇(procurcumenol),表原莪述烯醇(eiprocurcumenol),4,5-二羥基-甜沒藥-2,10-二烯(4,5-dihydroxybisabola-2,10-diene);酸性多糖:薑黃多糖(utonan)A、B、C、D。揮發油(4.2%),其主要成分有薑黃酮,芳香-薑黃酮(arturmerone),薑黃烯(curcumene),大牻牛兒酮(germacrone),芳-香薑黃烯(ar-curcumene),桉葉素(cineole),松油烯(terpinene),莪術醇(curcumol),莪述夫喃烯酮(curzerenone),莪述二酮(curdione),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檸檬烯(limonene),芳樟醇(linalool),丁香烯(caryophyllene),龍腦(borneol)等。還含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膽甾醇(cholesterol),脂肪酸及金屬元素鉀、鈉、鎂、鈣、錳、鐵、銅、鋅等,鋅/銅=3.7。

藥理作用

1.降血脂作用:薑黃醇或醚提取物、薑黃素和揮發油灌胃,對實驗性高脂血症大鼠和家兔都有明顯的降血漿總膽固醇和B-脂蛋白的作用,並能降低肝膽固醇,糾正a-和B-脂蛋白比例失調,但對內源性膽固醇無影響;對降血漿甘油三酯的作用更為顯著,能使血漿中甘油三酯降低至正常水平以下。高蔗糖飲食能引起大鼠產生高脂血症,薑黃素能對抗此高脂血症產生。灌胃薑黃素能降低肝重,減少肝中甘油三酯、游離脂肪酸、磷脂含量及血清總甘油三酯、VLDL+LDL甘油三酯,HDL甘油三酯、VLDL+LDL膽固醇和血中游離脂肪酸的含量,也能提高血清總膽固醇和HDL膽固醇含量。用肝勻漿體外保溫法,以14C-醋酸為底物試驗,初步結果表明,薑黃素能抑制脂肪酸的合成。

2.抗腫瘤作用:用鼠Dalton氏淋巴腹水瘤細胞進行組織培養及在體實驗,薑黃醇提物能抑制癌細胞生長。在0.4mg/ml時能抑制中國倉鼠卵巢細胞生長,並對淋巴細胞和Dalton氏淋巴細胞具有細胞毒性作用,並能減少動物腫瘤的生長,其活性成分主要是薑黃素。在巴豆油促進下,7,12-二甲基苯蒽能誘發小鼠產生乳頭癌,薑黃素可明顯減少在此情況下乳頭癌產生的機會,也能抑制由2O-甲基氯蒽誘導的腫瘤形成。薑黃素還能減少突變原致癌的可能性。薑黃素還能抑制TPA(12-O-Tetradecanoylphorbol-13-acetate)的誘癌作用。當局部應用10μmol/L薑黃素時,對由5nmol/L TPA 誘發的鳥甘酸脫羧酶活性的抑制率達91%;10μmol/L的薑黃素與2nmol/L的TPA-起局部應用,對TPA激發的3H-胸腺嘧啶嵌合入表皮DNA中的抑制率為49%,其抑制率與濃度有關。因此,薑黃素可能作為一種抗癌劑。

3.抗炎作用:薑黃素能對抗角義菜膠誘發的大鼠腳趾腫脹,在30mg/kg範圍內有劑量依賴性,而劑量在60mg/kg 時,則抑制這種抗炎作用。薑黃素鈉可逆地抑制尼古丁、乙酰膽鹼、5-羥色胺、氯化鋇及組胺誘發的離體豚鼠迴腸收縮,類似於非固醇類抗炎藥。

4.抗病原微生物作用:體外試驗,薑黃素百分之一濃度時,對細球菌(Micrococuspyogenesvar. Aureus)有抑製作用。揮發油有強力抗真菌作用。薑黃能延長接種病毒小鼠的生存時間。

5.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薑黃素靜脈注射對血壓無明顯影響,對腎上腺素、組胺和乙酰膽鹼引起的血壓亦無明顯影響。用薑黃素灌胃能對抗垂體後葉素靜脈注射引起的大鼠心電圖S-T、T波變化,灌胃還能增加小鼠心肌營養性血流量。薑黃素對血小板聚集及血液粘度有明顯影響,正常人體外實驗薑黃素濃度為1×10(-4)mol/L,顯著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率為35.4%(P<0.01)。大鼠灌胃 5天後(劑量分別為20、40、60、80mg/(kg.天)與對照組相比,血小板聚集作用減弱,血漿粘度和全血粘度降低。其中以40mg/(kg.天)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最強,抑制率為34.6%(P<0.05)。繼續增加給藥量,抑製作用未見進行性增強。在低切變率(37.5秒-1)條件下,降低全血和血漿粘度作用顯著,而高切變率(150秒-1)時,無顯著性差異。

6.利膽作用:薑黃提取物、薑黃素、揮發油、薑黃酮以及姜烯、龍腦和倍半萜醇等,都有利膽作用,能增加膽汁的生成和分泌,並能促進膽囊收縮,而以薑黃素的作用為最強。

7.對終止妊娠的作用:薑黃製成100%(生藥1g/ml)和200%水煎劑。小鼠在妊娠早期(6-7天)、中期(10-14天)和晚期(16-18天)分別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薑黃水煎劑10g/kg,每日1次,連續2天。早、中期妊娠小鼠在給藥1次後,次日清晨可見陰道出血,解剖可見子宮內有壞死、變性胚胎,晚期妊娠小鼠在給藥1次後,大部分在24小時內娩出小鼠。表明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給藥對小鼠各期妊娠都有明顯作用(口服50g/kg無效),終止妊娠率為90-100%,而對照組胚胎發育正常。家兔於妊娠早期(8-10天)、中期(13-15天)和晚期(23-25天)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薑黃水煎劑8g/kg,每日1次,連續2-3天,8只早期妊娠家兔和4只中期妊娠家兔全部終止妊娠,4只晚期妊娠家兔亦全部流產。對照組6只家兔全部正常妊娠。以未成熟小鼠子宮增重法,測定薑黃的雌激素與抗雌激素活性,表明薑黃水煎劑10g/kg 腹腔注射 或 皮下注射無雌激素活性和抗雌激素活性。薑黃10g/kg所致的終止動物早期妊娠作用可被黃體酮(1mg/鼠)拮抗,薑黃10g/kg還可明顯抑制假孕小鼠創傷性子宮蛻膜瘤的生長,因此推測薑黃引起動物早期流產作用的機理,可能是由於它具有抗孕激素活性和宮縮作用。

薑黃粉依次用石油醚、95%乙醇和水提取物,於妊娠第l-7天連續灌胃,三種提取物的劑量為100mg/kg時,對雌性大鼠的終止妊娠率分別為100,70和100%。出生的幼鼠無畸形。上述3種提取物對硫酸銅誘發的兔排卵均無影響。

8.抗氧化作用:以NIH小鼠腦、心、肝、腎、脾等器官製成一定濃度勻漿液,以不飽和脂肪酸被氧化成過氧化脂質時,過氧化脂質很快又轉變成丙二醛,在加熱條件下丙二醛與硫代巴比妥酸反應生成紅色化合物的原理進行檢測,結果薑黃素對五大臟器的脂質過氧化作用都有明顯對抗作 用。各臟器勻漿濃度分別為,腦3.39%,心1.16%,肝(1)3.97%,肝(2)3.94%,腎2.08%,脾1.67%;薑黃素劑量(mg/100ml)分別為,腦0.31-0.123,心20.4-0.8,肝(1)20.4-0.8,肝(2)0.8-0.128,腎20.4-0.8,脾0.8-0.123,與空白對照比較,除脾中劑量0.32、低劑量0.123P>0.005,腦高劑量0.32 P<0.01外,其餘均為P<0.001。亦有報道,薑黃素 和4-Hydroxycinnamoyl(geruloyl)methane,bis(4-Hydroxycinnamoyl)methane均有抗氧作用,以薑黃素最好,對亞油酸的空氣氧化的50%抑制濃度為1.83×10(-2)%(硫巴比妥值)和1.15×10(-2)%(過氧化物值),均高於維生素E。

9.光效應作用:薑黃素在通常情況下殺菌能力較弱,但當給於光照射時,微克量的薑黃素就顯示出很強的光毒性反應。革蘭氏陰性菌對於薑黃素光毒性的抵抗力比革蘭氏陽性強。薑黃素的這種光毒性只有在有氧情況下才能產生。因此薑黃素可能作為一種光敏化藥物應用於牛皮癬、癌症、細菌和病毒性疾病的光療。薑黃素還能對易光解的藥物起穩定的作用。如對硝苯吡啶的光穩定作用特別強,使它半衰期延長6倍,可增強其療效。

10.其它作用:薑黃素可抑制PGS的生物合成。薑黃還可殺蠅。薑黃的氯仿和乙醚提取物體外對發癬菌和石膏樣小孢子菌有抑製作用。Turmeronol A和B可抑制大豆脂氧合酶,其IC50分別為16和19μmol/L。這二種化合物在-200ppm濃度時可防止亞油酸的自動氧化。

炮製

薑黃:揀去雜質,用水浸泡,撈起,潤透後切片,晾乾。片薑黃:揀去雜質及殘留鬚根,刷洗泥屑,晾乾。

鑒別

理化鑒別(1)取本品粉末少量,置濾紙上,滴加乙醇及乙醚各1滴,待干,除去粉末,濾紙染成黃色,加熱硼酸飽和溶液1滴,則漸變為橙紅色。再加氨試液1滴,則變成藍黑色,後漸變為褐色,久置,則又變為橙紅色。

(2)取本品細粉10mg,加醋酐2ml,振搖後加硫酸1-2滴,在螢光燈(365nm)下呈血紅色。

歸經

脾;肝經

性味

味苦;辛;性溫

注意

血虛無氣滯血瘀及孕婦慎服。

功能主治

破血行氣;通經止痛。主血瘀氣滯諸證;胞腹脅痛;婦女痛經;閉經;產後瘀滯腹痛;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癰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復方

1治心痛不可忍:薑黃(微炒)、當歸(切,焙)各一兩,木香、烏藥(微炒)各半兩。上四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煎茱萸醋湯調下。(《聖濟總錄》薑黃散)2治九種心痛,發作無時,及蟲痛不可忍者:薑黃三分,檳榔半兩,干漆(搗碎,炒令煙出)半兩,石灰(炒令黃色)一兩。上藥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不拘時候。(《楊氏家藏方》薑黃散)3治胃炎,膽道炎,腹脹悶,疼痛,嘔吐,黃疸:薑黃一錢五分,黃連六分,肉桂三分,延胡索一錢二分,廣郁金一錢五分,綿菌陳一錢五分。水煎服。(《現代實用中藥》)4治臂背痛,非風非痰:薑黃、甘草、羌活各一兩,白朮二兩。每服一兩,水煎。腰以下痛,加海桐皮、當歸、芍葯。(《赤水玄珠》薑黃散)5治室女月水滯澀,調順營氣:薑黃、丁香、當歸(切,焙)、芍葯各半兩。上四味,搗細羅為散,每服二錢匕,溫酒調下。經脈欲來,先服此藥,不拘時候。(《聖濟總錄》薑黃散)6治經水先期而至,血澀少,其色赤者:當歸、熟地、赤芍、川芎、薑黃、黃芩、丹皮、延胡索、香附(制)各等分。水煎服。(《醫宗金鑒》姜芩四物湯)7治妊娠胎漏,下血不止,腹痛:薑黃一兩,當歸一兩(挫,微炒),熟干地黃一兩,艾葉一兩(微炒),鹿角膠一兩(搗碎,炒令黃燥)。上藥,搗篩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大分,去滓,每於食前溫服。(《聖惠方》薑黃散)8治產後腹痛:薑黃二分,沒藥一分。上為末,以水及童子小便各一盞,入藥煎至一盞半,分作三服,通口服,約人行五、七里,再進一服。(《普濟方》薑黃散)9治一切跌打:桃仁、蘭葉、丹皮、薑黃、蘇木、當歸、陳皮、牛膝、川芎、生地、肉桂、乳香、沒藥。水、酒、童便煎服。(《傷科方書》薑黃湯)十治牙痛不可忍:薑黃、細辛、白芷等分。上為細末,並擦二、三次,鹽湯漱。(《百一選方》薑黃散)11.治諸瘡癬初生時痛癢:薑黃敷之。(《千金方》)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薑黃,性熱不冷,《本經》雲寒,誤也。

2.《綱目》:薑黃、郁金、蒁藥三物,形狀功用皆相近,但郁金入心治血,而薑黃兼入脾,兼治氣,蒁藥則入肝,兼治氣中之血,為不同爾。古方五痺湯,用片子薑黃治風寒濕氣手臂痛。戴原禮《要訣》雲,片子薑黃能入手臂治痛,其兼理血中之氣可知。

3.《本草經疏》:薑黃,其味苦勝辛劣,辛香燥烈,性不應寒。,苦能洩熱,辛能散結,故主心腹結積之屬血分者。兼能治氣,故又雲下氣。總其辛苦之力,破血除風熱,消癰腫,其能事也。《日華子》謂其能治症瘕血塊,又通月經及撲損瘀血,蘇頌謂其祛邪辟惡,治氣脹及產後敗血攻心,何莫非下氣破血辛走苦洩之功歟。察其氣味治療,乃介乎京三稜、郁金之藥也。

4.《本草述》:薑黃,試閱方書諸證之主治,如氣證、痞證、脹滿、喘、噎、胃脘痛、腹脅肩背及臂痛、痺、疝,雖所投有多寡,然何莫非以氣為其所治之的,未有專為治血而用茲味,如《本草》所說也。且此味亦不等於破決諸劑,此味能致血化者,較與他血藥有原委,不察於是,而漫謂其破血,詎知薑黃不任受'破'之一字也。

5.《本草求真》:薑黃,功用頗類郁金、三稜、蓬術、延胡索,但郁金入心,專瀉心胞之血;莪術入肝,治氣中之血;三稜入肝,治血中之氣;延胡索則於心肝血分行氣,氣分行血;此則入脾,既治氣中之血,復兼血中之氣耳。陳藏器曰:此藥辛少苦多,性氣過於郁金,破血立通,下氣最速,凡一切結氣積氣,症瘕瘀血;血閉癰疽,並皆有效,以其氣血兼理耳。

6.《本草求原》:薑黃,益火生氣,辛溫這火化氣,氣生化則津液行於三陰三陽;清者注於肺,濁者注於經、溜於海,而血自行,是理氣散結而兼洩血也。

7.《本草正義》:薑黃始見《唐本草》,稱其辛苦大寒,藏器已辨其非,謂辛少苦多,性熱不冷,則《唐本》寒字,蓋亦傳寫之誤。石頑謂有二種。按:今市肆薑黃,確有二種,名片薑黃者,是本巳切為厚片,而後曬乾,形似乾薑,色不黃,質亦不堅,治風寒濕者即此。又一種則堅實光亮,其色深黃,乃如郁金,是為染色之用,不入藥劑者。《唐本》謂治心腹結積,疰忤,下氣破血,蓋辛能散,溫能通,故可破結辟惡,消痰下氣,是物功用,即在此數者之中。然又謂除風熱,消癰腫,功力烈於郁金,則正以入血洩散,故癰瘍之堅腫可消,瘍科普通敷藥之如意金黃散用之,即是此意。固非疏風清熱之作用,而乃竟以為除風熱,宜乎有辛苦大寒之誤矣。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