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大辭典》:鱧魚腸 拼音注音 Lǐ Yu Chanɡ 出處 《別錄》 來源 為鱧科動物烏鱧的腸。 功能主治 《日華子本草》:"以五味炙,貼痔瘺及蚛骭,良久即去之。"
()
《中藥大辭典》:鷺肉 拼音注音 Lu Rou 出處 汪穎《食物本草》 來源 為鷺科動物白鷺的肉。 生境分佈 春、夏多活動於湖沼岸邊或水田中,好群居;主食小魚等水生
()
《中藥大辭典》:鱸魚 拼音注音 Lu Yu 別名 花鱸、鱸板、花寨、鱸子魚(《黃渤海魚類調查報告》)。 出處 《食療本草》 來源 為鮨科動物鱸魚的肉。 生境分
()
《中藥大辭典》:鯉魚脂 拼音注音 Lǐ Yu Zhī 出處 《實療本草》 來源 為鯉科動物鯉魚的脂肪。 化學成分 市品鯉魚l市斤含脂肪15.8克,即3.16%。鯉脂稍有綠黃
()
《全國中草藥彙編》:騾寶 拼音注音 Luo Bǎo 來源 奇蹄目馬科騾♂Equus asinus L. x ♀ Equus caballus orientalis Noack;驢騾(鴃騠)♂Equus caballus orientalis Noa
()
《中藥大辭典》:鯉魚目 拼音注音 Lǐ Yu Mu 別名 鯉魚眼睛(《食療本草》)。 出處 《本草拾遺》 來源 為鯉科動物鯉魚的眼睛。 化學成分 鯉眼含維生素C0.
()
《中藥大辭典》:駱駝黃 拼音注音 Luo Tuo Huanɡ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駝科動物雙峰駝的膽囊結石。 性味 苦,平,微毒。 功能主治 治風熱驚疾。 用法
()
《中藥大辭典》:鯉魚皮 拼音注音 Lǐ Yu Pi 出處 《唐本草》 來源 為鯉科動物鯉魚的皮。 化學成分 主要為蛋白質、脂肪等。此外,尚含葉黃素及一種類似於蝲
()
《全國中草藥彙編》:鯉魚 拼音注音 Lǐ Yu 別名 大鯉魚、鯉 來源 鯉形目鯉科鯉魚Cyprinus carpio L.,以全魚入藥。 生境分佈 全國各地。 功能主治 消腫,
()
《全國中草藥彙編》:駱駝蓬 拼音注音 Luo Tuo Penɡ 來源 蒺藜科駱駝蓬屬植物駱駝蓬Peganum harmala L.,以全草及種子入藥。夏秋采全草,種子成熟時采,曬乾或鮮用。
()
《全國中草藥彙編》:露水草 拼音注音 Lu Shui Cǎo 別名 珍珠露水草、換肺散、雞冠參、藍耳草、蛛毛藍耳草、蛛絲毛藍耳草 來源 鴨跖草科藍耳草屬植物露水草Cy
()
《中藥大辭典》:駱駝毛 拼音注音 Luo Tuo Mao 別名 駝絨(《龔氏經驗方》) 出處 《本經》 性味 1《本經》:"味鹹,平。" 2《別錄》:"有毒。" 功能主治 1《
()
《中藥大辭典》:驢毛 拼音注音 Lǘ Mao 來源 為馬科動物驢的毛。 功能主治 食療本草》:"治頭中一切風,驢毛一斤炒令黃,投一鬥酒中,漬三日,空心細細飲,使醉,覆臥取汗,明
()
《全國中草藥彙編》:雷蘑 別名 青腿子、巨陡頭、口蘑 來源 真菌類擔子菌綱傘菌目傘菌科雷蘑Clitocybe gigantea (Sow. ex Fr.) Quel.,以子實體入藥。 生境分佈 生於
()
《中藥大辭典》:露蜂房 拼音注音 Lu Fēnɡ Fanɡ 別名 蜂腸(《本經》),革蜂窠(《雷公炮炙論》),百穿、蜂剿(《別錄》),大黃蜂窠(《蜀本草》),紫金沙(《聖濟總錄》),馬蜂包(《貴州
()
《中藥大辭典》:驢肉 拼音注音 Lǘ Rou 出處 《千金·食治》 來源 為馬科動物驢的肉。 原形態 驢(《說文》),又名:漠驪(《纂文》),毛驢。 體形如馬而較小,成橫的長
()
拼音注音 Liao Wǎ Sōnɡ 別名 瓦松、干滴落、酸塔、酸溜溜。 來源 藥材基源:為景天科植物狼爪瓦松的地上部分。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rostachys cartilaginea
()
拼音注音 Linɡ Linɡ Cǎo 別名 鵝不食、雀兒蛋、雞腸子草 來源 石竹科蚤綴屬植物蚤綴Arenaria serpyllifolia L.的全草。夏秋採集全草,曬乾。 性味 辛,平
()
《全國中草藥彙編》:陸英 拼音注音 Lu Yīnɡ 別名 蒴藋、走馬前、走馬風、八稜麻、八里麻、臭草、苛草、七葉金 來源 為忍冬科接骨木屬植物陸英Sambucus chine
()
《中藥大辭典》:酪 拼音注音 Lao 別名 湩(《綱目》) 出處 《本草經集注》 來源 為牛、馬、羊、駱駝等之乳汁煉製而成的食品。 性味 甘酸,平。 1《千金·
()
拼音注音 Liao Dōnɡ Li Pi 出處 《寧夏中草藥手冊》 來源 為殼斗科植物遼東櫟的根皮和樹皮。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收斂,止瀉。治久痢,水瀉,惡瘡,癰
()
拼音注音 La La Cai 別名 腺莖獨行菜、小辣辣、羊辣罐、辣麻麻、尿溜溜。 來源 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葶藶LepidiumapetalumWilld.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
()
《全國中草藥彙編》:辣子草 拼音注音 La Zi Cǎo 別名 向陽花、珍珠草、銅錘草 來源 菊科辣子草Galinsoga parviflora Cav.,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佈 浙江、江
()
《中國藥典》:路路通 拼音注音 Lu Lu Tōnɡ 別名 九孔子 英文名 FRUCTUS LIQUIDAMBARIS 來源 本品為金縷梅科植物楓香樹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的干
()
別名 紫背草 來源 菊科裸莖千里光Senecio nudicaulis Buch.-Ham.,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佈 雲南。 性味 辛、微酸、澀,平。 功能主治 消炎,清熱,通經活絡,利濕
()
《中藥大辭典》:路邊草 拼音注音 Lu Biān Cǎo 別名 星星蒿、花葉魚鰍串、雞兒腸。 出處 《陝西中草藥》 來源 為菊科植物窄葉雞兒腸的全草。夏、秋采收,陰
()
《中藥大辭典》:藜 拼音注音 Li 別名 萊(《詩經》),厘、蔓華(《爾雅》),蒙華(《爾雅》郭璞注),鶴頂草(《土宿本草》),紅落藜、舜芒谷(《救荒本草》),紅心灰藋(《庚辛玉冊》),落藜、胭
()
拼音注音 Lie Ye Xīn Yi Guǒ 來源 藥材基源:為茶茱萸科植物心翼果的全株。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eripterygium quinquelobum Hassk.〔Cardiopteris lobata R.Br.〕
()
拼音注音 La Ban Huā Gēn 來源 藥材基源:為金縷梅科植物中華蠟瓣花的根或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rylopsis sinensis Hemsl. 采收和儲藏:根皮夏季採挖,刮去粗
()
拼音注音 Lěi Gēn 別名 虆根(《別錄》)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葡萄科植物葛藟的根。 性味 江西《中草藥學》:"甘,平。" 功能主治 治病後體虛,關節酸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