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葉中藥材詳解

《中藥大辭典》:梓葉

拼音注音
Zǐ Ye
出處

《本經》

來源

為紫葳科植物葉片

原形態

植物形態詳"梓白皮"條。

化學成分

含對香豆酸、對-羥基苯甲酸。

藥理作用

冷浸液、溫浸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產氣桿菌有抑製作用。採集後6個月的水提取液較新鮮葉的作用更強,丙酮提取液作用又強於用其他溶媒的提取液。但無抗真菌作用。

功能主治

1陶弘景:"療手腳火爛瘡。"

2《四聲本草》:"(煎)洗小兒壯熱,一切瘡疥,皮膚瘙癢。"

復方

治風癬疙瘩:梓葉、木綿子、羯羊屎、鼠屎等分,入瓶中,合定,燒取其汁塗之。(《試要錄驗方》)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梓葉

拼音注音
Zǐ Ye
英文名
Leaf of Ovate Catalpa
出處

出自《神農本草經》

來源

藥材基源:為紫葳科植物梓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talpa ovata G.Don

采收和儲藏:春、夏季採摘,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梓 喬木,高達15m。樹冠傘形,主幹通直,樹皮灰褐色,縱裂;幼枝常帶紫色,具稀疏柔毛。葉對生或近於對生,有時輪生;葉柄長6-18cm;葉片闊卵形,長寬近相等,長約25cm,先端漸尖,基部心形,全緣或淺波狀,常3淺裂,兩面均粗糙,微被柔毛或近無毛,側脈4-6對,基部掌狀脈5-7條。頂生圓錐花序,花序梗微被疏毛,長12-28cm;花萼2唇開裂,長6-8mm,綠色或紫色;花冠鍾狀,淡黃色,內面具2黃色條紋及紫色斑點,長約2.5cm,直徑約2cm;能育雄蕊2,花絲插生於花冠筒上,退化雄蕊3;子房上位,棒形,柱頭2裂。蒴果線形,下垂,長20-30cm,粗5-7mm。種子條橢圓形,長6-8mm,兩端具有平展的毛花期5-6月,果期7-8月。

化學成分

梓葉含對-香豆酸(p-coumaric acid),對-羥基苯甲酸(p-bydroxybenzoic acid)[1]

藥理作用

冷浸液、溫浸液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產氣桿菌有抑製作用。採集後6個月的水提取液較新鮮葉的作用更強,丙酮提取液作用又強於用其他溶媒的提取液。但無抗真菌作用'。

歸經

心;肺經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殺蟲止癢。主小兒發熱;瘡癤;疥癬

用法用量

內服:適量,煎湯洗;或煎汁塗;或鮮品搗敷。

復方

治風癬疙瘩: 梓葉、木綿子、羯羊屎、鼠屎等分,入瓶中,合定,燒取其汁塗之。(《試要錄驗方》)

各家論述

1. 陶弘景:療手腳火爛瘡。

2.《四聲本草》:(煎)洗小兒壯熱,一切瘡疥,皮膚瘙癢。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