芋葉

芋葉朗讀

芋葉中藥材詳解

《中藥大辭典》:芋葉

拼音注音
Yu Ye
別名

芋荷(《醫林纂要》),芋苗(《青囊雜纂》)。

出處

《日華子本草》

來源

天南星科植物,7~8月採取。

原形態

詳"芋頭"條。

性味

辛,涼。

1《日華子本草》:"冷,無毒。"

2《綱目》:"辛,冷,無毒。"

3《醫林纂要》:"甘,平。"

功能主治

止瀉,斂汗,消腫毒。治洩瀉,自汗,盜汗,癰疽腫毒。

1《日華子本草》:"除煩止瀉,療妊孕心煩迷悶,胎動不安;又鹽研敷蛇蟲咬並癰腫毒,及罯敷毒箭。"

2《綱目》:"汁,塗蜘蛛傷。"

3《醫林纂要》:"斂自汗、盜汗。"

4《本草求真》:"治痘瘡潰爛成瘡。"

5《民間常用草藥彙編》:"利水和脾,消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外用:搗敷或搗汁塗。

復方

1治黃水瘡:芋苗曬乾,燒存性研搽。(《青囊雜纂》)

2治蜂螫,蜘蛛咬傷:芋葉搗爛,敷患處。(《湖南藥物誌》)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芋葉

拼音注音
Yu Ye
別名

芋荷、芋苗、青皮葉、獨皮葉

英文名
Leaf of Dasheen
出處

出自《日華子本草》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天南星植物芽的葉片。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olocasia esculenta (L.) Schott

采收和儲藏:7-8月采心,鮮用或曬乾。

生境分佈

我國南方及華北各地均有栽培。

原形態

芋,濕生草本。根莖卵形,常生多數小球莖,褐色,具纖毛。葉基生,2-3枚或更多,葉柄肉質,長20-90cm,綠色,基部呈鞘狀;葉片卵狀廣橢圓形,長20-50cm,質厚,盾狀著生,先端短而銳尖,基部耳形,耳片鈍頭,全緣,呈波狀。花序柄常單生,短於葉柄;佛焰苞長短不一,一般為長20cm左右;管部綠色,長約4cm,粗2.2cm,長卵形;簷部披針形或橢圓形,長約17cm,展開成舟狀,邊緣內鄭,淡黃色至綠白色;肉穗花序長約10cm,短於佛焰苞;雌花序位於下部,長3-3.5cm,中性花序位於中部,長3-3.3cm,雄花序位於上部,長4-4.5cm,先端驟狹,附屬器鑽形,長約1cm。期期2-8月。

化學成分

葉含類胡蘿蔔素(carotenoid),主要是β-胡蘿蔔素(β-carotene),少量α-胡蘿蔔素,還含脂類成分,有單半乳糖基二甘油酯(monogalactosyl diglyceride),二半乳糖基二甘油酯(digalactosyl diglycericde),磷脂酰膽鹼(phosphatidylcholine),還含亞麻酸(linolenic acid),棕櫚酸(palmitic acid)。葉柄含蹄紋天竺素-3-葡萄糖甙(pelargonidin-3-glucoside),矢加菊素-3-葡萄糖甙(cyanidin-3-glucoside)。

歸經

肺;心;脾經

性味

味辛;甘;性平

功能主治

止瀉;斂汗;消腫;解毒。主洩瀉;自汗;盜汗;癰疽腫毒;黃水瘡;蛇蟲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30-60g。外用:適量,搗汁塗或搗敷。

各家論述

1.《日華子本草》:除煩止瀉,療妊孕心煩迷悶,胎動不安;又鹽研敷蛇蟲咬並癰腫毒。

2.《綱目》:汁,塗蜘蛛傷。

3.《醫林纂要》:斂自汗、盜汗。

4.《本草求真》:治痘瘡潰爛成瘡。

5.《民間常用草藥彙編》:利水和脾,消腫。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