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香茅

野香茅朗讀

野香茅中藥材詳解

《中藥大辭典》:野香茅

拼音注音
Yě Xiānɡ Mao
別名

香茅、香茅草

出處

《廬山中草藥》

來源

為禾本科植物橘草全草。夏、秋兩季,於陰天或早上采收。

生境分佈

生山坡草地。分佈安徽、江西及華北、華中、華南、西南等地。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根須狀。莖高30~90厘米,直立,節上常被白色柔毛。葉鞘光滑,基部破裂反捲,內面呈紅棕色;葉片線形,長12~40厘米,寬3~4毫米;佛焰苞片長1.7~2.5厘米。偽圓錐花序稀疏,狹窄,長18~35厘米;總狀花序孿生,帶紫色,長1~2厘米,穗軸節間長3~3.5毫米;無柄小穗長圓狀披針形,長5~6毫米,基盤具微毛;內稃缺;雄蕊3;有柄小穗長4~6毫米,柄上具白色柔毛。花果期8~10月。

性味

辛,溫。

功能主治

平喘,止咳,消炎,止痛,止瀉,止血,祛風濕,消腫,助消化,通經絡。治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濕性關節炎,頭痛,跌打損傷,水瀉,心胃氣痛,腹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兩。

復方

1治急、慢性支氣管炎:野香茅重蒸餾液注射(每2毫升含生藥4克)每日兩次,每次注射2~4毫升。

2治老年慢性氣管炎:野香茅一至二兩,松果一兩,魚腥草一至二兩。煎服。

3治心胃氣痛:野香茅一至二兩。水煎服。

4治腹痛:野香茅油一至二錢。開水沖服。

5治水瀉:野香茅一兩,炒米一兩。水煎服。

3治風腫:野香茅半斤。煎水洗。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野香茅

拼音注音
Yě Xiānɡ Mao
別名

五香草、香茅、香茅草

英文名
Herb of Goering Lemongrass
出處

出自《廬山中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橘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ymbopogon goeringii (Steud.)A. Camus [Andropogon goeringii Steud.]

采收和儲藏:夏、秋兩季,於陰天或早晨采割全草,晾乾。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草地。

資源分佈:分佈於華北、華東、華南、西南各地。

原形態

橘草,多年生草本。根須狀。稈較細弱,直立,無毛,高60-90cm;節被白粉色微小毛茸。葉鞘無毛,下部者均短於節間;葉舌先端鈍圓,長1-2.5mm,無毛;葉片線形,長12-40cm,寬3-4mm,無毛,扁平。假圓錐花序稀疏,狹窄,長18-35cm;總狀花序孿生,帶紫色,長1-2cm,具2-5節,成熟後極叉開或向後叉開,其下托以長15-24mm的佛炮苞,穗軸節間長3-3.5mm;邊緣被長1-2mm的白色柔毛,無柄小穗長圓狀披針形,長5-6mm,基盤具長約0.5mm的微毛;第1穎先端尖或稍鈍,具2脊,脊上部具狹翼,背部扁平,脊間具3-4脈,第2穎舟形,先端尖,邊緣具狹膜質並生小纖毛,脊上具狹翼;第1外稃較穎短1/4,狹窄漸尖,具2脊,邊緣具小纖毛;第2外稃極狹,較穎短1/3,先端具1-.5mm長的2裂齒,齒間伸出1芒,長8-10mm,中部膝曲,無內稃;雄蕊3,花藥長2-2.5mm;有柄小穗長4-6mm,其柄具1-3mm的白色柔毛。花、果期8-10月。

性狀

性狀鑒別 全草長可達1m左右,稈叢生,較細軟,無毛。葉片條形,長約25cm,寬3-4mm,兩面無毛,有白粉;圳鞘基部破裂反捲,內面紅棕色。全體有香氣。

性味

辛;溫

功能主治

止咳平喘;祛風除濕;通經止痛;止瀉。主急性支氣管炎;支氣管炎哮喘;風濕性關節炎;頭痛;跌打損傷;心胃氣痛;腹痛;水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煎水洗。

復方

1治急、慢性支氣管炎:野香茅重蒸餾液注射(每2毫升含生藥4克)每日兩次,每次注射2~4毫升。2治老年慢性氣管炎:野香茅一至二兩,松果一兩,魚腥草一至二兩。煎服。3治心胃氣痛:野香茅一至二兩。水煎服。4治腹痛:野香茅油一至二錢。開水沖服。5治水瀉:野香茅一兩,炒米一兩。水煎服。6治風腫:野香茅半斤。煎水洗。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