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筍

巖筍朗讀

巖筍中藥材詳解

《全國中草藥彙編》:巖筍

拼音注音
Yan Sǔn
別名

通蘭、巖角、石竹子、巖竹、接骨丹[雲南大理]

來源

蘭科通蘭屬植物通蘭Thunia alba (Lindl.)Reichb. f.以全草入藥。四季可采,多鮮用,亦可切段曬乾,研細備用。

性味

淡,平。

功能主治

活血,祛瘀,接骨。用於骨折,跌打損傷,創傷。

用法用量

3~5錢,水煎或泡酒服;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亦可用干粉加水或酒調敷患處。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藥大辭典》:巖筍

拼音注音
Yan Sǔn
別名

巖角、石竹子、接骨丹(《雲南中草藥》),石筍、巖竹(《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出處

《雲南中草藥選》

來源

為蘭科植物通蘭全草。全年可采,鮮用或開水燙後曬乾。

生境分佈

生於岩石或樹幹上。分佈雲南、貴州、西藏等地。

原形態

多年生附生草本,高約30~50厘米.鬚根多數,肉質狀,灰白色或淺褐色。莖叢生,圓柱形,綠色,分節明顯,形如竹筍,基部數節有鞘狀葉緊包於莖節。葉互生,寬線形至長橢圓形,長12~20厘米,寬2~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鞘狀抱莖,秋季落葉,殘存葉基成抱莖的膜質鞘。總狀花序頂生;花大,逕達5厘米,白色,唇瓣金黃色帶紅色花紋,邊緣流蘇狀,每花基部有橢圓形的大型苞片1枚,長3厘米以上,比花梗長。蒴果橢圓形或卵形,內有多數粉狀的種子。花期夏季。

性味

甘,平。

1《貴州藥植目錄》:"甘,平。"

2《雲南思茅中草藥選》:"甘淡,涼。"

功能主治

止咳平喘,活血祛瘀。治肺炎,氣管,支氣管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骨折,跌打勞傷。

1《雲南中草藥》:"活血祛瘀,接骨。"

2《貴州藥植目錄》:"止咳平喘。"

3《雲南思茅中草藥選》:"滋陰潤肺,止咳化痰。治肺結核,肺炎,氣管、支氣管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或研末調敷。

復方

1治咳喘:巖筍(全草)一兩。煨水服。(《貴州草藥》)

2治骨折:鮮巖筍加酒適量搗絨,炒熱加入雞蛋清調勻外敷。(《雲南中草藥》)

3治閉合性骨折:巖筍、石蚌腿、山苤菜。加酒搗敷。(《雲南思茅中草藥選》)

4治跌打損傷、刀槍傷:巖筍三至五錢。水煎服或泡酒服;另以鮮巖筍搗爛敷患處。(《雲南中草藥》)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巖筍

拼音注音
Yan Sǔn
別名

風蘭、巖角、石竹子、接骨丹、通蘭、石筍、巖竹

英文名
Herb of Comnon Thunia
出處

出自《雲南中草藥選》。

來源

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筍蘭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hunia alba (Lindl.) Reichb. F.[Phaius albus Lindl.; Thunia marshallina Reichb.f.]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鮮用或開水燙後曬乾。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500-2300m的闊葉林下岩石或溝邊。

資源分佈:分佈於四川、雲南。

原形態

筍蘭,陸生植物。高30-50cm,具粗短的根狀莖。莖粗壯,圓柱形,具節,形如竹筍。葉互生;葉片長橢圓形,基部具關節,長12-20cm,寬2.5-5cm,漸尖,基部呈鞘抱莖,秋季落葉,葉基膜質,鞘殘存。總狀花序頂生,具3-7朵花;花苞片大,卵圓狀橢圓形,短於花;花大,花瓣和萼片白色,萼片舌狀,鈍尖,長約4cm;花瓣和萼片等長,但較狹,唇瓣淡黃色,長圓形,急尖或近截平,前面具細鋸齒,內面具5條寬的赭黃色的褶片,距片,胼胝體半月形。夏季開花。

歸經

肺;胃;腎經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止咳平喘;活血祛瘀;接骨。主肺熱喘咳;胃脘痛;跌打損傷;骨折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或鮮品搗敷。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