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青蘭

巖青蘭朗讀

巖青蘭中藥材詳解

《全國中草藥彙編》:巖青蘭

拼音注音
Yan Qīnɡ Lan
別名

毛建草、毛尖、毛尖茶

來源

唇形科巖青蘭Dracocephalum rupestre Hance,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佈

遼寧、內蒙古、河北至青海。

性味

辛,涼。

功能主治

解熱消炎。主治風濕頭痛,喉痛咳嗽,胸腔脹滿。

用法用量

1~3錢。

備註

全草可代茶。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藥大辭典》:巖青蘭

拼音注音
Yan Qīnɡ Lan
別名

哈敦-畢日陽古(蒙名),那烏黃乃(藏名)。

出處

《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來源

為唇形科植物巖青蘭全草。7~8月采全草,洗淨,曬乾。

生境分佈

生於石質山坡或山坡路旁,河谷濕潤處。分佈西北及東北等地。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莖斜生,四稜,有細毛。基生葉柄細長,葉片闊卵圓形或心狀長橢圓形,先端圓鈍,邊緣有規則的圓齒,兩面有毛,上面綠色,下面白色,葉下面網狀脈明顯;莖生葉對生,兵短柄。總狀花序,數朵生於莖頂;花萼近唇形,5齒,具短尖,其中上唇一片最大;花冠2唇形,藍紫色;苞片具大齒牙。

歸經

《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入肺、胃、脾三經。"

性味

甘辛,涼。

1《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辛,涼。"

2《內蒙中草藥》:"甘苦,平。"

功能主治

清熱消炎,涼血止血。治外感風熱,頭痛寒熱,喉痛,咳嗽,黃疸型肝炎,吐血,衄血,痢疾。

1《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解熱消炎。治風熱頭痛,喉痛咳嗽,外感夾食,胸脘脹滿。"

2《內蒙古中草藥》:"清熱燥濕,涼肝止血。治頭痛,黃疸,吐血,衄血,咽痛,痢疾。"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3錢;或研末入丸、散。

復方

治外感夾食,寒熱頭痛,因胃熱而致的嘔吐腹瀉:巖青蘭、香薷、防風、茯苓、薔薇果各等分,水煎服。(《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巖青蘭

拼音注音
Yan Qīnɡ Lan
英文名
Herb of Rupestrine Dragonhead
出處

出自《高原中草藥手冊》。

來源

藥材基源:為唇形科植物毛建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racocephalum rupestre Hance

采收和儲藏:7-8月采收、切段曬乾。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650-3100m的草地、山坡濕潤處。

資源分佈:分佈於遼寧、內蒙古、河北、青海等地。

原形態

多年一草本,高15-45cm。莖不分枝,四稜形,略帶紫色,疏生倒向短柔毛。莖生葉對生;基生葉柄長3-15cm,莖生葉柄短或幾無,被白色長柔毛;葉片三角狀卵形,長1.4-1.5cm,寬1.2-4.5cm,先端鈍,基部心形,邊緣具圓鋸齒,兩面疏被柔毛。輪傘花序密集,通常呈頭狀,或稀疏排列呈穗狀;苞片倒卵形或倒披會形,每側有2-3帶刺小齒;花萼長2-2.4cm,常帶紫色,上唇3列,中齒寬約為側齒2倍,呈倒卵狀橢圓形,下唇2裂,裂齒狹披針形,齒間有小瘤;花冠藍色,長3.8-4cm,唇形,上唇先端2裂,下唇3裂,中裂片最大,事扁長圓形;雄蕊4,後對較長,花藥2室,叉狀分開;子房4裂,花柱細長,柱頭2裂。小堅果長圓形,光滑。花期7-8月,果期8-9月。

性味

味辛;苦;性涼

功能主治

疏風清熱;涼肝止血。主風熱感冒;頭痛;咽喉腫痛;咳嗽;黃疸;痢疾;吐血;衄血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代茶飲。

各家論述

1.《高原中草藥治療手冊》:解熱消炎。治風熱頭痛,喉痛咳嗽,外感夾食,胸脘脹滿。

2.《內蒙古中草藥》:清熱燥濕,涼肝止血。治頭痛,黃疸,吐血,衄血,咽痛,痢疾。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