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薊中藥材詳解

小薊
小薊
小薊

《全國中草藥彙編》:小薊

拼音注音
Xiǎo Ji
別名

刺兒菜、刺菜、曲曲菜、青青菜、薺薺菜、刺角菜、白雞角刺、小雞角刺、小牛扎口、野紅花

來源

本品為菊科刺兒菜屬植物刺兒菜Cephalanoplos segetum (Bunge)Kitam.[Cirsium segetum Bunge]的乾燥地上部分(帶花全草),根狀莖亦可入藥。夏季采收帶花全草,去雜質,鮮用或曬乾。

生境分佈

為最常見的雜草。全國各地均有分佈。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25~50厘米。莖基部生長多數鬚根。根狀莖細長,先直伸後匍匐,白色,肉質。莖直立,微紫色,有縱槽,被白色柔毛,上部稍有分枝。葉互生,無柄,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7~10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鈍,有刺尖,基部圓鈍;全緣或微齒裂,邊緣有金黃色小刺,兩面均被有棉毛,開花後下部葉凋落。春、夏季開花,頭狀花序頂生,直立,花單性,雌雄異株,管狀花,紫紅色,雄花序較小,有不育雌蕊;雌花序較大,有不育雄蕊。瘦果橢圓形或長卵形,冠毛羽毛狀。

貯藏

置通風乾燥處。

化學成分

全草含膽鹼並顯生物鹼及皂甙的反應。

藥理作用

1、止血試驗:剪去小鼠尾尖,使血連續流出,給予小薊浸劑後能較顯著地縮短出血時間。自小薊煎劑中提取一種黃白色粉末狀物質,配成7%水溶液,用於創傷表面,而有良好的止血效應。

2、小薊含兒茶酚胺類物質,小薊煎劑有直接的擬交感神經藥的作用,其作用可被可卡因和麻黃鹼所增強,被苄胺唑林和加氫麥角鹼所對抗,且不易受利血平耗竭兒茶酚胺的影響。小薊煎劑對麻醉後破壞脊髓的大白鼠有去甲腎上腺素的升壓作用。對於清醒動物,靜注小薊制劑也能看到短暫的升壓作用。小薊制劑的升壓成分耐熱性強,煮沸濃縮不影響它的升壓作用(此點與腎上腺素不同)。

3、小薊煎劑對離體兔心和蟾蜍心臟均有興奮作用。

4、動物試驗:對甲醛性關節炎有一定程度的消炎作用。

5、有鎮靜作用。

6、抑菌:水煎劑對白喉桿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變形桿菌、福氏痢疾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等均有抑製作用。

炮製

小薊炭:取淨小薊段放鍋內,炒至棕黑色,注意存性,噴灑少許清水,取出晾乾。

歸經

歸心、肝經。

性味

甘、苦,涼。

功能主治

全草:涼血止血,祛瘀消腫。用於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傷出血,癰腫瘡毒。根狀莖:肝炎。

用法用量

全草:4.5~9g;根狀莖:鮮品1~2兩。外用鮮品適量,搗爛敷患處。

復方

1、尿痛,尿急,尿血:(小薊飲子)小薊、生地黃、藕節、炒蒲黃、滑石、當歸、木通、梔子、甘草、淡竹葉各等量,研成粗粉,每次5錢,水煎服,每日2次。

2、傳染性肝炎:鮮小薊根狀莖2兩,水煎服。

3、功能性子宮出血:鮮小薊2兩,水煎分2次服。

4、腎炎(血尿症狀為主):小薊、藕節、蒲黃各5錢,生地4錢,山梔子3錢,竹葉、木通各1.5錢,生甘草1錢,水煎服。若肉眼見血尿者加琥珀屑3~5分吞服或同用大小薊,地錦草等,若有高血壓及血尿同見,另加薺菜花乾草0.5~1兩。

備註

1、刻葉刺菜Cephalanoplos setosum (Bieb.)Kitam.[Cirsium setosum Bieb.]與刺兒菜的主要區別是高40~120厘米,下部葉為羽狀的疏波狀缺刻。頭狀花序著生長梗上,常2個成單枝聚傘花序。分佈於東北、華北及陝西、甘肅、寧夏、山東、河南等地。本品可與小薊同等入藥。

2、廣西地區有以輪薊Cirsium chinense Gardn. et Champ.之根作作小薊用者,本品應屬大薊之類。

3、湖北、湖南、廣東地區有以大薊Cirsium japonicum DC.誤作小薊用者,應加以區別。

4、東北地區有以菊科苣荬菜Sonchus brachyotus DC.的全草混稱小薊,亦系誤用。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藥大辭典》:小薊

拼音注音
Xiǎo Ji
別名

貓薊(陶弘景),青刺薊、千針草(《本草圖經》),刺薊菜(《救荒本草》),刺兒菜(《綱目抬遺》),青青菜、萋萋菜、槍刀菜(《醫學衷中參西錄》),野紅花(《分類草藥性》),刺角菜、木刺艾、刺桿菜、刺刺芽、刺殺草(《江蘇植藥志》),薺薺毛(《山東中藥》),小惡雞婆、刺蘿蔔(《四川中藥志》),小薊姆、刺兒草、牛戳刺,刺尖頭草(《上海常用中草藥》)。

出處

《本章經集注》

來源

為菊科植物小薊全草。夏、秋兩季采收,曬乾。

生境分佈

全國各地均產。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具長匍甸根。莖直立,高約50厘米,稍被蛛絲狀綿毛。基生葉花期枯萎;莖生葉互生,長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5~10厘米,寬1~2.5厘米,兩面均被蛛絲狀綿毛,全緣或有波狀疏鋸齒,齒端鈍而有刺,邊緣具黃褐色伏生倒刺狀牙齒,先端尖或鈍,基部狹窄或鈍圓,無柄。雌雄異株,頭狀花序單生於莖頂或枝端;總苞鍾狀,苞片5裂,疏被綿毛,外列苞片極短,卵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頂端有刺,內列的呈披針狀線形,較長,先端稍寬大,干膜質;花冠紫紅色;雄花冠細管狀,長達2.5厘米,5裂,花冠管部較上部管簷長約2倍,雄蕊5,聚藥,雌蕊不育,花柱不伸出花冠外;雌花花冠細管狀,長達2.8厘米,花冠管部較上部管簷長約4倍,子房下位,花柱細長,伸出花冠管之外。瘦果長橢圓形,無毛,冠毛羽毛狀,淡褐色,在果熱時稍較花冠長或與之等長。花期5~7月。果期8~9月。

性狀

1乾燥全草的莖圓柱狀,常折斷,直徑2~3毫米,微帶紫棕色,表面有柔毛及縱稜;質硬,斷面纖維狀,中空。葉片多破碎不全,皺縮而捲曲,暗黃綠色,兩面均有白色絲狀毛,全緣或微波狀,有金黃色的針刺。頭狀花序頂生,總苞鍾狀,苞片黃綠色,5~6列,線形至披針形,花冠有時已不存,冠毛羽毛狀。氣弱,味甘。

2乾燥根呈長圓柱狀,下部漸細:頂端直徑3~7毫米,表面土棕色,有縱稜,著生多數細長鬚根。質硬,斷面纖維性。

一般用全草,青海地區則用根及莖。考諸古代本草書籍多用根。

炮製

小薊:揀淨雜質,去根,水洗潤透,切段,曬乾。小薊炭:取淨小薊,置鍋內用武火炒至七成變黑色,但須存性,過鐵絲篩,噴灑清水,取出,曬乾。

歸經

入肝、脾經。

1《本草通玄》:"入脾、肝二經。"

2《本草新編》:"入肺、脾二經。"

性味

甘,涼。

1《日華子本草》:"涼,無毒。"

2《本草匯言》:"味甘微苦,氣寒,無毒。"

注意

脾胃虛寒而無瘀滯者忌服。

1《品彙精要》:"忌犯鐵器。"

2《本草經疏》:"不利於胃弱洩瀉及血虛極、脾胃弱不思飲食之證。"

3《本草匯言》:"不利於氣虛。"

功能主治

涼血,祛瘀,止血。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崩,急性傳染性肝炎,創傷出血,疔瘡,癰毒。

1《食療本草》:"取菜煮食之,除風熱。根,主崩中,又女子月候傷過,搗汁半升服之。金瘡血不止,挼葉封之。夏月熱,煩悶不止,搗葉取汁半升服之。"

2《本草拾遺》:"破宿血,止新血,暴下血,血痢(』痢』一作』崩』),金瘡出血,嘔吐等,絞取汁溫服;作煎和糖,合金瘡及蜘蛛蛇蠍毒,服之亦佳。"

3《日華子本草》:"根,治熱毒風並胸脯煩悶,開胃下食,退熱,補虛損。苗,去煩熱,生研汁服。"

4《本草圖經》:"生搗根絞汁服,以止吐血,衄血、下血。"

5《綱目拾遺》:』清火疏風豁痰,解一切疔瘡癰疽腫毒。"

6《分類草藥性》:"治血淋脹痛,跌打損傷,紅崩,白帶。"

7《上海常用中草藥》:"清熱,止血,降壓,散瘀消腫。治各種出血症,高血壓,黃疸,肝炎,腎炎。"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錢(鮮者1~2兩);搗汁或研末。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復方

1治心熱吐血口乾:生藕汁,生牛蒡汁、生地黃汁、小薊根汁各二合,白蜜一匙。上藥相和,攪令勻,不計時候,細細呷之。(《聖惠方》)

2治舌上出血,兼治大衄:刺薊一握,研,絞職汁,以酒半盞調服。如無生汁,只搗干者為末,冷水調下三錢匕。(《聖濟總錄》清心散)

3治嘔血、咯血:大薊、小薊、荷葉、扁柏葉、茅根、茜草、山梔、大黃、牡丹皮、棕櫚皮各等分。燒灰存性,研極細末,用紙包,碗蓋於地上一夕,出火毒,用時先將白藕汁或蘿蔔汁磨京墨半碗調服五錢,食後下。(《十藥神書》十灰散)

4治下焦結熱血淋:生地黃(洗)四兩,小薊根、滑石、通草、蒲黃(炒)、淡竹葉、藕節、當歸(去蘆,酒浸)、山梔子仁、甘草(炙)各半兩。上細切,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空心食前。(《濟生方》)

5治崩中下血:小薊莖、葉(洗,切)研汁一盞,入生地黃汁一盞,白朮半兩,煎減半,溫服。(《千金方》)

6治妊娠胎墮後出血不止:小薊根葉(銼碎)、益母草(去根,切碎)各五兩。以水三大碗,煮二味爛熟去滓至一大碗,將藥於銅器中煎至一盞,分作二服,日內服盡。(《聖濟總錄》小薊飲)

7治婦人陰庠:小薊煎湯,日洗三次。(《廣濟方》)

臨床應用

1治療瘡瘍

采新鮮小薊葉先後經0.1%過錳酸鉀溶液及0.5%食鹽水沖洗數次後,壓搾取汁,靜置1小時,傾去上層清液,取深綠色沉澱液體20毫升和白凡士林80克調成藥膏。治療瘡瘍、外傷化膿及職業性鹽鹵外傷化膿共200例,一般換藥4~7次即可痊癒,未發現不良副作用。

2治療產後子宮收縮不全及血崩

取小薊浸膏(1:10)每次1~3毫升,日服3次。觀察45例,證明確有收縮子宮、制止出血的作用。一般在服藥後2~3天產後子宮平均收縮2~5厘米。如大量出血時。可每次服4~8毫升,每日3~4次,血止後改用一般劑量,或以鮮全草2兩,水煎2次分服。治崩漏30例,大部分2天後血止或顯著減少。

3治療麻風性鼻衄

取全草洗淨、搗碎,用紗布濾出液體,放鍋內煎熬蒸發其水分,待冷卻後加入適量防腐劑,裝玻璃瓶內備用。用時以棉球蘸液汁塞在鼻中隔的糜爛面或潰瘍面的出血點上,每天更換3~4次。治療34例,痊癒24例(70.6%)。一般衄止在4~14天,鼻中隔潰瘍面癒合在21~33天內,且無任何不良反應。

4治療傳染性肝炎

取小薊干根1兩或鮮根2兩,水煎0.5~1小時,過濾加糖,睡前頓服。小兒1~3歲、4~7歲及8~12歲分別服成人的1/4、1/3及1/2量,乳兒不用。以20~30天為一療程,部分病程較短的病例以7~10天為一療程。治療221例無黃疸型和黃疸型傳染性肝炎而無嚴重肝功能不良及惡性肝炎之徵象者,有效率:急性為77.9%,遷延性為42.8~69%,慢性為2%。治療後頭暈、倦怠、失眠、腹脹等症都有好轉。肝區疼痛多數減輕,肝腫有明顯縮小,肝功能也有不同程度的好轉趨勢,尤其是黃疸指數、膽紅質、轉氨酶的改善較為明顯;但對重症黃疸病例,似有相反結果。故對惡性肝炎(包括肝昏迷),明顯肝功能不良者,肝炎患者合併胃腸道出血、活動性肺結核、急性胃炎、惡性高血壓、心力衰竭及妊娠後期的婦女應禁忌。藥物反應:在用藥2~20天期間,可有身熱、頭昏、倦怠、嘔吐、腹痛或失眠、尿頻、尿多、蕁麻疹等,一般均在1~2周內消失,嚴重者停藥後可愈。

備註

此外,同屬植物刻葉刺兒菜的全草在東北及河北亦同等使用。性狀與小薊相似,但莖略粗,直徑3~5毫米,葉邊緣有明顯塊刻。頭狀花序的總苞棕黃色,苞片6~8列,三角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氣弱,味淡。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小薊

拼音注音
Xiǎo Ji
別名

貓薊、青刺薊、千針草、刺薊菜、刺兒菜、青青菜、萋萋菜、槍刀菜、野紅花、刺角菜、木刺艾、刺桿菜、刺刺芽、刺殺草、薺薺毛、小惡雞婆、刺蘿蔔、小薊姆、刺兒草、牛戳刺、刺尖頭草、小刺蓋

英文名
Common Cephalanoplos Herb, Herb of Common Cephalanoplos, Herb of Field histle, Herb of Setose Cephalanoplos
出處

出自《本草經集注》1.《醫學衷中參西錄》:小薊,山東俗名萋萋菜,萋字當為薊字之轉音,奉天俗名槍刀菜,因其多刺如槍刀也。其根與莖皆可用,而根之性尤良。剖取鮮者搗爛,取其自然汁開水服之。若以入煎劑不可久煎,宜保其新鮮之性,約煎四、五沸即取湯飲之。又其莖中生蟲即結成疙瘩,狀如小棗,其涼血之力尤勝。若取其鮮者十餘枚搗爛,開水沖服,以治吐血、衄血之因熱者尤效。用時宜取其生農田間嫩而白者。2.《中藥志》:歷代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刺兒菜的全草或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irsium setosum (Willd.) MB. [Cer-ratula setosa Willd.; Cirsium segetum Bunge; Cephalanoplos segetum (Bunge) Kitam.]

采收和儲藏:5-6月盛開期,割取全草曬乾或鮮用。可連續收穫3-4年。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河旁或荒地、田間。

資源分佈:分佈於除廣東、廣西、雲南、西藏外的全國各地。

原形態

刺兒菜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長。莖直立,高30-80cm,莖無毛或被蛛絲狀毛。基生葉花期枯萎;下部葉和中部葉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7-15cm,寬1.5-10cm,先端鈍或圓形,基部楔形,通常無葉柄,上部莖葉漸小,葉緣有細密的針刺或刺齒,全部莖葉兩面同色,無毛。頭狀花序單生於莖端,雌雄異株;雄花序總苞長約18mm,雌花序總苞長約25mm;總苞片6層,外層甚短,長橢圓狀披針形,內層披針形,先端長尖,具刺;雄花花冠長17-20mm,裂片長9-10mm,花藥紫紅色,長約6mm;雌花花冠紫紅色,長約26mm,裂片長約5mm,退化花藥長約2mm。瘦果橢圓形或長卵形,略扁平;冠毛羽狀。花期5-6月,果期5-7月。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耐寒、耐旱。適應性較強,對土壤要求不嚴。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6-7月待花苞枯萎時采種,曬乾,備用。早春2-3月播種,穴播按行株距20cm×20cm開穴,將種子用草木灰拌勻後播入穴內,覆土,以蓋沒種子為度,澆水。經常保持土壤濕潤至出苗。

田間管理 苗6-10cm時間苗,補苗,每穴留苗3-4株,並結合耕除草,第2次在5月中耕除草結合施人畜糞肥。

性狀

性狀鑒別 莖圓柱形,長30-45cm,直徑2-4mm,表面綠色或微帶紫棕色,有縱稜和柔毛;質脆,易折斷,斷面纖維性,中空。葉多皺縮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長橢圓形長圓狀披針形,長3-12cm,寬0.5-3cm;全緣或微波狀,有細密的針刺,上表面綠褐色,下表面灰綠色,兩面均有白色蛛絲狀毛。頭狀花序頂生,總苞鍾狀,苞片黃綠色,5-6層,線形或披針形,花冠多脫落,冠毛羽狀常外露。氣弱,味微苦。

以色綠、葉多者為佳。

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表皮外被角質層,有時可見多細胞非腺毛,在稜脊處的表皮下方有厚角組織織,有的微木化。皮層為10餘列切向延長的薄壁細胞,散在分泌細胞和石細胞。維管束環列,韌皮部較窄,外側有微木化的韌皮纖維;木質部導管多位於中下方,內側有少數纖維束,木化。髓部中央常成空洞。

葉表面觀:上表皮細胞多角形,可見角質層紋理,下表皮細胞不規則形,垂周壁波狀變曲。氣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多細胞非腺毛多碎斷,完整者由3-18個細胞組成,基部細胞直徑10-18μm頂端細胞極細長,並皺縮而扭曲。葉內細胞含有團塊狀物質及針簇狀、方形、柱形等大小不一的草酸鈣結晶。

毒性

大鼠每天給煎劑80g/kg灌胃,連續2周,並無明顯毒性,肝、腎組織檢查無特殊病理變化。

化學成分

帶花全草含芸香甙(rutin),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綠原酸(chlorogen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氯化鉀(potassium chloride)[1]。蒙花甙(linarin )即刺槐甙(acaciin),也即刺槐素-7-鼠李糖葡萄糖甙(acacetin-7-rhamnogluco-side)[1,2],刺槐素(acacetin)[3,3],酪桉(tyramine)[5],蒲公英甾醇(taraxasterol),φ-蒲公英甾醇乙酸酯(φtaraxasteryl acetate),薄公英甾醇(taraxasterol),φ-蒲公英甾醇乙酸酯(φ-taraxasteryl acetae),三十烷醇(triacontan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6]。

藥理作用

1.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1.1興奮心臟作用用經草酸銨處理去鈣的200%小薊水煎劑及200%醇提取物,按Langendorff氏法制備心臟,水煎劑0.1ml(相當生藥0.2g)、醇提取物0.05ml(相當生藥0.1g)對具腎上腺素能B1受體的離體兔心,離體豚鼠心房肌,均表現收縮力增強及頻率略增加,且此兩種效應均可被B受體阻滯劑心得安所拮抗。

1.2升壓作用早年報道小薊煎劑iv有良好的升壓作用,並有強心及縮血管作用,作用性質類似兒茶酚胺類物質。最近山東中醫藥研究所從小薊水煎劑中分離得到白色小薊結晶,以每天ip0.1%利血平0.1ml/100g,連續10d,以耗竭大鼠體內兒茶酚胺,形成利血平化大鼠,股靜脈給予小薊結晶。

結果表明小薊結晶iv後能明顯升高非利血平化大鼠的血壓,升壓強度存在明顯,而對利血平化大鼠小薊結晶的升壓作用明顯減弱,且無量效關係,此作用性質類似酷胺。同時證實其升壓作用與去甲腎上腺素的作用不同。

1.3對腎上腺素能受體的影響小薊水煎劑0.075g/ml營養液對具腎上腺素能a受體的兔主動脈條表現收縮作用,此作用可被a受體阻滯劑酚妥拉明所拮抗。對具腎上腺素能β2受體的豚鼠離體氣管片的表現舒張作用,且可被心得安(0.017mg/ml營養液)所拮抗。

小薊水煎劑對心房肌的作用量(0.0067g/ml營養液)只有對主動脈條及氣管片的作用量的1/10,因此認為小薊對腎上腺素能β1受體的作用大於對β2受體及α受體的作用。

2.對血液系統的作用小薊為傳統的止血中藥,已證實其具有止血作用,並得到止血有效成分。小薊止血主要通過使局部血管收縮,抑制纖溶而發揮效應的。小鼠口服浸劑5g/kg,可使出血時間明顯縮短。

3.抗突變作用Ames試驗法,採用的兩次水煎煮濃縮液進行試驗,每皿加入量為3mg,TA98的誘變劑為4-硝基鄰苯乙胺,TA100的修復劑為迭氮鈉。結果發現小薊有一定抗突變力。

4.抗菌作用煎劑在試管內對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及白喉桿菌有一定的抑製作用。酒精浸劑1:30000時對人型結核菌即有抑製作用,但水煎劑對結核菌的抑菌濃度要比此大300倍以上。

5.其他作用煎劑或酊劑對家兔離體、在位及慢性瘺管的子宮都有興奮作用,但對貓的在位子宮、大鼠離體子宮和兔離體小腸則有抑製作用。也和兒茶酚胺類物質相似。煎劑對大鼠實驗性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炎並無預防及治療作用。對肝臟受損的家兔(四氯化碳中毒)的糖耐量曲線也不能加速其恢復。對小鼠亞砷酸中毒似有一定保護作用,但不很顯著。對大鼠甲醛性關節炎有一定的消炎作用,但不及考的松。對小鼠有鎮靜作用,但無鎮痛作用。

炮製

小薊:揀淨雜質,去根,水洗潤透,切段,曬乾。小薊炭:取淨小薊,置鍋內用武火炒至七成變黑色,但須存性,過鐵絲篩,噴灑清水,取出,曬乾。

鑒別

理化鑒別 蒲層色譜:取本品粗粉1g,加乙醇於水溶上溫浸2h,濾過。濾液蒸乾,加乙醇0.5ml深解供點樣用。另取綠原酸及蘆丁乙醇液干,作對照品。分別點樣於硅膠G0.5% CMC薄層板上,以正丁醇-冰乙酸-水(3:1:1:)展開,於紫外燈(365nm)下綠原酸顯藍色螢光,噴5%三氯化鋁乙醇試液後蘆丁顯黃色。

歸經

歸肝;脾經

性味

味甘;微苦;性涼

注意

脾胃虛寒而無瘀滯者忌服。1.《品彙精要》:忌犯鐵器。2.《本草經疏》:不利於胃弱洩瀉及血虛極、脾胃弱不思飲食之證。3.《本草匯言》:不利於氣虛。

功能主治

涼血止血;清熱消腫。主咳血;吐血;衄血;尿血;血淋;便血;血痢;崩中漏下;外傷出血;癰疽腫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鮮品可用30-6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唐本草》:大、小薊皆能破血,但大薊兼療癰腫,而小薊專主血,不能消腫也。《日華子本草》:小薊力微,只可退熱,不似大薊能補養下氣。《本草匯言》:沈則施雲,按二薊治血止血之外無他長,不能益人。如前人云養精保血,補虛開胃之說,不可依從。《本草求原》:大薊、小薊二味根、葉,俱苦甘氣平,能升能降,能破血,又能止血。小薊則甘平勝,不甚苦,專以退熱去煩,使火清而血歸經,是保血在於涼血。《醫學衷中參西錄》:鮮小薊根,性涼濡潤,善入血分,最清血分之熱,凡咳血、吐血、衄血、二便下血之因熱者,服著莫不立愈。又善治肺病結核,無論何期,用之皆宜,即單用亦可奏效。並治一切瘡瘍腫疼,花柳毒淋,下血澀疼。蓋其性不但能涼血止血,兼能活血解毒,是以有以上諸效也。其涼潤之性,又善滋陰養血,治血虛發熱。至女於血崩赤帶,其因熱者用之亦效。《食療本草》:取菜煮食之,除風熱。根,主崩中,又女子月候傷過,搗汁半升服之。金瘡血不止,挼葉封之。夏月熱,煩悶不止,搗葉取汁半升服之。《本草拾遺》:破宿血,止新血,暴下血,血痢('痢'一作'崩'),金瘡出血,嘔吐等,絞取汁溫服;作煎和糖,合金瘡及蜘蛛蛇蠍毒,服之亦佳。《日華子本草》:根,治熱毒風並胸膈煩悶,開胃下食,退熱,補虛損。苗,去煩熱,生研汁服。《本草圖經》:生搗根絞汁服,以止吐血、衄血、下血。《綱目拾遺》:清火疏風豁痰,解一切疔瘡癰疽腫毒。《分類草藥性》:治血淋脹痛,跌打損傷,紅崩,白帶。《上海常用中草藥》:清熱,止血,降壓,散瘀消腫。治各種出血症,高血壓,黃疸,肝炎,腎炎。

摘錄
《中華本草》

《中國藥典》:小薊

拼音注音
Xiǎo Ji
英文名
HERBA CIRSII
來源

本品為菊科植物刺兒菜Cirsium setosum (Willd.) MB.的乾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花開時采割,除去雜質,曬乾。

性狀

本品莖呈圓柱形,有的上部分枝,長5~30cm, 直徑0.2~0.5cm;表面灰綠色或帶紫色,具縱稜及白色柔毛;質脆,易折斷,斷面中空。葉互生,無柄或有短柄;葉片皺縮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長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3~12cm,寬0.5~3cm;全緣或微齒裂至羽狀深裂,齒尖具針刺;上表面綠褐色,下表面灰綠色,兩面均具白色柔毛。頭狀花序單個或數個頂生;總苞鍾狀,苞片5~8層,黃綠色;花紫紅色。氣微,味微苦。

貯藏

置通風乾燥處。

炮製

小薊除去雜質,洗淨,稍潤,切段,乾燥。

小薊炭取淨小薊段,照炒炭法(附錄Ⅱ D)炒至黑褐色。

鑒別

本品葉的表面觀:上表皮細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表面角質紋理明顯;下表皮細胞壁波狀變曲,上下表皮均有氣孔及非腺毛。氣孔不定式或不等式。非腺毛3~10餘細胞,頂端細胞甚細長呈鞭狀,皺縮扭曲。葉肉細胞中含草酸鈣結晶,多呈針簇狀。

增訂

( 2 ) 取本品粉末 1g ,加甲醇 10ml ,超聲提取 30 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甲醇 2ml 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小薊對照藥材粉末 1g ,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蘆丁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 1ml 含 0.5mg 的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 )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 2μl ,分別點於同一聚酰胺薄膜上( 10 × 10cm ),以水—乙醇—丁酮—乙酰丙酮( 65:15:15:5 )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 1% 三氯化鋁乙醇溶液,晾乾後,置紫外光燈( 254nm )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螢光斑點。

性味

甘、苦,涼。歸心、肝經。

功能主治

涼血止血,祛瘀消腫。用於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傷出血,癰腫瘡毒。

用法用量

4.5~9g。外用鮮品適量,搗爛敷患處。

備註

增訂

【檢查】 雜質 不得過 2.0% 。

水分 照水分測定法(附錄Ⅸ H 第一法)測定,不得過 12.0% 。

總灰分 不得過 26.0% (附錄Ⅸ K )。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 10.0% (附錄Ⅸ K )。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項下的熱浸法(附錄Ⅹ A )測定,用 50% 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 19.0% 。

摘錄
《中國藥典》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