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秋石

鹹秋石朗讀

鹹秋石中藥材詳解

未定:鹹秋石

來源

用食鹽與泉水煎熬而成。

性味

鹹,寒。

功能主治

滋陰退熱。適用於骨蒸勞熱,咽痛,口瘡等症。

用法用量

一錢至二錢,煎服。

《中華本草》:鹹秋石

拼音注音
Xian Qiū Shi
出處

參見「秋石」條。

來源

藥材基源:為食鹽的人工鍛製品。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生境分佈

主產於安徽桐城。銷福建及上海、漢口、廣州、天津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 為細粒集合體。完整者呈盆狀、饅頭狀;上端截平,中間略下凹,下端半圓形,直徑6-7cm。表面平滑,白色或淡黃白色,有光澤;不透明。體較重,質硬而脆,易砸碎,斷面呈不規則晶粒,具玻璃樣光澤。易潮解。氣微,味鹹。本品易溶於水。(彩照25) 以塊整、色白、有光澤、具鹹味者為佳。

化學成分

含氯59.82%,硫酸鹽0.70%,鈉38.79%,鉀0.49%,鈣0.29%,稀鹽酸不溶物0.02%等,主要成分為氯化鈉(NaCl)。

炮製

取食鹽加潔淨泉水煎煮,過濾,將濾液加熱蒸發,乾燥成粉霜,再將粉霜放在有蓋的瓷碗內,置爐火上鍛2小時,冷卻後即凝成塊狀固體。

鑒別

取本品0.5g,加水5ml,使溶解,濾過,濾液顯鈉鹽和氯化物的各種反應(參見「大青鹽」條)。

歸經

心;腎;肺經

性味

鹹;寒;無毒

注意

水腫患者慎服。水腫消退後,可用本品代替食鹽。每日不超過2g。

1.《寶慶本草折衷》:「患腫渴及嗽,更服鹽,反增其極矣。」2.南藥《中草藥學》:「為水腫患者的食鹽代用品,但不宜太多。」

功能主治

滋陰澀精;清心降火。主骨蒸勞熱;虛勞咳嗽;遺精;赤白帶下;暑熱心煩;口瘡;咽喉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每次1.5-4.5g,每日2次;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吹喉。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