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口樹

烏口樹朗讀

烏口樹中藥材詳解

《全國中草藥彙編》:烏口樹

拼音注音
Wū Kǒu Shu
別名

茶山蟲、土五味子、達侖木

來源

茜草科烏口樹Tarenna attenuata (Voigt)Hutch.,以全株入藥。

生境分佈

廣東、廣西。

性味

酸、辛、微苦,微溫。

功能主治

祛風消腫,散瘀止痛。

跌打損傷,風濕骨痛:枝葉適量,以好白酒浸泡15天,用藥酒外擦。

蜂窩組織炎,膿腫:藥酒濕敷。

胃腸絞痛:用藥酒內服,每次10~20毫升,每日3次。

口腔炎:用枝葉適量,水煎含漱。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藥大辭典》:烏口樹

拼音注音
Wū Kǒu Shu
別名

烏木、達侖木(《廣西藥植名錄》)。

出處

《植物名實圖考》

來源

為茜草科植物烏口樹果實。10月採葉及果,略曬乾備用。

生境分佈

生於灌木叢中,或石灰岩山地。分佈長江以南各地。

原形態

灌木,直立。枝有稜,具毛。葉對生,橢圓形,長5~12厘米,寬2.5~4.5厘米,先端近短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面淺綠色,兩面均有毛,中脈及側脈更為明顯;葉柄長0.3厘米。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總花梗長0.6~1厘米,有毛。漿果圓球形,長約0.4厘米,有毛。花期4月。果期10月。

功能主治

1《植物名實圖考》:"通筋骨,起勞傷。"

2《廣西藥植名錄》:"清熱,解毒,鎮痛。治頭痛,身骨痛。"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烏口樹

拼音注音
Wū Kǒu Shu
別名

烏木、麻糖風、長葉白花類籠、白秋風吹、白過冬青、密毛蒿香、黑慮、白埔達養

英文名
Leaf or fruit of Whiteflower Tarenna
出處

出自《植物名實圖考》

來源

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茜草科植物烏口樹的葉及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arenna mollissima (Hook. Et Arn.) Rob.[Cupia mollissima Hook. Et Am.]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根洗淨,切碎,鮮花用或曬乾;葉鮮用。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低海拔地區叢林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泊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等地。

原形態

灌木或小喬木,高1-4m。全株密被灰色或褐色柔毛。單葉對生;葉柄長8-16mm;托葉長5-8mm,上面密被緊巾的柔毛;葉片卵形至長圓圓形,長8-16cm,寬2.5-5cm,先端漸尖或長漸尖,基部闊楔形、鈍形或略近圓形,兩面密被褐灰色短柔毛。干時褐黑色;側脈每邊4-5對。聚傘花序頂生,長4-8cm,有對生的分枝,苞片和小苞片線形,花梗長3-6mm;萼簡近鍾形長約2mm,萼簷裂片長圓形;花冠白色,花冠簡長4-5mm,喉部有毛,先端4或5裂,裂片長約5mm,先端圓,開放時外反;雄蕊4-5,花藥線菜;花柱被廣展的毛。漿果球形,直徑5-6mm,新鮮時光綠色,干時黑色。有種子12-30顆。花期6-7月。

歸經

肝;腎經

性味

微苦;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祛風利濕。。主感冒發熱;咳嗽;急性扁桃體炎;頭痛;風濕性關節炎;坐骨神經痛;腎炎水腫;創傷;瘡癤膿腫;

用法用量

內服:根煎湯,30-60g。外用:適量,鮮葉搗敷。

各家論述

1.《植物名實圖考》:通筋骨,起勞傷。

2.《廣西藥植名錄》:清熱,解毒,鎮痛。治頭痛,身骨痛。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