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斛

石斛朗讀

石斛中藥材詳解

《全國中草藥彙編》:石斛

拼音注音
Shi Hu
別名

吊蘭[四川]

英文名
HERBA DENDROBII
來源

本品為蘭科植物環草石斛Dendrobium loddigesii Rolfe. 、馬鞭石斛Dendrobium fimbriatum Hook. var. oculatum Hook . 、黃草石斛Dendrobium chrysanthum Wall. 、鐵皮石斛Dendrobium candidum Wall. ex Lindl. 或金釵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 的新鮮或乾燥。全年均可采收,鮮用者除去根及泥沙;干用者采收後,除去雜質,用開水略燙或烘軟,再邊搓邊烘曬,至葉鞘搓淨,乾燥。鐵皮石斛剪去部分鬚根後,邊炒邊扭成螺旋形或彈簧狀,烘乾,習稱「耳環石斛」。

性狀

鮮石斛:呈圓柱形或扁圓柱形,長約30cm,直徑0.4~1.2cm。表面黃綠色,光滑或有縱紋,節明顯,色較深,節上有膜質葉鞘。肉質,多汁,易折斷。氣微,味微苦而回甜,嚼之有黏性。

環草石斛:呈細長圓柱形,常彎曲或盤繞成團,長15~35cm,直徑0.1~0.3cm,節間長1~2cm。表面金黃色,有光澤,具細縱紋。質柔韌而實,斷面較平坦。無臭,味淡。

馬鞭石斛:呈長圓錐形,長40~120cm,直徑0.5~0.8cm,節間長3~4.5cm。表面黃色至暗黃色,有深縱槽。質疏鬆,斷面呈纖維性。味微苦。

黃草石斛:長30~80cm,直徑0.3~0.5cm,節間長2~3.5cm。表面金黃色至淡黃褐色,具縱溝。體輕,質實,易折斷,斷面略呈纖維性。嚼之有黏性。

耳環石斛:呈螺旋形或彈簧狀,一般為2~4個旋紋,莖拉直後長3.5~8cm,直徑0.2~0.3cm。表面黃綠色,有細縱皺紋,一端可見莖基部留下的短鬚根。質堅實,易折斷,斷面平坦。嚼之有黏性。

金釵石斛:呈扁圓柱形,長20~40cm,直徑0.4~0.6cm,節間長2.5~3cm。表面金黃色或黃中帶綠色,有深縱溝。質硬而脆,斷面較平坦。味苦。

貯藏

干品置通風乾燥處,防潮;鮮品置陰涼潮濕處,防凍。

炮製

干品除去殘根,洗淨,切段,乾燥。

鑒別

本品橫切面:環草石斛、黃草石斛 表皮細胞1 列,扁平,外被鮮黃色角質層。基本薄壁組織細胞大小近似,有壁孔,散在多數外韌型維管束,略排成3~4圈。維管束外側纖維群新月形或半圓形,其外緣薄壁細胞,有的含類圓形硅質塊,木質部有1~3個導管較大。含草酸鈣針晶細胞多見於維管束旁。

馬鞭石斛 表皮細胞扁圓形,外壁及側壁增厚,木化,有層紋。

耳環石斛 木質部導管大小近似。含草酸鈣針晶束細胞多見於近表皮處。

金釵石斛 基本薄壁組織細胞大小較懸殊。維管束略排成7~8圈。

歸經

歸胃、腎經。

性味

甘,微寒。

功能主治

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用於陰傷津虧,口乾煩渴,食少乾嘔,病後虛熱,目暗不明。

用法用量

6~12g,鮮品15~30g。入復方宜先煎,單用可久煎。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藥大辭典》:石斛

拼音注音
Shi Hu
別名

林蘭、禁生(《本經》),杜蘭、石蓫(《別錄》),金釵花、千年潤(《綱目》),黃草(《藥物出產辨》),吊蘭花(《中國藥植志》)。

出處

《本經》

來源

為蘭科植物金釵石斛或其多種同屬植物的。全年均可採挖,但以秋後採挖者質量好。採回後如保存鮮用時,在春、秋季則應及時栽培於細砂石中,放置陰濕處,經常澆水使根部保持濕潤。在冬天應平放於竹筐內,上蓋蒲包,但應注意空氣流通。干石斛一般系將鮮石斛剪去鬚根,洗淨,曬乾或烘乾;在廣西地區先用開水燙過,趁熱邊搓邊曬(或烘)至全郎乾燥為止。耳環石斛:加工時,揀長約4厘米的鮮石斛,修去部分鬚根,洗淨,晾乾,然後放入鐵鍋內,均勻炒至柔軟,趁熱搓去薄膜狀葉鞘,放置略通風處,兩天後置於有細眼的鉛皮盤內,下面用適當的微火,在離盤約一尺處,微微加溫,用手使之彎成螺旋形或彈簧狀,再晾乾,如此反覆進行2~3次,至乾燥為止。

原形態

1金釵石斛(《本草衍義》)

多年生附生草本,高30~50厘米。莖叢生,直立,直徑1~1.3厘米,黃綠色,多節,節間長2.5~3.5厘米。葉無柄,近革質,常3~5片生於莖的上端;葉片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6~12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鈍,有偏斜狀的凹缺,葉脈平行,通常9條,葉鞘緊抱於節間,長1.5~2.7厘米。總狀花序自莖節生出,通常具花2~3朵;苞片膜質,小,卵形;花甚大,下垂,直徑6~8厘米;花萼及花瓣白色,末端呈淡紅色;萼片3,中萼片離生,兩側萼片斜生於蕊柱足上,幾相等,長圓形,長3.5~4.5厘米,寬1.2~1.5厘米,先端急尖或鈍形;花瓣卵狀長圓形或橢圓形,與萼片幾等長,寬2.1~2.5厘米,唇瓣生於蕊柱足的前方,近圓卵形,長4~4.5厘米,寬3~3.5厘米,先端圓形,基部有短爪,下半部向上反捲包圍蕊柱,兩面被茸毛,近基部的中央有一塊深紫色的斑點;合蕊柱高6~7毫米,連足部長約12毫米;雄蕊呈圓錐狀,花藥2室,長約3毫米,花粉塊4,蠟質。蒴果。花期5~6月。

附生於高山岩石或森林中的樹幹上。分佈四川、貴州、雲南、湖北、廣西、台灣等地。此外,各地尚有栽培。

2長爪石斛

與上種近似,主要區別為本種莖的節間膝曲或明顯地加粗,因此全形稍呈連珠狀;花淡紫色。

分佈廣西、廣東、台灣等地。

3鐵皮石斛,又名:霍山石斛。

莖叢生,直立,高5~30厘米,逕約5毫米,圓柱形,基部稍細,綠色並帶紫色;多節,節間長1~2厘米。葉少數,生於莖上部,無柄;葉片近卵形、卵狀長圓形或近長圓形,長5~7厘米,寬1.5~2厘米,先端急尖而有偏斜狀的凹缺,帶革質;葉鞘膜質,緊抱節間,灰色,似不清潔狀,干後深灰色。總狀花序生於無葉莖的上部節上,長達6厘米,花2~5朵;苞片鑽狀,長5毫米左右;花淡黃綠色,草黃色或淡黃色,直徑3.5~4厘米;萼片3,長約19毫米,中央萼片長圓狀披針形,兩側萼片長圓狀三角形,基部稍向前伸和蕊柱足連生成極短的蕊柱跟;側生花瓣長圓形,與萼片幾等長,唇瓣長圓狀卵形,長約15毫米,寬約9毫米,先端急尖,中央具許多紫色或褐紫色斑點,兩邊反捲包圍蕊柱;合蕊柱高3~3.5毫米,連足部長約10毫米;雄蕊卵形,白色,有四稜,花粉塊4,稍黃色。蒴果長圓形,長約2.5厘米,有三稜。

分佈安徽、浙江、陝西、山西、河南、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地。

4細莖石斛,又名:銅皮石斛,細黃草。

與鐵皮石斛很相似。莖高10~20厘米。葉長圓狀披針形,長2.5~4厘米,寬7~10毫米,先端鈍;葉鞘非灰色不清潔狀。總狀花序具花2~4朵;花淡黃綠色,直徑約2厘米;中央萼片線狀披針形,兩側萼片稍帶鐮刀形;唇瓣黃綠色,中央有1褐色的斑點。

分佈浙江、安徽、廣西、雲南等地;

5重唇石斛

莖直立,高25~50厘米。節間長2.5~3.5厘米;葉鞘緊抱節間,幾與節間等長。總狀花序生花1~3朵,下垂;花淡紫堇色,直徑2~3厘米;萼片近卵形,側生一對較中央一片稍狹,並略呈鐮刀形;花瓣長圓形,唇瓣比兩側花瓣短,下陷呈短舟形,內被柔毛,先端有一突尖;合蕊柱很短,前方被長柔毛;花藥深紫色。

分佈廣西、廣東等地。

6鉤狀石斛

莖直立,較細,高達60厘米。葉互生;無柄;線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7~8厘米,寬15~20毫米,先端漸尖。總狀花序較短,生花1~6朵;花白色,逕2.5~3厘米;中央萼片卵形,長20毫米,寬6毫米,先端銳尖,側生一對稍偏斜,蕊柱跟短囊狀;花瓣長圓形,長18毫米,先端銳尖,唇瓣廣卵形,長12毫米,3淺裂,急尖而先端有凹頭;合蕊柱前方被毛;花絲細,花藥有乳狀突起。

分佈福建、廣東等地。

7廣東石斛,又名:銅皮蘭。

莖直立,圓柱形,細瘦,高15~30厘米。葉線狀長圓形,長3~5厘米,寬8~12毫米,先端鈍或急尖,有偏斜狀凹缺。花白色,開後經日即變黃色,有香氣,直徑約7厘米,通常1~2朵生於莖的上部;中央1片花萼長圓狀披針形,側生1對萼片披針形;花瓣橢圓狀長圓形,唇瓣狹卵形,基部有鮮綠色斑點;合蕊柱短;雄蕊近圓形,具有乳狀突起。

分佈廣西、廣東等地。

8細葉石斛

莖直立,細,高15~30厘米,直徑3~6毫米,節間長約2.5厘米,有的節上生出細小的分枝。葉天柄;線形,長4~8厘米,寬4~6毫米,先端鈍,有偏斜的微凹缺。總狀花序腋生,生花1~2朵;花黃色下垂;苞片卵狀;總花梗長8~12毫米;萼片與花瓣幾同形,長圓形;唇瓣3淺裂,基部有1短闊的爪;合蕊柱高4~4.5毫米。花期7月。

生於高山。分佈廣西、雲南、四川等地。

9羅河石斛,又名:小黃草。

莖直立,圓柱形,細皮,高25~27厘米,節間長1.3~2.3厘米。葉鞘膜質,管狀,抱莖;葉長圓形,長3.5~6厘米,寬1~1.5厘米,兩端均尖。花黃色,數朵單生於無葉的莖的上部;中央萼片橢圓形,兩側萼片斜橢圓形;花瓣橢圓形,唇瓣倒卵形,鋪平時長2厘米,寬1.7厘米,有肉質乳突狀突起,前緣有不規則鋸齒;合蕊柱高3.5毫米,蕊柱足長7毫米。花期6月。

附生於山谷的岩石上。分佈廣西。

十美花石斛

莖圓柱形,高10~15厘米,直徑5~7毫米,基部略細。葉無柄,長圓狀披針形,長4~6厘米,寬1.2~1.8厘米。花單生;淡粉紅色;苞片小;中央萼片長圓狀披針形,兩側萼片近筒形,蕊柱跟囊狀;花瓣橢圓形,唇瓣3淺裂,先端微凹或近圓形,邊緣流蘇狀,中央被毛;合蕊柱極短。

分佈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⑾小美石斛,又名:矮石斛、黑節草。

莖呈假鱗莖狀,紡錘形,高4~7.5厘米,中間直徑約1.5厘米,通常3節,外被黑色長硬毛。葉2~4枚,長圓形或橢圓次長圓形,長2~5厘米,寬1~1.8厘米,先端急尖,具偏斜的微凹頭。總狀花序生於有葉的莖上;花白色,1~3朵,總花梗長1.8~2厘米;中央萼片橢圓狀長圓形,兩側萼片近三角形,蕊柱跟廣囊狀;花瓣卵狀長圓形,唇瓣3裂,中央裂片倒心形,兩側裂片近圓形;合蕊柱高5~6毫米。

分佈雲南。

性狀

本品因品種及加工方法不同,通常分為金釵石斛、黃草石斛、小黃草石斛、耳環石斛及鮮石斛等效種。

1金釵石斛

為植物金釵石斛的加工品。乾燥莖長約20~45厘米,直徑約1~1.5厘米,基部為圓柱形,中部及上部為扁圓柱形,莖節微向左右彎曲,表面金黃色而微帶綠色,有光澤,具縱溝紋,節明顯,棕色,有時節部稍膨大,節間長約2.5~3厘米,向上漸短。體輕而質緻密,易折斷,斷面類白色,散佈有深色的小點。氣無,味苦,嚼之帶粘性。以身長、色金黃、質緻密、有光澤者為佳。

2黃草石斛

為鐵皮石斛、羅河石斛、廣東石斛、細莖石斛等的加工品。乾燥莖長一般在30厘米以上,直徑約3~5毫米,圓柱形,略彎曲,表面金黃色而略帶綠色,有光澤,具深縱溝紋,節明顯,節間長約2~3.5厘米。橫切的厚片斷面類圓形,邊緣有多數角稜,形成齒輪狀,中間散佈有類白色小點。氣無,味微苦,嚼之略帶粘性。以條勻、金黃色、緻密者為佳。

3小黃草石斛

為美花石斛、羅河石斛、細葉石斛的加工品。乾燥莖長一般在30厘米以下,直徑約2~2毫米,多彎曲盤繞成團,表面有細密縱紋理,金黃色而略帶綠色,有光澤,節間長約1~1.5厘米,斷面類圓形,略帶粉性。以捲曲、節密、金黃色、富粉質,嚼之有甘涼味、粘性足者為佳。

4耳環石斛

又名:楓鬥。為石斛屬多種植物的莖經特殊加工製成。一西楓鬥,乾燥莖扭曲呈螺旋形或彈簧形;一般可見有1~4個旋紋,長約1~1.5廈米,直徑約3毫米,一端可見莖基及殘留的短鬚根,稱龍頭,另一端為莖的尖端,稱"鳳尾",表面黃綠色,有細縱紋理,節明顯或有時不明顯。氣無;味淡。以條粗肥、旋紋少、有頭吊、富粉質者為佳。又以所用原料不同又可分為鐵皮楓斗(鐵皮石斛製成)、銅皮楓斗(細莖石斛製成)、雲南楓斗(小美石斛製成)等。二圓楓鬥,用鐵皮、細莖、小美等石斛長於8厘米的莖而不適宜加工成西楓斗者,將其剪成5厘米左右的長度,在微火上烘乾,同時扭捲成圓形,如鐘錶發條狀。三結子鬥,用鐵皮石斛的莖節剪斷,烘乾時打成紐結狀。商品楓斗還有直條楓斗、葫蘆斗、生川斗、廣霍斗等等規格名稱。

5鮮石斛

金釵型的鮮石斛莖呈稍扁的圓柱形,基部較細,直徑約1~1.5厘米,表面黃綠色,光滑,有縱稜,節明顯,節上有棕黃色的環,節基部包圍有灰色膜質的葉鞘,長度約占節間的1/2。

黃草型的鮮石斛莖呈圓柱形,肉肥厚。常見的有:一鐵皮石斛:外皮黑綠色,莖較短壯,粗細均勻,節略彎曲;葉片瓜子形,質厚,葉鞘緊包於節間。嚼之有濃厚粘性,味淡。品質好。二細莖石斛:外皮黃綠色,莖較瘦長,葉亦較長,質薄,葉鞘易剝離,節直。嚼之粘性較薄,味淡。品質較差。三爪蘭石斛:外皮綠色,莖粗細不均勻,常兩端細,中間粗,葉較長。嚼之有苦味。品質略次。鮮石斛均以青綠色或黃綠色、肥滿多汁、嚼之發粘者為佳。

以上各種石斛,主產四川、貴州、廣西、廣東、雲南、湖北。此外,安徽、湖南、江西、福建、浙江、陝西、河南等地亦產。

貯藏

干品置通風乾燥處,防潮;鮮品置陰涼潮濕處,防凍。

化學成分

金釵石斛含石斛鹼、石斛胺、石斛次鹼、石斛星鹼、石斛因鹼、6-羥石斛星鹼,尚含粘液質、澱粉。細莖石斛含石斛鹼、石斛胺及N-甲基石斛鹼(季銨鹽)。羅河石斛含石斛寧鹼。

炮製

干石斛:取乾燥的石斛,用水泡約至八成透,燜潤,除去殘根及黑枝,切段,撞去薄膜,曬乾。鮮石斛:臨用時剪下,搓去膜質葉鞘,洗淨,剪段。

《雷公炮炙論》:"凡使石斛,先去頭土了,酒浸一宿,漉出,於日中曝干,卻用酥蒸,從巳至酉,徐徐焙乾用。"

歸經

入胃、肺,腎經。

1《綱目》:"足太陰脾、足少陰右腎。"

2《雷公炮製藥性解》:"入胃、腎二經。"

3《本草經疏》:"入足陽明、少陰,亦入手少陰。"

4《藥品化義》:"入肺、腎、胃三經。"

性味

甘淡微鹹,寒。

1《本經》:"味甘,平。"

2《吳普本草》:"扁鵲:酸。李當之:寒。"

3《別錄》:"無毒。"

4《滇南本草》:"性平,味甘淡。"

5《綱目》:"甘淡微鹹。"

6《藥品化義》:"味苦,性涼。"

注意

1《本草經集注》:"陸英為之使。惡凝水石、巴豆。畏殭蠶、雷丸。"

2《百草鏡》:"惟胃腎有虛熱者宜之,虛而無火者忌用。"

功能主治

生津益胃,清熱養陰。治熱病傷津,口乾煩渴,病後虛熱,陰傷目暗。

1《本經》:"主傷中,除痺,下氣,補五臟虛勞羸瘦,強陰,久服厚腸胃。"

2《別錄》:"益精,補內絕不足,平胃氣,長肌肉,逐皮膚邪熱疿氣,腳膝疼冷痺弱,定志除驚。"

3《僧深集方》:"囊濕精少,小便餘瀝者,宜加之。"

4《藥性論》:"益氣除熱。主治男子腰腳軟弱,健陽,逐皮肌風痺,骨中久冷,虛損,補腎積精,腰痛,養腎氣,益力。"

5《日華子本草》:"治虛損劣弱,壯筋骨,暖水髒,益智,平胃氣,逐虛邪。"

6《本草衍義》:"治胃中虛熱。"

7《綱目》:"治發熱自汗,癰疽排膿內塞。"

8《藥品化義》:"治肺氣久虛,咳嗽不止。"

9《本草備要》:"療夢遺滑精。"

十《綱目拾遺》:"清胃除虛熱,生津,已勞損,以之代茶,開胃健脾。定驚療風,能鎮涎痰,解暑,甘芳降氣。"

⑾《本草再新》:"理胃氣,清胃火,除心中煩渴,療腎經虛熱,安神定驚,解盜汗,能散暑。"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須久煎),2~4錢(鮮者0.5~1兩);熬膏或入丸、散。

復方

1治溫熱有汗,風熱化火,熱病傷津,溫瘧舌苔變黑:鮮石斛三錢,連翹(去心)三錢,天花粉二錢,鮮生地四錢,麥冬(去心)四錢,參葉八分。水煎服。(《時病論》清熱保津法)

2治中消:鮮石斛五錢,熟石膏四錢,天花粉三錢,南沙參四錢,麥冬二錢,玉竹四錢,山藥三錢,茯苓三錢,廣皮一錢,半夏一錢五分。甘蔗三兩,煎湯代水。(《醫醇腆義》祛煩養胃湯)

3治眼目晝視精明,暮夜昏暗,視不見物,名曰雀目:石斛、仙靈脾各一兩,蒼朮(米泔浸,切,焙)半兩。上三味,搗羅為散,每服三錢匕,空心米飲調服,日再。(《聖濟總錄》石斛散)

4治神水寬大漸散,昏如霧露中行,漸睹空中有黑花,漸睹物成二體,久則光不收,及內障神水淡綠色、淡白色者:天門冬(焙)、人參、茯苓各二兩,五味(炒)半兩,兔絲子(酒浸)七錢,干菊花七錢,麥門冬一兩,熟地黃一兩,杏仁七錢半,干山藥、枸杞各七錢,牛膝七錢半,生地黃一兩,蒺藜、石斛、蓯蓉、川芎、炙草、枳殼(麩炒),青葙子、防風、黃連各五錢,草決明八錢,烏犀角半兩,羚羊角半兩。為細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溫酒、鹽湯任下。(《原機啟微》石斛夜光丸)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石斛

拼音注音
Shi Hu
別名

林蘭、禁生、杜蘭、石蓫、懸竹、千年竹

英文名
stem of Noble Dendrobium,stem of White Dendrobium,Stem of Moniliform Dendrobium,stem of Doublelip Dendrobium,Stem of Hooked Dendrobium,Stem of Hancock Dendrobium,Stem of Willson Dendrobium,stem of Loh
出處

出自1.《本經》。

2.《唐本草》:作干石斛,先以酒洗捋蒸炙成,不用灰湯。今荊、襄及漢中、江左又有二種,一者似大麥纍纍相連,頭生一葉而性冷(名麥斛)。一種大如雀髀,名雀髀斛,生酒漬服,乃言勝干者,亦如麥斛,葉在莖端。其餘斛如竹,節間生葉也。

3.《本草衍義》:石斛,細若小草,長三、四寸,柔韌,折之如肉而實。今人多以木斛渾行,醫工亦不能辨。世又謂之金釵石斛,蓋後人取象而言之,然甚不經。將

來源

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金釵石斛、美花石斛、鐵皮石斛、束花石斛、馬鞭石斛的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Dendrobium nobile Lindl.2.Dendrobium loddigesii Rolfe3.Dendrobium candidum Wall.ex Lindl.[D.officinalis Kimura et Migo]4.Dendrobium chrysanthum Wall.ex Lindl.5.Dendrobium fimbriatum Hook.var.oculatum Hook..

采收和儲藏:栽後2-3年即可采收,生長年限愈長,莖數愈多,單產愈高。一年四季均可收割。新收之石斛,鮮用者,除去鬚根及雜質,另行保存。干用者,去根洗淨,搓去薄膜狀葉鞘,曬乾或烘乾;也可先將石斛置開水中略燙,再曬乾或烘乾,即為干石斛。此外,鐵皮石斛等少數品種之嫩莖,還可進行特殊加工,即以長8cm左右的石斛莖洗淨晾乾,用文火均勻炒至柔軟,搓去葉鞘,趁熱將莖扭成螺旋狀或彈簧狀,反覆數次,最後曬乾,商品稱為耳環石斛,又名楓鬥。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金釵石斛附生於高山岩石或林中樹幹上。

2.美花石斛附生於樹上或林下岩石上。

3.鐵皮石斛附生於樹上。

4.束花石斛附生於樹上和岩石上。

5.馬鞭石斛附生於樹上或山谷岩石上。

資源分佈:1.金釵石斛分佈於台灣、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2.美花石斛分佈於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3.鐵皮石斛分佈於廣西、雲南、貴州等地。

4.束花石斛分佈於廣西、貴州、雲南、西藏等地。

5.馬鞭石斛分佈廣西、雲南等地。

原形態

1.金釵石斛,多年生附生草本。莖叢生,直立,高30-50cm。直徑1-1.3cm,黃綠色,多節,節間長2.5-3.5cm。葉近革質,常3-5枚生於莖上端;葉片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6-12cm,寬1.5-2.5cm,先端2圓裂,葉脈平行,通常9條,葉鞘緊抱於節間,長1.5-2.7cm。無葉柄。總狀花序自莖節生出,通常具2-3花;苞片卵形,小,膜質,花大,下垂,直徑6-8cm;花萼及花瓣白色,末端呈淡紅色;萼片3,中萼片離生,兩側萼片斜生於蕊柱足上,長圓形,長3.5-4.5cm,寬1.2-1.5cm;花瓣卵狀長圓形或橢圓形,與萼片幾等長,寬2.1-2.5cm,唇瓣近圓卵形,生於蕊柱足的前方,長4-4.5cm,寬3-3.5cm,先端圓,基部有短爪,下半部向上反捲包圍蕊柱,兩面被茸毛,近基部的中央有一塊深紫色的斑點;合蕊柱高6-7mm,連足部長約12mm;雄蕊呈圓錐狀,花藥2室,花藥塊4,蠟質。蒴果。花期5-6月。

2.美花石斛,多年生附生草本。莖圓柱形,高10-45cm,直徑2-7mm,基部略細。葉紙質,長圓狀披針形或舌形,長4-6cm,寬1.2-1.8cm,先端銳尖而略鉤轉;無柄;葉鞘松抱於莖,鞘口張開。花單生,淡玫瑰色;苞片小;中萼片卵狀長圓形,長1.7-1.9cm,寬約6mm,先端鈍,側萼片比中萼片長,但較窄,先端銳尖;萼囊短,鈍;花瓣橢圓形,較寬,等長於中萼片,先端鈍,邊緣多少有齒;唇瓣近圓形,唇盤凹陷,被短柔毛,3條線紋從基部直達先端,邊緣流蘇狀;合蕊柱短。花期4-5月。

3.鐵皮石斛,多年生附生草本,莖叢生,圓柱形,高達35cm,粗2-4mm。上部莖節上有時生根,長出新植株,干後呈青灰色。葉紙質,長圓狀披針形,長4-7cm,寬1-1.5cm,先端略鉤轉,邊緣和中脈淡紫色;葉鞘具紫斑,鞘口張開,常與葉留下一個環狀間隙。總狀花序常生於無葉的莖上端,長2-4cm,回折狀彎曲,常具3花;總花梗長約1cm;苞片干膜質,淡白色,長5-7mm;花被片黃綠色,長約1.8cm;中萼片和花瓣相似,長圓狀披針形,寬約4mm,先端銳尖,側萼片鐮狀三角形,基部寬約1cm,先端急尖;萼囊明顯;唇瓣卵狀披針形,反折,比萼片略短,不裂或不明顯3裂,基部邊緣內卷並具1個胼胝體,先端急尖,邊緣波狀;唇盤被乳突狀毛,具紫紅色斑點。

4.束花石斛,多年生附生草全。莖圓柱形,高50-200cm,粗5-15mm。上部略彎曲,節間長3-4cm。葉薄紙質,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葉鞘膜質,干後常具鱗秕狀斑點;鞘口張開呈杯狀。花期無葉;傘形花序近無總梗,具2-4(-6)朵花;花苞片小,膜質;花黃色,略肉質;中萼片長圓形,長1.5-1.8,寬約1cm,先端鈍;側萼片近鐮形,比中萼片略長;萼囊短圓錐形;花瓣倒卵狀長圓形,明顯比萼片寬,近先端邊緣常具齒;唇瓣橫長圓形,兩面密被絨毛,唇盤上表面具2個血紫色圓形斑塊,2條褶片從基部到達近中部,邊緣具短流蘇。花期5-9月。

5.馬鞭石斛,多年生附生草本。莖直立,近圓柱形,有時基部上方呈紡錘形,向上逐漸變細,通常高60cm左右,粗2-20mm,表面具槽。葉兩列,近於水平伸展,長圓形或橢圓形,長8-15.5cm,寬2-3.6cm,先端銳尖。花期無葉;總狀花序下垂,長約15cm,常具花6-12朵;花序軸較細,略呈「之」字形;總苞片鞘狀,膜質,長約5mm;花苞片小,長約3mm;花黃色;萼片長圓形,等長於萼片,具短爪,唇盤上表面密被短柔毛,近基部有一個腎形紫色斑塊,邊緣具復流蘇,花期4-5月。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氣候和半陰半陽的環境,不耐寒。

栽培技術 用無性繁殖或試管苗快速繁殖。無性繁殖有分株、扦插育苗和腋芽繁殖。目前以分株繁殖為主。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石斛發芽前栽種較好。選生長健壯、根系發達、萌櫱多、無病蟲的一年或二年生植株作種,連根挖出,視莖數多少分為若干叢,採用貼樹栽種方法,將株從根部用竹釘或竹篾固定在樹幹上,再用牛糞泥漿抹根部及周圍樹皮皺紋中。若在岩石上栽培,則選陰濕樹林生有苔蘚的砂頁岩,種在凹處或石縫裡。試管苗快速繁殖,可用種子或莖節進行無菌培養。將未開裂蒴果或莖節,經表面滅菌後,在無菌條件下,播種或接種到1/2MS努森培養基中,置26±1℃,加光培養。快速繁殖研究已初見成效。

田間管理 栽種後從第2年起開始追肥,每年2次,4月和11月,用牛糞、肥泥和磷肥調勻,薄薄地敷在石斛根際周圍。種植於岩石上者,應注意拔除雜草,種於樹上者,要修去過密的樹枝,使透光度適當。

病蟲害防治 葉斑病,初夏時在嫩葉上發生,用1:1:50波爾多液或50%多菌靈1000倍液噴霧。蝸牛類,包括東風螺及小蝸牛,使用五氯酚鈉或滅螺淨噴殺。

性狀

性狀鑒別 (1)金釵石斛 莖中、下部扁圓柱形,向上稍「之」字形彎曲,長18-42cm,中部直徑0.4-1cm,節間長1.5-6cm。表面金黃色或綠黃色,有光澤,具深縱溝及縱紋,節稍膨大,棕色,常殘留灰褐色葉鞘。質輕而脆,斷面較疏鬆。氣微,味苦。

(2)環草石斛1美花石斛:莖細長圓柱形,常彎曲,盤繞成團或捆成把,長11-40cm,直徑1-3mm,節間長0.4-2.3cm。表面金黃色,有光澤,具細縱紋。質柔韌而實,斷面較平坦。氣無,味較苦,有粘性。2鐵皮石斛:葉鞘常短於節間,留有環狀間隙,味淡或微苦。

(3)黃草石斛 莖細長圓柱形,中、上部不規則彎曲,長23-120cm,直徑2-5mm,節間長2-3.5cm。表面金黃色或棕黃色,有縱紋,體質輕實,易折斷,斷面略纖維性。氣微,味微苦,嚼之有粘性。

(4)馬鞭石斛 莖細長圓錐形,上部有少數分枝,長30-150cm,直徑2-8mm,節間長2-4.5cm。表面棕黃色,有8-9條縱溝。質疏鬆,斷面纖維性。氣微,味微苦。商品常切成1.5-3cm長段,切面灰白色。

(5)耳環石斛 莖經加工呈螺旋彈簧狀,習稱「西楓斗」,一般2-4個旋紋,拉直後長3.5-8cm,直徑1.5-3mm,節間長1-3.5cm。有的呈紐結狀或扭捲成圓形,習稱「結子斗」或「圓楓斗」,表面黃綠色黃色。有細縱紋,有的一端可見莖基部留下的短鬚根。質堅實,易折斷,斷面平坦。嚼之有粘性,無渣,味甘。

(6)鮮石斛 莖圓柱形或扁圓柱形,長約30cm,直徑0.4-1.2cm。表面黃綠色,光滑或有縱紋,節明顯,色較深,節上有膜質葉鞘。肉質,多汁,易折斷。氣微,味微苦而回甜。嚼之有粘性。

干石斛均以色金黃、有光澤、質柔韌者為佳。耳環石斛以色黃綠、飽滿、結實者為佳。鮮石斛以色黃綠、肥滿多汁、嚼之發粘者為佳。

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1)金釵石斛 表皮細胞扁平,角質層厚,橙黃色。皮下層細胞2-3列,壁薄,角隅微木化。中柱維管束多數,略排成7-8圈。有限外韌型維管束外側纖維群有1-4列纖維,壁甚厚,外緣嵌有細小薄壁細胞,有的含類圓形硅質塊;木質部導管有1-4個較大,內側無纖維或有1-2列纖維。粘液細胞少數,內含草酸鈣針晶束,長50-130μm。

(2)環草石斛 維管束略排成3-4個圈,維管束外側纖維群有2-5列纖維;木質部導管有1-2個較大。含針晶束細胞多見於維管束旁,針晶束長50-74μm。

(3)黃草石斛 維管束略排成5-6個圈,維管束外側纖維群有1-6列纖維;硅質塊較多;木質部導管有1-3個較大。含針晶束細胞多見於維管束旁,針晶束長47-83μm。

(4)馬鞭石斛 表皮細胞扁圓形,外壁及側壁增厚,木化,層紋明顯。皮下層纖維3-4列。維管束略排成6-7圈。維管束外側纖維群有2-8列纖維,硅質塊較多;木質部導管有1-4個較大。

(5)耳環石斛 維管束略排成4-5圈。維管束外側纖維群有1-4列纖維;木質部導管大小近似。含針晶束細胞多見近表皮處,針晶束長60-108μm。

粉末特徵:金釵石斛莖 灰綠色。1束鞘纖維多成束或散離,微木化,紋孔稀少,纖維束周圍含硅質塊細胞排成縱行。2草酸鈣針晶束存在於薄壁細胞中,完整者長約至170μm。3表皮細胞表面觀呈長多角形,垂周壁連珠狀增厚,角質層表面有網狀裂紋。4木纖維多成束,紋孔較多,可見細小具緣紋孔的薄壁細胞。

毒性

對血壓和呼吸也有抑製作用,中毒劑量可引起驚厥。

化學成分

1.金釵石斛 莖含生物鹼0.3%,已分離得到:石斛鹼(dendrobine),石斛酮鹼(nobilonine),6-羥基石斛鹼(6-hydroxydendrobine)又名石斛胺(dendramine),石斛醚鹼(dendroxine),6-羥基石斛醚鹼(6-hydroxydendroxine),4-羥基石斛醚鹼(4-hydroxydendroxine),石斛酯鹼(dendrine),3-羥基-2-氧-石斛鹼(3-hydroxy-2-oxydendrobine)等。另據報道,還分離得到(部位不明)5種季銨生物鹼:N-甲基石斛季銨鹼(N-methyldendrobinium),N-異戊烯基石斛季銨醚鹼(N-isopentenyldendrobinium),石斛鹼N-氧化物(dendrobine N-oxide),N-異戊烯基-6-羥基石斛醚季銨鹼(N-isopentenyl-6-hydroxydendroxinium)。莖還含亞甲基金釵石斛素(nobilomethylene),金釵石斛菲醌(denbinobin),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羅卜甙(daucosterol)。

2.美花石斛 莖含石斛寧鹼(shihunine),石斛寧定鹼(shihunidin),石斛酚(dendrophenol)等生物鹼。

3.束花石斛 含古豆鹼(hygrine),順式和反式的束花石斛鹼(dendrochrysine)等生物鹼。

4.馬鞭石斛 莖含對羥-基-順式桂皮酸(cis-p-hydroxycinnamic acid)的和對羥基反式桂皮酸(trans-p-hydroxycinnamic acid)的二十四醇酯、二十五醇酯、二十六醇酯、二十七醇酯、二十八醇酯、二十九醇酯、三十醇酯、三十一醇酯、三十二醇酯、三十三醇酯及三十四醇酯共18個成分以及豆甾醇類和β-谷甾醇類成分各1個。

此外,羅河石斛含石斛寧鹼;鉤狀石斛含鉤狀石斛素(aduncin);玫瑰石斛含玫瑰石斛定鹼(crepidine),玫瑰石斛胺(crepidamine),玫瑰石斛鹼(dendrocrepine),過去曾分離得到的異玫瑰石斛鹼(isodendrocrepine)和異玫瑰石斛胺(isocrepidamine)實際是在提取離析過程中得到的人工製品;密花石斛全草含密花石斛甙(densifloroside),密花石斛芴三酚(dendroflorin),密花石斛芴二酚(dengibsin),補骨脂素(psoralen),東莨菪素甲醚(scopoletin methylether),齊墩果酸(oleanolic-acid),β-谷甾醇。

藥理作用

1.解熱作用:金釵石斛流浸膏對人工發熱之家兔無解熱作用。石斛鹼則有一定的止痛退熱作用,與非那西汀相似而較弱。

2.對離體腸管活動的影響:2.1.對豚鼠離體腸管活動的影響:取鮮藥材搗碎,加70%乙醇(鮮藥材1g加4ml)室溫冷浸15天,過濾減壓回收乙醇至小體積,浸膏用蒸餾水配成每1ml相當於鮮藥材4g,置冰箱中備用。取體重300-400g的健康豚鼠,雌雄不限,截取迴腸,每段約3cm,用DC-001型離體器官測定儀記錄腸管活動(加藥後記錄30分鐘以上),浴槽中的台氏液量顯30ml,加溫恆定為38±0.5℃,每項實驗3-8只豚鼠,腸管6-16段。實驗結果表明,當濃度為2.5%時,金釵石斛、細葉石斛、重唇石斛能興奮腸管;羅珂石斛對腸管活動的影響不明顯;鐵皮石斛、流蘇石斛、細莖石斛、黑毛石斛、迭鞘石斛先使腸管抑制,幾分鐘後恢復到給藥前水平;鉤狀石斛使腸管收縮幅度稍降低,束花石斛明顯地抑制腸管的活動。

2.2.金釵石斛流浸膏對離體兔腸低濃度時興奮,高濃度則有抑製作用。

2.3.石斛浸膏對家兔腸管小劑量興奮,大劑量呈抑製作用。

2.4.石斛鹼對離體兔腸有抑製作用。

3.對小鼠胃腸推進運動的影響:藥液Ⅰ:取阿拉伯膠1g,溶於2ml蒸餾水中,攪拌成糊狀,加入活性炭0.5g,攪勻,加生理鹽水稀釋至10ml,攪勻。藥液Ⅱ:配法同藥液Ⅰ,以金釵石斛浸膏(配製同前)代替生理鹽水。藥液Ⅲ:配法同藥液Ⅰ,以束花石斛浸膏(配製同前)代替生鹽水。取18-22g健康小鼠30只,雌雄各半,隨機分成3組;第一組以藥液Ⅰ作對照,第二組給藥液Ⅱ,第三組給藥液Ⅲ;按0.4ml/20g體重灌胃給藥,30分鐘時將小鼠處死,立即剖腹,將消化道自幽門直至直腸末端完整摘出,不加牽引,平鋪於木尺上測其全長,並記錄炭末的前沿到幽門的距離,計算其與腸道全長的百分比,取全組平均值進行比較,束花石斛可明顯抑制胃腸推進運動;石斛對胃腸推進運動無明顯的影響。

4.對腹腔巨噬細胞作用:金釵石斛水煎劑給小鼠灌胃6天,可提高其腹腔巨噬細胞對雞紅細胞的吞噬能力。

5.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金釵石斛流浸膏對離體蟾蜍心臟則不論濃度高低均為抑制。蟾蜍下肢血管灌流時無明顯作用。石斛鹼有升高血糖、降低血壓、減弱心臟收縮力。

6.對病原微生物的作用:用組織培養作篩選試驗,證明金釵石斛煎劑對孤兒病毒(ECHO11)所致的細胞病變有延緩作用。

7.其他作用:石斛鹼有抑制呼吸的作用,大劑量可致驚厥,安密妥納可以對抗解毒;而對離體豚鼠子宮可使之收縮。

炮製

1.干石斛:取乾燥的石斛,用水泡約至八成透,燜潤,除去殘根及黑枝,切段,撞去薄膜,曬乾。

2.鮮石斛:臨用時剪下,搓去膜質葉鞘,洗淨,剪段。

3.《雷公炮炙論》:凡使石斛,先去頭土了,酒浸一宿,漉出,於日中曝干,卻用酥蒸,從巳至酉,徐徐焙乾用。

鑒別

薄層色譜:取本品粗粉置於三角瓶中,加少量濃氨水潤濕,加氯仿提取,提取液濃縮後供點樣,以石斛鹼對照品,分別於硅膠G薄板上,氯仿-甲醇(10:0.8)展開(氨蒸氣飽和),改良碘化鉍鉀顯色,樣品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相對應位置處,顯相同的橘紅色斑點。

歸經

胃;肺;腎經

性味

甘;微寒

注意

溫熱病早期陰未傷者、濕溫病未化燥者、脾胃虛寒者均禁服。

功能主治

生津益胃;滋陰清熱;潤肺益腎;明目強腰。主熱病傷津;口乾煩渴;胃陰不足;胃痛乾嘔;肺燥乾咳;虛熱不退;陰傷目暗;腰膝軟弱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鮮品加倍;或入丸、散;或熬膏。鮮石斛清熱生津力強,熱津傷者宜之;干石斛用於胃虛夾熱傷陰者為宜。

復方

石斛散《聖濟總錄》:養陰明目;夜盲症。石斛夜光丸《原機啟微》:視物不清。祛煩養胃湯《醫醇鰧義》:中消。清熱保津法方《時病論》:溫熱有汗。

各家論述

1.《本草通玄》:石斛,甘可悅脾,鹹能益腎,故多功於水土二髒。但氣性寬緩,無捷奏之功,古人以此代茶,甚清膈上。

2.《本草正》:石斛有二種,力皆微薄,圓細而肉實者,味微而甘淡,其力尤薄。《本草》雲圓細者為上,且謂其益精強陰,壯筋補虛,健腳膝,驅冷痺,卻驚悸,定心志。但此物性味最薄,焉能滋補如此cao惟是扁大而松、形如釵股者,頗有苦味,用除脾胃之火,去?雜善饑及營中蘊熱,其性輕清和緩,有從容分解之妙,故能退火、養陰、除煩、清肺下氣,亦止消渴熱汗。而諸家謂其厚腸胃、健陽道、暖水髒,豈苦涼之性味所能也?不可不辨。

3.《藥品化義》:石斛氣味輕清,合肺之性,性涼而清,得肺之宜。肺為嬌髒,獨此最為相配。主治肺氣久虛,咳嗽不止,邪熱痱子,肌表虛熱。其清理之功,不特於此,蓋肺出氣,腎納氣,子母相生,使肺氣清則真氣旺,順氣下行,以生腎水,強陰益精。且上焦之勢,能令肺氣委曲下行,無苦寒沉下之弊。

4.《本草求真》:石斛,入脾而除虛熱,入腎而澀元氣。但形瘦無汁,味淡難出,非經久熬,氣味莫洩,故止可入平劑以治虛熱。補性雖有,亦惟在人諒病輕重施用可耳。

5.《本草思辨錄》:石斛,為腎藥、為肺藥、為腸胃藥。《本經》強陰二字,足賅全量。所謂陰者,非寒亦非溫,用於溫而溫者寒,用於寒而寒者溫。《別錄》逐皮膚邪熱痱氣,是溫者寒也;療腳膝疼冷痺弱,是寒者溫也,要不出《本經》除痺、補虛二端。大凡證之恰合乎斛者,必兩收除痺、補虛之益,若專以之除痺,專以之補虛,則當棄短取長,而制劑之有道可矣。

6.徐究仁:石斛功能清胃生津,胃腎虛熱者最宜。夫肺胃為溫邪必犯之地,熱郁灼津,胃液本易被劫。如欲清胃救津,自非用石斛之甘滋輕靈不為功。然有不可徒恃石斛為治者,若溫邪延久,傷及下焦,劫灼真陰,則鞠通吳氏有三甲復脈、大小定風珠等法,原為挽救真陰而設,石斛未免嫌其輕浮耳。蓋真陰非氣液之謂,救真陰者宜濃厚,救氣液者宜清淡,苟以濃厚救氣液,則轉滋轉燥,而固邪愈深,以清淡救真陰,則杯水車薪,勢必不濟。抑有不可濫用石斛者,如濕溫尚未化燥,每見口燥欲漱,苔膩皮干,理宜辛淡之法,若誤用石斛,則舌苔立轉黑燥,濕遏熱蒸,漸入昏譫者有之,是又不可不諦審者也。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