蟛蜞

蟛蜞朗讀

蟛蜞中藥材詳解

《中藥大辭典》:蟛蜞

拼音注音
Penɡ Qi
別名

螃蜞(《集韻》)

出處

《本草經集注》

來源

為方蟹科動物無齒相手蟹或其同屬近緣動物的肉、內臟脂肪

生境分佈

生活於河流泥灘上,穴居河岸或田埂。分佈遼東半島、江蘇、福建、台灣、廣東等地。

原形態

全體被堅硬的甲殼。頭胸甲長約3.8厘米,寬約4.4厘米;四方形。額寬大,大於頭胸甲寬度的1/2,前緣中部有較寬的凹陷,額後部有4個並立的突起。眼具短柄,能活動;外眼窩齒呈三角形,背眼窩緣光滑,甚凹陷。側緣具光滑隆線,無齒。螯足1對,長節背緣近末端處具一刺;掌節外側面具鱗形顆粒,背緣具1條顆粒隆線。步足4對,密具長短不等的硬剛毛。腹部退化,雌雄異形,雄者呈三角形,雌者圓形。

化學成分

體內脂肪含量,隨季節而變化。10月份因經繁殖消耗,含量較低,以後漸增,至12月底達到最高值,冬眠後又逐漸減少。4月份漸漸增加。5月份因經繁殖,又降到極低。在整個越冬期,雌者脂肪量常高於雄者,繁殖以後,始趨於接近。血鈣(未換殼時溈75毫克%。

性味

1《本草拾遺》:"有小毒。"

2《綱目》:"鹹,冷,有毒。"

功能主治

1《本草拾遺》:"膏:主濕癬、疽瘡不瘥者,塗之。"

2《本草求原》:"解河豚毒。"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蟛蜞

拼音注音
Penɡ Qi
別名

螃蜞

英文名
Amphilbious Crab, Brackish-water Crab
出處

出自《本草經集注》。《本草拾遺》:食(蟛蜞)肉能令人吐下至困。

來源

藥材基源:為方蟹科動物無齒相手蟹及其同屬近緣動物的脂肪或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esarma dehaani H. Milne- Edwards.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活於河流泥岸處,穴居河岸可田埂內。

資源分佈:我國沿海各地均有分佈。

原形態

無齒相手蟹,頭胸甲呈四方形,一般長紅39mm,寬44mm左右。胃、心、肝各區均有些隆起,中鰓區具4-5條斜行隆線。額守大於頭胸甲寬度的1/2,前緣中部有較寬的凹陷,額後部具4個並立突起,外眼宣傳員呈三角形,背眼窩緣光滑,甚凹陷。側緣隆線光滑,無齒。鰲足長節背緣近末端處具一刺,腕節內末角鈍,掌節外側面具鱗形顆粒,背緣具一條顆粒隆線,指節較少掌節長,可動指彎曲,兩指間的空隙小。步足密具長短不等的硬剛毛,雌體腹部呈圓形,雄體呈寬三角形。

性狀

體內脂肪含量,隨季節而變化。10月份因經繁殖消耗,含量較低,以後漸增,至12月底達到最高值,冬眠後又逐漸減少。4月份漸漸增加。5月份因經繁殖,又降到極低。在整個越冬期,雌者脂肪量常高於雄者,繁殖以後,始趨於接近。血鈣(未換殼時)為75mg%。

歸經

脾經

性味

味鹹;性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除濕止癢。主癰腫瘡毒;濕癬瘙癢

用法用量

內服:適量,煮熟。外用:適量,取膏塗敷。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膏:主濕癬、疽瘡不瘥者,塗之。

2.《本草求原》:解河豚毒。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