櫚木

櫚木朗讀

櫚木中藥材詳解

《中藥大辭典》:櫚木

拼音注音
Lǘ Mu
別名

花梨木(《瓊州府志》),青皮樹、青豆風柴、青龍捆地、相思樹(《湖南藥物誌》),鴨公青,三錢三、青竹蛇(江西《草藥手冊》)。

出處

《本草拾遺》

來源

為豆科植物花櫚木木材

生境分佈

生長於雜林中。分佈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貴州、福建、四川、雲南、廣東等地。

原形態

花櫚木(《綱目》),又名:紅豆樹。

小喬木,高5~8米。幼枝密被灰黃色茸毛。單數羽狀復葉;小葉5~9,革質,橢圓形或長橢圓狀倒披針形,長6~10厘米,寬2~3厘米;下面密被灰黃色茸毛。花黃白色,為腋生或頂生的圓錐花序,或為腋生的總狀花序;總軸、花柄和萼的表裡兩面均密被灰黃色茸毛;萼陀螺形,裂片卵狀三角形,分裂至中部;花瓣長約2厘米,旗瓣近圓形,具柄;雄蕊10,分離,5個發育,5個退化,不等長,向內彎,開花時伸出;子房邊緣有疏長毛,花柱長線形,柱頭傾斜。莢果扁平,長7~11厘米,寬2~3厘米,稍有喙。種子紅色,長8~15毫米。花期7月。

性味

《本草拾遺》:"味辛,溫,無毒。"

功能主治

活血破瘀。治症瘕,赤白漏下,產後瘀血腹痛,跌打損傷。

1《本草拾遺》:"主破血,血塊,冷嗽,並煮汁及熱服。"

2《海藥本草》:"主產後惡露沖心,症瘕結氣,赤白漏下,並銼煎服之。"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3錢(鮮者3~5錢)。

復方

1治跌打損傷:花櫚木五錢。水煎兌酒服。(《湖南藥物誌》)

2治產後瘀血腹痛:鮮花櫚木根五錢。煎水服。

3治白喉:花桐木根二錢。磨醋服。

4避孕:花櫚木根三錢。煎水,月經乾淨後三天服。(2方以下出江西《草藥手冊》)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櫚木

拼音注音
Lǘ Mu
別名

花梨木、青皮樹、青豆風柴、青力捆地、相思樹、紅面桐、三錢三、青竹蛇、臭樹、牛屎柴、爛鍋底柴、臭桶柴、紅豆樹。

英文名
wood of Henry ormosia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1.《出自《本草綱目拾遺》》:桐木,出安南及南海。人作床幾,似紫檀而色赤。

2.《綱目》:擱木,木性堅,紫紅色,亦有花紋者,謂之花擱木,可作器皿扇骨諸物。俗作花梨,誤矣。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花櫚木材、根皮或根、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Ornmosia Prain[O.mollis Dumm;Fodorovia henryi(Prain)Yakov.]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收,曬乾或鮮用。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00-1300m的山坡、溪谷兩旁雜木林內。

資源分佈:分佈於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原形態

花櫚木 常綠喬木,高16m。樹皮灰綠色,光滑,幼枝密被黃褐色茸毛。葉互生,奇數羽狀復葉,長13-33cm;小葉5-9,革質,葉片長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6-10cm,寬2-5cm,先端短尖,基部近圓形或闊楔形,全緣,上面暗綠色,無毛,下面密被灰黃色茸毛。花排成總狀花序或圓錐花序狀,生於枝端或葉腋,花序軸及小花梗均被黃褐色茸毛;萼簡倒圓錐形而短,先端5裂,裂片卵狀三角形,與筒部幾等長,萼簡內外均有灰黃色茸毛;蝶形花冠,中央淡綠色,邊緣綠色微帶淡紫。旗瓣近圓形,具柄,翼瓣、龍骨瓣斜倒卵形;雄蕊10,全分離,不等長,花絲淡綠色,花藥淡灰紫色,內彎,開花時突出;子房邊緣具疏年毛,花柱線形,柱頭偏斜。莢果扁平,長橢圓形,長5-12cm,寬1.5-4cm,木質,稍有喙,熟時紫褐色,被蠟質。種子4-8顆,稀l-2顆,種子橢圓形,長8-15mm,成熟時鮮紅色,有光澤。花期7-8月,果期10-11月。

歸經

肝;腎經

性味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活血破瘀;解毒消腫。主風濕性關節炎;腰肌勞損;產後瘀血腹痛;赤白漏下;跌打損傷;骨折;感冒;毒蛇咬傷;無名腫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

復方

1治跌打損傷: 花擱木五錢。水煎兌酒服。(《湖南藥物誌》)2治產後瘀血腹痛: 鮮花擱木根五錢。煎水服。3治白喉: 花擱木根二錢。磨醋服。4避孕: 花擱木根三錢。煎水,月經乾淨後三天服。(2方以下出江西《草藥手冊》)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主破血,血塊,冷嗽,並煮汁及熱服。

2.《海藥本草》:主產後惡露沖心,征瘕結氣,赤白漏下,並銼煎服之。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