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菔子

萊菔子朗讀

萊菔子中藥材詳解

《中國藥典》:萊菔子

別名

蘿蔔子

英文名
SEMEN RAPHANI
來源

本品為十字花科植物蘿蔔Raphanus sativus L.的乾燥成熟種子。夏季果實成熟時采割植株,曬乾,搓出種子,除去雜質,再曬乾。

性狀

本品呈類卵圓形或橢圓形,稍扁,長2.5~4mm,寬2~3mm。表面黃棕色、紅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深棕色圓形種臍,一側有數條縱溝。種皮薄而脆,子葉2,黃白色,有油性。無臭,味淡、微苦辛。

貯藏

置通風乾燥處,防蛀。

炮製

萊菔子:除去雜質,洗淨,乾燥。用時搗碎。

炒萊菔子:取淨萊菔子,照清炒法(附錄Ⅱ D)炒至微鼓起。用時搗碎。

鑒別

(1) 取本品粉末少量,置試管內,加氫氧化鈉1 小粒,置酒精燈上灼熱,放冷,加水2ml 使溶解,濾過。取濾液1ml,加 5%鹽酸溶液酸化,即有硫化氫產生,遇新制的醋酸鉛試紙,顯有光澤的棕黑色。

(2) 取亞硝基鐵氰化鈉1 小粒,置白瓷板上,加水1~2滴使溶解,加[鑒別](1)項下剩餘的濾液1~2滴,即顯紫紅色。

(3) 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30ml,加熱回流1小時,棄去乙醚液,藥渣用乙醚10ml洗滌後揮干,加甲醇20ml,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萊菔子對照藥材1g,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F254薄層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酸-水(10:2:3)的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噴以1%香草醛的10%硫酸乙醇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歸經

歸肺、脾、胃經。

性味

辛、甘,平。

功能主治

消食除脹,降氣化痰。用於飲食停滯,脘腹脹痛,大便秘結,積滯瀉痢,痰壅喘咳。

用法用量

4.5~9g。

摘錄
《中國藥典》

《中藥大辭典》:萊菔子

拼音注音
Lai Fu Zǐ
別名

蘿蔔子(《日華子本草》)。

出處

《本草衍義補遺》

來源

為十字花科植物萊菔成熟種子。夏、秋間種子成熟時割取全株,曬乾,搓出種子,除去雜質,曬乾。

生境分佈

全國各地皆產;主產於河北、河南、浙江、黑龍江等地。

性狀

乾燥種子呈橢圓形或近卵圓形而稍扁,長約3毫米,寬2.5毫米。表面紅棕色,一側有數條縱溝,一端有種臍,呈褐色圓點狀突起。用放大鏡觀察,全體均有緻密的網紋。質硬,破開後可見黃白色或黃色的種仁;有油性。無臭,味甘,微辛。以粒大、飽滿、油性大者為佳。

毒性

萊菔素對小鼠和離體蛙心有輕微毒性。

化學成分

種子含脂肪油、揮發油。揮發油內有甲硫醇等。脂肪油中含多量芥酸、亞油酸、亞麻酸以及芥子酸甘油酯等。尚含有抗菌物質稱萊菔素。

藥理作用

1抗菌作用

萊菔子含抗菌物質,其有效成分為萊菔素,在1毫克/毫升濃度對葡萄球菌秘大腸桿菌即有顯著抑製作用,且可影響各種植物種子發芽。後又從萊菔子中分離出一種油,稱為"Sulforaphen",1%濃度可對抗鏈球菌、化膿球菌、肺炎球菌、大腸桿菌等生長。有人認為此兩者可能是同一物質

2抗真菌作用

萊菔子水浸劑(1:3)在試管內對同心性毛癬菌等六種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

3其他作用

變種的提取物,長期飼喂大鼠,能干擾甲狀腺素的合成

炮製

萊菔子:簸去雜質,漂淨泥土,撈出,曬乾,用時搗碎。炒萊菔子:取淨萊菔子,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鼓起,並有香氣為度,取出,放涼。

歸經

入肺、胃經。

1《滇南本草》:"入脾、肺二經。"

2《藥品化義》:"入脾、胃二經。"

3《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經。"

性味

辛甘,平。

1《滇南本草》:"性溫,味辛。"

2《綱目》:"辛甘,平,無毒。"

3《玉楸藥解》:"辛,熱。"

4《醫學衷中參西錄》:"生用味微辛,性子;炒用性溫。"

注意

氣虛者慎服。

《本草從新》:"虛弱者服之,氣喘難布息。"

功能主治

下氣定喘,消食化痰。治咳嗽痰喘,食積氣滯,胸悶腹脹,下痢後重。

1《日華子本草》:"水研服,吐風痰:醋研消腫毒。"

2《日用本草》:"治黃疸及皮膚目黃如金色,小水熱赤。"

3《滇南本草》:"下氣寬中,消膨脹,降痰,定吼喘,攻腸胃積滯,治痞塊、單腹疼。"

4《綱目》:"下氣定喘,治痰,消食,除脹,利大小便,止氣痛,下痢後重,發瘡疹。"

5《醫林纂要》:"生用,吐風痰,寬胸膈,托瘡疹;熱用,下氣消痰,攻堅積,療後重。"

6《本草再新》:"化痰除風,散邪發汗。"

7《隨息居飲食譜》:"治痰嗽,齁喘,氣鼓,頭風,溺閉,及誤服補劑。"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調敷。

復方

1治積年上氣咳嗽,多痰喘促,唾膿血:萊菔子一合,研,煎湯,食上服之。(《食醫心鏡》)

2治百日咳:白蘿蔔種子,焙燥,研細粉。白砂糖水送服少許,一日數回。(《江西中醫藥》(12):1963)

3治齁喘痰促,遇厚味即發者:蘿蔔子淘淨,蒸熟,曬研,薑汁浸蒸餅丸綠豆大。每服三十丸,以口津嚥下,日三服。(傅滋《醫學集成》清金丸)

4治高年咳嗽,氣逆痰痞:紫蘇子、白芥子、蘿蔔子。上三味各洗淨,微炒,擊碎,用生絹小袋盛之,煮作湯飲。隨甘旨,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大過。(《韓氏醫通》三子養親湯)

5治一切食積:山查六兩,神曲二兩,半夏,茯苓各三兩,陳皮、連翹、蘿蔔子各一兩。上為末,炊餅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遠,白湯下。(《丹溪心法》保和丸)

6治氣脹氣臌:萊菔子,研,以水濾汁,浸縮砂一兩,一夜,炒干,又浸又炒,凡七次,為末。每米飲服一錢。(《朱氏集驗醫方》)

7治痢疾有積,後重不通:萊菔子五錢,白芍葯三錢,大黃一錢,木香五分。水煎服。(《方脈正宗》)

8治風秘氣秘:蘿蔔子(炒)一合,擂水,和皂莢末二錢服。(《壽域神方》)

9治中風口噤:蘿蔔子、牙皂莢各二錢。以水煎服,取吐。(朱震亨)

十治風頭痛及偏頭痛:萊菔子半兩,生薑汁半合。上相和研極細,絞取汁,入麝香少許,滴鼻中搐入,偏頭痛隨左右用之。(《普濟方》)

⑾治小兒盤腸氣痛:蘿蔔子炒黃,研末。乳香湯服半錢。(《仁齋直指訪》)

⑿治牙疼:蘿蔔子二七粒,去赤皮,細研。以人乳和,左邊牙痛,即於右鼻中點少許,如右邊牙疼,即於左鼻中點之。(《聖惠方》)

⒀治跌打損傷,瘀血脹痛:萊菔子二兩,生研爛,熱酒調敷。(《方脈正宗》)

各家論述

1朱震亨:"萊菔子治痰,有推牆倒壁之功。"

2《綱目》:"萊菔子之功,長於利氣。生能升,熟能降,升則吐風痰,散風寒,發瘡疹;降則定痰喘咳嗽,調下痢後重,止內痛,皆是利氣之效。"

3《本草經疏》:"萊菔子,味辛過於根,以其辛甚,故升降之功亦烈於根也。"

4《本草新編》:"蘿蔔子,能治喘脹,然古人用於人參之中,反奏功如神。人參原是除喘消脹之藥,萊菔子最解人參,何以同用而奏功乎?夫人參之除喘消脹,乃治虛喘虛脹也,虛症反現假實之象,人參遽然投之,直至其喘脹之所,未能驟受,往往服之而愈喘愈脹者有之,雖所增之喘脹乃一時之假象,少頃自然平復,然終非治之之善,少加蘿蔔子以制人參,則喘脹不敢增,而僅得消喘脹之益,此所謂相制而相成也。或問蘿蔔子專解人參,一用蘿蔔子則人參無益矣。此不知蘿蔔子而並不知人參者也。人參得蘿蔔子,其功更神,蓋人參補氣,驟服氣必難受,非止喘脹之症為然,得蘿蔔子以行其補中之利氣,則氣平而易受,是蘿蔔子平氣之有餘,非損氣之不足,實制人參以平其氣,非制人參以傷其氣也。"

5《醫學衷中參西錄》:"萊菔子,無論或生或炒,皆能順氣開郁,消脹除滿,此乃化氣之品,非破氣之品。蓋凡理氣之藥,單服久服,未有不傷氣者,而萊菔子炒熟為末,每飯後移時服錢許,藉以消食順氣,轉不傷氣,因其能多進飲食,氣分自得其養也。若用以除滿開郁,而以參、芪、術諸藥佐之,雖多服久服,亦何至傷氣分乎。"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萊菔子

拼音注音
Lai Fu Zǐ
別名

蘿蔔子、蘆菔子

英文名
Radish Seed
出處

出自《本草衍義補遺》

來源

藥材基源:為十字花科植物萊菔的成熟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aphanus sativus L

采收和儲藏:翌年5-8月,有果充分成熟采收曬乾,打下種子,除去雜質,放乾燥處貯藏。

生境分佈

原產我國,全國各地均有栽培,且有大量的栽培品種。

原形態

萊菔,一年生或二年生直立草本,高30-100cm。直根,肉質,長圓形、球形或圓錐形,外皮綠色、白色或紅色。莖分枝,無毛,稍具粉霜。基生葉和下部莖生葉大頭羽狀半裂,長8-30cm,寬3-5cm,頂裂片卵形,側裂片4-6對,長圓形,有鈍齒,疏生粗毛;上部葉長圓形,有鋸齒或近全緣。總狀花騙子頂生或腋生;萼片長圓形;花瓣4,白色、紫色或粉紅色,直徑1.5-2cm,倒卵形,長1-1.5mm,具紫紋,下部有長5mm的爪;雄蕊6,4長2短;雌蕊1,子房鑽狀,柱頭柱狀。長角果圓柱形,長3-6cm,在種子間處縊縮,形成海綿質橫膈,先端有喙長1-1.5mm;種子1-6顆,卵形,微扁,長約3mm,紅棕色,並有細網紋。花期4-5月,果期5-6月。

性狀

性狀鑒定:乾燥種子呈橢圓形或近卵圓形而稍扁,長約3mm,寬2.5mm。表面紅棕色,一側有數條縱溝,一端有種臍,呈褐色圓點狀突起。用放大鏡觀察,全體均有緻密的網紋。質硬,破開後可見黃白色或黃色的種仁,有油性。無臭,味甘,微辛。以粗大、飽滿、油性大者為佳。

顯微鑒定:粉末:黃棕色。

1.種皮柵狀細胞淡黃色、橙黃色或黃棕色。斷面觀細胞1列,一般徑向10-37μm,切向7-12μm,外壁及側壁上端薄,側壁大部及內壁增厚,側壁中部尤厚;表面觀類多角形或長多角形,壁厚2-4μm,胞間層極細。

2.種皮下皮細胞形大,斷面觀扁長圓形,外壁及側壁皺縮,細胞界限不清楚,其下與柵狀細胞相接。此外,有內胚乳細胞、子葉細胞;種皮表皮細胞民粘液化觀察不清。

毒性

萊菔素對小鼠和離體蛙心有輕微毒性 。水提物對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127.4(123.8-137.1)g/kg,動物多於給藥l小時內驚厥而死亡。大鼠每日 灌胃 100、200及400g/kg,持續3周,對血象、肝腎功能及主要臟器等均未見明顯影響。

化學成分

種子含芥子鹼(sinapine)和脂肪油30%,油中含大量的芥酸(erucic acid)及亞油酸(linoleic acid),亞麻酸(linolenic acid),還含菜子甾醇(brassicasterol)和22-去氫菜油甾醇(22-dehydrocampesterol)。另含菜菔素(raphanin)。

藥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萊菔子水提物對葡萄球菌和大腸桿菌等有顯著的抑製作用,水浸劑對同心性毛癬菌、許蘭氏黃癬菌、奧杜盎氏小孢子菌、鐵銹色小芽孢癬菌、羊毛狀小芽孢癬菌及星形奴卡氏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製作用。萊菔素1mg/ml濃度在體外對多種細菌有明顯的抑製作用,對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和大腸桿菌的MIC分別為40、125、125及200mcg/ml。

2.解毒作用:萊菔素於體外與細菌外毒素混合後有明顯的解毒作用,稀釋為1:200時能中和5個致死量的破傷風毒素,1 :500可中和4個致死量的白喉毒素,稀釋至1:1600時尚能降低白喉毒素的皮膚壞死作用。

3.降壓作用:萊菔子水提物具有明顯的降壓作用,對於麻醉兔、貓及犬,靜脈注射時均可引起動物血壓下降。研究萊菔子對於家兔急性缺氧性肺動脈高壓影響的結果表明,萊菔子注射液(1ml相當生藥1g)0.3-1.2ml/kg劑量靜脈注射,能明顯降低實驗性肺動脈高壓,又明顯降低體動脈壓。萊菔子降肺、體動脈壓強度與酚妥拉明基本相等。增大萊菔子劑量未能使其降肺、體動脈壓強度加大,只延長降壓時間,比酚妥拉明明顯延長。採用持續微量靜脈注射能抑制急性缺氧導致的肺動脈高壓,同時減少降低體動脈壓的副作用。

4.對心臟血流動力學的影響:4.1.對動脈壓和心率的影響:萊菔子注射劑(1ml相當生藥1g)按1.0ml/kg靜脈注射麻醉犬,可使體動脈收縮壓(SAP)、舒張壓(DAP)、體動脈平均壓(MAP)分別降低10.9、13.9、15.2mmHg,肺動脈收縮壓(SPAP)、肺動脈舒張壓(DAPA)、肺動脈平均壓(MPAP)分別降低4.6、4.3、3.9mmHg,與用藥前自身比較有非常顯著性差異(P<0.01)。心率在給藥前後無明顯變化。

4.2.對血管阻力的影響: 萊菔子注射液靜脈注射後,使體血管阻力(SVR)、肺血管阻力(PVR)明顯減低,SVR從4583.5±632.45 降至3976.7±339.86dyn.s/cm,PVR從530.5±6.821降至411.8±80.98dyn.s/cm,用藥前後自身比較P<0.05和P<0.01。

4.3.對心臟血流動力學的影響: 6隻犬在靜脈注射萊菔子注射液1.0mg/kg後,心輸出量(CO)、心臟指數(CI)、每搏輸出量(SV)、每搏指數(SI)均無明顯變化,用藥前後自身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用藥後的左心室搏動指數(LVSWI)和右心室搏動指數(RVSWI)明顯降低,LVSWI用藥前後分別為40.12±2.83和33.2±3.88;RVSWI為5.34±0.74和4.03±0.52(P<0.01,R<0.05)。

炮製

萊菔子:簸去雜質,漂淨泥土,撈出,曬乾,用時搗碎。炒菜菔子:取淨萊菔子,置鍋內用文火炒至微鼓起,並有香氣為度,取出,放涼。

歸經

脾;胃;肺;大腸經

性味

味辛;甘;性平

功能主治

消食導滯;降氣化痰。主食積氣滯;脘腹脹滿;腹瀉;下痢後重;咳嗽多痰;氣逆喘滿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宜炒用。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復方

1治積年上氣咳嗽,多痰喘促,唾膿血:萊菔子一合,研,煎湯,食上服之。(《食醫心鏡》)2治百日咳:白蘿蔔種子,焙燥,研細粉。白砂糖水送服少許,一日數回。〔《江西中醫藥》(12):1953〕3治齁喘痰促,遇厚味即發者:蘿蔔子淘淨,蒸熟,曬研,薑汁浸蒸餅丸綠豆大。每服三十丸,以口津嚥下,日三服。(傅滋《醫學集成》清金丸)4治高年咳嗽,氣逆痰痞:紫蘇子、白芥子、蘿蔔子。上三味各洗淨,微炒,擊碎,用生絹小袋盛之,煮作湯飲。隨甘旨,代茶水啜用,不宜煎熬太過。(《韓氏醫通》三子養親湯)5治一切食積:山楂六兩,神曲二兩,半夏、茯苓各三兩,陳皮、連翹、蘿蔔子各一兩。上為末,炊餅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遠,白湯下。(《丹溪心法》保和丸)6治氣脹氣臌:萊菔子,研,以水濾汁,浸縮砂一兩,一夜,炒干,又浸又炒,凡七次,為末。每米飲服一錢。(《朱氏集驗醫方》)7治痢疾有積,後重不通:萊菔子五錢,白芍葯三錢,大黃一錢,木香五分。水煎服。(《方脈正宗》)8治風秘氣秘:蘿蔔子(炒)一合,擂水,和皂莢末二錢服。(《壽域神方》)9治中風口噤:蘿蔔子、牙皂莢各二錢。以水煎服,取吐。(朱震亨)十治風頭痛及偏頭痛;萊菔子半兩,生薑汁半合。上相和研極細,絞取汁,入麝香少許,滴鼻中XIU入。偏頭痛隨左右用之。(《普濟方》)11、治小兒盤腸氣痛:蘿蔔子炒黃,研末。乳香湯服半錢。(《仁齋直指方》)12、治牙疼:蘿蔔子二七粒,去赤皮,細研。以人乳和,左邊牙痛,即於右鼻中點少許,如右邊牙疼,即於左鼻中點之。(《聖惠方》)13、治跌打損傷,瘀血脹痛:萊菔子二兩,生研爛,熱酒調敷。(《方脈正宗》)

各家論述

1. 朱震亨:萊菔子治痰,有推牆倒壁之功。

2.《綱目》:萊菔子之功,長於利氣。生能升,熟能降,升則吐風痰,散風寒,發瘡疹;降則定痰喘咳嗽,調下痢後重,止內痛,皆是利氣之效。

3.《本草經疏》:萊菔子,味辛過於根,以其辛甚,故升降之功亦烈於根也。

4.《本草新編》:蘿蔔子,能治喘脹,然古人用於人參之中,反奏功如神。人參原是除喘消脹之藥,萊菔子最解人參,何以同用而奏功乎? 夫人參之除喘消脹,乃治虛喘虛脹也,虛症反現假實之象,人參遽然投之,直至其喘脹之所,未能驟受,往往服之而愈喘愈脹者有之,雖所增之喘脹乃一時之假象,少頃自然平復,然終非治之之善,少加蘿蔔子以制人參,則喘脹不敢增,而僅得消喘脹之益,此所謂相制而相成也。或問蘿蔔子專解人參,一用蘿蔔子則人參無益矣。此不知蘿蔔子而並不知人參者也。人參得蘿蔔子,其功更神,蓋人參補氣,驟服氣必難受,非止喘脹之症為然,得蘿蔔子以行其補中之利氣,則氣平而易受,是蘿蔔子平氣之有餘,非損氣之不足,實制人參以平其氣,非制人參以傷其氣也。

5.《醫學衷中參西錄》:萊菔子,無論或生或炒,皆能順氣開郁,消脹除滿,此乃化氣之品,非破氣之品。蓋凡理氣之藥,單服久服,未有不傷氣者,而萊菔子炒熟為末,每飯後移時服錢許,藉以消食順氣,轉不傷氣,因其能多進飲食,氣分自得其養也。若用以除滿開郁,而以參、芪、術諸藥佐之,雖多服久服,亦何至傷氣分乎。

6.《日華子本草》:水研服,吐風痰;醋研消腫毒。

7.《日用本草》:治黃疸及皮膚目黃如金色,小水熱赤。

8.《隨息居飲食譜》:治痰嗽,齁喘,氣鼓,頭風,溺閉,及誤服補劑。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