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昇麻

廣東昇麻朗讀

廣東昇麻中藥材詳解

《中藥大辭典》:廣東昇麻

拼音注音
Guǎnɡ Dōnɡ Shēnɡ Ma
出處

《廣東中藥》

來源

為菊科植物麻花頭。夏、秋季采收2~3年生者,挖取根部,去淨莖葉,鬚根,洗淨,曬乾或焙乾。

生境分佈

產廣東、福建、湖南。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根莖短;根數條,有分支,直徑約5毫米,表面灰黃色。莖直立,被短柔毛。基生葉廣卵形,葉柄長於葉片;莖生葉互生,葉柄長2~5厘米;葉片卵形或長橢圓形,長10~18厘米,寬4.5~7厘米,葉緣有刺狀鋸齒。頭狀花序生於莖頂或呈傘房式排列;花兩性,管狀;總苞片3~4輪,外面的短而闊,內面的狹而長,邊緣膜質,先端鈍,綠色帶紫;花冠纖細,5深裂,白色或淡紫色;聚藥雄蕊5。

性狀

乾燥根呈長圓柱形或紡錘形,長8~10~14厘米,直徑0.5~1厘米。外表暗黃褐色或淺灰色,有縱長的皺紋,略扭曲,有少數鬚根痕,頂端有時見到莖痕。質堅脆,易折斷,斷面顆粒性,橫切面灰白色至灰黃色,粉質。氣特殊,味淡,微苦澀。以根條肥大、質堅實、無鬚根者為佳。

藥理作用

廣東昇麻對兔、大鼠之食物性高膽甾醇血症具有降膽甾醇作用。

功能主治

《廣東中藥》:"發痘疹,解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錢。

備註

本品在廣東、福建地區習慣作升麻使用。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廣東昇麻

拼音注音
Guǎnɡ Dōnɡ Shēnɡ Ma
別名

麻花頭、升麻

英文名
Root of Chinese Sawwort
出處

出自《廣東中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華麻花關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erratula chinensis S.Moore。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2-3年生者,切片曬乾或焙乾。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路旁、林蔭下或叢林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陝西(南部)、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原形態

華麻花頭 多年生草本,高約80cm。根莖短,紡錘狀,數條,有分支,直徑約5cm,表面灰共同色。莖直立,具細稜,被柔毛,不分枝或上部少分枝。葉互生;葉柄長2-5cm;基生葉廣卵形,葉柄長於葉片;莖生葉卵形或長橢圓形或披針表,長4-13cm,寬1.5-7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漸狹,邊緣胼體狀細齒,上面綠色,下面淡綠,有微粗毛。頭狀花序,單生於枝頂或呈傘房式排列;花兩性,管狀;總苞鍾狀,總苞片7層,無毛,外層卵形,中層長圓形,內層條形,均具淡褐色干膜質的邊緣,先端圓鈍;花冠纖維,5深裂,白色或淡紫色,長28-35mm;聚藥雄蕊5;子房下位。瘦果,長圓形,光滑無毛,長約5mm;冠毛直立,剛毛狀,較硬,長短不一,長5-15mm,淡黃色,有時帶紫色。花期6-7月,果期7-8月。

性狀

性狀鑒別 根呈圓柱形,稍扭貢,末揣稍細,長5-15cm,直徑0.5-1cm;表面灰黃色或淺灰色,有縱皺紋或縱溝,並有少數鬚根痕;質脆,易折斷,斷面淺棕色或灰白色。味淡微苦。

根橫切面:木栓細胞數列;皮層較寬,內層層明顯,其內、外側或同列細胞中有稀疏輪狀排列的樹脂管;木質部近形成層處導管較多,半伴有少數纖維,內側導管成單行排列,木薄壁組織中也有少數樹脂管散在。

化學成分

本品根含昆早變太激素蛻皮甾酮(ecdys-terone)。

藥理作用

廣東昇麻對兔、大鼠之食物性高膽固醇血症具有降膽固醇作用。

性味

味辛;苦;微寒

功能主治

散風秀疹;清熱解毒;升陽舉陷。主風熱頭痛;麻疹透發不暢;斑疹;肺熱咳喘;咽喉腫痛;胃火牙痛;久瀉脫肛;子宮脫垂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煎水洗。

各家論述

《廣東中藥》:發痘疹,解毒。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