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山消

隔山消朗讀

隔山消中藥材詳解

《中藥大辭典》:隔山消

拼音注音
Ge Shān Xiāo
別名

隔山撬(《分類草藥性》),隔山鍬(《天寶本草》)。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蘿藦科植物耳葉牛皮消塊根。秋季采收,洗淨,曬乾。

生境分佈

產四川、江蘇、江西等地。

性狀

乾燥塊根呈圓柱形,微彎曲,長約10~20厘米,直徑約2~3厘米。外表黃褐色或紅棕色,栓皮粗糙,有明顯縱橫皺紋,皮孔橫長突起,栓皮破裂處露出黃白色的木質部。質堅硬,斷面淡黃棕色,粉質,有輻射狀花紋及鮮黃色孔點。氣無,味先苦後甜。

化學成分

根含澱粉44%,又含皂甙。

性味

1《貴陽民間藥草》:"甘苦,平,無毒。"

2《陝西中草藥》:"甘微辛,平。"

功能主治

養陰補虛,健脾消食。治虛損勞傷,痢疾,疳積,胃痛飽脹,白帶,瘡癬。

1《綱目》:"主腹脹積滯。"

2《草木便方》:"醋磨塗癬。"

3《分類草藥性》:"消食積,下乳,補虛弱。"

4《貴州民間方藥集》:"外用治瘡毒、魚口。"

5《陝西中草藥》:"滋陰養血,健脾順氣,鎮靜止痛,催乳。治胃痛腹脹,虛勞,腎虛腰痛,陽萎,小兒痞塊,白帶,乳汁不足。"

6《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治腎炎水腫,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7《江西草藥》:"清熱解毒,順氣止痢。"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3錢(鮮者0.5~1兩);或入丸、散。外用:搗敷或磨汁塗。

復方

1治痢疾:耳葉牛皮消根一兩。水煎服,每日一劑。(《江西草藥》)

2治食積飽脹:隔山消一錢。打成粉子,用開水吞服,每天一次。(貴州《常用民間草藥手冊》)

3治胃氣痛,年久未癒:隔山消二錢,萬年蕎一錢。打成細粉,每天三次,每次用開水吞一錢。(貴州《常用民間草藥手冊》)

4治多年老胃病:隔山消一兩,雞屎籐五錢。燉豬肉服。(《貴陽民間藥草》)

5治氣膈噎食,轉食:隔山消二兩,雞肫皮一兩,牛膽南星、硃砂各一兩,急性子二錢。為末,煉蜜丸,小豆大。每服一錢,淡薑湯下。(《孫天仁集效方》)

6治小兒痞塊:隔山撬一兩。煎水加白糖當茶喝,每日三、五次。(《陝西中草藥》)

7治小兒疳疾,隔食,並能開胃健脾:隔山消、苦蕎頭、雞屎籐、馬蹄草、魚鰍串、側耳根。研末,加石柑子葉、雞內金,蒸雞子服。(《四川中藥志》)

8治食瘧:隔山消(細末)五分,地枯牛三個(去頭、腳,焙焦,研末)。混合,用米汁送下。(《貴陽民間藥草》)

9催乳:隔山撬一兩。燉肉吃。(《陝西中草藥》)

備註

本品在江蘇作白首烏使用。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隔山消

拼音注音
Ge Shān Xiāo
別名

隔山撬、隔山牛皮消、白首烏、白何首烏、山瓜蔞

英文名
Root of Wilford Swallowwort
出處

出自於《本草綱目》

來源

藥材基源:為蘿藦科植物隔山消的塊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ynanchum wilfordii (Maxim.) Hemsl.[Cynanchum wilfordii Maxim.]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洗淨,切片,曬乾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每拔800-1300m的山坡、山谷或灌木叢中、路邊草地。

資源分佈:分佈於遼寧、山西、陝西、甘肅、新疆、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和四川等地。

原形態

草質籐本。肉質根近紡錘形,長約10cm,逕約2cm,灰褐色。莖被單列毛。葉對生;葉片薄紙質,卵形,長5-6cm,寬2-4cm,先端短漸尖,基部耳狀心形,兩面被微柔毛;基脈3-4條,放射狀,側脈4對。近傘房狀聚傘兵花序半球形,有花15-20朵,花序梗被單列毛;花萼外面被柔毛;花冠淡黃色,輻狀,裂片長圓形,外面無毛,內面被長柔毛;副花冠裂片近四方形,比合蕊柱短,先端截形,基部緊狹;花粉塊每室1個,長圓形,下垂,花柱細長柱狀略突起。蓇葖果單生,披針形,長達12cm,直徑約1cm。種子卵形,頂端具長約2cm的白色絹質種毛。花期5-9月,果期7-10月。

性狀

性狀鑒別 根圓柱形或紡錘形,長10-20cm,直徑1-4cm,微彎曲,表面白色或黃白色,具縱皺紋及橫長皮孔,栓皮破裂處顯黃白色木部。質堅硬,折斷面不平坦,灰白色,微帶粉狀。氣微,味苦甜。

化學成分

根中分離得到隔山消甙(wilfoside)C3N、C1N、C2N、C3G、C1G、C2G[1]、D1N、K1N、M1N、F1N、W1N、G1G[2]。

炮製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篩去灰沙。洗淨,潤透,切薄片,乾燥。

飲片性狀:為類圓形薄片,邊緣內卷。表面白色或黃白色,顯粉性,有放射狀略突起的盤脈紋。周邊黃褐色或淺黃色。質脆。無臭,味先微苦後略甜。

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

歸經

脾;胃;腎經

性味

味甘;微苦;性微溫;

功能主治

補肝腎;強筋骨;健脾胃;解毒。主肝腎兩虛;頭昏眼花;失眠健忘;鬚髮早白;陽痿;遺精;腰膝酸攀登;脾虛不運;脘腹脹滿;仞欲不振;洩瀉;產後乳少;魚口瘡毒。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復方

1治痢疾:耳葉牛皮消根一兩。水煎服,每日一劑。(《江西草藥》) 2治食積飽脹:隔山消一錢。打成粉子,用開水吞服,每天一次。(貴州《常用民間草藥 手冊》) 3治胃氣痛,年入未癒:隔山消二錢,萬年蕎一錢。打成細粉,每天三次,每次用開水吞 一錢。(貴州《常用民間草藥手冊》) 4治多年老胃病:隔山消一兩,雞屎籐五錢。燉豬肉服。(《貴陽民間藥草》) 5治氣膈噎食,轉食:隔山消二兩,雞肫皮一兩,牛膽南星、硃砂各一兩,急性子二錢。 為末,煉蜜丸,小豆大。每服一錢,淡薑湯下。(《孫天仁集效方》) 6治小兒痞塊:隔山撬一兩。煎水加白糖當茶喝,每日三、五次(《陝西中草藥》) 7治小兒疳疾,隔食,並能開胃健脾:隔山消、苦蕎頭、雞屎籐、馬蹄草、魚鰍串、側耳 根。研末,加石柑子葉、雞內金,蒸雞子服。(《四川中藥志》) 8治食瘧:隔山消(細末)五分,地牯牛三個(去頭、腳,焙焦,研末)。混合,用米汁送下 。(《貴陽民間藥草》) 9催乳:隔山撬一兩。燉肉吃。(《陝西中草藥》)

各家論述

1.《綱目》:主腹脹積滯。

2.《草木便方》:醋磨塗癬。

3.《分類草藥性》:消食積,下乳,補虛弱。

4.《貴州民間方藥集》:外用治瘡毒、魚口。

5.《陝西中草藥》:滋陰養血,健脾順氣,鎮靜止痛,催乳。治胃痛腹脹,虛勞,腎虛 腰痛,陽萎,小兒痞塊,白帶,乳汁不足。

6.《南方主要有毒植物》:治腎炎水腫,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7.《江西草藥》:清熱解毒,順氣止痢。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