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皂核

肥皂核朗讀

肥皂核中藥材詳解

《中藥大辭典》:肥皂核

拼音注音
Fei Zao He
別名

肥皂子(《藥材學》)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豆科植物肥皂莢種子。9~10月間採取果實,乾燥後剝取種子,曬乾,置乾燥處,防蛀。

性狀

乾燥種子呈類球形,一端略狹尖,長1.5~2厘米,闊1.5~1.8厘米,厚1~1.2厘米。外皮黑色,光滑,種臍位於尖端呈棕色點狀。剝開種皮,見白色子葉2片。以個大、黑褐色、飽滿堅實、有光澤、無霉蛀者為佳。

性味

《綱目》:"甘,溫,無毒。"

功能主治

吐頑痰,治風秘,下痢,瘡,癬。

1《綱目》:"除風氣。"

2《本經逢原》:"治大腸風秘。"

3《本草求真》:"治頭面霉瘡。"

4《本草求原》:"吐頑痰。"

5《藥材學》:"治風濕,下痢,瘡癬,淋疾。又用為祛痰劑、利尿劑。"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錢。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肥皂核

拼音注音
Fei Zao He
別名

肥皂子

英文名
Seed of Chinese Coffeetree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肥皂莢Gymnocladus chinensis Baill.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ymnocladus chinensis Baill.

采收和儲藏:9-10月採取果實、有光澤者為佳。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00-1500m的山坡雜木林中、巖邊或村旁。

資源分佈: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四川、貴州等地。

原形態

肥皂莢 喬木,高5-12m,無刺。二回羽狀復葉,具羽片6-10;小葉20-24枚,矩圓形至長圓形,長1.5-4cm,寬1-1.5cm,先端圓或微缺,基部略呈斜圓形,兩面密被短柔毛。總狀花序頂生,花雜性,白色或帶紫色;花西風下垂;花萼長5-6mm,有10脈,密被短柔毛,裂片5,披針形;花瓣5,較萼略長;雄蕊10,5長5短;子房長橢圓形,無毛,無子房柄。莢果長橢圓形,長7-12cm,寬3-4cm,扁或肥厚,具種子2-4顆。花期4-5月,果期8-10月。

性狀

性狀鑒別 本品呈類球形,一端略狹尖,長1.5-2cm,寬1.5-1.8cm,厚1-1.2cm。外皮黑色,光滑,種臍位於尖端,呈棕色點狀。剝開種皮,見白色子葉2片。以個大、黑褐色、飽滿堅實、有光澤者為佳。

化學成分

種子含半乳甘露聚糖膠(galactomannan gums)。

歸經

肺;心;大腸經

性味

甘;溫

功能主治

祛痰;通便;利尿;殺蟲。主頑痰阻塞;大腸風秘;下痢;淋證;疥癬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

各家論述

1.《本草綱目》:除風氣。

2.《本經逢原》:治大腸風秘。

3.《本草求真》:治頭面霉瘡。

4.《本草求原》:吐頑痰。

5.《藥材學》:治風濕,下痢,瘡癬,淋疾。又用為祛痰劑、利尿劑。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