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竹葉

淡竹葉朗讀

淡竹葉中藥材詳解

《中國藥典》:淡竹葉

拼音注音
Dan Zhu Ye
別名

碎骨子、山雞米、金雞米、迷身草

英文名
HERBA LOPHATHERI
來源

本品為禾本科植物淡竹葉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 的乾燥莖葉。夏季未抽花穗前采割,曬乾。

性狀

本品長25~75cm。莖呈圓柱形,有節,表面淡黃綠色,斷面中空。葉鞘開裂。葉片披針形,有的皺縮捲曲,長5~20cm,寬1~3.5cm;表面淺綠色或黃綠色。葉脈平行,具橫行小脈,形成長方形的網格狀,下表面尤為明顯。體輕,質柔韌。氣微,味淡。

貯藏

置乾燥處。

炮製

除去雜質,切段。

鑒別

本品葉的表面觀:上表皮細胞長方形或類方形,垂周壁薄,波狀彎曲,其下可見圓形柵欄細胞。下表皮長細胞與短細胞交替排列或數個相連,長細胞長方形,垂周壁波狀彎曲;短細胞為啞鈴形的硅質細胞和類方形的栓質細胞,於葉脈處短細胞成串;氣孔較多,保衛細胞啞鈴形,副衛細胞近圓三角形,非腺毛有三種:一種單細胞長非腺毛;一種單細胞短非腺毛,呈短圓錐形;另一種為雙細胞短小毛茸,偶見。

歸經

歸心、胃、小腸經。

性味

甘、淡,寒。

功能主治

清熱除煩,利尿。用於熱病煩渴,小便赤澀淋痛,口舌生瘡。

用法用量

6~9g。

備註

(1)淡竹葉的塊根形似麥冬,華東地區有稱之為「竹葉麥冬」者,非中藥之麥冬。

(2)淡竹葉並非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 Munro var. henonis (Miff)Stapf. ex Rehd.之葉。

(3)江蘇地區有以鴨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的全草稱淡竹葉,二者療效不同,不宜混用。

(4)用於清心,可與黃連、生地、木通、甘草等配伍;用於滲利濕熱,可與滑石、茵陳、通草等同用。

(5)淡竹葉一藥,始載於《本草綱目》。它不是淡竹或苦竹的葉(鮮竹葉),而是另一種草本植物「淡竹葉」的葉。由此可知,在明代以前一些常用的有竹葉等藥所組成的方劑,它所用的竹葉,都是鮮竹葉,不是淡竹葉。鮮竹葉與淡竹葉兩藥都能清心除煩、利小便,但鮮竹葉清心熱的效果較好,且能涼胃,又能用治上焦風熱;淡竹葉的利尿作用較好,以滲濕洩熱見長。現在一般藥店中大都不備鮮竹葉,如處方只寫竹葉,都配淡竹葉。如需用鮮竹葉,必須臨時採集。淡竹葉的根,據文獻記載,能破血墮胎,有待研究。

摘錄
《中國藥典》

《中藥大辭典》:淡竹葉

拼音注音
Dan Zhu Ye
別名

竹葉門冬青(《分類草藥性》),迷身草(《嶺南科學雜誌》),山雞米(《華南經濟禾草植物》),竹葉麥冬(《中國藥植志》),金竹葉(《廣西中獸醫藥植》),長竹葉(《江蘇植藥志》),山冬、地竹、野麥冬(《廣西中藥志》),淡竹米(《藥材學》),林下竹、土麥冬(《閩東本草》)。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禾本科植物淡竹葉全草。5~6月未開花時采收,切除鬚根,曬乾。

生境分佈

野生於山坡林下及陰濕處。分佈河南、安徽、江蘇、浙江、福建、台灣、廣東、廣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產浙江、江蘇、湖南、湖北、廣東。此外,安徽、江西、四川、福建、河南等地亦產。

原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40~100厘米。有短縮而稍木質化的根莖,鬚根中部常膨大為紡錘形的塊根。莖叢生,細長直立,中空,表面有微細的縱紋,基部木質化。葉互生;葉片披針形,長5~20厘米,寬2~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而漸狹縮成柄狀,全緣,兩面無毛或具小刺毛,脈平行,小橫脈明顯,中脈在背面明顯突起;葉鞘光滑或一邊有纖毛;葉舌截形,長0.5~1毫米,質硬,邊緣有毛。圓錐花序頂生,長10~30厘米,分枝較少,小穗疏生,長7~12毫米,寬1.5~2.5毫米,伸展或成熟時擴展,基部光滑或被刺毛,具極短的柄;穎矩圓形,具5脈,先端鈍,邊緣膜質,第一穎較第二穎短;外稃較穎長,披針形,具7~9脈,頂端的數枚外稃中空,先端具短芒,內稃較短,膜質透明;子房卵形,花柱2枚,柱頭羽狀。花期7~9月。果期10月。

性狀

乾燥帶葉的莖枝,全長30~60厘米。商品常已切斷。莖枯黃色,中空,扁壓狀圓柱形,直徑1~2毫米;有節,葉鞘抱莖,沿邊緣有長而白色的柔毛。葉片披針形,皺縮捲曲,長5~20厘米,寬2~3.5厘米,青綠色或黃綠色,二面無毛或被短柔毛,脈平行,有明顯的小橫脈,質輕而柔弱。氣微弱,味淡。以色青綠、葉大、梗少、無根及花穗者為佳。

毒性

對小白鼠的半數致死量為0.645克/10克。

化學成分

莖、葉含三萜化合物:蘆竹素,印白茅素,蒲公英賽醇和無羈萜。另謂地上部分含酚性成分、氨基酸、有機酸、糖類。

藥理作用

1解熱作用

對人工發熱的大白鼠經口給予淡竹葉1~20克/公斤有退熱作用,有效成分溶於水而難溶於醇。用大腸桿菌皮下注射使貓和家兔引起人工發熱,2克/公斤淡竹葉的解熱效價等於33毫克/公斤非那西汀的0.83倍。

2利尿作用

淡竹葉的利尿作用較豬苓、木通等為弱,但其增加尿中氯化物量的排泄則比豬苓等強。

此外尚有增高血糖的作用。

炮製

揀去雜質及根,切段,曬乾。

歸經

1《本草再新》:"入心、腎二經。"

2《本草撮要》:"入手少陰、厥陰經。"

性味

甘淡,寒。

1《綱目》:"甘,寒,無毒。"

2《生草藥性備要》:"味甜辛淡,性寒。"

注意

《品彙精要》:"孕婦勿服。"

功能主治

清心火,除煩熱,利小便。治熱病口渴,心煩,小便赤澀,淋濁,口糜舌瘡,牙齦腫痛。

1《綱目》:"去煩熱,利小便,清心。"

2《生草藥性備要》:"消痰止渴,除上焦火,明眼目,利小便,治白濁,退熱,散痔瘡毒。"

3《握靈本草》:"去胃熱。"

4《本草再新》:"清心火,利小便,除煩止渴,小兒痘毒。外症惡毒。"

5《草木便方》:"消痰,止渴。治煩熱,咳喘,吐血,嘔噦,小兒驚癇。"

6《分類草藥性》:"治咳嗽氣喘,眼捕。"

7《現代實用中藥》:"清涼解熱,利尿。治熱病口渴,小便澀痛,煩熱不寐,牙齦腫痛,口腔炎。"

8《廣西中藥志》:"治鼻衄。"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

復方

1治尿血:淡竹葉、白茅根各三錢。水煎服,每日一劑。(《江西草藥》)

2治熱淋:淡竹葉四錢,燈芯草三錢,海金沙二錢。水煎服,每日一劑。(《江西草藥》)

備註

本植物的根莖及塊根(碎骨子)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淡竹葉

拼音注音
Dan Zhu Ye
別名

竹葉門冬青、迷身草、山雞米、金竹葉、長竹葉、山冬、地竹、淡竹米、林下竹

英文名
Common Lophatherum Herb, Common Lophatherum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淡竹葉,處處原野有之。春生苗高數寸,細莖綠葉,儼如竹米落地所生細竹之莖葉,其根一窠數十須,須上結子,與麥門冬一樣,但堅硬爾。隨時采之。八、九月抽莖,結小長穗。人采其根苗,搗汁和米作酒麴,甚芳烈。

來源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淡竹葉或中華淡竹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Lophatherum gracile Brongn. 2.Lophatherum sinense Rendle.

采收和儲藏:5-6月未開花時采收,切除鬚根,曬乾。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淡竹葉野生於山坡林下或溝邊陰濕處。 2.中華淡竹葉生長於山坡、溪邊。

資源分佈:1.淡竹葉分佈於長江流域以南和西南等地。 2.中華淡竹葉分佈於江蘇、浙江、江西、福建、湖南等地。

原形態

1.淡竹葉 多年生草本,高40-90cm。根狀莖粗短,堅硬。鬚根稀疏,其近頂端或中部常肥厚成紡錘狀的塊根。稈纖弱,多少木質化。葉互生,廣被外形,長5-20cm,寬1.5-3cm,先端漸尖或短尖,全緣,基部近圓形或換形而漸狹縮成柄狀或無柄,平行脈多條,並有明顯橫脈,呈小長方格狀,兩面光滑或有小刺毛;葉鞘邊線光滑或具纖毛;葉舌短小,質硬,長0.5-1mm,有緣毛。圓錐花序頂生,長10-30cm,分枝較少,疏散,斜升或展開;小穗線狀技針形,長7-12mm(連同短芒),寬1.5-2.5mm,具粗壯小穗柄,長約1mm;穎長圓形,具五脈,先端鈍,邊緣薄膜質,第1穎短於第2穎;外稻較穎為長,被針形,長6-7mm,寬約3mm,先端具短尖頭,具5-7脈,內釋較外停為短,膜質透明。穎果紡錘形,深褐色。花期6-9月,果期8-10月。 2.中華淡竹葉 本種外觀形態與淡竹葉相似。不同之點在於中華淡竹葉葉片寬達4cm。圓錐花序分枝較短,長3-8cm;小穗廣披針形,長7-9cm,寬2.5-3mm;穎寬卵形,具5-7脈;第1外稃長約6mm,寬約5mm,具7脈,先端有長不及1mm的短芒。花期8-9月,果期9-10月。

栽培

栽培要點 生物學特性喜陰涼氣候。宜選山坡林下及陰濕處栽培。以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栽培為宜。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直播法。7-9月,在種子成熟時割取果穗,搓下種子,曬乾、簸淨貯藏備用。春播手3-4月,在整平的林下地,按溝心距25cm-30cm開橫溝,播幅約10cm,深2-5cm。播前,種子用草木灰拌勻,播時先在溝裡施入人畜糞水,把種子灰均勻撒入,上覆蓋一層薄細土。每1hm2用種子10.5-12kg。

田間管理 在幼苗出齊後,要注意除草。苗高3-6cm時追肥1。以後在7月、10月再進行中耕除草、追肥各1次二肥料以人畜糞水或復合肥為主。以後株叢較大,每年在春、秋季各中耕除草、追肥1次。

采收加工 栽後3-4年開始采收。在6-7月將開花時,除留種以外,其餘一律離地2-5cm處割起地上部分,曬乾,理順紮成小把即成。但在曬時,不能間斷,以免脫節;夜間不能露天堆放,以免黃葉。可連續收穫幾年。

性狀

性狀鑒別 莖圓柱形,長25-30cm,直徑1.5-2mm;表面淡黃綠色,有節,節上抱有葉鞘,斷面中空。葉多皺縮捲曲,葉片被外形,長5-20cm,寬1-3.5cm;表面淺綠色或黃綠色,葉脈平行,具橫行小脈,形成長方形的網格狀,下表面尤為明顯。葉鞘長約5cm,開裂,外具縱條紋,沿葉鞘邊緣有白色長柔毛。體輕,質柔韌。氣微,味淡。 以葉大、色綠、不帶根及花德者為佳。

顯微鑒別 葉橫切面:上表皮細胞大小不一,位於葉脈間葉肉組織上方的細胞大而呈扇形,長寬可至88μm,位於葉脈或機械組織上方的細胞極小,長寬約8μm;下表皮細胞長方形,較小,排列整齊,有氣孔;上下表皮均被角質層,有單細胞非腺毛。柵欄組織為1-2列短往狀細胞,海綿組織為2-4列細胞。主脈維管束外韌型,具束鞘纖維,木質部導管稀少,排成V形,韌皮部位於木質部下方,與木質部之間具2-3列纖維。葉脈處上下表皮內側有厚壁纖維束。

莖橫切面:表皮為1列排列緊密的小長圓形細胞,細胞外壁增厚;具有層紋。表皮上有短小的單細胞非腺毛、氣孔和角質層。表皮內側為1-3列薄壁細胞,常被厚壁組織分隔成斷續環狀。薄壁細胞內側為4-5列纖維排成環狀,其中常嵌入小形維管束。纖維層內側為薄壁組織,其間散有較大形的維管束。維管束形狀與葉同。莖中央常破裂而中空。

粉末特徵:談及綠色。1葉上表皮細胞長方形或類方形,垂周壁彼狀彎曲;外壁稍厚。有非腺毛及少數氣孔。2葉下表皮長細胞呈長方形或長條形,垂周壁波狀彎曲;短細胞(硅質細胞與檢質細胞)與長細胞交替排列或數個相連,於葉脈處短細胞成串,硅質細胞短啞鈴形,栓質細胞類方形、類長方形,壁不規則彎曲;氣孔較多,保衛細胞啞鈴形,副衛細胞略呈圓三角形。3非腺毛單細胞,有三種:一種甚細長,有的具螺狀紋理;一種呈短圓錐形,基部橫臥;一種呈棒狀,先端鈍圓,內含黃色分泌物。4葉鞘下表皮長細胞呈類長方形或長條形,垂周壁微波狀彎曲,有的連珠狀增厚,紋孔細小,孔溝明顯;長短細胞相間排列;有氣孔及非腺毛。此外,有莖表皮細胞、硅質細胞、檢質細胞及纖維、環紋、螺紋、孔紋導管等。

毒性

對小白鼠的半數致死量為0.645g/10g。本品對小鼠的半數致死量 為 64.5g/kg。

化學成分

莖、葉含三萜化合物:蘆竹素(arundoin),印白茅素(cylindrin),蒲公英賽醇(taraxerol),無羈萜(friedelin)。

藥理作用

1.解熱作用:本品水浸膏給注射酵母混懸液引起發熱的大鼠灌胃,有解熱作用,解熱的有效成分溶於水及稀鹽酸,但不易溶於醇及醚。對大腸桿菌所致發熱的貓和兔,2g/kg淡竹葉的解熱效價約為33mg/kg非那西汀的0.83倍。

2.利尿作用:正常人試以本品10g煎服,利尿作用弱,但能增加尿中氯化物的排泄量。其利尿作用較木通、豬苓為弱,但其增加尿中氯化物量的排泄則比豬苓強。

3.其它作用:本品水煎劑體外試驗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有抑製作用。本品粗提物100g(生藥)/kg 對肉瘤S-180的抑制率為43.1-45.6%,但對子宮頸癌-14和淋巴肉瘤-1 腹水型無抑製作用。本品還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炮製

揀去雜質及根,切段,曬乾。

鑒別

理化鑒別(1)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醇20ml回流1h,濾過。取濾液5ml置小蒸發皿中,於水浴上蒸乾,殘渣加醋酥1ml溶解,再加濃硫酸1-2滴,即顯紅色,漸變成紫紅色、藍紫色最後呈污綠色。 (2)取本品碎片1g,加水30ml,煮沸10min,濾過。濾液濃縮成1ml,加新制鹼性酒石酸銅試液2ml,置水浴上加熱數分鐘,產生棕紅色沉澱。

性味

甘;淡;寒

注意

無實火、濕熱者慎服,體虛有寒者禁服。

功能主治

清熱;除煩;利尿。主煩熱口渴;口舌生瘡;牙齦腫痛;小兒驚啼;小便赤澀;淋濁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復方

1治尿血:淡竹葉、白茅根各三錢。水煎服,每日一劑。(《江西草藥》)2治熱淋:淡竹葉四錢,燈芯草三錢,海金沙二錢。水煎服,每日一劑。(《江西草藥》)

各家論述

1.《綱目》:去煩熱,利小便,除煩止渴,小兒痘毒,外症惡毒。

2.《生草藥性備要》:消痰止渴,除上焦火,明眼目,利小便,治白濁,退熱,散痔瘡毒。

3.《握靈本草》:去胃熱。

4.《本草再新》:清心火,利小便,除煩止渴,小兒痘毒,外症惡毒。

5.《草木便方》:消痰,止渴。治煩熱,咳喘,吐血,嘔噦,小兒驚癇。

6.《分類草藥性》:治咳嗽氣喘,眼痛。

7.《現代實用中藥》:清涼解熱,利尿。治熱病口渴,小便澀痛,煩熱不寐,牙齦腫痛,口腔炎。

8.《廣西中藥志》:治鼻衄。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