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梧桐

臭梧桐朗讀

臭梧桐中藥材詳解

《全國中草藥彙編》:臭梧桐

拼音注音
Chou Wu Tonɡ
別名

八角梧桐、山梧桐、臭桐柴、楸茶葉、後庭花

來源

馬鞭草科赬桐屬植物海州常山Clerodendron trichotomum Thunb.,以根、莖、葉入藥。春秋采根及莖,開花前採葉,曬乾。

性味

苦、甘,平。

功能主治

祛除風濕,降血壓。根、葉:風濕性關節炎,高血壓病,痢疾,瘧疾。葉:外用治手癬,水田皮炎,濕疹,痔瘡。

用法用量

根、葉0.3~1兩;葉外用適量,煎水洗患處。

備註

(1)用治風濕痺痛之症,常與豨簽草同用,或單味煎服。用於治療高血壓正,一般認為為開花以前的臭梧桐療效叫好;為不宜高溫煮,否則降壓功效可能減弱。此外,用本品煎湯洗浴,可至濕疹搔癢等症。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藥大辭典》:臭梧桐

拼音注音
Chou Wu Tonɡ
別名

海州常山(《本草圖經》),海桐(《群芳譜》),臭桐(《群芳譜》),臭芙蓉(《百草鏡》),地梧桐(《養生經驗合集》),秋葉、八角梧桐(汪連仕《採藥書》),鳳眼子(《質問本草》),泡花桐(《中國樹木分類學》),楸葉常山(《現代實用中藥》),矮桐子、巖桐子(《中國藥植志》)。

出處

汪連仕《採藥書》

來源

為馬鞭草科植物臭梧桐嫩枝。8~10月開花後采,或在6~7月開花前采,割取花枝及葉,捆紮成束,曬乾。

生境分佈

生於路邊、山谷、山地、溪邊。分佈甚廣,由河北南至浙江、福建,西至湖北、四川等地。主產江蘇、安徽等地。

原形態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約3米或3米以上。莖直立,表面灰白色,皮孔細小而多,棕褐色;幼枝帶四方形,表面有褐色短柔毛。葉對生,廣卵形以至橢圓形,長7~15厘米,寬5~9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以至截形,全緣或有波狀齒;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葉脈羽狀,側脈3~5對,幼時兩面均被白色短柔毛,老時則上面光滑;具葉柄。聚傘花序,頂生或腋生;具長柄;花多數,有氣味;萼帶赤色,下部合生,中部膨大,上部5深裂,裂片卵形以至卵狀長橢圓形;花冠白色或狡紅色,下部合生成細管,先端5裂,裂片長橢圓形;雄蕊4,花絲伸出;子房為不完全的4室,花柱伸出,柱頭分叉。核果,外圍宿萼,果皮呈藍色而多漿汁。花期8~9月。果期9~10月。

性狀

乾燥小枝類圓形,或略帶方形,棕褐色,具黃色點狀皮孔,密被短柔毛。葉對生,廣卵形以至橢圓形,上面灰綠色,背面黃綠色,具短柔毛,葉片多巳皺縮、捲曲,或破碎;葉柄密被短柔毛。花多已枯萎,黃棕色,有長梗,雄蕊突出花冠外;已結實者,花萼宿存,枯黃色,內有果實一枚,灰褐色,三稜狀卵形,有皺縮紋理,枝葉質脆易折斷,小枝斷面黃白色,中央具白色的髓,髓中有淡黃色分隔。有特異臭氣,味苦而澀。以花枝幹燥,帶有綠色的葉,無雜質者為佳。

毒性

毒性不大。狗口服水煎劑10克/公斤以上引起嘔吐,10克/公斤以下不吐,每日10克/公斤連服3周,肝功能(B.S.P.清除試驗)、血象、心電圖及心肝腎病理檢查均無明顯改變。大鼠每天用熱浸劑0.25~2.5克/公斤灌胃共60天,除引起部分大鼠飲水量增加、活動減少和大便變稀外,無其他嚴重毒性。小鼠靜脈注射,熱浸劑半數致死量為19.4克/公斤,提出物為0.98克/公斤。給大鼠灌胃,熱浸劑150克/公斤,提出物17克/公斤(相當生藥300克/公斤),72小時內未見死亡。少數貓在試驗中發見血尿、蛋白尿,可能對腎有一定影響。

化學成分

葉含海州常山素、內消旋肌醇、生物鹼、刺槐素-7-二葡萄糖醛酸甙。並分離出二種苦味成分。

本品尚含臭梧桐素甲、臭梧桐素乙、海州常山苦素A及海州常山苦素B。

藥理作用

1降壓作用

臭梧桐對麻醉或不麻醉的大鼠、兔、貓、犬,以及腎型高血壓的大鼠和犬均有降壓作用。水浸劑和煎劑作用最強,流浸膏次之,乙醇、乙醚及氯仿浸出液均無效。肌肉、靜脈及經口給藥均可降壓。熱浸劑及提取物(熱浸劑鹼化後加氯化鈣所得的沉澱)給狗靜脈注射呈現兩度降壓作用,第一度作用強而短,注射後立即發生,30~60分鐘恢復,第二度作用溫和而持久;肌肉注射和口服僅引起第二度降壓作用,可維持2~3小時,靜脈注射煎劑僅出現第一度降壓作用,口服無效。第一度降壓作用很可能不是海州常山的特有作用,在治療上似無實際意義。海州常山的葉在開花前採集者,降壓效力較開花後採集者好,結實時採集者或隔年陳葉降壓效力極微。加熱過高過久亦使效力降低。如與地龍合用,對降壓有協同作用。

關於本品的降壓原理,最初認為主要是直接擴張血管所致,神經節的阻斷也有一定影響。有人認為主要是刺激血管內感受器通過中樞降壓(交叉循環及普魯卡因封閉試驗)以及血管運動中樞興奮性降低所致。也有人認為上述各種因素均起一定作用。比較全面的看法是第一度降壓作用與直接擴張血管和阻斷植物神經節有密切關係,可能尚有反射作用參與。第二度降壓作用很可能是通過脊髓以上的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引起部分內臟血管的擴張,並與某些內感受器有一定關係。

2其他作用

海州常山煎劑給小鼠口服或腹腔注射,可使動物輕度鎮靜,但加大劑量亦不引起睡眠,也有一定鎮痛作用。臭梧桐素甲有明顯的鎮靜作用,臭梧桐童乙有明顯的鎮痛作用,但二者均非原植物中主要降壓成分。

針桐合劑即海州常山與鬼針草以1:1製成的水煎劑或酒精浸劑,給大鼠20克生藥/公斤口服,每天一次共5天,對甲醛性或蛋清性關節炎有明顯抑制,與每天腹腔注射水楊酸鈉(300毫克/公斤)相當。稀桐丸是由海州常山與稀薟草以2:1製成,也有相似效果。但以上三藥單獨應用均無明顯作用。從針桐合劑中分離出的類甾醇及總生物鹼對上述實驗性關節炎也有效,但所需劑量過大,看來均非原植物中的主要有效成分。

炮製

揀去雜草,用清水略浸,潤透,切成1厘米長的小段,曬乾,生用。

性味

《現代實用中藥》:"味苦帶甘。"

功能主治

祛風濕,降血壓。治風濕痺痛,半身不遂,高血壓病,偏頭痛,瘧疾,痢疾,痔瘡,癰疽瘡疥。

1《本草圖經》:"治瘧。"

2《綱目拾遺》:"洗鵝掌風、一切瘡疥,煎湯洗汗斑,濕火腿腫久不愈者,同庵閭子浸酒服。並能治一切風濕,止痔腫,煎湧服,治臁瘡,搗爛作餅,加桐油貼,"

3《嶺南採藥錄》:"治一切癰疽,搗爛罨之。"

4《現代實用中藥》:"治溫瘧,胸中痰結,一切風濕,四肢脈絡壅塞不舒,消臌,止痢。"

5《上海常用中草藥》:"祛風濕,止痛,降血壓。"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浸酒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研末調敷或搗敷。

復方

1治男婦感受風濕,或嗜飲冒風,以致兩足軟酸疼痛,不能步履,或兩手牽絆,不能仰舉:地梧桐(花、葉、梗、子俱可採取,切碎,曬乾,磨末子)一斤,豨薟草(炒,磨末)八兩。上二味和勻,煉蜜丸如桐子大。早晚以白滾湯送下四錢。忌食豬肝、羊血等物。或單用臭梧桐二兩,煎湯飲,以酒過之,連服十劑,或煎湯洗手足亦可。(《養生經驗合集》豨桐丸)

2治半肢風:臭梧桐葉並梗,曬燥磨末,共二斤,用白蜜一斤為丸。早滾水下,晚酒下,每服三錢。(《綱目拾遺》)

3治風濕痛,骨節酸痛及高血壓病:臭梧桐三錢至一兩,煎服;研粉每服一錢,一日三次。也可與豨薟草配合應用。(《上海常用中草藥》)

4治半邊頭痛:川椒五錢,臭梧桐葉二兩。先將桐葉炒黃,次入椒再炒,以火酒灑在鍋內,拌和取起,卷在綢內,紮在痛處;吃熱酒一碗,取被蓋頸而睡,出汗。(《綱目拾遺》)

5治一切內外痔:臭梧桐葉七片,瓦松七枝,皮硝三錢。煎湯熏洗。(《綱目拾遺》)

6治濕疹或痱子發癢:奧梧桐適懂,煎湯洗浴。(《上海常用中草藥》)

臨床應用

1治療高血壓病

臭梧桐具有和緩而持久的降壓作用,並有解除高血壓病症狀.恢復心臟功能,對抗小動脈痙攣等作用。據效十例至數百例的治療結果,降壓的總有效率自56.69~81.4%不等。配合地龍應用,療效有所提高,有效率可達81%以上。一般服藥後顯著降壓出現較晚,大多數在第四、五周血壓始明顯下降。血壓下降後,若停止服藥,血壓可在1~2周內迅速回升;如給予較小的維持劑量,則血壓常可維持在已下降的水平上。臨床症狀如心悸、氣急、頭痛、頭暈、失眠及夜尿等大多有明顯改善或消失;個別有心絞痛的病例,服藥後亦消失。部分病例經檢查證明:凡顯著降壓者心臟增大幾乎完全恢復,期外收縮消失,但心率、心音無明顯變化,心電圖有冠狀動脈硬化所引起的缺血現象亦可恢復:大多數眼底小動脈的痙攣可解除。實踐中還觀察到,療效與年齡、病期等有一定關係。40歲以上者降壓作用較佳。對早期高血壓及晚期高血壓尚無嚴重併發症者均有療效,對急進型高血壓和晚期高血壓伴有併發症者,療效不佳;有動脈硬化者亦有療效。但也有報告,對二、三期高血壓或有明顯之動脈硬化者,療效並不顯著。副作用以消化道反應較多,如口乾、咽喉發燒、胃納減退、胃部不適、噁心、嘔吐、便秘或稀便等,部分病例有軟弱無力感,一般均能忍受,繼續服藥或酌情減量後可自行消失。用法:一臭梧桐片劑,每日10~16克,分3~4次服。二採用臭梧桐葉提取物-臭梧桐甲素內服,開始每日60~90毫克,待降壓後可減至每日40~60毫克為維持量,分3次服。

2治療慢性氣管炎

取新鮮臭梧桐莖葉4兩製成煎劑,為1日量,分3次服,10天為一療程。88例患者於7~8月份經三個療程後,總有效率達81.8%,其中顯效以上為46.6%。初步觀察,在止咳、化痰、平喘等方面有一定的近期療效;但消炎作用較差,有的療效還不鞏固,顯效時間較慢。

3治療瘧疾

內服八角梧桐片(每片重0.25克),成人每6小時1次,每次14片,共8次,以後日服3次,每次5片,連服5天。7天為一療程,總劑量約在200片左右。小兒劑量酌減。226例各型瘧疾(三日瘧96例,間日瘧88例,惡性瘧24例,混合感染18例)患者,服藥後4天內;全部控制症狀發作,觀察3月未見復發。血檢結果:服藥後2天原蟲消失者186例(82.3%),第4、7天的陰轉率分別為97.3%和98.6%。藥物反應較少,少數出現心律不齊、噁心、嘔吐;個別發生全身及下肢浮腫、蕁麻疹,但多不嚴重。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臭梧桐

拼音注音
Chou Wu Tonɡ
別名

臭桐、臭芙蓉、地梧桐、八角梧桐、楸葉常山、矮桐子、楸茶葉、百日紅、臭牡丹、臭桐柴

英文名
Harlequin Glorybower Leaf and Twig
出處

出自《採藥書》

來源

藥材基源:為馬鞭草料植物臭梧桐的嫩枝及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lerodendron trichotomum Thunb.

采收和儲藏:6-10月采由,捆紮成束,曬乾。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灌叢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華北、華東、中南、西南等地。

原形態

海州常山,灌木或小喬木,高1.5-10m。幼枝、葉柄及花序等多少被黃褐色柔毛或近無毛;老枝灰白色,有皮孔,髓部白色,有淡黃色薄片橫隔。單葉對生;葉柄長2-8cm;葉片紙質,寬卵形、卵形、卵狀橢圓形或三角狀卵形,長5-17cm,寬5-14cm,先端尖或漸尖,基部寬楔形至楔形,偶有心形,全緣或具波狀齒,兩面疏生短毛或近無毛;側脈3-5對。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或腑生,疏散,通常二歧分枝,花序長8-18cm,花序梗長3-6cm,具橢圓形葉狀苞片,早落;花萼幼時綠白色,後紫紅色,基部合生,中部略膨大,具5稜,先端5深裂,裂片三角狀披針形或卵形;花冠白色或帶粉紅色,花冠管細,先端5裂,裂片長橢圓形;雄蕊4,與花柱同伸出花冠外。核果近球形,逕6-8mm,包於增大的宿萼內,熟時藍紫色。花、果期6-11月。

栽培

栽培技術 主要用分要繁殖。北方在植株枯萎後至翌年春季萌芽前將植株刨出,視母株大小分成3-8株,然後按穴距60cm×30cm開穴栽種,穴深15-20cm,栽後覆土壓實,澆水。

性狀

性狀鑒別 小枝類圓形或略帶方形,直徑約3mm,黃綠色,有縱向細皺紋,具黃色點狀皮孔,密被短茸毛,稍老者茸毛脫落;質脆,易折斷,斷面木部淡黃色,髓部白色。葉對生,多皺縮捲曲,或破碎,完整者展平後呈廣卵形或橢圓形,長7-15cm,寬5-9cm,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或截形,全緣或具波狀齒,上面灰綠色,下面黃綠色,兩面均有短柔毛;葉柄長2-8cm,密被短柔毛。花多枯萎,黃棕色,具長梗,雄蕊突出於花冠外;已結實者,花萼宿存,枯黃色,內有一果實,三稜狀卵形,灰褐色,具皺紋理。氣異臭,味苦、澀。 以花枝幹燥、葉色綠者為佳。 顯微鑒別 葉橫切面:上、下表皮細胞各1列,角質層明顯,下表皮具氣孔。腺鱗切面呈扁球形,腺毛柄單細胞,也可見局部的非腺毛。柵欄組織細胞1-2列,海綿組織細胞排列稀疏。主脈上、下表皮內側均有厚角組織。主脈維管束外韌型,7-10餘個,排列近圓圈狀。主脈中央為薄壁細胞,偶含草酸鈣方晶,長10-15μm,寬6-9μm。

毒性

毒性不大。狗口服水煎劑20g/kg以上引起嘔吐,10g/kg以下不吐,每日10g/kg連服3周,肝功能(B. S. P.清除試驗)、血象、心電圖及心肝腎病理檢查均無明顯改變。大鼠每天用熱浸劑0.25-2.5g/kg灌胃共60天,除引起部分大鼠飲水量增加、活動減少和大便變稀外,無其他嚴重毒性。小鼠靜脈注射,熱浸劑半數致死量為19.4g/kg,提出物為0.98g/kg。給大鼠灌胃,熱浸劑150g/kg,提出物17g/kg(相當生藥300g/kg),72小時內未見死亡。少數貓在試驗中發見血尿、蛋白尿,可能對腎有一定影響。毒性:莖、葉煎劑20g/kg給狗灌胃可致嘔吐;煎劑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數致死量為20.6g/kg。

化學成分

臭梧桐葉含海州常山黃酮甙(clerodendrin),內消旋肌醇(meso-inositol),生物鹼。刺槐素-7-雙葡萄糖醛酸甙[acacetin-7-glucurono-( 1→2)-glucuronide],植物血凝素(lectin)。臭梧桐素(clerodendronin)A和B,海州常山苦素(clerodendrin) A和B。臭梧桐還含洋丁得酚甙(kusaginin,acteoside)。

藥理作用

1.降壓作用 臭梧桐煎劑、水浸劑、熱浸劑及其提取物,不論經口灌胃或注射結給藥,對麻醉或清醒的大鼠、兔、貓、狗及腎型高血壓大鼠和狗均有不同程度的降壓作用。水浸劑和煎劑作用最強,流浸膏次之,乙醇、乙醚及氯仿浸出液均無效。開花前的臭梧桐比開花後者降壓作用強,結實後 採集者或來年陳葉作用減弱。熱浸劑或提取物灌胃給予腎型高血壓大鼠,給藥後3-10d出現降壓作用,血壓下降16%-57.4%。於停藥後2星期內恢復給藥前水平。麻醉犬和大鼠靜脈給藥則呈現兩相降壓作用:第1相作用強而短,注射後立即發生,持續30-60min;第2相作用溫和而持久,多在給藥後30-50min出現。肌內注射或口服僅出現第2相降壓作用,維持2-3h;煎劑靜脈注射只呈現第1相降壓作用,口服無效。因此認為,第1相降壓作用可能是非特異性的,似無治療價值。 臭梧桐對去腦獵的降壓作用顯著減弱,用六烴委銨或在第2頸椎處切斷脊髓後,幾乎完全消除臭梧桐 的第2相降壓作用。臭梧桐能長時間抑制電刺激腓神經和壓迫頸動脈引起的升壓反射,並能作用於肺血管內感受器後射地引起血壓下降;靜脈注射普魯卡因封閉感受器後,降壓作用完全或大部分消失。因此認為臭梧桐的降壓用用主要是通過對血管運動中樞的抑制也有血管內感受器的反射機制參與。另有報道,臭梧桐熱浸劑和臭梧桐素A對電刺激貓頸上神經節節前纖維引起的瞬膜收縮,有輕度神經節了阻斷作用。臭梧桐對蟾蜍後肢血管呈直接的血管擴張作用。因此認為,臭梧桐的直接擴張血管與阻斷神經節作用,可能參與第1相降壓作用。 2.抗炎作用 臭梧桐、豨薟草或鬼針草的水煎劑,單味應用對大鼠甲醛性或蛋清性關節炎均無明顯作用;但臭梧桐與鬼針草(1:1)組成的針桐全劑,製成水煎劑或乙醇浸劑,給大鼠灌服20g(生藥)/(kg·d),連續5d,對上述關節炎有明顯抑製作用與每日腹腔注射水楊酸鈉300 mg/kg作用相似。臭梧桐與豨薟草(2:1)製成的豨桐丸,也有相似的抗炎作用。豨桐丸口服可使大鼠腎上腺內維生素C含量明顯降低,似有刺激腎上腺皮質分泌的作用;但對上腎上腺大鼠仍能明顯抑制蛋清誘發的大鼠足腫脹,提示其抗炎作用並不完全是通過垂體-腎上腺系統作用。 3.鎮痛作用 電擊鼠毛法試驗證明,給小鼠腹腔注射臭梧桐煎1.65g/kg以上時,呈現鎮痛作用,給藥後20-40min出現峰值,以後逐漸降低,可維持 2h之久。開花前的臭梧桐鎮痛作用較開花後的強。臭梧桐素B有較強的鎮痛作用,給小鼠腹腔注射 400mg/kg和800/kg後,分別比嗎啡 10mg/kg和20mg/kg的鎮痛作用強而持久。 4.鎮靜作用 給小鼠灌服或腹腔注射臭梧桐煎劑有輕度鎮靜作用,加大劑量也不引起睡眠。臭梧桐素A的鎮靜作用較強,與催眠藥戊巴比妥鈉有協同作用。 5.其他作用 大鼠長期藻服臭梧桐,可致甲腺明膠樣物質含量增加。這種作用可能是調節甲狀腺激素釋放入血的交感神經受抑制的結果,並非毒性反應。臭梧桐有驅腸蟲作用。 6.毒性 臭梧桐煎劑小鼠腹腔注射LD50為20.6g/kg。臭梧桐熱浸液小鼠靜脈注射LD50為19.4g/kg;大鼠灌服熱浸液150g/kg ,72h內未見動物死亡。臭梧桐素A小鼠腹腔注射LD50為1.84g/kg(相當於生藥量370g/kg);臭梧桐素B小鼠腹腔注射LD50為 3.21g/kg(相當於生藥量550g/kg)。大鼠灌服熱浸液 0.25g/(kg·d)和2.5g/(kg·d),連續60d,除少數動物出現安靜、活動減少和稀便外,生長發育、血象、尿及病理檢查均未見異常改變。臭梧桐煎劑給狗灌服10g/(kg·d)連續3星期,對肝功能、血象、心電圖及心、肝、腎病理檢查均無明顯影響,但劑量在 20g/kg以上時可致嘔吐。另有報道,在試驗臭梧桐降壓過程中,發現少數貓出現血尿、蛋白尿,可能對腎臟有一定影響。

炮製

揀去雜草,用清水略浸,潤透,切成 lcm長的小段,曬乾,生用。

歸經

肝;膽;脾經

性味

味苦;微辛;性平

注意

臭梧桐經高熱煎煮後,降壓作用減弱。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平肝降壓;解毒殺蟲。主風濕痺痛;半身不遂;高血壓病;偏頭痛;瘧疾;痢疾;癰疽瘡毒,濕疹疥癬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鮮品30-60g;或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研末摻或調敷。

復方

1治男婦感受風濕,或嗜飲冒風,以致兩足軟酸疼痛,不能步履,或兩手牽絆,不能仰舉:地梧桐(花、葉、梗、子俱可採取,切碎,曬乾,磨末子)一斤,薟草(炒,磨末)八兩。上二味和勻,煉蜜丸如桐於大。早晚以白滾湯送下四錢。忌食豬肝、羊血等物。或單用臭梧桐二兩,煎湯飲,以酒過之,連服十劑,或煎湯洗手足亦可。(《養生經驗合集》桐丸) 2治半肢風:臭梧桐葉並梗,曬燥磨末,共二斤,用白蜜一斤為丸。早滾水下,晚酒下,每服三錢。(《綱目拾遺》)3治風濕痛,骨節酸痛及高血壓病:臭梧桐三錢至一兩,煎服;研粉每服一錢,一日三次。也可與?薟草配合應用。(《上海常用中草藥》)4治半邊頭痛:川椒五錢,臭梧桐葉二兩。先將桐葉炒黃,次入椒再炒,以火酒灑在鍋內,拌和取起,卷在碉內,紮在痛處;吃熱酒一碗,取被蓋頸而睡,出汗。(《綱目拾遺》)5治一切內外痔:自梧桐葉七片,瓦松七枝,皮硝三鯨。煎湯熏洗。(《綱目拾遺》)6治濕疹或痱子發癢:自梧桐適量,煎湯洗浴。《上海常用中草藥》)

臨床應用

1.治療高血壓病:臭梧桐具有和緩而持久的降壓作用,並有解除高血壓病症狀,恢復心臟功能,對抗小動脈痙攣等作用。據數十例至數百例的治療結果,降壓的總有效率自56.69-81.4%不等。配合地龍應用,療效有所提高,有效率可達81%以上。一般服藥後顯著降壓出現較晚,大多數在第四、五周血壓始明顯下降。血壓下降後,若停止服藥,血壓可在 1-2周內迅速回升;如給予較小的維持劑量,則血壓常可維持在已下降的水平上。臨床症狀如心悸、氣急、頭痛、頭暈、失眠及夜尿等大多有明顯改善或消失,個別有心絞痛的病例,服藥後亦消失。部分病例經檢查證明:凡顯著降壓看心臟增大幾乎完全恢復,期外收縮消失,但心串、心音無明顯變化,心電圖有冠狀動脈硬化所引起的缺血現象亦可恢復;大多數眼底小動脈的痙攣可解除削。實踐中還觀察到,療效與年齡、病期等有一定關係。40歲以上者降壓作用較佳。對早期高血壓及晚期高血壓尚無嚴重併發症者均有療效,對急進型高血壓和晚期高血壓伴有併發症者,療效不佳;有動脈硬化者亦有療效。但也有報告,對三、三期高血壓或有明顯之動脈硬化著,療效並不顯著。部不適、噁心、嘔吐、便秘或稀便等,部分病例有軟弱無力感。一般均能忍受,繼續服藥或酌情減量後可自行消失。

用法:1.1.臭梧桐片劑,每日10-16g,分3-4次服。

1.2.採用臭梧桐葉提取物二-臭梧桐甲索內服,開始每日60-90mg,待降壓後可減至每日40-60mg為維持量;分3次服。

2.治療慢性氣管炎:取新鮮臭梧桐莖葉吐兩製成煎劑,為1日量,分3次服。10天為一療程。88例患者於7-8月份經三個療程後,總有效率達81.8%,其中顯效以上為46.6%。初步觀察,在止咳、化痰、平喘等方面有一定的近期療效;但消炎作用較差,有的療效還不鞏固,顯效時間較慢。

3.治療瘧疾:內服八角梧桐片(每片重0.25g),成人每6小時1次,每次14片,共8次,以後日服3次,每次5片,連服5天。7天為一療程,總劑量路在2O0片左右。小兒劑量酌減。226例各型瘧疾(三日瘧96例,間日瘧88例,惡性瘧24例,混合感染18例)患者,服藥後4天內,全部控制症狀發作,觀察3月未見復發。血檢結果: 服藥後2天原蟲消失者186例(82.3%);第4、7天的陰轉率分別為97.3%和98.6%。藥物反應較少,少數出現心律不齊、噁心、嘔吐;個別發生全身及下膠浮腫、蕁麻疹,但多不嚴重。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