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毒

《中藥大辭典》:楮樹白皮 拼音注音 Chǔ Shu Bai Pi 別名 谷木皮(《吳普本草》),楮樹皮(《別錄》),谷白皮(《千金方》),楮白皮(《聖濟總錄》),構皮(《草木便方》)。 出處 《
()
《中藥大辭典》:楮樹根 拼音注音 Chǔ Shu Gēn 別名 谷樹子根(《本經逢原》),谷木蔃(《生草藥手冊》)。 出處 《分類草藥性》 來源 為桑科植物構樹的嫩根或根皮
()
《中藥大辭典》:楮頭紅 拼音注音 Chǔ Tou Honɡ 出處 《四川中藥志》 來源 為野牡丹科植物楮頭紅的全草。秋季采,鮮用或曬乾。 生境分佈 生於林下或溝邊陰
()
拼音注音 Chūn Shā Huā 別名 砂仁花(《中國醫學大辭典》) 出處 《飲片新參》 來源 為姜科植物陽春砂的花朵及花序梗。 性狀 乾燥的花朵及花序梗,全體呈
()
《中藥大辭典》:慈竹茹 拼音注音 Ci Zhu Ru 出處 《四川中藥志》 來源 為禾本科植物慈竹的莖稈除去外皮後刮下的中間層。 炮製 鮮用或薑汁炒用。 歸經
()
《中藥大辭典》:慈姑葉 拼音注音 Ci Gū Ye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澤瀉科植物慈姑的葉片。 性味 1《本草圖經》:"味甘微苦,寒,無毒。" 2《重慶草藥》:"(全株)
()
《中藥大辭典》:慈姑 拼音注音 Ci Gū 別名 茨菇(《藥性論》),白地栗(《本草圖經》),慈菇(《滇南本草》)。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澤瀉科植物慈姑的球莖。 生境
()
《中藥大辭典》:慈烏 拼音注音 Ci Wū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鴉科動物寒鴉的肉。 生境分佈 棲於山區及平原的田野間,好群棲。主食農作物的種子,亦吃昆蟲。分
()
《中藥大辭典》:川防風 拼音注音 Chuān Fanɡ Fēnɡ 別名 竹節防風(《四川中藥志》),毛前胡、西風(南川《常用中草藥手冊》)。 出處 《中藥志》 來源 為傘形科
()
《中藥大辭典》:常春籐子 拼音注音 Chanɡ Chūn Tenɡ Zǐ 出處 《本草拾遺》 來源 為五加科植物常春籐的果實。秋後採集。 性味 《本草拾遺》:"甘,溫,無毒
()
《中藥大辭典》:川層草 拼音注音 Chuān Cenɡ Cǎo 別名 獻雞尾(《廣西藥植名錄》),舟山碎米蕨、細鳳尾草、鳳凰路雞、鐵線路雞(《湖南藥物誌》)。 出處 《廣西藥植
()
拼音注音 Ci Linɡ 別名 野菱(《綱目》) 出處 《綱目拾遺》 來源 為菱科植物野菱的果實。 生境分佈 野生於水塘中或田溝內。分佈長江流域。 原形態
()
拼音注音 Ci Bō 別名 潑盤、托盤(《救荒本草》),空腹蓮、空腹妙、飯包菠、雅早(《閩東本草》),飯消扭、地苗、田母,田角公(《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出處 《閩東本草》
()
拼音注音 Ci Pu Tɑo Gēn 來源 藥材基源:為葡萄科植物刺葡萄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itis davidii(Roman.)Foex.〔Spinovitisdavidii Roman.;Vitisarmata Dielset
()
《中藥大辭典》:鷿鷈 拼音注音 Pi Tī 別名 鷈、須贏(《爾雅》),刁鴨(《食療本草》),油鴨(《綱目》),水鴒仃(《醫林纂要》),水葫蘆(《中國動物圖譜·鳥類》)。 出處 《本草拾
()
《中藥大辭典》:鴇肉 拼音注音 Bǎo Rou 出處 《飲膳正要》 來源 為鴇科動物大鴇的肉。 生境分佈 棲於空曠的草原上,善奔馳,常成群覓食,食物以植物質為主。繁
()
《中藥大辭典》:霸王七 拼音注音 Ba Wanɡ Qī 別名 萬年炦、炦七。 出處 《四川中藥志》 來源 為鳳仙花科植物野風仙花的塊根。9~12月間採挖,除去鬚根,曬乾
()
《中藥大辭典》:薄荷油 拼音注音 Bo He You 出處 《重慶堂隨筆》 來源 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的鮮莖葉經蒸餾而得的芳香油。 性狀 為無色至淡黃色或綠
()
《中藥大辭典》:菝葜葉 拼音注音 Ba Qiā Ye 出處 《日華子本草》 來源 為百合科植物菝葜的葉片。 原形態 植物形態詳"菝葜"條。 化學成分 葉含芸香甙
()
《中藥大辭典》:蓽茇根 拼音注音 Bi Ba Gēn 別名 蓽撥沒(《本草拾遺》) 出處 《本草拾遺》 來源 為胡椒科植物蓽茇的根。 化學成分 根含胡椒鹼、蓽茇明
()
拼音注音 Bai Mǐ 別名 稗子 來源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稗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chinochloa crusgalli (L.) Beauv.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
()
《中藥大辭典》:芭蕉油 拼音注音 Bā Jiāo You 別名 芭蕉汁(《衛生雜興》),芭蕉樹水(《中級醫刊》(5):57,1959)。 出處 《日華子本草》 來源 為芭蕉科植物芭蕉莖中
()
《中藥大辭典》:白鷴 拼音注音 Bai Xian 別名 鵯雉(《爾雅》),白鵯、白雉(《爾雅》郭璞注),越禽(《動物學大辭典》),銀雞(《脊椎動物分類學》),銀雉(《中國動物圖譜·鳥類》)。
()
《中藥大辭典》:白郎花 拼音注音 Bai Lanɡ Huā 出處 《四川中藥志》 來源 為橡樹科植物峨眉椴的根皮。 生境分佈 生於中山區之森林中。分佈四川等地。
()
《中藥大辭典》:白蘇梗 拼音注音 Bai Sū Gěnɡ 出處 《中藥形性經驗鑒別法》 來源 為唇形科植物白蘇的莖。秋季果實成熟時,割取老莖,除去果實及枝葉,曬乾。
()
《中藥大辭典》:白蘇子 拼音注音 Bai Sū Zǐ 別名 荏子(《別錄》),玉蘇子(《中藥志》)。 出處 《飲片新參》 來源 為唇形科植物白蘇的果實。 生境分佈 野生
()
《中藥大辭典》:白芥 拼音注音 Bai Jie 別名 胡芥(《蜀本草》),蜀芥(《綱目》)。 出處 《唐本草》 來源 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的嫩莖葉。 生境分佈 全國各地
()
拼音注音 Bai Jiāo Xiānɡ 別名 楓香脂(《唐本草》),楓脂(《通典》),白膠(《儒門事親》),芸香(《本草原始》),膠香(《國藥的藥理學》)。 出處 《唐本草》 來源 為金縷
()
拼音注音 Bai Xi Xīn 別名 貝茜花(《中國種子植物分類學》)。 出處 《四川中藥志》 來源 為毛茛科植物單葉升麻的全草。 生境分佈 生於林下陰處。分佈
()
《中藥大辭典》:白粱米 拼音注音 Bai Lianɡ Mǐ 出處 《別錄》 來源 為植物白粱的種仁。 原形態 粱為禾本科植物粟的一種。植物形態詳"粟米"條。 性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