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毒

《中藥大辭典》:突厥雀 拼音注音 Tū Jue Que 別名 鵝鳩、寇雉(《爾雅》),沙雞(《爾雅義疏》)。 出處 《本草拾遺》 來源 為沙雞科動物毛腿沙雞的肉。 生境
()
拼音注音 Tu Kui 別名 莃(《爾雅》),天葵(《本草圖經》),棋盤菜(《植物名實圖考》),乳癰藥(《廣西藥植名錄》)。 出處 《唐本草》 來源 為錦葵科植物菟葵的莖葉。夏
()
《中藥大辭典》:菾菜根 拼音注音 Tian Cai Gēn 別名 出莙薘兒、莙薘根(《飲膳正要》)。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藜科植物菾菜的根。秋季採挖。 生境分佈
()
《中藥大辭典》:貒膏 拼音注音 Tuan Gāo 別名 貒脂(《本草拾遺》),貒豬膏(《食醫心鏡》),豬獾油(王玷桂《不藥良方》),貒油(《綱目拾遺》),土豬油(《四川中藥志》)。 出處 《
()
《中藥大辭典》:銅羅傘 拼音注音 Tonɡ Luo Sǎn 別名 胡豆、巖籐、楊桃葉羅傘 出處 《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為豆科植物庭籐的根或全草。全年可采。洗
()
《中藥大辭典》:鰷魚 拼音注音 Tiao Yu 別名 鮂、黑鰦(《爾雅》),白鰷(《毛詩箋》),參魚、肉條魚(《爾雅翼》),鲹魚(《綱目》),白漂子(《黑龍江流域魚類》),鲹鰷(《中國經濟動物誌
()
《全國中草藥彙編》:鵜鶘嘴 拼音注音 Ti Hu Zuǐ 別名 斑嘴鵜鶘 來源 鵜形目鵜鶘科斑嘴鵜鶘Pelecanus roseus Gmelin,以脂肪入藥。 生境分佈 我國北部地區,
()
拼音注音 Wū Mu Xie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柿科植物烏木的木屑。 生境分佈 分佈廣東。 原形態 烏木(《綱目》),又名:烏文木、翳木(崔豹《古今注》),文木(《
()
《中藥大辭典》:鵜鶘脂油 拼音注音 Ti Hu Zhī You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鵜鶘科動物斑嘴鵜鶘的脂肪所熬之油。 原形態 動物形態詳"鵜鶘嘴"條。 性味
()
拼音注音 Wū Linɡ Shēn 別名 烏苓參、雷震子、烏麗參、雞(土從)蛋、地炭棍、雞茯苓 出處 本品未見本草記載。清代《灌縣志》稱:「烏苓參,其苗出土易長,根延數丈,
()
拼音注音 Wū Sū Lǐ Wǎ Wei 別名 騸雞尾、人頭髮、飛驚草、鐵包針、小石韋、青根、大石韋、劍刀草、大金刀、青葉紅、大骨牌草、七星劍、金星草 來源 藥材
()
《中藥大辭典》:烏蛇膏 拼音注音 Wū She Gāo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游蛇科動物烏梢蛇的脂肪。 原形態 動物形態詳"烏蛇"條。 功能主治 《聖惠方》:"耳
()
拼音注音 Wū Guī 歸經 龜肉入肝、肺、脾; 龜板入心、肝、腎。 性味 龜肉甘酸、溫、無毒; 龜板鹹甘、平、無毒。 功能主治 除濕痺,補陰虛,滋腎水,止血,解毒。主
()
《中藥大辭典》:五倍子苗 拼音注音 Wǔ Bei Zǐ Miao 出處 《履巉本草》 來源 為漆樹科植物鹽膚木的幼嫩枝苗。 原形態 植物形態詳"鹽麩子"條。 性味
()
拼音注音 Wǔ Se Mei Ye 別名 臭金鳳葉、毛神花葉、五色花葉 來源 藥材基源:為馬鞭草科植物馬櫻丹的葉或嫩枝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antana camara L. 采收
()
《中藥大辭典》:五爪金龍花 拼音注音 Wǔ Zhǎo Jīn Lonɡ Huā 出處 《泉州本草》 來源 旋花科植物五爪金龍的花蕾,夏季采收,曬乾或鮮用。 原形態 植物形態
()
《中藥大辭典》:五爪龍 拼音注音 Wǔ Zhǎo Lonɡ 別名 五葉籐(《南寧市藥物誌》),五葉茹(《泉州本草》)。 出處 《南寧市藥物誌》 來源 為旋花科植物五爪金龍的
()
《中藥大辭典》:吳茱萸根 拼音注音 Wu Zhū Yu Gēn 出處 《本經》 來源 為芸香科植物吳茱萸的根或根的韌皮部。9~10月采收。 原形態 植物形態詳"吳茱萸"條
()
《中藥大辭典》:無患子中仁 拼音注音 Wu Huan Zǐ Zhōnɡ Ren 出處 《本草拾遺》 來源 為無患子科植物無患樹的種仁。 原形態 植物形態詳"無患子"條。
()
《中藥大辭典》:文鰩魚 拼音注音 Wen Yao Yu 別名 鰩(《呂氏春秋》),飛魚(《本草拾遺》)。 出處 《本草拾遺》 來源 為飛魚科動物燕鰩魚的肉。 生境分佈
()
《中藥大辭典》:無名木皮 拼音注音 Wu Minɡ Mu Pi 出處 《海藥本草》 來源 為漆樹科植物無名木的樹皮。 原形態 植物形態詳"無名子"條。 性味 《海
()
《中藥大辭典》:蝟肉 拼音注音 Wei Rou 出處 《食療本草》 來源 為刺蝟科動物刺蝟或短刺蝟的肉。 原形態 動物形態詳"刺蝟皮"條。 性味 《綱目》:"甘,平
()
《中藥大辭典》:蕪菁花 拼音注音 Wu Jīnɡ Huā 出處 《證類本草》 來源 為十字花科植物蕪菁的花或花蕾。 原形態 植物形態詳"蕪菁"條。 性味 《綱目
()
《中藥大辭典》:蝟脂 拼音注音 Wei Zhī 出處 《本草經集注》 來源 為刺蝟科動物刺蝟或短刺蝟的脂肪油。 原形態 動物形態詳"刺蝟皮"條。 性味 《綱目
()
《中藥大辭典》:王瓜子 拼音注音 Wanɡ Guā Zǐ 別名 赤雹子(《本草衍義》),馬雹兒子(《瀕湖集簡方》),土瓜仁(《本草匯言》)。 出處 《藥性論》 來源 為葫蘆科植
()
《中藥大辭典》:鹹蝦花 拼音注音 Xian Xiā Huā 別名 大葉鹹蝦花、狗仔菜(《廣州植物誌》),萬重花、狗狗木根(《廣西藥植名錄》),狗仔花(《廣西中草藥》)。 出處 《廣
()
《中藥大辭典》:小葉石楠 拼音注音 Xiǎo Ye Shi Nan 出處 《湖南藥物誌》 來源 為薔薇科植物小葉石楠的根。秋、冬採挖。 生境分佈 生於丘陵灌叢中。分
()
《中藥大辭典》:小牛力 拼音注音 Xiǎo Niu Li 別名 土甘草 出處 《廣西中藥志》 來源 為豆科植物疏葉美花崖豆籐的根。秋、冬採挖,洗淨,曬乾。 生境分佈
()
拼音注音 Xiǎo Fěn 別名 小麥粉(《食療本草》)。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小麥麩洗製麵筋後澄澱的澱粉。 歸經 《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厥陰經。"
()
《中藥大辭典》:小血光籐 拼音注音 Xiǎo Xue Guānɡ Tenɡ 出處 《四川中藥志》 來源 為馬錢科植物狹葉蓬萊葛的籐莖。 生境分佈 生於中山地區的半陰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