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大辭典》:五爪龍 拼音注音 Wǔ Zhǎo Lonɡ 別名 五葉籐(《南寧市藥物誌》),五葉茹(《泉州本草》)。 出處 《南寧市藥物誌》 來源 為旋花科植物五爪金龍的
()
《中國藥典》:委陵菜 拼音注音 Wěi Linɡ Cai 別名 毛雞腿子、野雞膀子、蛤蟆草、山蘿蔔、翻白草[山東]、白頭翁[湖北] 英文名 HERBA POTENTILLAE CHINENSIS
()
拼音注音 Wei Mao 別名 鬼箭羽、麻藥[廣東]、八樹[陝西]、篦梳風[湖南] 來源 衛矛科衛矛屬植物衛矛Euonymus alatus (Thunb.) Sieb.,以根,帶翅的枝及葉入藥。全年
()
《全國中草藥彙編》:挖耳草 拼音注音 Wā ěr Cǎo 別名 杓兒菜 來源 菊科天名精屬植物金挖耳(煙管頭草)Carpesium cernuum L.和倒蓋菊(大挖耳草)C. divaricatum Sie
()
《全國中草藥彙編》:無患子 拼音注音 Wu Huan Zǐ 別名 油患子、苦患子、洗手果、木患、木患樹、肥皂樹、肥珠子、洗衫子、黃目子、目浪子 來源 為無患子科無
()
《中藥大辭典》:無爺籐 拼音注音 Wu Ye Tenɡ 別名 過天籐(《生草藥性備要》),無根草(《本草求原》),流寓網、飛揚籐、黃魚籐(《嶺南採藥錄》),羅網籐(《嶺南大學校園植物名
()
《全國中草藥彙編》:王瓜根 拼音注音 Wanɡ Guā Gēn 別名 吊瓜、土瓜、苦瓜蓮 來源 為葫蘆科栝樓屬植物王瓜Trichosanthes cucumeroides Maxim.的根。深秋挖
()
拼音注音 Wenɡ Cai Huanɡ 別名 馬蹄黃草。 出處 福建 來源 為堇菜科植物甕菜黃的全草。 生境分佈 生長於原野。分佈我國南部。 原形態 一年生
()
拼音注音 Wei Te Tā 別名 野芝麻、野芝麻棵、山芝麻。 英文名 Herb of Elongated Screwtree 出處 出自《雲南中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梧桐科植物長
()
拼音注音 Wǎnɡ Mǐ 來源 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菵草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eckmannia syzigachne(Steud.)Fernald [B.erucaeformis(L.)Host var.uniflora Scklbn
()
拼音注音 Wu Gōnɡ Zǎo 別名 海赤菜、冬家爛、膏菜 來源 藥材基源:為隱絲藻科植物蜈蚣藻及舌狀蜈蚣藻的藻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rateloupia filicina(Wulf
()
《全國中草藥彙編》:蝸牛 拼音注音 Wō Niu 別名 天螺螄、裡牛、瓜牛 來源 大蝸牛科動物回型蝸牛Eulota similaris Ferussac,以乾燥全體或活個體入藥。夏秋捕捉,
()
拼音注音 Xia Tian Ju 別名 白龍鬚[雲南思茅]、水胡椒、風氣草、汗蘇麻 來源 為菊科下田菊屬下田菊Adenostemma lavenia (L.) Kuntze,以全草入藥。夏、秋采收,洗
()
別名 筋骨草、散血草、苦地膽 來源 唇形科下草Ajuga genevensis L.,以全草入藥。 生境分佈 湖南、廣西。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涼血解毒,散瘀止痛。主治
()
未定:鹹秋石 來源 用食鹽與泉水煎熬而成。 性味 鹹,寒。 功能主治 滋陰退熱。適用於骨蒸勞熱,咽痛,口瘡等症。 用法用量 一錢至二錢,煎服。 《中華本草》:鹹
()
《中藥大辭典》:響鈴草 拼音注音 Xiǎnɡ Linɡ Cǎo 別名 野花生(《中國植物誌》),荷豬草、黃花野百合(《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馬響鈴(《滇南本草整理本》),鈴鈴草、
()
《中國藥典》:夏枯草 拼音注音 Xia Kū Cǎo 別名 棒槌草、鐵色草、大頭花、夏枯頭 英文名 SPICA PRUNELLAE 來源 本品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
()
別名 牛尾一支箭 來源 菊科小一支箭Ainsliaea spicata Vaniot,以根入藥。 生境分佈 四川、雲南。 性味 澀、苦,寒。 功能主治 消炎,殺菌,利尿,殺蟲。主治阿
()
拼音注音 Xiǎo Ye Jiǎ Lou Dou Cai 別名 葉矛對鉤[藏名] 來源 毛茛科小葉假耬斗菜Paraquilegia microphylla (Royle)Drumm. et Hutch.,以全草入藥。 生境
()
拼音注音 Xiǎo Ye Di Bu Ronɡ 別名 金不換 來源 藥材基源:為防己科植物小葉地不容的塊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tephania succifera H.S.Lo et Y.Tsoong
()
《中藥大辭典》:小葉石楠 拼音注音 Xiǎo Ye Shi Nan 出處 《湖南藥物誌》 來源 為薔薇科植物小葉石楠的根。秋、冬採挖。 生境分佈 生於丘陵灌叢中。分
()
拼音注音 Xiǎo Ye Yě Jue Minɡ 別名 霍州油菜、野決明。 英文名 flower of fruit of Chinese Thermopsis 出處 始載於《中國主要植物圖說》。 來
()
《全國中草藥彙編》:小葉金老梅 拼音注音 Xiǎo Ye Jīn Lǎo Mei 來源 薔薇科小葉金老梅Dasiphora parvifolia (Fisch.)Juz.,以花、葉入藥。 生境分佈 四川、內
()
拼音注音 Xiǎo Ye Jīn Huā Cǎo 別名 石孔雀尾(《陸川本草》),仙雞尾、金粉蕨(《廣西中獸醫藥樁》),串魚草、人頭草,金花草(《雲南中草藥選》),小金花草、火湯蕨、線雞尾
()
《全國中草藥彙編》:小大黃 別名 矮大黃 來源 蓼科小大黃Rheum pumilum Maxim.,以根入藥。 生境分佈 青海。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瀉腸胃積滯,實熱,下瘀血
()
拼音注音 Xiǎo Tiān Suan 別名 小棕包、披麻草、細毒蒜(《紅河中草藥》)。 出處 《雲南經濟植物》 來源 為百合科植物小藜蘆的根。秋、冬採挖,洗淨,曬乾或鮮
()
《全國中草藥彙編》:小山豆根 別名 山豆根[四川] 來源 防己科小山豆根Stephania elegans Hook. f. et Thoms.,以根入藥。 生境分佈 四川。 性味 苦,寒。 功
()
拼音注音 Xiǎo Shān Zǎo 別名 茶米菜、小杉海苔、小葡萄藻、茶葉藻 英文名 Fir Algae 出處 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來源 藥材基源:為杉藻科植物小
()
拼音注音 Xiǎo Guǒ Dǎo Di Linɡ 別名 炮卜草、金絲苦楝、三角泡、三角籐、包袱草、倒地鈴(《廣西中草藥》),粽仔草、尪子目珠(《福建中草藥》)。 出處 《常用
()
拼音注音 Xiǎo Guǒ Zhī Zi 別名 水黃枝、水梔 來源 藥材基源:為茜草科植物狹葉梔子的果實及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ardenia stenphylla Merr. 采收和儲藏: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