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籐

紫籐朗讀

紫籐中藥材詳解

《全國中草藥彙編》:紫籐

拼音注音
Zǐ Tenɡ
別名

籐蘿

來源

豆科紫籐屬植物紫籐Wisteria sinensis Sweet,以莖皮、花種子入藥。夏秋采,分別曬乾。

性味

甘、苦,溫。有小毒。

功能主治

止痛,殺蟲。用於腹痛,蟯蟲病。

用法用量

1錢。

備註

(1)種子內含氰化合物,用量過大有中毒的可能,雖能治療蟯蟲病,但不宜久服。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藥大辭典》:紫籐

拼音注音
Zǐ Tenɡ
別名

招豆籐(《本草拾遺》),朱籐(《夢溪筆談》),籐花菜(《救荒本草》),小黃籐(《植物名實圖考》),紫金籐(《江蘇藥材志》),轎籐、豆籐、籐蘿、黃纖籐(江西《草藥手冊》)。

出處

《本草拾遺》

來源

為豆科植物紫籐莖葉。夏、秋采收。

生境分佈

多栽培於庭園。分佈東北、山東、河南、河北、陝西、湖北、江蘇、浙江、四川、廣東等地。

原形態

落葉攀援灌木。莖纏繞於他物上。單數羽狀復葉,互生;托葉線狀披針形,早落;小葉7~11枚,卵狀披針形或矩圓狀披針形,長4~7厘米,頂端一枚較大;小葉先端漸尖,基部闊楔形;幼時密生平貼細毛,成熟時無毛。總狀花序側生,倒垂,長15~30厘米;花梗柔弱,有毛,長1~2厘米;萼鍾狀,5齒裂,密被細毛;花冠蝶形,藍紫色,旗瓣大,外反,基部有2附屬體,翼瓣基部有耳,龍骨瓣鈍,鐮狀;雄蕊2體;花柱內彎,柱頭頂生。莢果長而扁平,長10~20厘米,密生絨毛。種子扁圓形,1~3粒。花期3~4月。果期9~10月。

本植物的根(紫籐根)、種子(紫籐子)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化學成分

樹皮含紫籐甙及樹脂。葉含木犀草素7-葡萄糖鼠李糖甙、木犀草素7-鼠李糖葡萄糖甙、芹菜素7-鼠李糖葡萄糖甙。新鮮葉含維生素C109毫克%。花含揮發油0.6~0.95%;尿囊素和尿囊酸的含量占花中總氮量的27%。又含廿七烷和22,23-二氮豆甾醇。

藥理作用

紫籐甙及樹脂均有毒,能引起嘔吐、腹瀉乃至虛脫。

性味

《本草拾遺》:"味甘,微溫,有小毒。"

功能主治

《本草拾遺》:"主水印病。作煎如糖,下水良。"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紫籐

拼音注音
Zǐ Tenɡ
別名

招豆籐、朱籐、籐花菜、小黃籐、紫金籐、轎籐、黃環、籐蘿、黃纖籐、小黃草。

英文名
Stem of Chinese Wisteria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拾遺》;《本草拾遺》:紫籐,花LU碎拭酒醋白腐壞;子作角,其中仁熬令香,著酒中令不敗,酒敗者用之亦正。四月生紫花可愛,人亦種之,江東呼為招豆籐,皮著樹,從心重重有皮。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紫籐的莖或莖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Wisteria sinensis Sweet

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收莖或莖皮,曬乾。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山坡、疏林緣、溪谷兩旁,空曠草地,也栽培在庭園內。

資源分佈:分佈於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遼寧、陝西、甘肅。北方為種植,長江以南有野生。

原形態

紫籐 落葉攀援灌木,高達10m。莖粗壯,分枝多,莖皮灰黃褐色。奇數羽狀復葉,互生,長12-40cm;有長柄,葉軸被疏毛;小葉7-13,葉片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11cm,寬2.5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全緣,幼時兩面有白色疏柔毛;小葉柄被短柔毛。總狀花序側生,下垂,長15-30cm,花大,長2.5-4cm;花萼鍾狀,先端淺裂,萼齒5,上部萼齒不明顯,疏生柔毛;花冠蝶形,紫色或深紫色,旗瓣大,外反,基部有2個附屬體,翼瓣基部有耳,龍骨瓣鈍,鐮狀,光瑞微彎;雄蕊10,二體;花柱內彎,柱頭頂生,半球狀。莢果長條形,扁平,長10-20cm,密生黃色絨毛。種子偏圓形,l-3顆。花期4-5月,果期9-11月。

栽培

生物學特性 性喜濕潤,避風向陽,耐寒耐旱。土壤宜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上。

栽培技術 用播種、扦插、壓條。嫁接繁殖均可。播種繁殖:於秋後來種曬乾貯藏,次年早春浸種,氣溫10-13℃即可發芽。扦插繁殖:可於秋季,選當年生莖部枝條長8-10cm,帶種扦插,如控制溫度16℃則生根較快。變種可用嫁接繁殖:以實生苗作砧木。春夏進行嫁接。定植宜選空曠地,以利根系發展與枝蔓攀援,寒冷地區應選向陽避風處,防止晚霜使嫩葉受凍。定植後設立棚架,以便枝蔓牽引。

病蟲害防治 有刺蛾、赤楊毛蟲、紫籐葉蟲等為害葉片,可用敵百蟲防治。

毒性

紫籐甙及樹脂均有毒,能引起嘔吐、腹瀉乃至虛脫。

化學成分

莖皮含a-L-吡喃鼠李糖基(1→5)-β-D-夫喃木糖基(1→3)-a-香樹脂醇[a-L-rhamnopyranosyl(l→5)-β-D-xylofu-ranosyl(1→3)-a-amyrin],β-谷甾醒(β-sitosterol),三十烷醇(tri-acontanol),12-羥基三十烷-4,7-酮(12-hydroxytriacontan-4,7-dione),原甾醇(protosterol)B和山奈酚(kaempferol)。葉含木犀草素-7-葡萄糖鼠李糖甙(luteolol-7-glucorhamno-side),木犀草素-7-鼠李糖葡萄糖甙(luteolol-7-rhamnoglucoside)即忍冬苦甙(loniceroside),芹菜素-7-鼠李糖葡萄糖甙(apigenol-7-rhamnoglucoside)即野漆樹甙(rhoifoloside)和尿囊素(allan-toin)及尿囊酸(allantoic acid)。花含正二十七烷(heptacosane),22,23-二氫豆甾醇(22,23-di-hydrostigmasterol),夏至草素(marrubiin),鮮花含揮發油,經GC分離獲得120個峰,其中有: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1-辛烯-3-醇(1-octen-3-ol),苯甲醛(benzaldehyde),芳樟醇(linalool),苄醇(苯甲醇,benzylalcohol),苯乙醇(2-phenylethanol),6-乙炔基四氫-2H-吡喃-3-醇(6-ethynyltetrahydro-2H-pyran-3-ol),2,3-氫苯並夫喃(2,3-dihydro-benzofuran),2-氨基苯甲酸(2-aminobenzoic acid),苯甲酸甲酯(methyl benzoate),a-金合歡烯(a-farnesene),1H-吲哚(1H-indole),異丁香油酚(isoeugenol),十六酸甲酯(methyl hexadecanoate),棕櫚酸乙酯(ethyl palmitate),二十二烷(heneicosane),二八烷酸(coctadecanoic acid)即硬脂酸(stearic acid),二十三烷(tricosane)。

歸經

腎經

性味

味甘;苦;性微溫;小毒

功能主治

利水;除痺;殺蟲。主水YIN病;浮腫;關節疼痛;腸寄生蟲病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

《本草拾遺》:主水YIN病。作煎如糖,下水良。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