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杜鵑

紫杜鵑朗讀

紫杜鵑中藥材詳解

《中藥大辭典》:紫杜鵑

拼音注音
Zǐ Du Juān
別名

土牡丹花、嶺南杜鵑(《廣西藥植名錄》)。

出處

《廣東省攻克老年慢性氣管炎資料選編》

來源

為杜鵑花科植物廣東紫花杜鵑花、葉嫩枝根皮

生境分佈

生於山地、疏林中,分佈廣東、江西、湖南等地。

原形態

常綠灌木,高1~3米。分枝密,小枝密生扁平紅褐色伏毛。葉二型,簇生枝頂;春葉橢圓狀披針形,長3~8.2厘米,寬1.8~3.2厘米,兩頭尖,下面稍生伏毛;夏葉橢圓形至倒卵形,長1.2~3.2厘米,寬5~15毫米,先端鈍或圓,有短尖頭;葉柄長4~8毫米,密生糙伏毛。傘形花序頂生,花7~12朵;花梗長6~9毫米,密生紅棕色伏毛;萼極小,密生黃褐色細毛;花冠漏斗形,丁香紫色,花冠筒長約1厘米;雄蕊5,露出,花絲無毛;子房密生細毛。蒴果圓柱形,長0.8~1.2厘米,密被紅棕色扁毛。

毒性

小鼠腹腔注射黃酮半數致死量為1.97克/公斤(相當於生藥739克/公斤)。死前均呈抑制狀態。呼吸停止不久仍可摸及心跳。給貓黃酮0.5克/公斤灌胃,除趨向安靜、活動減少外,48小時內未見其他異常。狗每天給予0.12或0.06克/公斤灌胃,連續20天,活動減少,比較馴服,體重普遍減輕,肝、腎功能及血象等未見異常。

化學成分

葉含黃酮、酚類、有機酸、三萜、多量鞣質和揮發油(0.01%,干重)。葉和嫩枝中,分離得5種黃酮類化合物結晶,其一為槲皮素,其餘4種為紫色杜鵑素甲、乙、丙、丁。揮發油中含6種以上的萜類成分。

藥理作用

1止咳、祛痰作用

紫杜鵑煎劑、紫杜鵑黃酮與甲素對小鼠止咳作用較好,揮發油較弱,乙素不明顯(氨水噴霧引咳法)。甲素的止咳作用是中樞性的,作用部位在大腦以下(電刺激貓喉上神經法)。黃酮能使小鼠呼吸道分泌酚紅的量增加;正常家兔腹腔注射0.16克/只(相當於成人一天量),明顯抑制呼吸頻率,並能對抗尼可剎米的呼吸興奮作用。

2對大鼠實驗性慢性氣管炎的作用

大鼠吸入二氧化硫產生慢性氣管炎後,應用紫杜鵑注射液肌肉注射,10天為一療程,可使氣管纖毛-粘液流運速度加快,恢復到接近正常水平,病理切片上可見炎症細胞浸潤明顯減少,杯狀細胞數變化不明顯。

3解痙作用

煎劑及黃酮對離體家兔與豚鼠腸管均有明顯的抗乙酰膽鹼的作用。

4對循環系統的作用

麻醉貓腹腔注射黃酮0.09克/公斤,血壓緩慢輕度下降,呼吸稍快。少數動物心收縮加強,多數無影響。腹腔注射0.08克/公斤,對在位貓心無明顯影響。對正常兔心電圖亦無影響。

5其他

煎劑對肺炎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卡他球菌稍有抑製作用,可能與其中所含鞣質有關,其提取物及結晶則均無作用。對亞洲甲型流感病菌、鼻病毒及腺病毒均無明顯抑製作用。

功能主治

鎮咳,祛痰。治慢性氣管炎。

1《廣西藥植名錄》:"根皮:清涼解熱,散瘀。"

2《廣西植物名錄》:"根皮:止咳祛痰。治慢性氣管炎。"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鮮者2兩)。

臨床應用

治療慢性氣管炎

採用紫花杜鵑的花、葉、嫩枝入藥,製成片劑或煎劑。每日總藥量均為2兩(鮮),分2次飯後服,10天為一療程。通過2921例的觀察,一個療程的痊癒率15.1%(175例),顯效率34.1%(395例);二個療程的痊癒率為29.5%(521例),顯效率為34.6(609例)。此藥對鎮咳效果最好,祛痰次之,平喘較差。有效病例一般在服藥2~3天後即見不同程度的減輕。部分病例經一個療程後停藥觀察,發現4~5天後症狀有繼續減輕的趨勢。另據3148例的臨床觀察,證明療程越長,療效越高,1~4個療程的痊癒率依次為15.1%、29.5%、55.4%,62.5%。藥用部分以花、葉、嫩枝的療效較高,全株及梗均差。煎劑的療效優於片劑。副作用有頭暈、口乾、腹痛、便秘等,多不嚴重,並不影響繼續治療。於療程結束後,可見白細胞明顯減少,嗜中性的百分比下降;血壓輕度降低;多數病例心率減慢;對健康腎臟無明顯損害;對肝功能亦無明顯影響;少數病例可有睡眠欠佳,多夢,頭暈等現象,但均不嚴重。亦可用紫花杜鵑1兩、矮地茶1兩、胡頹子葉1兩,組成復方治療本病。將上藥煎煮濃縮製成60毫升糖漿,每次20毫升。每日3次,飯後服。共觀察30例,臨床治癒6例,顯效16例。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紫杜鵑

拼音注音
Zǐ Du Juān
出處

出自《廣東省攻克老年性慢性支氣管炎資料選編》

來源

藥材基源:為杜鵑花科植物廣東紫花杜鵑的花、葉、嫩枝或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Rhododendron mariae Hance

采收和儲藏:4~5月間采收花、葉、嫩枝,鮮用或陰乾;夏、秋季挖根,洗淨,切片,鮮用或曬乾。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丘陵山地灌木林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貴州。

原形態

常綠灌木,高1-3m。多分枝,枝開展,幼枝密被紅褐色糙伏毛。花芽卵圓形,芽鱗密被長柔毛。葉二型;革質,簇生於枝頂,春葉橢圓狀披針形,長3-9cm,寬2-3cm,頂端急尖或漸尖,有短尖頭,基部楔形,兩面稍生伏毛;夏葉較小,橢圓形至倒卵形,長2-4cm,寬5-15mm,先端鈍或圓,有短尖頭。基部楔形或微鈍,表面深綠色,近無毛,邊緣有睫毛,背面綠白色,疏生棕色糙伏毛。傘形花序頂生,有花7-15朵,花梗長6-15mm,密被有光澤的紅棕色糙伏毛;花萼小,杯狀或具不明顯的5細齒,密被細毛;花冠漏斗型,長1-1.8cm,淡紫色或暗紫色,芳香,先端5裂,裂片開展;雄蕊5,伸出花冠外,花絲白色,無毛;子房1,密生細毛,花柱細長,超過雄蕊,長達3cm。蒴果卵圓形,長0.8-1.2cm,成熟時褐色或暗褐色,密生長糙伏毛。花期3-4月,果期7-11月。

性狀

性狀鑒別 葉片多捲曲,完整者展平後呈橢圓狀披針形、橢圓形或倒卵形,長1-9cm,寬1-3.5cm,先瑞漸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深綠色至灰綠色,有稀疏毛茸,下面淡綠色,散有多數紅棕色毛茸。主脈於下面突起,側脈4-6對,於近葉緣處互相連接。葉柄長4-10mm,密被黃棕色毛茸。近革質。氣微,味微澀。

顯微鑒別 葉橫切面:上表皮細胞1列,大小不整齊,柵欄細胞1-3列,海綿組織中偶有草酸鈣簇晶;葉中部主脈上下表皮具單細胞非腺毛,長26-46μm,維管束見成環,韌皮部位於木質部外側,周圍纖維環包圍,中央髓部細胞壁厚。主脈下表皮內側薄壁細胞中散有草酸鈣簇晶。

葉表面觀:上表皮細胞垂周壁平直。下表皮細胞垂周壁近平直或稍彎曲,氣孔密集,不定式。上、下表皮均有多數非腺毛。非腺毛有兩種:一種為單細胞毛,長40-300μm,直徑8-12μm;另一種為多細胞毛,由10餘個細胞組成,長300-360μm,直徑30-40μm,內含紅棕色色素。毛基附近的表皮細胞具放射狀紋理。薄壁組織和海綿組織中散有草酸鈣簇晶,直徑12-20μm。

理化鑒別 薄層色譜1取葉粗粉5g,加1g碳酸鈣,加乙醇50ml,水浴回流2h,殘渣加乙醇50ml,回流1h,合併濾液,取半量,減壓濃縮至干,殘渣用熱水洗,濃縮至5ml,用乙酸乙酯提取,經無水硫酸鈉脫水,濾過,減壓濃縮至干,殘渣溶於甲醇0.5ml中,作供試品液,另取金絲桃甙、槲皮素作對照品,分別點樣於同一聚酰胺薄膜上,以氯仿-甲醇-丁酮-乙酸丙酮(16:10:5:1)展開8cm,置紫外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2取1保留的半量乙醇提取液,減壓濃縮到5ml,加等量蒸餾水,再加入足量的乙酸鉛飽和水溶液,濾過,濾液用硫酸鈉飽和水溶液脫鉛後,濾過,濾液濃縮至5ml,用氯仿熱提30min,用無水硫酸鈉脫水,蒸乾,殘渣溶於甲醇0.25ml中,作供試品液,另以侵木毒素-1、莨菪亭作對照品,分別點樣於同一硅膠G薄板上,以己烷-甲醇-乙酸乙酯(5:1:4)展開20cm,用10%三氯化銻氯仿液顯色;置紫外燈(254nm)下檢視。照山白供試品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滿山紅、烈香杜鵑、紫花杜鵑僅在與對照品莨菪亭相應位置上,顯相同的色斑。

毒性

小鼠腹腔注射黃酮半數致死量為1.97g/kg(相當於生藥739g/kg)。死前均呈抑制狀態。呼吸停止不久仍可摸及心跳。給貓黃酮0.5g/kg灌胃,除趨向安靜、活動減少外,48小時內未見其他異常。狗每天給予0.12或 O.06g/kg灌胃,連續20天,活動減少,比較馴服,體重普遍減輕,肝、腎功能及血象等未見異常。

化學成分

葉含黃酮,酚類,有機酸,三萜,多量鞣質和揮發油(0.01%,干重)。葉和嫩枝中,分離得到5種黃酮類化合物結晶,其一為槲皮素(quercetin),其餘4種為紫花杜鵑素甲、乙、丙、丁。揮發油中含6種以上的萜類成分[1]。

藥理作用

1.止咳、祛痰作用 紫杜鵑煎劑、紫杜鵑黃酮與甲素對小鼠止咳作用較好,揮發油較弱,乙素不明顯(氨水噴霧引咳法)。 甲素的止咳作用是中樞性的,作用部位在大腦以下(電刺激貓喉上神經法)。黃酮能使小鼠呼吸道分泌酚紅的量增加;正常家兔腹腔注射0.16g/只(相當於成人1天量),明顯抑制呼吸頻率,並能對抗尼可剎米的呼吸興奮作用。

2.對大鼠實驗性慢性氣管炎的作用:大鼠吸入二氧化硫產生慢性氣管炎後,應用紫杜鵑注射液肌肉注射,10天為一療程,可使氣管纖毛-粘液流運行速度加快,恢復到接近正常水平,病理切片上可見炎症細胞浸潤明顯減少,杯狀細胞數變化不明顯。

3.解痙作用:煎劑及黃酮對離體家兔與豚鼠腸管均有明顯的抗乙酰膽鹼作用。

4.對循環系統的作用:麻醉貓腹腔注射黃酮0.09g/kg,血壓緩慢輕度下降,呼吸稍快。少數動物心收縮加強;多數無影響。腹腔注射0.08g/kg,對在位貓心無顯著影響。對正常兔心電圖亦無影響。

5.其他:煎劑對肺炎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卡他球菌稍有抑製作用,可能與其中所含鞣質有關,其提取物及結晶則均無作用。對亞洲甲型流感病毒、鼻病毒及腺病毒均無明顯抑製作用。

炮製

淨制:除去雜質,洗淨;切制:將根除去雜質,洗淨,切片,曬乾。

鑒別

薄層層析: 取本品粉末10g,加碳酸鈣2g,用95%乙醇80ml,浸漬過夜,回流加熱2小時,濾過。濾液減壓回收至干,加熱水溶解,濾過,水液以醋酸乙酯萃取3次,每次20ml。合併醋酸乙酯提取液,用無水硫酸鈉脫水,減壓回收溶媒,加甲醇定容至1ml,供點樣。取硅膠G板,以己烷-甲醇-醋酸乙酯(5:1:4)展開,晾乾後,置紫外燈(365nm)下觀察,顯黃綠色螢光斑點,氨熏後,螢光加強。(示槲皮素)

歸經

肺;大腸經

性味

微苦;辛;性微溫

注意

咳嗽初起,若兼表證慎用。

功能主治

祛痰止咳;消腫止痛。主咳嗽多痰;氣喘;跌打損傷;對口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30g;鮮品60g。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臨床應用

治療慢性氣管炎。採用紫花杜鵑的花、葉、嫩枝入藥,製成片劑或煎劑。每日總藥量均為2兩(鮮),分2次飯後服,10天為一療程。通過2921例的觀察,一個療程的痊癒率為15.1%(175例),顯效率為34.1%(395例);二個療程的痊癒率為29.5%(521例),顯效率為34.6%(609例)。此藥對鎮咳效果最好,祛痰次之,平喘較差。有效病例一般在服藥2-3天後即見不同程度的減輕。部分病例經一個療程後停藥觀察,發現4-5天後症狀有繼續減輕的趨勢。另據3148例的臨床觀察,證明療程越長,療效越高,1-4個療程的痊癒率依次為15.1%,29.5%,55.4%,62.5%。藥用部分以花、葉、嫩枝的療效較高,全株及梗均差。煎劑的療效優於片劑。副作用有頭暈、口乾、腹痛、便秘等,多不嚴重,並不影響繼續治療。於療程結束後,可見白細胞明顯減少,嗜中性的百分比下降;血壓輕度降低;多數病例心串減慢;對健康腎臟無明顯損害;對肝功能亦無明顯影響;少數病例可有睡眠欠佳,多夢,頭暈等現象,但均不嚴重。亦可用紫花杜鵑1兩、矮地茶1兩、胡頹子葉1兩,組成復方治療本病。將上藥煎煮濃縮製成60ml糖漿,每次20ml,每日3砍,飯後服。共觀察30例,臨床治癒6例,顯效16例。

各家論述

1.《廣西藥植名錄》:根皮:清涼解熱,散瘀。

2.《廣西植物名錄》:根皮:止咳祛痰。治慢性氣管炎。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