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草烏

小草烏朗讀

小草烏中藥材詳解

《全國中草藥彙編》:小草烏

拼音注音
Xiǎo Cǎo Wū
別名

雞足草烏、細草烏

來源

毛茛科翠雀花屬植物滇北翠雀花Delphinium delavayi Franch.,以塊根入藥。夏秋採挖,放入石灰水中浸泡1~2日,取出,洗淨石灰,切片曬乾或研粉。

性味

苦、微辛,溫。有毒。

功能主治

祛風濕,止痛。用於風濕關節疼痛,胃痛,外傷疼痛。

用法用量

1~2分,水煎或研粉服。外用鮮根加水磨成濃汁或泡酒搽患處。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藥大辭典》:小草烏

拼音注音
Xiǎo Cǎo Wū
別名

雲南飛燕草、倒捉壺(《貴州草藥》),雞腳草烏(《中國高等植物圖鑒》),細草烏(《雲南中草藥》)。

出處

《雲南中草藥》

來源

為毛茛科植物雲南翠雀花滇北翠雀花塊根。夏、秋採挖。放於熱灰中炮製後,用開水洗淨去皮,切片曬乾。

原形態

1雲南翠雀花,又名:月下參(《滇南本草》)。

多年生宿根草本,莖高40~90厘米。塊根肉質肥厚,黃褐色。莖草質,纖細,多分枝,下部有柔毛,上部無毛,分枝,約生4葉,莖下部葉具長柄;葉片五角形,長3.6~5.8厘米,寬5.5~10厘米,3~5裂,每一裂片又有2~3淺裂;2回裂片狹三角形或披針形,疏生柔毛。總狀花序頂生,狹長,具3~10花;花藍紫色,左右對稱;萼片5,倒卵形,距鑽形;花瓣2,有距;雄蕊多數;心皮3。蓇葖果長1~1.5厘米。種子金字塔形,沿稜生狹翅。花期夏季。

生於山坡草地、灌木叢中潮濕地。分佈雲南、貴州等地。

2滇北翠雀花

多年生草本,高60~100厘米。根須狀。莖直立,有反曲的短硬毛,等距地生葉。莖下部葉具長柄;葉片輪廓五角形,長4.5~6厘米,寬7.5~11厘米,基部深心形,3深裂,裂片邊緣具小裂片和牙齒。總狀花序狹長,頂生或近頂生;花序軸和花梗被反曲的白色短毛和伸展的黃色腺毛;小苞片與花鄰接或近鄰接,披針形;萼片5,紫藍色,橢圓形,長1~1.2厘米,距鑽形,長1.6~2.1厘米;退化雄蕊2,瓣片藍色,2裂,有白色髯毛;雄蕊多數;心被3。種子密生鱗狀橫翅。

生於山坡、荒地或疏林中。分佈雲南。

性味

辛苦,溫。有毒。

1《滇南本草》:"性溫熱,味苦。"

2《雲南中草藥》:"微麻苦,溫,有毒。"

功能主治

驅風除濕,散寒止痛,通絡散瘀。治風濕關節痛,胃寒疼痛,跌打損傷。

1《滇南本草》:"治胃氣疼痛,開胃健脾,止面寒、背寒,胸膈噎食,痞滿疳疾,左右脅窟,嘔吐作酸。"

2《雲南中草藥》:"祛風燥濕,止痛定驚。治風濕疼痛,小兒驚風,小兒肺炎,癲癇,蛔蟲,胃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錢;研末服1~2分;或浸酒。外用:研末調敷。

復方

1治風濕關節痛:倒提壺一兩。泡酒服。(《貴州草藥》)

2治跌打損傷,風濕肌痛,胃腸痛,慢性支氣管炎:小草烏干粉一至二分,吞服;或一至二錢,煎服。(《雲南中草藥選》)

3治胃寒痛:小草烏一兩,小楠木香五錢。研末,酒送服,每服三分。

4治臁瘡,疥癩瘡毒:小草烏配藥水煎服;生小草烏配等分藜蘆,共研末,用麻油或蜂蜜調勻外搽臁瘡。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小草烏

拼音注音
Xiǎo Cǎo Wū
別名

雞爪連、貓眼花、飛燕草、鸚哥草、翠雀花、鴿子花、玉珠色窪

英文名
Root of Yunnan Larkspur, Root of Delavay Larkspur
出處

出自《雲南中草藥》雲南翠雀花全草有毒。

來源

藥材基源:為毛茛科植物大花飛燕草的根或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elphinium grandiflorum L.[D.chinense Fisch.]

采收和儲藏:秋、冬季采收塊根,洗去泥土,剪去鬚根,切片,曬乾。全草7-8月采收,切段,曬乾。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500-2800m的山地草坡或丘陵沙地。

資源分佈:分佈於東北、華北及河南、四川、雲南。

原形態

大花飛燕草,多年生草本。莖高35-65cm,被反曲而貼伏的短柔毛。有分枝。基生葉和莖下部有長柄;葉柄長為葉片的3-4倍,基部具短鞘;葉片圓五角形,長2.2-6cm,寬4-8.5cm,3全裂,全裂片近菱形,一至二回3裂近中脈,小裂片線狀披針形或線形,寬0.6-2.5mm,兩面疏被短柔毛或近無毛。總狀花序有花3-15朵;下部苞片葉狀,其他苞片線形;花梗長1.5-3.8cm;與軸密被貼伏的白色短柔毛。花兩性,兩側對稱;萼片5,橢圓形或寬橢圓形,長1.2-1.8cm,紫藍色,外面有短柔毛,距鑽形,長1.7-2.3cm,末端稍向下彎曲;花瓣2,藍色,無毛,先端圓形;退化雄蕊2,藍色,瓣片近圓形或寬倒卵形,先端全圓或微凹,腹面中央有黃色髯毛;雄蕊多數,無毛;心皮3,密被貼伏的短柔毛。蓇葖果,直,長1.4-1.9cm。種子倒卵狀四面體形,長約2mm,沿稜有翅。花期5-10月,果期6-10月。

栽培

1.生物學特性 喜通風良好、日照充足、排水通暢、較乾燥的地方,土壤以砂質壤土為宜。

2.栽培技術 分株、扦插繁殖。分株繁殖:春、秋季均可分株,每3-4年分株1次。扦插繁殖:於春季新芽長至15-18cm時,切取插條斜插於沙中,當年夏、秋季即可開花。種子繁殖:多在春季3-4月及秋季9月初進行,發芽適溫為15℃左右。種子發芽力可維持3年。

性狀

性狀鑒別 根圓錐形,長2-8cm,直徑1-5mm。表面黃棕色至棕褐色,微具網狀紋理;根頭殘留葉柄殘基及中空的莖基。質硬脆,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氣微,味辛、苦。莖青黃色,具縱稜,表面被反曲而貼伏的短柔毛。葉柄長,基部具鞘;葉片黃綠色,展平後呈圓五角形,長2-6cm,寬4-8.5cm,3全裂,裂片再一至二回細裂。總狀花序有3-15朵花;下部苞片葉狀,其他苞片線形;萼片5,紫藍色,橢圓形,距鑽形;花的2,藍色;退化雄蕊瓣狀,藍色,具黃色髯毛;子房密被短柔毛。蓇葖果長1.4-2cm。種子倒卵狀四面體形,沿稜有翅。質脆。氣微,味苦。

化學成分

雲南翠雀花根含飛燕草鹼(Delco-sine)等生物鹼。

歸經

肺;胃經

性味

味苦;性寒;有毒

注意

本品有毒,不可內服。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止痛;殺蟲止癢。主風熱牙痛;風濕痺痛;瘡癰癬癩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煎水含瀨;或搗汁浸洗;或研末水調塗擦。

各家論述

1.《滇南本草》:治胃氣疼痛,開胃健脾,止面寒、背寒,胸膈噎食,痞滿疳疾,左右脅痛,嘔吐作酸。

2.《雲南中草藥》:祛風燥濕,止痛定驚。治風濕疼痛,小兒驚風,小兒肺炎,癲癇,蛔蟲,胃痛。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