茼蒿

茼蒿朗讀

茼蒿中藥材詳解

《中藥大辭典》:茼蒿

拼音注音
Tonɡ Hāo
別名

同蒿(《嘉佑本草》),蓬蒿(《飲膳正要》),同蒿菜(《滇南本草》),蓬蒿菜(《本草從新》),蒿菜(《得配本草》),菊花菜(《植物名實圖考》)。

出處

《千金·食治》

來源

為菊科植物茼蒿莖葉。冬、春及夏初均可采收。

生境分佈

全國大部地區均有栽培。

原形態

一年生草本,高可達1米。莖直立,光滑,柔軟,富肉質。葉互生;無柄;橢圓形、倒卵狀披針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邊緣有不規則的深齒裂或羽裂,裂片橢圓形,先端鈍。頭狀花序單生於枝端,直徑約4~6厘米;總苞干膜質,苞片覆瓦狀排列,卵形至橢圓形;花雜性;舌狀花一層,雌性,黃色或黃白色,舌片長約16毫米;管狀花多層,兩性,長約5毫米,雄蕊5枚,著生花冠上,花絲分離,子房下位,花柱2裂。瘦果長三稜形,長約3毫米,有稜角。花期春季。

化學成分

含有絲氨酸、天門冬素、蘇氨酸、丙氨酸、谷氨酰胺、纈氨酸、亮氨酸、脯氨酸、酪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β-丁氨酸、苯丙氨酸等。

歸經

入脾、胃經。

1《得配本草》:"入足陽明經。"

2《本草求真》:"入心、脾、腸、胃、腎。"

性味

辛甘,平。

1《千金·食治》:"味辛,平,無毒。"

2《飲膳正要》:"甘,平,無毒。"

3《滇南本草》:"性微寒,味辛微苦。"

注意

《得配本草》:"洩瀉者禁用。"

功能主治

和脾胃,利二便,消痰飲。

1《干金·食治》:"安心氣,養脾胃,消痰飲。"

2《日用本草》:"消水谷。"

3《滇南本草》:"行肝氣,治偏墜氣疼,利小便。"

4《得配本草》:"利腸胃,通血脈,除膈中臭氣。"

用法用量

內服:一般作蔬菜煮食。

各家論述

《本經逢原》:"同蒿氣濁,能助相火,禹錫言多食動風氣,熏人心,令人氣滿。(千金)言安心氣,養脾胃,消痰飲,利腸胃者,是指素稟火衰而言,若腎氣本旺,不無助火之患。"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茼蒿

拼音注音
Tonɡ Hāo
別名

同蒿、蓬蒿、同篙菜、蓬蒿菜、蒿菜、菊花菜、苘蒿菜

英文名
stem and leaf of South chrysanthemum
出處

出自《千金·食治》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蒿子桿和南苘蒿的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Chrysanthemum carinatum Schousb.[C.coronaroium auct.non L.]2.Chrysanthemum segetum L.[C.coronarium L.var. spatiosum Bailey]

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收,鮮用。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農田栽培作蔬菜食用。

資源分佈:1.吉林省有野生。

2.我國南方各地普遍栽培作蔬菜食用。

原形態

1.蒿子桿,一年生草本,高30-70cm。莖直立,光滑無毛或幾光滑無毛,通常自中上部分枝。基生葉花期枯萎,中下部莖葉倒卵形至長橢圓形,長8-10cm,二回羽狀深裂,一回深裂幾全裂,側裂片3-8對,二回為深裂或淺裂,裂片披針形、斜三角形或線形,寬1-4mm。頭狀花序通常2-8個生莖枝頂端,有長花梗,但不形成明顯的傘房花序,或頭狀花序單生莖頂;『總苞直徑1.5-2.5cm;總苞片4層,內層長約1mm;舌片長15-25mm。舌狀花的瘦果有3條寬翅肋,特別是腹面的1條翅肋延於瘦果先端並超出花冠基部,伸長成喙狀或芒尖狀,間肋不明顯,或背面的尖肋稍明顯;管狀花的瘦果兩側壓扁,有2條突起的肋,余肋稍明顯。花果期6-8月。

2.南苘蒿,本種與蒿子桿的區別是:葉邊緣有不規則大鋸齒或羽狀分裂。舌狀花瘦果有2條明顯突起的橢圓形側肋。

化學成分

南苘蒿地上部分含傘形花內酯(umbelliferone),東莨菪素(scopoletin),7-甲氧基香豆精(herniarin)。

歸經

心;脾;胃經

性味

味辛;甘;性涼

功能主治

和脾胃;消談飲;安心神。主脾胃不和;二便不通;咳嗽痰多;煩熱不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鮮品60-90g。

各家論述

1.《本經逢原》:同蒿氣濁,能助相火,禹錫言多食動風氣,熏人心,令人氣滿。《千金》言安心氣,養脾胃,消痰飲,利腸胃者,是指素稟火衰而言,若腎氣本旺,不無助火之患。

2.《千金·食治》:安心氣,養脾胃,消痰飲。

3.《日用本草》:消水谷。

4.《滇南本草》:行肝氣,治偏墜氣疼,利小便。

5.《得配本草》:利腸胃,通血脈,除膈中臭氣。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