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腎籐

雙腎籐朗讀

雙腎籐中藥材詳解

《全國中草藥彙編》:雙腎籐

拼音注音
Shuānɡ Shen Tenɡ
別名

馬蹄、羊蹄籐

來源

為豆科羊蹄甲屬植物湖北羊蹄甲Bauhinia hupehana Craib,以入藥。野生品秋季挖根;栽培品於栽培3、4年後,秋季挖根,曬乾。

性味

苦,平。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消腫止痛。用於防治痢疾,睪丸腫痛,陰囊濕疹。

用法用量

1~2兩。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藥大辭典》:雙腎籐

拼音注音
Shuānɡ Shen Tenɡ
出處

《四川中藥志》

來源

為豆科植物鄂羊蹄甲。秋季收采。

生境分佈

生於灌木叢中、林中及山坡石縫中。分佈四川、湖南、湖北、江西、雲南、貴州、廣東等地。

原形態

鄂羊蹄甲,又名:馬蹄。

木質籐本,被稀疏紅棕色柔毛。莖纖細,四稜,有捲鬚2支,對生。葉對生,卵形或心形,長約5厘米,寬約6厘米,先端分裂,裂片頂端圓形,全緣,基部心臟形,葉脈掌狀,7~9條,葉柄長3.5~4.5厘米。傘房花序頂生,長5~8厘米,花序軸被紅棕色柔毛;小花紅棕色,上有紫色脈紋,苞片與小苞片線狀,亦被紅棕色柔毛,長5~7毫米;花瓣5,匙形,兩面除邊緣外,均被紅棕色長柔毛,邊緣皺邊狀,基部楔形,長1~1.5厘米;雄蕊10,發育雄蕊僅3枚,花絲長約1.5~2厘米,花藥瓣裂;雌蕊單一,子房長柱形,縣長柄,無毛,柱頭頭狀。莢果帶形,扁平,無毛,有明顯的網脈,長14~21厘米,寬4~5厘米;有種子數粒。花期6月。果期8月。

性味

《四川中藥志》:"性溫,味苦澀,無毒。"

功能主治

治痢疾,疝氣,睪丸腫痛。

《四川中藥志》:"治膀胱疝氣,皋丸腫痛,腎囊風癢。"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兩;或燉肉服。外用:煎水洗。

復方

1防治菌痢:鄂羊蹄甲根(切片)一至二兩。水煎服,每天一劑,分二次服。(《全展選編·傳染病》)

2治膀胱疝氣:雙腎籐、荔枝核、橘核、小茴、吳萸根。燉豬小肚吃。(《四川中藥志》)

3治睪丸腫痛:雙腎籐、雞腎草、木輩子、雙腎草、茴香根、氣桃子。共燉豬肉吃。(《四川中藥志》)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雙腎籐

拼音注音
Shuānɡ Shen Tenɡ
別名

夜關門、羊蹄甲、馬蹄、羊蹄籐、豬腰籐、馬鞍籐、鷹爪風、缺月籐、燕尾籐

英文名
Hupeh Bauhinia Root, Root of Hupeh Bauhinia
出處

出自《四川中藥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豆科植物鄂羊蹄甲的根或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Bauhinia glauca(Wall.ex Benth.)Benth.subsp.hupehana(Craib)T.Chen[B.hupehana Craib;B.hupehana Craib var.grandis Craib]

采收和儲藏:野生的秋季挖根,栽培的於栽培3-4年後,秋季挖根,曬乾;莖葉夏秋采收,鮮用或曬乾。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400-2200m的灌木叢中、林中及山坡石縫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甘肅、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四川、貴州、雲南。

原形態

鄂羊蹄甲 木質籐本,被稀疏紅棕色柔毛。莖纖細,四稜,捲鬚1個或2個對生。單葉互生;葉柄長3.5-4.5cm;葉片腎形或圓形,長3-8cm,寬4-9cm,先端分裂,裂片頂端圓形,全緣,基部心形至截平,兩面疏生紅褐色柔毛,後上面無毛;葉脈掌狀,7-9條,傘房花序頂生,長5-8cm,花序軸、花梗密被紅棕色柔毛;苞片與小苞片絲狀,被紅棕色柔毛,長7mm;萼管狀,有紅棕色毛,筒部長1.3-1.7cm,裂片2個;花冠粉紅色,花瓣5,匙形,兩面除邊緣外,均被紅棕色長柔毛,邊緣皺波狀,基部楔形,長1-1.5cm;能育雄蕊僅3枚,花絲長約1.5-2cm,花藥瓣裂;雌蕊單一,子房長柱形,具長柄,無毛;柱頭頭狀。莢果條形,扁平,無毛,有明顯的網脈,長14-30cm,寬4-5cm,種子多數。花期4-6月,果期8-9月。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氣候,不耐嚴寒。對土壤選擇不嚴,砂質壤土、粘壤土均可栽培。

栽培技術 用種子繁殖:春季育苗,開溝條播,行距20-33cm,播種後保持土壤濕潤。

田間管理 出苗後,加強松土除草等管理工作,8-9月可施追肥1次,第2年春季或秋季移栽。

性狀

根圓柱形,稍扁,大小長短不一,直徑1-3.5cm。表面褐色,有細縱皺紋及橫長皮孔,並有少數細鬚根或殘留鬚根痕,有的成凹溝。質堅硬,斷面皮部褐棕色,木部色稍淡,密佈細小孔洞(導管)。無臭,味澀微苦。

化學成分

根含香橙素(aromadendrin),二氫槲皮素(dihydroquercetin),5,7-二羥基色酮(5,7-dihydroxychromone)等。

藥理作用

種子中有特異性的抗N的植物血球凝集素。

歸經

腎;大腸經

性味

苦澀;平;無毒

功能主治

收斂固澀,解毒除濕。主咳嗽咯血,吐血,便血,遺尿,尿頻,白帶,子宮脫垂,痢疾,痺痛,疝氣,睪丸腫痛,濕疹,瘡癤腫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30g;大劑量可用至60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

各家論述

《四川中藥志》:治膀胱疝氣,睪丸腫痛,腎囊風癢。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