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花菜

石花菜朗讀

石花菜中藥材詳解

《全國中草藥彙編》:石花菜

拼音注音
Shi Huā Cai
別名

瓊膠、洋菜

來源

藻類紅藻門石花菜Gelidium amansii (Lamx.)Lamx.,以葉狀體入藥。

功能主治

驅蛔,緩瀉。並可用於上焦風熱。

備註

(1)為瓊脂的主要原料,大量用作細菌培養基。

(2)石花菜是製造瓊膠的原料。瓊膠是多糖體的聚合物,有抗病毒的性質。瓊膠經磺酸化後的磺酸化多糖體可抑制腦炎病毒。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藥大辭典》:石花菜

拼音注音
Shi Huā Cai
別名

石華(郭璞《江賦》),海菜、瓊枝、草珊瑚(《南越筆記》)。

出處

《日用本草》

來源

為紅翎菜種植物瓊枝藻體

生境分佈

分佈廣東海南島沿岸。

原形態

瓊枝,又名:膠麒麟萊。

藻體平臥,表面多紫紅色或黃綠色,在夏季,藻體的背面往往為黃色,腹面則為紅色。軟骨質,不規則的又狀分枝。枝扁平,寬3~5毫米,厚1~2毫米。有時藻體的一面常有圓錐形突起,兩緣密生羽狀小枝,枝的頂端常具有圓盤狀的固著器,在藻體的腹面較多,用以附著於碎珊瑚或其它基質上。枝與枝間常互相附著,形成團塊狀。內部結構:最外有3~4層具有色素、個體較小的皮層細胞,向內為髓部的薄壁細胞,髓部中央有密集的絲。囊果球狀突出於藻體的表面。四分孢子囊層形分裂,位於皮層。囊果6~8月成熟。

生於大干潮線附近及以下1~2米處的碎珊瑚上,少數生於低潮帶陰暗的石縫中。

藥理作用

對患高脂血症的大鼠有降低血清膽甾醇的作用。

歸經

1《本草再新》:"入肝、肺二經。"

2《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陰、陽明經。"

性味

甘鹹,寒。

《綱目》:"甘鹹,大寒,滑,無毒。"

注意

脾腎虛寒者慎服。

1《日用本篳》:"發下焦之虛寒。"

2姚可成《食物本草》:"孕婦不宜多食。"

3《本經逢原》:"脾氣不充者勿食。"

功能主治

1《日用本草》:"去上焦浮熱。"

2《隨息居飲食譜》:"久食愈痔。"

3《本草便讀》:"清肺部熱痰,導腸中濕熱,陰虛濕熱,痔Ⅱ等證,皆可用之。"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石花菜

拼音注音
Shi Huā Cai
別名

瓊枝、牛毛石花、石花草、凍菜、紅絲、雪花菜、牛毛菜、洋菜、鳳尾、石華、海菜、草珊瑚

英文名
edible seaweed,agar-agar
出處

出自1.《日用本草》。

2.《綱目》:石花菜,生南海沙石間。高二、三寸,狀如珊瑚,有紅、白二色,枝上有細齒,以沸湯泡去砂屑沃以薑醋,食之甚脆。其根埋沙中,可再生枝也。一種稍粗而似雞爪者,謂之雞腳菜,味更佳。二物久浸,皆化成膠凍也。郭璞《江賦》所謂水物則玉珧海月,土肉石華,即此物也。

3.《南越筆記》:石花,產瓊之會同。歲三月,入海採取。海有研石,廣數里,橫亙海底,海菜,其莓苔也。白者為

來源

藥材基源:為石花菜科植物石花菜、細毛石花菜、大石花菜等的藻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elidium amansii Lamx.;Gelidium crinale(Turn.)Lamx.;Gelidium pacificum Okam.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生於低潮帶的石沼中或水深6-10m的海底岩石上。

2.生於中潮帶蓋有沙的岩石上。

3.生於低潮帶石上或外海島嶼干潮線以下數米深的巖礁上。

資源分佈:1.分佈於遼寧、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台灣等沿海;黃海、渤海較多,東海較少。

2.我國沿海均有分佈。

3.分佈於浙江、福建等沿海。

原形態

1.石花菜 藻體紅帶紫色,軟骨質,叢生,高10-20(-30)cm,主枝亞圓柱形、側扁,羽狀分枝4-5次,互生或對生,分枝稍彎曲,也有平直,無規律,各分枝末端急尖,寬約0.5-2mm。髓部為無色絲狀細胞組成,皮層細胞產生許多根狀絲,細胞內充滿膠質。藻體成熟時在末枝上生有多數四分孢子囊,十字形分裂,精子囊和囊果均在末枝上生成,囊果兩面突出,果孢子囊為棍棒狀。藻體固著器假根狀。

2.細毛石花菜 藻體暗紫色,軟骨質;叢生,高2-4(-6)cm,初生枝匍匐臥生,自上長出次生枝,直立,圓柱狀,線形,不規則羽狀分枝,互生或對生,有時在同一節上生出2-3個以上的小分枝,枝端尖銳。四分孢子囊十字形分裂,生在枝端膨大處。固著器盤狀。

3.大石花菜 藻體紅帶紫色,軟骨質,大而粗壯,高10-20cm,也可達30cm,羽狀分枝3-4次,互生或對生,分枝線形,兩側略扁,較長而略向左右彎曲伸展,其上密生羽狀小枝。髓部絲狀體稀疏,下皮層絲狀體密集。四分孢子囊生於小枝或小羽枝上,形成略膨起的圓形囊群,囊果生於小枝頂端下方,單條或分枝,中間膨起。固著器假根狀。

栽培

石花菜屬溫暖性海藻類,適宜在8~28℃溫度條件下生長,其成熟期在夏季經歷20-27-20℃範圍的溫度變化。生長緩慢,1年長10~15cm。目前採用筏式養殖方法。選擇附著生物少、生長點完整、棵大、枝粗壯、色澤鮮艷的天然石花菜為苗種,把每株苗種分劈為2~4棵小枝,夾於聚氯乙烯苗繩上,每隔2.5cm夾一枝,然後將苗繩綁於筏架上,在海水中養殖。1年可養二茬,春茬養殖期為4月下旬至7月初,共70d,秋茬9月底至12月初,共60d可收穫,春茬產量高於秋茬,每1hm\2產量可達6000kg乾菜。

性狀

性狀鑒別(1)石花菜 藻體紫色,叢生,長8-15cm,軟骨質。基部有固著器。主枝與分枝扁平,分枝4-5次,呈羽狀,枝端有時可見略膨大的囊果。氣微腥,味微鹹。

(2)細毛石花菜 藻體較小,長1.5-3cm。小枝稀疏,細絲狀。

(3)大石花菜 藻體長12-18cm。主枝與分枝密生1-2次復羽狀小枝。

化學成分

1.石花菜 含瓊脂糖(agarose),瓊脂膠(agaropectin),牛磺酸(taurine),N,N-二甲基牛磺酸(N,N-dimethyl taurine),24-亞甲基膽甾醇(24-methylene cholesterol,chalinasterol),膽鹼(choline),維生素(vitamin)B2,及抗病毒多糖(antiviral polysaccharide)。

藥理作用

對患高脂血症的大鼠有降低血清膽甾醇的作用,參見「海藻」條。

鑒別

1.浸於碘液中片刻,變紫紅色。

2.與10%氫氧化鈉試液共熱,變成黃色。

3.加稀鹽酸共煮,使水解後,加氫氧化鈉試液及費林試劑,顯還原糖反應(由於生成產乳糖);如加氯化鋇試液,則生成白色沉澱。(示水解後生成SO2-4)

歸經

肝;肺經

性味

甘;鹹;寒;滑;無毒

注意

脾腎虛寒者慎服。孕婦也不宜多食。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化瘀散結;緩下;驅蛔。主腸炎腹瀉;腎盂腎炎;癭瘤;腫瘤;痔瘡出血;慢性便秘;蛔早症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

各家論述

1.《日用本草》:去上焦浮熱。發下焦之虛寒。

2.《隨息居飲食譜》:久食愈痔。

3.《本草便讀》:清肺部熱痰,導腸中濕熱,陰虛濕熱,痔血等證,皆可用之。

摘錄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