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烏桕葉

山烏桕葉朗讀

山烏桕葉中藥材詳解

《中藥大辭典》:山烏桕葉

拼音注音
Shān Wū Jiu Ye
出處

《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來源

大戟科植物山烏桕,夏、秋采收。

功能主治

治毒蛇咬傷,癰腫。

復方

1治毒蛇咬傷:山烏桕葉、紫背金牛等分。共搗爛,敷患處四周。

2治青竹蛇咬傷:生山烏桕葉四兩,一半生嚼服;一半搗爛,敷患處四周。

3治婦女乳癰:山烏桕葉適量,砂糖少許。共搗爛,敷患處。(選方出《廣西民間常用草藥》)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山烏桕葉

拼音注音
Shān Wū Jiu Ye
英文名
Leaf of Moutain Tallowtree
出處

出自《貴州民間藥物》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大戟科植物山烏桕Sapium discolor(Champ.ex Benth.)Muell.-Arg.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apium discolor(Champ.ex Benth.)Muell.Arg.[Stillingia discolor Chmp.ex Benth.]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乾。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平原、丘陵、山地的疏林或灌木叢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原形態

山烏桕 落葉喬木或灌木,高達10m。小枝灰褐色,有點狀皮孔。葉互生;葉柄長2-7.5cm,頂端有腺體2;葉片紙質,橢圓狀卵形,長3-10cm,寬2-5cm,全緣,下麵粉綠色;側脈8-12對。穗狀花序頂生,長4-9cm;單性,雌雄同序,無花瓣及花盤;雄花花萼杯狀,先端不整齊齒狀裂,雄蕊2,極少3;雌花生在花序的近基部,萼片3,三角形,於房卵形,3室,花柱3,基部合生。蒴果球形,黑色,直徑1-1.5cm;種子近球形,長4-5mm,直徑3-4mm,外被蠟層。花期4-6月,果期6-12月。

性狀

性狀鑒別 葉片菱狀卵形,長3-9cm,寬2.5-5cm,先端長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暗綠色,微有光澤,下面黃綠色,基部有密腺1對。氣微,味苦。有小毒。

化學成分

葉含蒲公英賽醇(tarax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和並沒食子酸(ellagic acid)。

歸經

肺;肝經

性味

苦;溫;小毒

功能主治

活血;解毒;利濕。主跌打損傷;毒蛇咬傷;濕疹;過敏性皮炎;纏腰火丹;乳癰

用法用量

外用:適量,鮮品搗敷;或煎水洗。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