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甘草

山甘草朗讀

山甘草中藥材詳解

《中藥大辭典》:山甘草

拼音注音
Shān Gān Cǎo
別名

野白紙扇(《廣州植物誌》),白蝴蝶(《閩南民間草藥》),白茶(《泉州本草》),白紙扇、涼茶籐、白頭公(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涼籐、黃蜂籐、生肌籐、粘雀籐(《廣西中草藥》),土甘草、水籐根(《福建中草藥》),假忍冬籐、蝴蝶籐(《實用中草藥》)。

出處

《閩南民間草藥》

來源

為茜草科植物毛玉葉金花莖葉。全年可采。

生境分佈

生於山坡或灌木叢中。分佈福建、廣東、廣西、雲南、四川、貴州等地。

原形態

籐狀小灌木。小枝被柔毛。葉對生,膜質或薄紙質,卵狀矩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8厘米,寬2~3.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短尖,全緣,上面禿淨或被疏毛,下面被柔毛;托葉2深裂,長約5毫米,裂片線形.花頂生、無柄、稠密的傘房花序;萼被毛,其中4片線形,長3~4毫米,1片擴大為葉狀,呈闊卵形至長圓形,白色,長2.5~4厘米,有柄;花冠黃色,漏斗狀,長約2厘米,裂片5,外被緊貼的柔毛;雄蕊5,著生於花冠管喉部,花絲短;子房下位,2室。漿果球形,長8~10毫米,寬6~7.5毫米。花期夏月。

本植物的根(山甘草根)亦供藥用,另詳專條。

性味

甘微苦,涼。

1《廣西中藥志)):"澀,平,"

2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甘淡,涼。"

3《福建中草藥》:"微甘苦,涼。"

功能主治

解表,消暑,利濕,解毒,活血。治感冒,中暑,發熱,咳嗽,咽喉腫痛,暑濕洩瀉,痢疾,瘡瘍膿腫,跌打,蛇傷。

1《廣西中藥志》:"煎水洗瘡,有去腐生新之效。"

2《泉州本草》:"治跌打損傷、瘀血作痛,散惡瘡腫毒。"

3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表。治流感,感冒,中暑,支氣管炎,扁桃體炎,咽喉炎,腎炎水腫,腸炎腹瀉,蛇咬傷。"

4《廣東中草藥》:"清熱解暑,涼血解毒。治大茶藥中毒,皮膚濕疹。"

5《實用中草藥》:"治深部膿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鮮品1~2兩);或搗汁。外用:搗敷。

復方

1治急性胃腸炎:鮮玉葉金花莖、葉一至二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2治暑濕腹瀉:玉葉金花二兩,大葉桉樹六錢。水煎,日分三次服。(《廣西中草藥》)

3治伏暑下痢:山甘草一至二兩。水煎服。(《閩南民間草藥》)

4治濕熱小便不利:玉葉金花一兩,銀花籐二兩,車前草一兩。水煎服。(《廣西中草藥》)

5治惡瘡腫毒:山甘草搗爛敷患處。(《泉州本草》)

6治食物中毒:鮮山甘草葉,搗絞汁灌服。(《泉州本草》)

7治斷腸草、砒霜、磷化鋅中毒:玉葉金花鮮葉三至四兩搗汁,調雞蛋白三至五個,大薊根粉、天門冬粉各五分,先探吐後灌服,每十五分鐘服一次。口渴者多飲綠豆湯。應用本品治解斷腸草等中毒時,宜嚴密觀察病情,必要時配合其他中西醫搶救方法。(《福建中草藥》)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山甘草

拼音注音
Shān Gān Cǎo
別名

白蝴蝶、白茶、涼茶籐、白頭公、涼籐、黃蜂籐、生肌籐、粘雀籐、土甘草、水籐根、假忍冬籐、蝴蝶籐

英文名
Buddha's Lamp,Buddha′s Lamp Twigand Leaf, Twig and leaf of Buddha′s Lamp
出處

出自《閩南民間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雙子葉植物藥茜草科植物毛玉葉金花的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Mussaenda pubescens Ait.f.2.Musaenda divaricata Hutch

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收,曬乾。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生於海拔400-500m的山坡、路旁及灌叢中。

2.生於山地灌叢及路邊。

資源分佈:1.分佈於長江以南各地。

2.分佈於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原形態

1.玉葉金花 被毛的攀援灌木。葉對生和輪生;葉柄長3-8mm;托葉三角形,長5-7mm,長端2深裂;葉片卵狀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8cm,寬2-2.5cm,長端漸尖,基部楔尖,上面無毛或被疏毛,下面密被短柔毛。聚傘花序頂生,稠密,有極短的總花梗和被毛和條形苞片;花5數,被毛,無梗,萼簡陀蝶狀,長3-4mm,裂片條形,比萼簡長2倍以上,一些花的1枚萼裂片擴大成葉狀,白色,寬橢圓形,長2.5-4cm,具縱脈;花冠黃色,花冠管長2-2.5cm,裂片長約4mm,內百有金黃色粉末狀小凸點。果肉質,近橢圓形,逕約8mm,干後黑色。花期夏月。

2.展枝玉葉金花 攀援狀灌木,高約1m。根深棕色,有惡臭。莖灰白色,皮也橢圓形,棕色,大小不等,稍突起,小枝被疏短毛。葉對生;葉柄長0.8-1.5cm;托葉三角形,2深裂;葉橢圓形或長圓狀橢圓形,長7.5-11cm,寬4-5cm,長端漸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稍延,全緣,側脈6-8對,不直達邊緣而向前彎斜,脈間部分向上隆起,上面無毛或被疏短硬伏毛,下面脈上有短柔。復聚傘花序傘房狀排列,頂生,有花多朵;花萼5;花冠黃色,漏斗狀,簡長,外被絹毛,裂片5,擴展,卵圓形,內面有金黃色小點;雄蕊5;子房下位,2室,信頭2,線形。漿果,近球形,直徑8-10mm,種子多數,小而有稜。花期夏季。

性狀

性狀鑒別 莖圓柱形,直徑3-7mm,表面棕色或棕褐色,具細縱皺紋、點狀皮孔及葉痕。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或淡黃綠色。髓部明顯,白色。氣微味淡。

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被角質層,有的表皮細胞特化成非腺毛。木栓層為2-4列木栓細胞。皮層較窄,散有分泌細胞。韌皮部狹窗,外側有單個纖維斷續排列成環、間有石細胞散在,壁薄,胞腔明顯。形成層明顯。木質部較發達,由導管、木薄壁細雞蛋、木纖維組成。射線為1-2列細胞。髓部薄壁細胞形大,內含澱粉粒。

化學成分

玉葉金花莖中含皂甙類:海恩西阿甙元(heinsiagenin)A,玉葉金花甙(mussaendoside)A、B、C、M。還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熊果酸(ursolic acid),咖啡酸 (caffeic acid),對-香豆酸(p-coumar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山梔甙甲酯(shanahiside methyl ester)。此外,還含阿江欖仁酸(arjunolic acid)葉中含酚類,氨基酸,有機酸,糖類,豆甾醇,β-谷甾醇,高級脂肪醇,及環烯醚萜甙類(iridoid glycosides);玉葉金花甙酸甲酯(mussaenoside)和山梔甙甲醚(shanzhiside methyl ester)

藥理作用

山甘草的枝葉,福建民間用其煎劑作為避孕藥或墮胎藥。搞早孕實驗證明,本品中所含成分咖啡酸,阿魏酸對小白鼠有不同程度的搞早孕作用,並發現山甘草的水煎液和81%乙醇沉澱物為搞早孕活性有效部分。

鑒別

理化鑒別 (1)取本品粗粉10g,加水100ml,浸12h,濾過,液供下列試驗。1取濾液1ml,加0.2%茚三酮試液,置水浴加熱5min,放冷,顯藍紫色。(檢查氨基酸)2取濾液分置3支試管中,一管加碘化汞鉀試劑,產生黃白色沉澱;一管加碘化鉍鉀試劑產生棕色沉澱;另一管加硅鎢酸試劑,產生灰白色沉澱。(檢查生物鹼)(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10ml,浸漬過夜,濾液揮散乙醚,殘渣加冰醋酸少量溶解,再加醋酸酐-硫酸(19:2)數滴,溶液顯綠色。

歸經

膀胱;肺;大腸經

性味

甘微苦;涼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主感冒;中暑;發熱;咳嗽;咽喉腫痛;洩瀉;痢疾;腎炎水腫;濕熱小便不利,瘡瘍膿腫;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服,10-30g,(鮮品30-6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1.《廣西中藥志》:煎水洗瘡,有去腐生新之效。2.《泉州本草》:治跌打損傷、瘀血作痛,散惡瘡腫毒。3.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表。治流感,感冒,中暑,支氣管炎,扁桃體炎,咽喉炎,腎炎水腫,腸炎腹瀉,蛇咬傷。4.《廣東中草藥》:清熱解暑,涼血解毒。治大茶藥中毒,皮膚濕疹。5.《實用中草藥》:治深部膿腫。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