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葙花中藥材詳解

《中藥大辭典》:青葙花

拼音注音
Qīnɡ Xiānɡ Huā
出處

《江西本草》

來源

為莧科植物青葙花序

性味

《江西草藥》:"性微寒,味苦。"

功能主治

清肝涼血,明目去翳。治吐血,頭風,目赤,血淋,月經不調,白帶,血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5~1兩(鮮者1~2兩);或燉肉服。外用:煎水洗。

復方

1治吐血、血崩、赤痢:紅青葙花五錢,水煎服,或燉豬瘦肉服。(《江西草藥》)

2治肝熱淚眼:干青葙花五錢至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3治頭風痛:干青葙花五錢至一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4治月經過多,白帶:白青葙花二兩,豬皮肉三兩。水煎,服湯食肉。(《江西草藥》)

5治月經不調:一干青葙花一兩,土牛膝干全草一兩,豆腐酌量,水燉服。(《福建中草藥》)二青葙花(布包)、白蠟各二錢,煮豬腳食。(江西《草藥手冊》)

6治血淋:鮮青葙花二兩,水煎服。(《福建中草藥》)

7治失眠:青葙花五錢,鐵掃帚根一兩。煮汁燉豬蹄食。(江西《草藥手冊》)

8治吐瀉;青葙花、杏仁、樟樹皮,泡水服。(江西《草藥手冊》)

9治鼻衄:青葙花二兩,卷柏一兩,紅糖少許。水煎服。(《江西草藥》)

十治視網膜出血:青葙花適量,煎水洗。(《江西草藥》)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青葙花

拼音注音
Qīnɡ Xiānɡ Huā
別名

筆頭花

出處

出自《江西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莧科植物青葙的花序。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elosia argentea L.

采收和儲藏:花期采收,曬乾。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坡地、路邊、平原較乾燥的向陽處。

資源分佈:全國大部分地區均有野生或栽培。

原形態

一年生草本,高30-90cm。全株無毛。莖直立,通常上部分枝,綠色或紅紫色,具條紋。單葉互生;葉柄長2-15mm,或無柄;葉片紙質,披針形或長圓狀披外形,長5-9cm,寬1-3cm,先端尖或長尖,基部漸狹且稍下延,全緣。花著生甚密,初為淡紅色,後變為銀白色,穗狀花序單生於莖項或分枝頂,呈圓柱形或圓錐形,長3-10cm,苞片、小苞片和花被片子膜質,白色光亮;花被片5,白色或粉紅色,披針形;雄蕊5,下部合生成杯狀,花藥紫色。胞果卵狀橢圓形,蓋裂,上部作帽狀脫落,頂端有宿存花柱,包在宿存花被片內。種子扁圓形,黑色,光亮。花期5-8月.果期6-10月。

性味

苦;性涼

功能主治

涼血止血;清肝除濕;明目。主吐血;衄血;崩漏;赤痢;血淋;白帶;目赤腫痛;目生翳障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或燉豬肉等服。外用:適量,煎水洗。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