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尾中藥材詳解

《中藥大辭典》:麒麟尾

拼音注音
Qi Lin Wěi
別名

獅尾草(《嶺南採藥錄》),蓬萊蕉、龜背竹(《廣州植物誌》),羽葉籐、過山標(《廣西藥植名錄》),上樹百足、上樹蜈蚣(《梧州草藥及常見病多發病處方選》)。

出處

《嶺南採藥錄》

來源

為天南星種植物麒麟尾全株

生境分佈

生於密林中。分佈我國南部。

原形態

常綠大籐本,以氣根攀登於喬木或石上。莖粗壯,直徑約2.5厘米,節上生根。葉極大,具長柄;幼時狹披針形或披針狀矩圓形,基部心形,全緣;成長時闊矩圓形,羽狀深裂幾達中脈上,長30~50厘米,寬20~40厘米,沿中脈兩側有無數小孔;裂片4~10對,劍形而稍彎,寬3~7厘米,兩端幾等寬,先端斜截頭狀,尖端上舉,側脈1~2對;葉柄長20~40厘米,上部有肱節,肱節長2~5厘米。花序柄圓柱形,粗壯,長10~15厘米;佛焰苞長10~12厘米,外面綠色,裡面淡黃色;肉穗花序無柄,長約10厘米,逕約2厘米;花被缺;花絲短,扁平;子房1室,柱頭線形。花期春季。

性味

《華南千種草藥》:"淡微澀,平。"

功能主治

1《梧州草藥及常見病多發病處方選》:"清肝涼血,消腫解毒。治目赤腫痛,鼻衄;外用治癰疽瘡癤,陰囊紅腫,乳瘡。"

2《廣西植物名錄》:"根、籐活血散瘀,清熱利濕,消腫止痛。治跌打,骨折,蛇傷,癰癤,百日咳,目痛,鼻衄等。"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5錢(鮮者1~2兩);或燉肉服。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復方

1治痰火瘰疬:麒麟尾和豬精肉煮湯服。(《嶺南採藥錄》)

2治鼻血:麒麟尾,水煎服。(《嶺南採藥錄》)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麒麟尾

拼音注音
Qi Lin Wěi
別名

獅尾草、篷萊蕉、龜背竹、羽葉籐、過山標、上樹百足、上樹蜈蚣、萬丈深、青竹標、蛇包谷、大塔旗、爬牆風、搭壁麒麟、英雄草、攀地蜈蚣、牛膝、大望

英文名
Root or stem of Commom Epipremnum
出處

出自《嶺南採藥錄》

來源

藥材基源:為天南星科植物麒麟葉的莖葉或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Epipremnum pinnatum (L.) Engl.[Pothos pinnata L.;Rhaphidophora pinnata Schott]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采割,切段曬乾。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附生於熱帶雨林的大樹上或巖壁上。

資源分佈:分佈於台灣、廣東、海南、廣西、雲南等地。

原形態

麒麟葉,攀援籐本。莖圓柱形,粗壯,多分枝;氣生根具發達的皮孔,平伸,緊貼於樹幹或石面上。葉柄長25-40cm,上部有長約2.2cm的膨大關節;葉鞘逐漸撕裂,膜質,脫落;葉片薄革質,幼葉狹披針形或披針狀長圓形,基部淺心形,成郭葉長圓形,基部寬心形,長40-60cm,寬30-40cm,兩側不等地羽狀深裂,裂片線形,兩端幾等寬,先端斜截頭狀,沿中肋有2行星散的、有時為長達2mm的小穿孔;側脈明顯。花序柄圓柱形,粗壯,長10-14cm,基部有鞘狀鱗葉包圍;佛焰苞外面綠色,內面黃色,長10-12cm,漸尖;肉穗花序圓柱形,鈍,長約10cm,粗3cm;花兩性,無花被;雄蕊4;雌蕊具稜,長5-6mm,頂平,柱頭線形,縱向。漿果小,種子腎形。花期4-5月。

栽培

生物學特性,喜溫暖氣候和濕潤蔭蔽環境,忌陽光直射,不耐寒。對土壤條件要求不嚴,宜選擇肥活的壤土、砂壤土栽培。

栽培技術,繁殖方法:用扦插繁殖法。於春季將生長健壯的莖剪成兩節1段的插條,去掉氣根,帶葉扦插在苗床上,遮蔭保濕,1個月後可生根長芽。按行株距1m×0.5m開穴定植。

田間管理,定植後須經常淋水保濕,每年除草松土3-4次,結合中耕除草,施稀薄液肥3-4次。已經長大的植株,要及時設立支架,進行綁紮,避免倒伏。

歸經

肝;肺經

性味

味苦;微辛;性平

功能主治

清熱涼血;活血散瘀解毒消腫。主感冒發熱;鼻衄;目赤腫痛;百日咳;跌打損傷;骨折;風濕痺痛;痰火瘰疬;癰癤;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鮮品30-60g;或燉肉服。外用:適量。煎水洗;或搗敷;或研粉撒。

復方

1治痰火瘰疬:麒麟尾和豬精肉煮湯服。(《嶺南採藥錄》)2治鼻血:麒麟尾,水煎服。(《嶺南採藥錄》)

各家論述

1.《福州草藥及常見病多發病處方選》:清肝涼血,消腫解毒。治目赤腫痛,鼻衄;外用治癰疽瘡癤,陰囊紅腫,乳瘡。

2.《廣西植物名錄》:根、籐活血散瘀,清熱利濕,消腫止痛。治跌打,骨折,蛇傷,癰癤,百日咳,目痛,鼻衄等。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