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根中藥材詳解

《中藥大辭典》:南瓜根

拼音注音
Nan Guā Gēn
出處

《分類草藥性》

來源

為葫蘆科植物南瓜

性味

《四川中藥志》:"性平,味淡,無毒。"

功能主治

利濕熱,通乳汁。治淋病,黃疸,痢疾,乳汁不通。

1《分類草藥性》:"治一切火淋,火症,行大腸氣脹。"

2《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消腫,除濕熱,解毒,排痰,下乳。治黃疸病及痢疾。"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錢(鮮者1~2兩)。

復方

1治火淋及小便赤熱澀痛:南瓜根、車前草、水案板、水燈芯。同煎服。(《四川中藥志》)

2治濕熱發黃:南瓜根燉黃牛肉服。(《重慶草藥》)

3治便秘:南瓜根一兩五錢。濃煎灌腸。(《閩東本草》)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南瓜根

拼音注音
Nan Guā Gēn
英文名
Cushaw root
出處

出自《分類草藥性》

來源

藥材基源:為葫蘆科植物南瓜的根。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ucurbita moschata (Duch. Ex Lam.) Duch. Ex Poir.

采收和儲藏:夏、秋季採挖;洗淨;曬乾或鮮用

生境分佈

全國各地均有。

原形態

一年生蔓生草本,莖條達2-5m。常節部生根,密被白色剛毛。單葉互生;葉柄粗壯,長8-19cm,被剛毛;葉片寬卵形或卵圓形,有5角或5淺裂,長12-25cm,寬20-30cm,先端尖,基部深心形,上面綠色,下面淡綠以,兩面均被剛毛和茸毛,邊緣有小而密的細齒。捲鬚稍粗壯,被毛3-5歧。花單性,雌雄同株;雄花單生,花萼筒腫鍾形,長5-6mm,裂片條形,長10-15mm,被柔毛,上部擴大成葉狀,花冠黃色,鍾狀,長約8cm,5中裂,裂片邊緣反捲,雄蕊3,花絲腺體狀,長5-8mm,花室折曲;雌花單生,子房1賽馬,花柱短,柱頭3,膨大,先端2裂,果梗粗壯,有稜槽,長5-7cm,瓜蒂擴大成喇叭狀。瓠果形狀多樣,外面常有縱溝。種子多數,長卵形或長圓形,灰白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

歸經

歸肝;膀胱經

性味

味甘;淡;性平

功能主治

利濕熱;通乳汁。主濕熱淋證;黃疸;痢疾;乳汁不通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5-30g,鮮品加倍。外用:適量,磨汁塗或研末調敷。

各家論述

1.《分類草藥性》:治一切火淋,火症,行大腸氣脹。

2.《民間常用草藥彙編》:消腫,除濕熱,解毒,排痰,下乳。治黃疸病及痢疾。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