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春花

麗春花朗讀

麗春花中藥材詳解

《全國中草藥彙編》:麗春花

拼音注音
Li Chūn Huā
別名

虞美人

來源

罌粟科麗春花Papaver rhoeas L.,以花、全草入藥。

生境分佈

南方栽培。

功能主治

鎮咳,鎮痛,止瀉。主治咳嗽,腹痛,痢疾。

用法用量

花0.5~1錢,全草1~3錢。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藥大辭典》:麗春花

拼音注音
Li Chūn Huā
別名

賽牡丹,錦被花(《游默齋花譜》),虞美人、百般嬌、蝴蝶滿園春(《花鏡》)。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罌粟科植物麗春花全草。4~6月,花開時采收,曬乾。

生境分佈

原產歐洲,我國有栽培。

原形態

二年生草本,莖高30~90厘米,全株密生粗毛。莖直立,疏分枝。葉互生,羽狀中裂或全裂,少有全緣,裂片線狀披針形,銳尖頭,有齒牙邊緣。花直徑5厘米以上,生於枝的頂端,耒開放時花蕾下向;萼片2,外面生粗毛。綠色白邊,成橢圓形船狀,花開時即脫落;花瓣4,略成圓形或廣圓形,有光澤,長3~4厘米,全緣,有時有圓齒或深切裂,花色有赭紅,深紫、猩紅等,少有白色或淡紅色,邊緣有時有深色斑點,相對的兩瓣較其他兩瓣梢大;雄蕊多數;中央為蜂蕊,子房倒卵形,長1.3厘米許,柱頭呈放射狀,被覆在子房頂部。蒴果長約1厘米以上。花期5月。

化學成分

全草含麗春花定鹼、麗春花寧鹼、原阿片鹼、異麗春花定鹼,以及蒂巴因、黃連鹼、白屈菜紅鹼、四氫表小檗鹼、血根鹼等多種生物鹼。花中含花色素,如矢車菊素的甙和袂康蹄紋天竺甙、袂康酸。

功能主治

《江蘇省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資料選編》:"治痢疾。花五分至一錢(或鮮草五錢至一兩,或乾草三至六錢)煎湯分兩次內服。"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麗春花

拼音注音
Li Chūn Huā
別名

賽牡丹、錦被花、百般嬌、蝴蝶滿園春。

英文名
Flower of Corn Poppy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

藥材基源:為罌粟科植物虞美人的全草或花、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paver rhoeas L.

采收和儲藏:全草夏、秋季採集,曬乾。果實待蒴果乾枯,種子成褐色時採摘,因成熟期不一致,可分批采收。將蒴果採下,撕開果皮將種子輕輕抖人容器內。放乾燥陰涼處保存。

生境分佈

我國各地庭園有栽培。

原形態

虞美人 一年或二年生植物,高30-90cm。全體被伸展剛毛。莖直立,有分枝。葉互生;下部的葉具柄,上部者無柄;葉片披針形,長3-15cm,寬l-6cm,羽狀分裂,下部全裂,邊緣有粗鋸齒,兩面被淡黃色剛毛。葉脈在背面隆起,表面略凹。花單朵項生,顏色鮮艷,梗長10cm,未開放前下垂;萼片2,橢圓形,綠色,長1-1.8cm,外被糙毛;花瓣4,近圓形,長2-3.5cm,紫紅色,邊緣帶白色,基部具深紫色的小紫斑,長約0.8cm;花藥長圓形,黃色;子房倒卵圓形,長0.7-1cm,無毛,柱頭5-18,輻射狀。蒴果闊倒卵形,高l-2.2cm,無毛,具不明顯的肋,孔裂;花盤平扁,邊緣圓齒狀。種子多數,腎狀長圓形,長約lmm。花期4-5月,果期5-7月。

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條件,耐寒、怕暑熱。適宜排水良好、疏鬆肥沃的砂壤上。忌連作。屬深根京植物;本耐移栽,能自播繁衍。栽培技術 種子繁殖,北方早春播於溫室或陽畦育苗,然後帶上移入田間。淮河以南於9月下旬直播於露地,冬季蓋草保護越冬。東北、西北夏季涼爽的地區,可在4月初直接露地撒播,播種地表土保持濕潤,下種時因種子很小(千粒重0.33g),需以細砂混合後均勻撒播,萌發適宜溫度20℃條件下半月可出苗,發芽串為98%。

田間管理 直播出苗後間苗2次,每穴保留2-3株,株距30-40cm。雨天要及時排水。開花期可根外追肥施過磷酸鈣。

化學成分

全草含黃連鹼(coptisine),四氫黃連鹼(tetrahydrocoptisine)〕,麗春花定鹼(rhoeadine),麗春花寧鹼(rhoeagenine),異麗春花定鹼(isorhoeadine),原阿片鹼(protopine),粉綠罌鹼(glaudine),白屈菜紅鹼(chelerythrine),血根鹼(sanguinarine),蒂巴因(thebaine),罌粟紅鹼(papaverrubine)A、B、D、E,左旋四氫表小檗鹼(sinactine)。花中含有花青素(anthocyaniden),矢車菊素(cyanidin),對羥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 acid),袂康蹄紋天竺甙(mecopelargonin),袂康酸(meconic acid),麗春花定鹼,麗春花寧鹼,原阿片鹼,蒂巴因,黃連鹼。種皮含嗎啡(morphine),那可汀(narcotine),蒂巴因。種子含脂肪油,主要有亞麻酸,油酸,亞油酸。

歸經

大腸經

性味

苦;澀;微寒;有毒

功能主治

鎮咳;鎮痛;止瀉。主咳嗽;偏頭痛;腹痛;痢疾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花,1.5-3g;全草,3-6g。

各家論述

《江蘇省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資料選編》:治痢疾。花五分至一錢(或鮮草五錢至一兩,或乾草三至六錢)煎湯分兩次內服。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