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頭草

老頭草朗讀

老頭草中藥材詳解

《中藥大辭典》:老頭草

拼音注音
Lǎo Tou Cǎo
別名

小矛香艾(《青海常用中草藥手冊》),老頭艾(《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

出處

《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

為菊科植物火絨草全草。6~7月采,洗淨,去殘枝葉及根的外皮,曬乾。

生境分佈

生於乾燥山坡、水溝邊、田野。分佈西北、東北、華北等地。

原形態

火絨草,又名:薄雪草、白艾。

多年生草本,高10~25厘米。全株密生灰白色綿毛。根纖細,褐色;根莖粗壯,分枝。莖叢生,直立或斜生。單葉互生,長圓形或線狀披針形,長1.5~3厘米,寬2~6毫米,先端急尖,具小尖頭,基部楔形,全緣,兩面密生綿毛;無柄或基生葉具短柄。頭狀花序盤狀,黃色,具短總梗,3~5個簇生莖頂,其下圍生2~4個苞葉,苞葉披針形或橢圓形,兩面密生白色綿毛;總苞半球形,總苞片2~3列,長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草質,上部褐色呈干膜質,背面密被白色綿毛,內面光滑;花單性異株或為異性花序,邊緣有少數雌性花,中央為兩性花,雌花細管狀,結實,長2~3毫米,基部略膨大,花冠上端有不等之裂齒;兩性花管狀,不結實,長3毫米,具5裂片;冠毛白色,1列,長約5毫米,基部結合成環。瘦果長圓形,被短柔毛,果熟稍增長。花果期7~8月。

性味

《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微苦,寒。"

功能主治

1《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涼血,益腎利水。治急性腎炎,尿血。"

2《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涼血,消炎利尿。治急,慢性腎炎,對消失蛋白尿和血尿有效。"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4錢。

復方

治腎炎:火絨草一兩,煮水臥雞蛋三個食之。(《黑龍江常用中草藥手冊》)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老頭草

拼音注音
Lǎo Tou Cǎo
別名

火絨草

英文名
Herb of Common Edelweiss
出處

出自《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黃白火絨草的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eontopodium ochro-leucum Beauv.

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收,洗淨,晾乾。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2300-4500m的高山和亞高濕潤或乾燥草地、沙地、石礫地或雪線附近的岩石上。

資源分佈:分佈於青海、新疆、西藏等地。

原形態

黃白火絨草 多年生草本,高達15cm。根狀莖細,被有密集的枯葉鞘,有多數蔑視從狀葉叢和花莖密集的植叢,或有時花莖單生或與蔑視從狀葉叢簇生。莖極短,有時無莖,不分枝,纖細,被白色茸毛,或上部被帶黃色的長柔毛或茸毛,常有疏生近等距的葉;蓮座狀葉與莖部葉同形,常較長,下部漸狹,長達6cm,常脫毛,有寬長的鞘部;莖中部葉舌形、長圓形、匙形,或線狀披針形,通常長1-5cm,寬0.2-0.4cm,無柄,下部葉有長鞘,兩面被密工疏生的灰白色稀稍綠色的長柔毛,有時毛呈絮狀而部分脫毛,有時上部葉被較密的黃色或白色柔毛。苞葉較少數,較莖上部葉短,常較寬,橢圓形或長圓披針形,兩面被稍黃色密柔毛或茸毛,稀被灰白色疏毛或近無毛,與花序同長或長2倍,開展成徑約15-25mm的整齊密集的苞葉群。頭狀花序通常少數至15個密集;總苞長4-5mm,被長柔毛;總苞片約3層,披針形,無毛,褐色或深褐色;小花異型,有時在外的頭關花序雌性,或雌雄異株;花冠長3-4mm;雄花花冠管狀,上部狹漏斗狀,有卵圓表尖裂片;雌花花冠細漏斗狀,冠毛白色,基部黃色或稍褐色,常稍長於花冠;雄花冠毛稍粗,有鋸齒或短毛;雌花冠毛細,有微齒;不育的子房無毛。瘦果無毛或有乳頭狀突起或短毛。花期7-8月,果期8-9月。

化學成分

本品含磊波斯菊甙(cosmosiin),及木犀草素-7-β-D-葡萄糖甙(luteolin-7-β-D-glucucoside)[1]等。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清熱涼血。主感冒發熱;咽喉炎;腎炎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各家論述

1.《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涼血,益腎利水。治急性腎炎,尿血。

2.《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涼血,消炎利尿。治急、慢性腎炎,對消失蛋白尿和血尿有效。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