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天茄

苦天茄朗讀

苦天茄中藥材詳解

《全國中草藥彙編》:苦天茄

拼音注音
Kǔ Tiān Qie
別名

刺天茄、刺茄子、大苦葛、苦顛茄、金彈子、黃角刺、狗茄子、添錢果

來源

茄科苦天茄Solanum khassianum C. B. Clarke,以根、果入藥。

生境分佈

雲南。

化學成分

含三種甾體成分,主要為甾體生物鹼甙,水解後可產生澳洲茄胺(solasodine)。

性味

微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消炎解毒,鎮靜止痛。主治風濕跌打疼痛,神經性頭痛,胃痛,牙痛,乳腺炎,腮腺炎等。外用葉、果治瘡毒。

用法用量

1~2錢。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中華本草》:苦天茄

拼音注音
Kǔ Tiān Qie
別名

苦顛茄、黃角刺、刺天茄、刺茄子、天茄子、谷雀蛋、天泡子、添錢果、狗茄子、果角茄、大苦葛、金彈子

來源

藥材基源:為茄科植物喀西茄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olanum myriacanthum Dunal[S. kha-sianum C.B.Clarke]

采收和儲藏:秋季采收,鮮用或曬乾。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喜生於山間林下,荒地溝邊。

資源分佈:分佈於雲南等地。

原形態

直立草本至亞灌木,高1-2m。莖直立,具分枝,全體密被黃硬毛和針狀刺。單葉互生;葉柄粗壯,長約為葉片之半;葉片闊卵形,長6-12cm,寬約與長相等,先端漸尖,基部楔形,5-7深裂,裂片邊緣又作不規則的齒裂及淺裂,葉兩面被刺狀腺毛,能分泌粘液,兩面脈上均疏生長短不一的尖刺。蠍尾狀花序腋外生,短而少,花單生或2-4朵;花梗細弱,被有粗毛及小刺;花萼鍾狀,綠色,5淺裂,裂片兒狀披針形;花冠白色或微帶黃色,5裂,裂片披針形,被毛。漿果球狀,未成熟時有綠色花紋,成熟時淡黃色;種子多數,淺棕色,花期春夏,果熟期冬季。

化學成分

漿果合澳洲茄胺(solasodine),谷甾醇(silosterol),薯蕷皂甙元(diosgenin)等。還含澳洲茄胺甙類,澳洲茄邊鹼(solamargine),澳洲茄鹼(solasonine)和刺茄鹼(solasurine),以及生物鹼皂甙刺天茄鹼(soakhasianin)。

性味

味微苦;性寒;小毒

功能主治

祛風止痛;清熱解毒。主風濕痺痛;頭痛;牙痛;乳癰;痄腮;跌打疼痛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外用:適量,搗敷或研末調敷。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