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壺盧子中藥材詳解

《中藥大辭典》:苦壺盧子

拼音注音
Kǔ Hu Lu Zǐ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葫蘆科植物苦葫蘆種子。秋後採取成熟果實,剖取種子,曬乾。

性味

《綱目》:"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

治水腫,小便不通,鼻塞,鼻息,齲齒,聤耳。

1《綱目》:"治癰疽惡瘡,疥癬,齲齒有蟲匿者。"

2《本草求真》:"治諸般齒病或目翳、鼻塞。"

用法用量

內服:入丸、散。外用:煮汁塗、煎水含漱或研末點塗。

復方

1治大腹水腫:苦壺盧子二兩(微炒),搗細羅為散。以粥飲調下二錢。

2治小便不通:螻蛄三枚(微炒),苦壺盧子三十粒(微炒)。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冷水調下一錢。

3治鼻塞,眼昏頭疼,胸悶:苦壺盧子一兩,以童子小便一中盞浸之,夏一日,冬七日。取汁少許,滴入鼻中。(腦瀉散)

4治鼻內息肉:苦壺盧子,苦丁香等分。入麝香少許,為末。紙拈點之。

5治齲齒疼痛:苦壺盧子半斤,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含漱口,吐之。莖葉亦可用。

6治齒匿口臭:苦壺盧孑,為末,蜜丸,半棗大。每旦漱口了,含一丸,仍塗齒斯上,涎出,吐去。

7治聤耳出膿:干苦壺盧子一分,黃連半錢。為末。以綿先繳淨,吹入半字,日二次。(選方出《聖惠方》)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苦壺盧子

拼音注音
Kǔ Hu Lu Zǐ
別名

苦瓠子、苦葫蘆子

英文名
seed of Bitter Bottle Gourd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

藥材基源:為葫蘆科植物小葫蘆的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agenaria siceraria (Molina )Standl. Var. microcarpa (Naud.) Hara.

采收和儲藏:秋季果實成熟時采收,剖開果實,取出種子,曬乾。

生境分佈

我國各地均有栽培。

原形態

小葫蘆 一年生攀援草本。莖、枝具溝紋,被軟柔毛。葉互生;葉柄長10-20cm,頂端有2腺體,被毛;捲鬚纖細,上部分2歧,初時被微柔毛;葉片卵狀心形或腎狀卵形,長、寬均10-30cm,不分裂或3-5裂,先端銳尖,基部心形,彎缺開張,邊緣有不規則的齒;掌狀脈5-7。雌雄花均單生;雄花花梗細,比葉柄稍長,花萼筒漏斗狀,裂片披針形;花冠白色,裂往皺波狀,雄蕊3,花室折曲。雌花花梗比葉柄稍短或近等長;花萼和花冠似雄花;子房中間縊縮,花柱粗短,柱頭3,2裂。植株結實較多;果實啞鈴狀,下部大於上部,長不足10cm。花期7-8月,果期8-9月。

歸經

歸肺;脾;腎經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利水;通竊;殺蟲;解毒。主小便不利;水腫;鼻塞;鼻息肉;齠齒;聤耳;疥癬

用法用量

內服:3-6g入丸、散。外用:煮汁塗、煎水含漱或研末點塗。

各家論述

1.《本草綱目》:治癰疽惡瘡,疥癬,齲齒有蟲NI者。

2.《本草求真》:治諸般齒病或目翳、鼻塞。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