蒺藜苗

蒺藜苗朗讀

蒺藜苗中藥材詳解

《中藥大辭典》:蒺藜苗

拼音注音
Ji Li Miao
別名

蒺藜蔓(《千金翼方》)

出處

《綱目》

來源

為蒺藜科植物蒺藜莖葉

化學成分

詳"蒺藜根"條。

藥理作用

全草或果實在印度用作利尿劑。生長在非洲者對羊有毒。

歸經

《本草經疏》:"入肝。"

功能主治

治癰腫,疥癬,風癢,鼻塞。

1《別錄》:"主風癢,可煮以浴。"

2《綱目》:"煮湯,洗疥癬風瘡作癢。"

復方

1治鼻塞多年,不聞香臭,水出不止:蒺藜苗二握。以水-大盞,煮取半盞,仰臥,先滿口含飯,以汁一合,灌人鼻中,不通再灌之,大嚏。(《聖惠方》灌鼻蒺藜汁)

2治癰腫:蒺藜蔓(淨洗)三寸截之,取得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去滓,納銅器中,煮取一升,納小器中,煎如稠糖,取塗瘡腫上。(《千金翼方》)

3治蠷螋尿瘡:熟搗蒺藜葉,以水和塗,燥復易之。(《千金方》)

臨床應用

1治療慢性氣管炎

取刺蒺藜全草(每人每日1兩),洗淨、切碎,水浸24小時。製成糖漿。日服2次,每次10毫升(相當於生藥半兩)。或用乙醇沉澱製成蜜丸,每次2丸(相當生藥1兩),每日2次,10天為一療程。147例用刺蒺藜糖漿的近期有效率為85.04%,其中顯效率為28.58%;7例用蜜丸,僅1例好轉,6例無效。

2內服白蒺藜可引起猩紅熱樣藥疹

曾有1例白癜風患者,服白蒺藜2錢後1小時許,即感全身皮膚有扎刺感,隨後發現有針頭大紅色疹點,壓之退色,繼之皮膚普遍潮紅;翌晨略覺輕快,遂又服2錢,數分鐘後,上述症狀迅速加劇,並有皮膚瘙癢,心煩不安等症。當即停藥,大量飲水,給抗過敏治療而愈。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蒺藜苗

拼音注音
Ji Li Miao
別名

蒺藜蔓。

英文名
Herb of Puncturevine Caltrop
出處

出自《本草綱目》

來源

藥材基源:為蒺藜科植物蒺黎Tribulus terrestris L.的莖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Tribulus terrestris L.2.Tuibulus cistoides L.

采收和儲藏:夏季采收,鮮用或曬乾。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生於荒丘、田邊及田間。

2.生於海濱砂灘或荒地上。

資源分佈:1.分佈於全國各地。

2.分佈於海南、雲南。

原形態

1.蒺藜 一年生草本。莖通常由基部分枝,平臥地面,具稜條,長可達1m左右;全株被絹絲狀柔毛。托葉披針形,形小而尖,長約3mm;葉為偶數羽狀復葉,對生,一長一短;長葉長3-5cm;寬l.5-2cm,通常具6-8對小葉;短葉長1-2cm,具3-5對小葉;小葉對生,長圓形,長4-15mm,先端尖或鈍,表面無毛或僅沿中脈有絲狀毛,背面被以白色伏生的絲狀毛。花淡黃色,小型,整齊,單生於短葉的葉腋;花梗長4-10mm,有時達20mm;萼5,卵狀披針形,漸尖,長約4mm,背面有毛,宿存;花瓣5,倒卵形,先端略呈截形,與萼片互生;雄蕊10,著生與花盤基部,基部有鱗片狀腺體。子房5心皮。果實為離果,五角形或球形,由5個呈星狀排列的果瓣組成,每個果瓣具長短棘刺各1對,背面有短硬毛及瘤狀突起。花期5-8月,果期6-9月。

2.大花蒺藜 多年生草本。枝匍匐或上升,密被柔毛。葉對生,長2.5-4.5cm,有小葉4-7對;小葉近無柄或具短柄,紙質,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先端近圓形而急尖,基部偏斜;托葉對生,披針形或近鐮刀狀,長約6mm。花大,單生葉腋,直徑約3cm,花梗約與葉等長;萼片披針形,長約8mm,外面被長柔毛;花瓣倒卵狀長圓形,長約20mm;子房被淡黃色硬毛,花柱粗壯,長約2mm,柱頭裂片小。分果片長8-12mm,有小瘤體和銳刺2-4條。花期5月。

毒性

生長在非洲者對羊有毒。

化學成分

葉含多種黃酮甙,主要有槲皮素-3-龍膽二糖甙(quercetin-3-gentiobioside),槲皮素-3-芸香糖甙(quercetin-3-rutinoside),槲皮素-3-葡萄糖甙(quercetin-3-glucoside),槲皮素-3-龍膽三糖甙(quercetin-3-gentiotrioside),槲皮素-3-鼠李龍膽二糖甙(quercetin-3-rhamnogentiobioside),槲皮素-3-龍膽二糖甙-7-葡萄糖甙(quercetin-3-gentiobioside-7-glucoside),山柰酚(kaempferol),山柰酚-3-葡萄糖甙(kaempferol-3-glucoside),山柰酚-3-龍膽二糖甙(kaempferol-3-gentiobioside),山柰酚-3-芸香糖甙(kaempferol-3-rutinoside),山柰酚-3-對香豆酸葡萄糖甙(kaempferol-3-p-coumaroylglucoside),山柰酚-3-龍膽二糖甙-7-葡萄糖甙(kaempferol-3-gentiobioside-7-glucoside),異鼠李素-3-葡萄糖甙(isorhamnetin-3-glucoside),異鼠李素-3-龍膽二糖甙(isorhamnetin-3-gentiobioside),異鼠李素-3-芸香糖甙(isorham-netin-3-rutinoside),異鼠李素-3-對香豆酰葡萄糖甙(isorham-netin-3-p-coumaroylglucoside),異鼠李素-3-龍膽三糖甙(isorham-netin-3-gentiotrioside),異鼠李素-3,7-葡萄糖甙(isorhamnetin-3,7-diglucoside),異鼠李素-3-龍膽二糖甙-7-葡萄糖甙(isorham-netin-3-gentiobioside-7-glucoside),異鼠李素-3-龍膽三糖甙-7-葡萄糖甙(isorhamnetin-3-gentiotrioside-7-glucoside)。果實和莖含槲皮素(quercetin)和山柰酚。莖及葉含水溶性多糖H,相對分子質量約為10萬。

藥理作用

全草成果實在印度用作利尿劑。

歸經

肝經

性味

味辛;性平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止癢;消癰。主暑濕傷中;嘔吐洩瀉;鼻塞流涕;皮膚風癢;疥癬;癰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或搗汁服。外用:適量,煎水洗;搗爛敷或熬膏搽。

復方

1治鼻塞多年,不聞香臭,水出不止: 蒺藜苗二握。以水一大盞,煮取半盞,仰臥,充滿口含飯,以汁一合,灌入鼻中,不通再灌之,大嚏。 (《聖惠方》灌鼻蒺藜汁)2治癰腫: 蒺黎蔓(淨洗)三寸截之,取得一升。 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去滓,納銅器中,煮取一升,納小器中,煎如稠糖,取塗瘡腫上。(《千金翼方》)3治尿瘡: 熟搗蒺藜葉,以水和塗,燥復易之。(《千金方》)

臨床應用

治療慢性氣管炎:取刺蒺藜全草(每人每日1兩)j洗淨、切碎,水浸24小時,製成糖漿。日服2次,每次10ml(相當於生藥半兩)。或用乙醇沉澱製成蜜丸,每次2丸(相當生藥 l兩),每日2次,1O天為一療程。147例用刺蒺藜糖漿的近期有效率為85.04%,其中顯效率為28.58%;7例用蜜丸,僅 l例好轉,6例無效。

各家論述

1.《別錄》:主風癢,可煮以浴。

2.《綱目》:煮湯,洗疥癬風瘡作癢。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