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羊肉

黃羊肉朗讀

黃羊肉中藥材詳解

《中藥大辭典》:黃羊肉

拼音注音
Huanɡ Yanɡ Rou
出處

《飲膳正要》

來源

為牛科動物黃羊

生境分佈

棲於草原和半荒漠地區。好群棲,常敷十成群,有隨季節而遷移的現象。奔跑迅速。分佈內蒙古、甘肅、吉林、河北等地。

原形態

黃羊(《飲膳正要》),又名:羳羊(《爾雅》),繭耳羊(《綱目》),蒙古瞪羚、蒙古原羚。

體形纖瘦,大小中等。體長1.1~1.3米,尾長8~10厘米;體重30公斤左右。四肢細,蹄窄。有眶下腺和腕腺,鼠蹊腺發達。雄獸有角,角短而直,先平行,然後略向後彎並逐漸分開,角上有等距的橢圓形環脊,角尖端平滑,無紋節。夏毛淺棕黃色,四肢內側白色。尾棕色,比背部深。冬毛較淡,略帶淺紅棕色,且有白色長毛伸出。臀部具顯著白斑。腰部毛色呈灰白,略帶粉紅色調。

性味

《飲膳正要》:"味甘,溫,無毒。"

功能主治

《飲膳正要》:"補中益氣,治勞傷,虛寒。"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黃羊肉

拼音注音
Huanɡ Yanɡ Rou
英文名
Mongolian gazelle
出處

出自《飲膳正要》。

1.《飲膳正要》:黃羊,種類數等,成群至於干數。白黃羊生於野草內;黑尾黃羊生於沙漠中,能走善臥,行走不成群,其腦不可食。髓骨可食,能補益人,煮湯無味。

2.《綱目》:黃羊,出關西及桂林諸處。有四種,狀與羊同,但低小細肋,腹下帶黃色,角似羊,喜臥沙地,生沙漠,能走善臥。獨居而尾黑者,名黑尾黃羊;生野草內,成群至數十者,名曰黃羊;生臨洮諸處,甚大而尾似獐鹿者,名洮羊,其

來源

藥材基源:為牛科動物黃羊的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rocapra gutturosa Pallas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棲息於草原丘陵和半荒地帶。具集群性,奔跑甚速。以禾本科植物及豆科牧草為主食。

資源分佈:分佈於我國東北、華北、西北等。

原形態

黃羊,中等大小偶蹄動物。成獸體長超過1.1m,體重可達30kg左右。鼻面較寬, 耳較短,頸細長,頰無面紋。雄羊角一對,角短較直。除角尖外,均有明顯的環稜,角尖向內彎。角因個體差異而有變化。雌羊無角,但相當於角的部位有明顯突起。四肢較細,後肢略長於前肥。臀部有白斑。尾短,長僅8-10cm。其冬毛厚而色淺,全身為淺紅棕色,雜有白色長毛伸出;腹毛白色,臀部白斑極為顯著。夏毛淺棕黃色,吻鼻部略帶棕色,尾亦棕色。

歸經

肺;腎經

性味

味甘;性溫

功能主治

補中益氣。主脾胃虛寒;虛勞贏瘦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適量。

各家論述

《飲膳正要》:補中益氣,治勞傷,虛寒。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