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榔木

紅榔木朗讀

紅榔木中藥材詳解

《中藥大辭典》:紅榔木

拼音注音
Honɡ Lanɡ Mu
別名

棉榔樹

出處

《文山中草藥》

來源

為榆科植物毛白榆樹皮。全年可采。削除外皮,取第2層皮,曬乾研粉用。

生境分佈

生於山下、河邊、土質肥沃的地方。分佈於雲南等地。

原形態

落葉喬木,高10~15米。樹皮粗糙,嫩枝有薄毛。單葉互生;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4~6厘米,寬3~4厘米,先端尖,邊緣有鋸齒,有10~13對側脈,主脈略偏斜。果實倒卵形,先端有深凹口。

性味

苦澀,平。

功能主治

接骨,消腫,止血。

復方

1治外傷出血:紅棉木粉末適量,敷於創面,加壓後包紮。

2治骨折(復位後,小夾板固定):紅梅木研粉,加酒調為糊狀,敷患處,三天換藥一次。

3治跌打腫痛:紅榔水粉末一至二錢酒沖服,日服二次。

摘錄
《中藥大辭典》

《中華本草》:紅榔木

拼音注音
Honɡ Lanɡ Mu
別名

大樹皮

出處

出自《文山中草藥》。

來源

藥材基源:為榆科植物毛榆的樹皮。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Ulmus adrossowii Litw.var.virgata(Planch.)Grudz.[U.virgata Wall.ex Planch.;U.Pumila L.var.pilosa Rehd.]

采收和儲藏:四季可采,去外皮,取第2層皮,曬乾研粉。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200-2400m的坡地及山谷闊葉林中。

資源分佈:分佈於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原形態

落葉喬木。樹皮縱裂;當年生枝密被柔毛。葉互生;葉柄長0.3-0.7cm;托葉早落;葉片卵形、橢圓形,稀菱形或倒卵形,長3-8cm,寬2-3.5cm,先端漸尖,基部斜寬楔形,上面密生硬毛,粗糙,下面有柔毛,尤以脈上顯著,有時無毛,但至少脈腋有簇生毛,邊緣具重鋸齒。翅果圓形或近圓形,長8-15mm,寬6-12mm,無毛,果翅淡綠色,果核部分淡紅色,位於翅果中部,果梗被毛。花、果期2-3月。

性味

苦;澀;性平

功能主治

活血化瘀;止血止痛。主骨折;跌打傷痛;外傷出血;胃腸出血;尿血。

用法用量

內服:研末,3-6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摘錄
《中華本草》

猜你喜歡

()
()
()
()
()
()